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永不撤退的尖刀班 > 第十一卷 情系群众(二)

永不撤退的尖刀班 第十一卷 情系群众(二)

作者:向远志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5 18:58:21 来源:小说旗

二人走进屋里,和室外的寒气逼人相比,室内暖烘烘的。

杨国强正躺在火膛边的一架木板床上。他那七十多的老母亲正往火膛加柴。见欧阳晓和黄光厚来了,老人忙请他们在火膛边坐下,杨国强也躺着与他们打招呼。

黄光厚问道:“国强,怎么搞的,病了吗?”

杨国强说道:“人背运的时候,喝水都塞牙。前天在大岩堡给李良修牛圈,晚上喝了点酒,回家时在水草湾一跟头摔到坎下,把腰折了。当时把手机也摔坏了,要不是赵癫子路过,在那山大人稀的地方,我一晚上冷都冷死了。”

欧阳晓说道:“国强叔,怎么不看医生呢!”

杨国强的老母亲说道:“我也喊他去医院住几天,可他硬讲没得钱。”

欧阳晓说道:“到沙沟卫生院治不需要花多少钱,合作医疗报销比例高。”

杨国强叹了一口气说道:“医院报销比例是高,我这个样子至少要住个十来天,那我来回的车费和生活费以及报销后的自费部分,也要好几大百。不满你们讲,我现在手里是还有三四千块钱。可几下子搞玩了,以后如果很久没人请我做事,我生活怎办。“

黄光厚说道:“你先去医院把伤治好了再说,你母亲有低保,你每月再挣个几百块钱,生活应该没有问题。”

杨国强说道:“黄主任,算下来生活是没有问题,可你也知道,乡里乡亲的红白喜会也有礼尚往来。”

的确,村里的人情往来要花钱,这是任何地方都免不了的。杨国强在人情方面与乡邻之间有往来,不过并不多。即使抛开这一点,就他家目的收入,算帐的确能算到脱贫的标准之上。而杨国强的两三亩旱地已经种上了枇杷,可是枇杷还未到挂果期,也就没有收入。又因他从小不爱种田,两亩水田早已经荒了两三年。不过在上次的院落会上,他已同意流转给市场主体。由于他以前要照顾父亲,母亲的身体又不好,家里没有养猪,吃的肉和米全靠买。今年八月他父亲去逝后,依然没有养猪。他家目前的这点收入仅能维持“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要达到较高的生活质量,几乎不可能。

十一组及邻近的村民都知道杨国强虽然也做些零工,但绝对算不上勤劳的人,他特别不愿意干农活。自从他父亲死后,很多人都说以前因他父亲的情况他不能出去做事,可以理解。而现在他父亲去逝了,他一个壮汉,养活他母子两人应该没有问题。那他母亲的低保就应该下,扶贫不是养懒人。而且在上个月的村民代表会上还有代表提出了这个问题,只是尖刀班和村支两委考虑到杨国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暂时保留着他老母亲的低保。其实,尖刀班一直在想办法让杨国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但他母亲身体不好,需要照顾,让他外出务工是不现实的,而且他也不愿意外出务工。让他做护林员,一年有四千块的工资,可他却不愿意干。他这种情况,一直是尖刀班与村干部的一块心病。

欧阳晓知道,现在治好杨国强身上的伤,让他恢复劳动能力才是最紧要的事,便说道:“杨叔,先去医院把身体治好,有了好身体,一切才有希望,钱用了还可以赚回来。现在党和国家政策这么好,只要勤劳,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还没等杨国强搭话,欧阳晓的手机响了。拿起一看,是白河片区工作队书记(管理白河一带的八个村)鲁自在打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