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 第194章 邺城变起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第194章 邺城变起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56:58 来源:小说旗

公孙瓒的一连串失败,令他的部下人心惶惶,很多人都开始考虑改换门庭。

许多人都看出公孙瓒并非袁绍的对手,战局的发展对公孙瓒越来越不利。

赵云便托言兄长去世,需要自己操办葬礼,辞别公孙瓒,返回故乡常山。这是一个合理的请求,也是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赵云离开的那天,刘备亲自前来送行。两人相视而立,眼中都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刘备知道,赵云这一去,恐怕就不会再回来了。常山当时正处于袁绍的控制之下,赵云回到故乡,很可能会被迫加入袁绍的阵营。

“子龙,你这一去,要多多保重。”刘备紧紧地握住赵云的手,语气中充满了关切与不舍。

赵云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玄德公,你也保重。”

两人相视而笑,但笑容中却都带着一丝苦涩。他们都知道,在这个乱世之中,再相聚的机会渺茫。赵云转身,迈开坚定的步伐,逐渐消失在远方。

袁绍在界桥之战前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邺城的失陷,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然而,他选择了严密封锁这个消息,不让它影响到自己的军队和士气。

在收复了整个冀州之后,袁绍才引军南归,扑向邺城。

三月暮春,万物复苏,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泥土的芬芳。袁绍率大军凯旋南归,士气高昂,旌旗飘飘。初五日丁巳,阳光明媚,兵马来到经县境内漳河之上的薄落津。此地位于河北巨鹿县东,漳河蜿蜒而过,景色宜人。

原来,在中国古代,流行着一种暮春三月洗浴于东流清水之上的风俗,叫做“祓禊”,又称之为“大絜”。

儒家经典《论语·先进》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心驰神往的游春浴水活动,正是祓禊习俗的早期胚胎。在春光明媚的季节,万物复苏,大地披上绿装,人们纷纷投身于这项古老而神圣的仪式。这种活动,到了东汉时期,已被广泛认为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洗涤身心,祛除旧年累积的污垢与疾病。

东汉时期的祓禊风俗,尤其在洛阳城达到了鼎盛。春日里,洛水之畔,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纷纷涌向河边。他们手捧香草,面带虔诚,依次踏入清澈的河水,进行祓禊仪式。在这场盛大的沐浴活动中,人们相信,通过沐浴洛水,可以洗去身上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

袁绍传令下寨安营,他要在此地欢乐一番,庆祝胜利。士兵们忙碌地搭建帐篷,安放辎重,而袁绍则站在高处,眺望着漳河的美景,心情愉悦。

就在宴饮的气氛如同煮沸的开水般达到顶峰,欢声笑语和酒杯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之际,突然,西南方的天际线上升起一缕黄尘,那尘土似乎在宣示着不祥的预兆。紧接着,一阵急促而有力的马蹄声打破了宴会的欢闹,如同鼓点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众人纷纷放下手中的酒杯,齐刷刷地转过头去,目光聚焦于那越来越近的马蹄声来源。

只见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上的骑士满面尘土,显然是经历了长途跋涉。左右侍卫迅速上前,将这位风尘仆仆的急使引领至袁绍的面前。

急使在袁绍面前匆匆下马,顾不得擦拭脸上的尘土,便急切地施以礼数。

宴会的气氛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急使身上。使者喘息未定,便急促地报告了那个令人心惊胆战的消息:“主公,邺城……邺城被他人武装占领了!”

此言一出,如同石破天惊,宴会的喧嚣瞬间被冰冷的沉默所取代,众人面面相觑,震惊之情溢于言表。袁绍的面色更是骤变,原本的宴饮之乐瞬间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噩耗击得粉碎。

这个消息对袁军将校的家属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大都在邺城,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惊慌失措,甚至痛哭流涕。

宴会散去,夜幕低垂,袁绍的营帐内却灯火通明。袁绍坐在主位上,脸色凝重,几位心腹智囊围坐在他周围。

“诸位,如今邺城失陷,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恢复我军威名。你们怎么看?”

逢纪率先说道:“主公,属下认为,当前之际,宜先稳住阵脚,再图进取。”

审配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我军径向西南进军,既能避开敌人主力,又能迅速抵达邺城。到那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一步计划。”

许攸闻言,补充道:两位所言甚是。此外,属下建议立即任命一位新魏郡太守,以稳定民心,便于我军接管邺城。

好!就依你们所言。子远,你向来善于谋略,此事便交由你去办。务必挑选一位忠诚能干之人,担任新魏郡太守。

许攸拱手道:属下遵命!定不负主公所托。

三天之后,军行二百里,来到邺城东北不到一百里处的斥丘县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东北)。如果说,袁绍的部属在薄落津曾被一个坏消息弄得不知所措的话,那么在斥丘,他们便被一个好消息弄得手舞足蹈起来。

好消息是他们的家属全都安然无恙,而且很快就要从邺城来到斥丘。

魏郡军队的倒戈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股洪流中,有一个名叫陶升的将领,他的故事颇有些传奇色彩。

在邺城的喧嚣与混乱中,陶升这位曾的内黄小吏,此刻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他的眼神中透露着不甘与狡黠,这是一个在宦海中浮沉多年,对机遇与风险都有着敏锐嗅觉的男人。他的心中,正盘算着一场豪赌。

此人原本是魏郡内黄县(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县政府中一位小办事员,在仕途上不甚得意,改而从军,企图在战场博一个荣华富贵。

然而,随着他跟随大军倒向新任冀州牧壶寿,陶升并未获得预期的封赏。心中的失落与不满开始滋生,他暗自思忖:此次投机,所得甚微,若袁绍大军卷土重来,攻占邺城,自己的命运恐怕将不堪设想。权衡利弊,陶升觉得,此刻不如改投袁绍,或许还能捞到一份意想不到的厚利。

机智的陶升,迅速将目光投向了袁军高级官员的家属。在邺城秩序混乱之际,他果断指挥部下,将袁绍及其高级僚佐的家人悉数用车装载,火速送往袁绍军中。就在他的先头部队抵达斥丘时,恰好与南下的袁绍大军相遇。这一喜讯瞬间传遍全军,陶升的这次投机,似乎让他看到了翻本的希望。

阳光斜照,尘土飞扬,不到半日,陶升主力部队护卫的车队便如一条长龙,蜿蜒驶入了斥丘县城。城门洞开,欢声雷动,亲人们历险重逢的场面,犹如一幅动人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袁绍站在城楼上,目睹这一切,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他深知陶升在此役中的功不可没,于是当即下令重赏陶升,并委任他为建义中郎将。这份殊荣不仅是对陶升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忠诚与勇气的嘉奖。

陶升接旨后,心中自然是心满意足。他恭敬地向袁绍行礼,随后告退出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