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 第221章 臧洪反叛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第221章 臧洪反叛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56:58 来源:小说旗

袁绍大军如狼似虎,围攻易京之地,烽烟四起,战鼓震天。

与此同时,一代枭雄曹操亦挥师西进,兵锋直指雍丘,将孤立无援的张超团团包围。此时的雍丘,仿佛一座孤岛,四面受敌,形势岌岌可危。

张超身处绝境,耳边似乎响起了楚歌之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覆灭。

此时的吕布、张邈和陈宫均自顾不暇,无法给予他任何援助。然而,在这危急关头,张超并未选择投降。

而是对部下说:“吾辈生死,全系于臧洪一人,他必会率兵来救。”

众人闻言,纷纷摇头叹息。在他们看来,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如同铁板一块,臧洪身为袁绍任命的官员,又岂会为了区区张超,置自己的前途于不顾,冒险与两大巨头决裂?

然而,张超却信心满满地回答:“子源(臧洪)乃天下闻名之义士,忠诚耿直,他绝不会背弃故友。我所忧虑者,唯恐他受制于人,无法及时赶到。”

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张超对臧洪的信任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心中的希望。

新任东郡太守臧洪是最早公开呼吁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的人之一,他首先劝服的刺史就是张邈和张超兄弟。

张邈和张超兄弟,这两位同样心怀天下、不满董卓暴政的刺史。经过臧洪的劝说和鼓舞,张邈和张超兄弟终于下定决心,加入了反抗董卓的行列。

张邈在自己的陈留郡内,许可曹操、卫兹等人招募兵马,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与此同时,张邈还与刘岱、孔伷、桥瑁等地方豪强结成同盟,他们以三公的名义发布檄文,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起兵。正是这份檄文,如同利剑一般,直指董卓的暴政,迫使韩馥释放了被他软禁的袁绍,使得这位未来的北方霸主得以重获自由,共同参与到讨伐董卓的伟大事业中来。

臧洪与张邈、张超兄弟的关系一直非常亲密,而且有大恩于袁绍和曹操。

张超焦虑地来回踱步,不时抬头望向远方,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这时,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来,报告道:“将军,臧将军已经调集部队,正往易京方向赶来。”

张超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道:“臧洪兄此举,岂不是自投罗网?他难道不知道曹操的厉害?”

士兵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臧将军还给袁绍大人写了封信,告知他自己要去救您,并请求袁绍大人派遣援军。”

张超瞪大了眼睛,惊讶地说:“臧洪兄果然仗义,可这封信,岂不是让袁绍知道了我们的困境?这样一来,我们的处境岂不是更加危险?”

士兵低头沉默,不敢作声。

张超叹息一声,摇着头说:“子源兄啊子源兄,你的一片忠心可昭日月,却为何如此缺乏政治头脑呢?”

此时,一名将领走了过来,说道:“将军,臧将军此举虽然冒险,但也足以说明他的忠诚。如今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袁绍大人能够顾念旧情,派出援军相助。”

张超苦笑着点了点头,道:“但愿如此吧。我们现在也只能做好迎战曹操的准备,同时等待袁绍的回应。”

袁绍对臧洪的信任超过对曹操的信任,然而,世事难料,人心难测,臧洪竟在关键时刻,为了拯救张邈、张超兄弟,背叛了袁绍。

他意识到,自己在用人方面出现了严重偏差,若不及时纠正,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消除恶劣影响,重新控制中原,巩固自己在兖州的统治地位,袁绍下定决心,必须尽快一举打垮臧洪,将此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此时,臧洪的大本营东武阳,位于黄河以北,距离袁绍的大本营邺城不过百公里。

战鼓擂响,烽烟四起。袁绍亲率大军,直扑东武阳。他深知,此战关乎自己的声望和地位,只能胜,不能败。

东武阳城下,袁绍的大军如同铁桶一般围得水泄不通,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这一年里,臧洪如同钉子般坚守在城中,他的防备措施严密无比,使得袁绍的军队屡攻不下,城池固若金汤。

在这漫长的围城战中,臧洪并未被动等待,他西联张燕,北结公孙瓒,南接吕布,东通刘备,形成了一个对抗袁绍的联盟。这个联盟像一张无形的大网,不断地在袁绍的领土上发起骚扰,使得袁绍疲于应付,头痛不已。

建安元年的秋季,天高气爽,金黄的落叶飘落在东武阳城外的军营中。袁绍在无奈之下,决定采取一种更为柔和的策略。他命臧洪的同乡,也是他的儿女亲家陈琳,提笔给臧洪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件。

信中写道:“洪兄,昔日共事,情同手足,今何故相煎太急?袁公待你不薄,而你却联合四方逆贼,扰我边疆。若继续执迷不悟,恐将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望洪兄念及旧情,顾念家人,速速开城投降,以免生灵涂炭。”

臧洪接过陈琳的书信,目光如炬,审视着每一个字句。他的脸上没有波澜,但内心的激荡却难以平息。他深知,这封信不仅是陈琳的笔力,更是袁绍的意志。然而,他的决心,如同东武阳的城墙一般坚固。

夜深人静,臧洪独自坐在昏暗的烛光下,提笔蘸墨,开始回信。他的字迹刚劲有力,每一笔都透露出他的坚定与不屈。

“陈琳兄台鉴:

久未通信,忽接来函,见字如面。兄台文采依旧,令人敬佩。然所述之事,洪实难从。

昔日袁公之恩,洪未敢忘怀。然而,时事变迁,人心向背,非一己之私所能定。洪之所以至此,乃出于天下大义,非为个人恩怨。袁公虽待我不薄,然其行事,已非昔日之明主。洪联合四方,非为个人权势,实为拯救苍生于水火。

东武阳之围,已近一年,城内百姓,虽困苦不堪,然皆怀坚贞不屈之心。洪若开城投降,何以面对城中父老?何以面对天下英雄?又何以面对后世子孙?

兄台提及家人之情,洪心中亦有所感。然而,大义当前,私情必须抛诸脑后。洪已决心与东武阳共存亡,绝不屈膝于袁绍之下。即便最终城破人亡,洪亦无悔矣。”

经过漫长的近一年围攻,战火硝烟终于散去,东武阳城在袁绍的铁蹄下屈服。城门洞开,袁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城中,将臧洪生擒。

袁绍站在臧洪面前,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臧洪背叛的愤怒。

“臧洪,你为何背叛我,做出如此对不起我的事情?如今落到这般田地,你可服了吗?”

臧洪昂首挺胸,毫无惧色,掷地有声地回答:“袁家四代蒙受皇恩,出了五位三公(实则六位),我臧洪也曾敬仰袁家的威名。”

“然而,如今王室衰微,天下动荡,您却并无辅佐朝廷之心,反而借此机会,谋求更高的地位,杀害无数忠良之士,以树立您的奸威。”

“我臧洪曾听您称张陈留为兄长,身为弟弟,自当同心协力,为国除害。手握重兵,却坐视兄长被曹操屠灭,我臧洪虽力弱,却不能容忍此等背叛之举。今日虽败犹荣,又有何服软之说?”

袁绍闻言,面色铁青,眼中闪过一丝杀意。然而,面对臧洪的慷慨陈词,他也不禁为之动容,心中暗叹:此人虽为敌手,却也称得上是一条汉子。然而,战事已至如此地步,袁绍深知,这场胜利的代价,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沉重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