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 第222章 平定江南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第222章 平定江南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56:58 来源:小说旗

会稽郡地处东南沿海,毗邻交州,两地之间的往来通商极为频繁。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会稽郡与交州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交州的繁荣昌盛,会稽郡的百姓们对交州的富饶景象心生向往。每当交州的商队抵达会稽郡,总能带来一番热闹景象,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当他们来到会稽郡时,郡内百姓无不为之振奋。面对强大的交州军队,会稽郡的守军纷纷投诚,归顺于这支英勇之师。他们深知,投诚交州,便是投向光明,投向繁荣。

当队伍抵达位于最北面的会稽郡城时,已经是声势浩大。起初,这支队伍出发时仅有的一万人,在途中不断的招募后,人数已经显着增加,达到了一万五千余人。

五溪蛮部与交州的骆越蛮部,原本以为豫章郡的征程会如同预期般顺利,未曾想,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上,却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挑战。尽管他们并未遭遇当地武装力量的抵抗,但扬越部族的顽强阻击,却让两支部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五溪蛮部的勇士们,身着藤甲,手持长矛,勇猛无畏。骆越蛮部的战士们,则以其独特的战鼓和战舞,激励着士气。两支部族联合起来,本想在豫章郡大展拳脚,却不料在扬越部族的防线前吃了瘪。

扬越部族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设下了层层陷阱,使得五溪蛮部和骆越蛮部的进攻屡屡受挫。他们巧妙地利用丛林、河流等地形,实施伏击,让两支部族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战事胶着,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士徽站在庐江郡的城楼上,望着远方。他转身对身边的将领甘宁说道:“兴霸,此次你率蛟龙舰队协助我军拿下庐江郡,功不可没。现有一重任需托付于你,即刻前往丹阳郡,为我军再立新功。”

甘宁抱拳应道:“末将遵命!请问主公,有何战略部署?”

“丹阳郡城池众多,且大多靠近江边。你率蛟龙舰队沿江而下,务必让那些城池见识到我军的威风。我相信,在蛟龙舰队的威慑下,他们必定纷纷投诚归顺。”

“主公放心,末将定不负使命,让丹阳郡的城池悉数归顺我军。”

士徽点头称赞:“好!我期待你的好消息。出发吧,兴霸!”

甘宁再次抱拳,朗声道:“末将告退!”随后,他转身离去,准备率领蛟龙舰队,沿江而下,征服丹阳郡。

舰队所到之处,江水为之变色,敌军闻风丧胆。当甘宁的蛟龙舰队沿着江水浩荡而来,那壮观的景象,仿佛江面都被战船的威势所震慑。

甘宁站在旗舰之上,指挥若定。他的蛟龙舰队,如同一条巨龙,沿着江水蜿蜒前行,所过之处,城池无不臣服。

丹阳郡的城池,一座接着一座,在甘宁的蛟龙舰队面前,仿佛冰雪遇到了烈日,纷纷融化。城墙上的守军,目睹甘宁舰队的雄壮,听闻士徽的赫赫战功,无不心生敬畏。他们知道,抵抗只是徒劳,于是,一座又一座的城池,在蛟龙舰队的威逼之下,纷纷打开城门,投诚归顺。

士武率领着五千精兵,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吴郡。吴郡的大小县城纷纷响应,城门洞开,降旗高挂,表示归顺之意。但唯独郡城,那座最为坚固的城池,却紧闭城门,城头上的守军神色严肃,旗帜不倒,仿佛在坚守着最后的尊严。

郡城的城门,如同一个未解的谜团,紧闭不开,让人猜不透里面的意图。是坚守抵抗,还是犹豫不决,亦或是另有打算,这一切都藏在厚重的城门之后,让人无从知晓。

士武将军站在军阵之前,目光穿透城池的防御,直视那紧闭的城门。他脸上没有丝毫的焦躁与不安,反而充满了信心与期待。他知道,郡城内的守将和官员,此刻必定在激烈地讨论着未来的去向,权衡着利弊得失。

理智与智慧最终会战胜固执与恐惧。他相信郡城的人们,在深思熟虑之后,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于是,士武下令军队在城外安营扎寨,并不急于攻城,而是派出使者,携带书信,向郡城内的守将传达和平的意愿,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去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战局的压迫下,吴郡陷入了左右夹击的困境。北有强敌虎视眈眈,南有劲旅步步紧逼,吴郡的守军和百姓无不感到形势严峻,人心惶惶。在这危急存亡之秋,吴郡的守将们在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吴郡太守府内,气氛紧张而沉重。许贡太守坐在上首,脸色严峻,他的目光在厅内众人身上扫过。厅中的官员和将领们,或是低头沉思,或是面面相觑,都显露出对当前局势的忧虑。

吴郡太守许贡沉声开口:“诸位,如今大军压境,形势危急。我们必须做出决断,是坚守城池,还是开城投诚士徽将军,请大家各抒己见。”

赵司马有些犹豫:“太守,我军虽勇,但面对士徽将军的雄师,恐怕难以持久。若战,只怕百姓遭殃;若降,又恐损及我等名节。”

李参军补充道:“名节固然重要,但百姓的生命更为可贵。士徽将军素有仁德,若我们投诚,或许能保全郡内百姓不受战火蹂躏。”

张都尉激动地反驳:“参军此言差矣!我等受朝廷之恩,怎能轻易降敌?即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扞卫吴郡的尊严!”

王县令冷静的说道:“都尉忠勇可嘉,但不可不虑实际情况。若城破,不仅百姓遭难,吴郡也将化为焦土。投诚,或许是我们目前最明智的选择。”

许贡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各位的担忧和忠心,我都明白。但作为吴郡的父母官,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百姓的安危。若能通过投诚避免一场血战,保全郡内安宁,我想,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赵司马点头赞同:“太守所言极是,我们应以大局为重。不过,投诚之前,我们是否应与士徽将军商谈条件,确保吴郡百姓和官员的安全?”

许贡点头:“赵司马所言甚是。我会亲自修书一封,表达我们的归顺之意,并派出使者与士徽将军商谈。希望他能接受我们的诚意,善待吴郡。”

众官员齐声应诺,虽然心中各有不舍,但为了吴郡的未来,他们最终选择了共同的道路。

翌日,清晨的阳光刚刚洒满吴郡的城墙,城头上的守军缓缓降下了象征着抵抗的战旗。城门大开,吴郡太守许贡带领着几位文官武将,步出城门,向着两军阵前走去。他们的步伐沉重,但脸上却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神情。

见吴郡守将如此表态,士徽军的将领也纷纷下马,以礼相待。他们知道,吴郡的归顺,不仅意味着这场战役的结束,更意味着这片土地将免受战火的蹂躏,百姓可以重归安宁。

吴郡的归顺,如同一场及时雨,浇灭了战火蔓延的势头。城内的百姓得知消息后,纷纷走出家门,欢呼雀跃,庆祝这场免于战祸的胜利。

随着吴郡太守许贡的投诚,自此,整个江南地区如同拼图一般,紧密地拼接在士徽将军的军事版图之下。

在扬州的各个郡县,士徽将派遣官员与当地世族合作,共同治理地方,推行新的政策,使得原本分崩离析的扬州地区逐渐走向统一与繁荣。

士徽站在庐江郡的城楼上环视着这片新征服的土地。

“周瑜才智过人,正是我所需之将。速速派人去寻,务必将他请来共谋大业。”

荣伟闻言,面色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启禀主公,恐怕……恐怕已经来不及了。一个月前,周瑜便已率领家兵投奔孙策。”

士徽听后,额头上青筋暴起,眼中闪过一丝凶光,怒视着荣伟:“你为何不拦着他?难道不知道他对本公的重要性吗?”

荣伟低下头,有些无奈地回答:“主公,您当时并未明确下令要留下周瑜,而且……而且以周瑜的武勇和智谋,我们拦得住吗?”

士徽沉默片刻,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确实有疏忽,便不再追究。

他深吸一口气,冷声道:“罢了,过去的事不再提。我现在就去写一份名册,上面列出我需要的人才。你给我盯紧这些人,务必将他们找回来。”

荣伟点头应诺,士徽又补充道:“若是有人不肯归顺,能绑回来最好,绑不回来的……埋了!”

荣伟听着士徽的话,内心波涛汹涌,复杂情绪交织。他暗自思忖:“主公果然心狠手辣,对待人才也是如此。周瑜的离去,我也实属无奈,谁又能料到他会走得如此决绝。”

他心中掠过一丝不安,知道自己这次虽然没有直接的责任,但在士徽眼中,或许已经留下了办事不力的印象。荣伟暗下决心,接下来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得漂亮,不仅要找回名单上的人,还要确保他们能为主公所用,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希望能在不伤害他们的前提下完成任务吧。”荣伟在心中默默祈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