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 第237章 雄踞河北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第237章 雄踞河北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56:58 来源:小说旗

在成功镇压臧洪叛变之后,袁绍声威大震,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自封为大将军,以示其赫赫战功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他还加九锡,彰显其尊贵与荣耀。此时,袁绍的势力范围已横跨六州,涵盖了冀、并、青、幽、兖、豫的大部分地区。

随着袁绍的势力不断扩张,直至长城脚下,他的版图边界与塞外广阔的草原相接,不可避免地要与那些桀骜不驯、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产生交集。

这些民族如同野马般难以驯服,他们在长城以北的草原上驰骋,时刻觊觎着中原的繁华。

鲜卑、乌丸等部族,如同草原上的雄鹰,自由翱翔,不受拘束,他们的铁骑随时可能成为边疆的隐患。

面对这一局面,袁绍深知处理好与鲜卑、乌丸的关系,将成为他统一北方的关键所在。他开始将外交政策重心转向北方,力求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立起稳固的联盟。

自袁绍的高祖父袁安起,袁家便以怀柔之策对待北方游牧民族,这一传统在袁绍手中得以延续。袁绍深知民族团结之重要,因此,他对鲜卑、乌丸等民族始终抱以宽容与尊重,赢得了这些民族的普遍拥护。

在公元2世纪90年代,鲜卑民族内部发生分裂,分为扶罗韩、步度根、轲比能三部。扶罗韩与步度根均为鲜卑王族出身,血脉高贵。而轲比能虽出身低微,但他英勇善战,公正无私,因此在鲜卑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声望。

时局变幻,轲比能凭借其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一举袭杀扶罗韩,吞并其部众,同时还吸纳了一部分乌丸人,与步度根形成了东西对峙之势。

袁绍坐在大厅之中,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与期待。使者站在他面前,汇报着轲比能的情况。

“主公,鲜卑民族已分裂为三部,轲比能勇猛异常,清廉公正,深受鲜卑人拥戴。他已吞并扶罗韩部,势力日益壮大。”

“轲比能果真如传说中那般勇健开明?”

“回禀主公,轲比能确实英勇善战,且对汉文化充满敬仰,乐于学习。此次前去拜访,轲比能部下对书写汉字和冶炼金属的技术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袁绍听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如此一来,我国边疆又添一强大盟友。继续教他们汉文化,巩固双方友谊。”

步度根望着轲比能俯首称臣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鲜卑部族间的实力差距正逐渐拉大。

终于,他忍不住开口道:“轲比能,你向袁绍俯首,部族果然日益强盛。我虽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明智之举。”

轲比能抬起头,目光坚定地回应:“步度根,我知道你心中恐惧。但时代在变,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袁绍实力雄厚,与我们结盟,对鲜卑部族只有好处。”

步度根沉默片刻,长叹一声:“你说得对。为了部族的未来,我也只好向袁绍示好。从此,东、西鲜卑都将成为袁绍的臣民。”

轲比能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样一来,我们鲜卑部族就能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步度根,你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步度根苦笑一声:“但愿如此。只希望袁绍能善待我们,让我们鲜卑部族在这乱世中立足。”

在广袤的北方草原上,乌丸人的身影显得尤为独特。与团结一心的鲜卑人相比,乌丸人的内部分裂状况更为严重。

公元2世纪末,长城脚下活跃着四个乌丸部落,分别是辽西部、上谷部、辽东部和右北平部。这四个部落各自为政,各自推举出一名“率众王”,亦称“大人”,以单于的身份统治部落。

在这四部分裂的乌丸部落中,丘力居大人曾是其中一位显赫的领袖。然而,岁月无情,丘力居大人终究撒手人寰,留下了年少的儿子楼班。此时,乌丸部落的权力出现了真空,各部势力蠢蠢欲动。在这关键时刻,丘力居的侄子蹋顿挺身而出,暂摄政权。

蹋顿不仅英勇善战,更具备过人的智慧。他深知乌丸部落内部分裂的弊端,决心一统四部,结束长期的内耗。在蹋顿的带领下,乌丸部落展开了一系列征战。他巧妙地运用策略,逐一征服了其余三部乌丸,使得整个乌丸部落重新归于统一。

在蹋顿的努力下,楼班被奉为乌丸单于,象征着乌丸部落的最高权力。而蹋顿则自称率众王,辅佐楼班治理部落。在他的领导下,乌丸部落逐渐走向繁荣昌盛,成为北方草原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使者杨林,身着锦衣,腰悬宝剑,神情肃穆,肩负着汉朝天子的神圣使命,踏上了辽阔的乌丸草原。

这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照耀在金黄的草原上,映衬着杨林坚定的步伐。

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乌丸三部之王——蹋顿、颁下、汗卢维,早已率领着各自的部落首领和勇士们恭候多时。他们身着各部特色的皮革甲胄,头戴羽毛装饰的帽子,目光中透露出对汉朝天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

杨林走到三位乌丸王的面前,深深一揖,随后庄严宣布:“吾,天子之使,特来拜谒三位乌丸之王,并奉上皇恩,加封尔等为单于。”

随着杨林的宣告,随行的汉军士兵们将一辆装饰华丽的安车推到了场中央,车上覆盖着精致的华盖,流苏随风摇曳,显得尊贵而庄重。安车两旁,羽旄飘飘,如同天边的云彩,象征着荣耀与尊崇。

接着,士兵们又抬出了黄屋和左纛,这两件仪仗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黄屋的黄色象征着皇家的威严,而左纛的飘扬则预示着乌丸三部将在单于的领导下,如雄鹰展翅,翱翔于北方的大地。

杨林亲手将玺绶交予蹋顿、颁下、汗卢维三位乌丸王,并一一为他们戴上象征单于身份的冠冕。随后,他高声说道:“朕以天子之名,赐尔等安车、华盖、羽旄、黄屋、左纛等仪仗,以示皇恩浩荡,望尔等勉力而行,忠诚于汉室,保一方平安。”

蹋顿等三位乌丸王激动地接过仪仗,俯首跪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深知,这些仪仗不仅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荣耀,更是对整个乌丸部落的认可与尊重。

杨林稳步走到三位乌丸王面前,行跪拜之礼,随后起身,展开制书,高声宣读:

“使持节、大将军、督冀幽青并、领冀州牧、邟乡侯袁绍,承制诏命:辽东属国率众王颁下、辽西率众王蹋顿、右北平率众王汗卢维,尔等听旨!”

三位乌丸王齐刷刷跪地,聆听诏命。

“尔等祖先,慕我中华美德,千里迢迢,迁至长城脚下,忠诚于朝廷,北抗猃狁,东御秽貊,世代守卫边疆,护我大汉百姓。虽偶有触法之举,但总能悔过自新。在诸多外族之中,尔等堪称聪慧之辈。”

“昔日,尔等首领称为千夫长、百夫长,尽心尽责,为我大汉效力,故有封王封侯之荣。近年来,王室多灾,公孙瓒叛乱,尔等三王愤慨不已,举弓箭,与我汉军并肩作战,忠勇可嘉。然恶人阻断道路,致使诏命难至。”

“有功不赏,勤劳者懈怠。今朕特派谒者杨林,加封尔等三王为单于,赐予玺绶、车服,以彰尔等之功。尔等当继续安抚部落,教育部下,勿使为恶。尔等子孙,世袭单于之位,永为外族领袖。切勿玩忽职守,自取祸乱!勉之!乌丸单于蹋顿统辖部众,左、右单于(颁下、汗卢维)受其节度,其余一切如故。”

宣读完诏命,杨林将安车、华盖、羽旄、黄屋、左纛等仪仗赐予三位乌丸王。

袁绍雄踞河北,其安抚与收编北方游牧民族之策略,堪称一绝。

他巧妙地将鲜卑、乌丸、南匈奴、屠各等游牧民族纳入麾下,使其成为自己强大的雇佣军和勇猛的敢死队。

袁绍深知游牧民族骁勇善战的特点,于是采取怀柔政策,对各部族进行安抚。他不仅赐予他们土地和财物,还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使得这些原本桀骜不驯的游牧民族纷纷归附。

这种策略并非袁绍首创。早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和项羽便已懂得利用匈奴的楼烦部落为己效力。由于刘项二人皆出自江淮流域,当地并不产良马,骑兵力量薄弱。因此,他们不得不借助匈奴楼烦部落的骁勇,以弥补自身在骑兵方面的不足。

到了汉末时期,袁绍成为了唯一一个能让所有塞北游牧民族心悦诚服的军阀。

他凭借过人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将这些游牧民族团结在自己麾下,共同为统一北方的宏图大业而努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