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 第246章 刘备逃亡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第246章 刘备逃亡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56:58 来源:小说旗

自古以来徐州就是公认的战略要地,\"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它处在南北交界的位置,扼守在交通要冲,北可控制华北平原,南下可攻打江南,西去可以进中原腹地。

徐州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容易征兵征粮。煤矿和铁矿是徐州丰富的矿藏。

汉代,徐州便因铁官的设立而名噪一时。皇帝亲自下令在此设立铁官,足以见得徐州在冶炼技术方面的重要地位。这些丰富的矿藏,成为了徐州军事实力的显着标志。拥有了徐州,就意味着掌握了制造武器的重要资源。在这里,就地取材,以煤炭炼铁,以铁打造兵器,战争中的胜利筹码自然多了几分。

正因如此,徐州成为了各路诸侯争夺的焦点。他们无不对这片富饶之地垂涎三尺。

毕竟,拥有了徐州,就意味着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从而在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

陈群曾悉心劝谏刘备,指出接手徐州并非明智之举。他分析局势,认为徐州虽富饶,但四面受敌,易攻难守,加之各方势力虎视眈眈,一旦陷入其中,恐难以自拔。然而,此时的刘备,或许是因为对徐州的渴望,或许是因为对自身实力的信心,并未听从陈群的良言。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刘备在徐州的统治遭到了重创,最终丢失了这片土地。

陈群预见的一切,不幸一一应验。面对这样的结果,陈群心中或许有着无奈,也有着对刘备不听劝诫的失望。深知徐州之失非偶然,而是必然,陈群在这一事件后,选择了离开刘备。

陈群的离去,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这乱世之中,能够倚仗的人才本就寥寥无几,如今更是只剩下关羽和张飞两位兄弟。尽管他们都是一时之将才,但各自都有着难以忽视的缺点,这些缺点在日后成为了刘备事业上的绊脚石。

张飞,勇猛无比,对待士人能够礼贤下士,展现出其尊重人才的君子之风。然而,对待手下的将士,他却显得缺乏耐心,常常无故打罚,使得军心不稳。正是这种粗暴的行事风格,导致了他在刘备第一次失去徐州时的悲剧。

与曹豹的矛盾,使得曹豹转而与吕布暗通款曲,最终导致了徐州的失陷。而张飞的这一致命缺点,也终究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至于关羽,他的骄傲则是他的软肋。

在守卫徐州之时,这一缺点尚未明显暴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大意失荆州的事件中,关羽的骄傲自大暴露无遗。

他轻视敌人,高估自己,最终导致了荆州的丢失,这一失误不仅使得刘备失去了重要的根据地,也使得关羽自己的英名受损。

关羽和张飞的这些缺点,虽然在当时并未完全显现,但它们如同潜伏的隐患,随时可能爆发,给刘备的事业带来不可预料的打击。刘备虽然深知两位兄弟的不足,但在这人才稀缺的乱世,他又能倚仗谁呢?这份无奈和忧虑,或许只有刘备自己才能体会。

刘备第一次入徐州时,原本支持他的徐州世家,以及臧霸却被曹操拉拢过去了,无法成为刘备的助力。

徐州世家中的领头人陈登被曹操委任为梁国相,把监视和抵挡袁术势力北上的重任交给了陈登。梁国地处要冲,北接兖州,南邻淮南,是阻挡袁术北上扩张的咽喉之地。

除了陈登这样的领头人物,还有众多世家名士,如徐宣、王朗等,他们都是徐州的精英,才智过人,声名远播。曹操在征讨四方、广纳贤才的过程中,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些徐州的杰出之士,纷纷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麾下,委以官职,以期共同开创一番伟业。

徐宣,字宝坚,温文尔雅,治政有方;王朗,字景兴,博学多识,辩才无碍。

他们在曹操的赏识下,分别被任命为郡守、长史等职,各展所长,为曹操治理地方,稳定后方。徐州的世家和名士们心中明了,曹操乃是一代雄主,跟随他,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才能在乱世中立足。

在这股风潮中,徐州的世家和名士们纷纷表态,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曹操的势力如日中天,而徐州的未来,已经与曹魏政权紧密相连。至于那位曾经入主徐州的刘备,那个自称汉室宗亲的男子,如今在他们的眼中,似乎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刘备是谁?”在曹操的光环下,这个问题似乎显得不再重要。徐州的世家和名士们更愿意将目光投向现实,投向那个能够带给他们安定和繁荣的曹操。

刘备亲自率军在徐州城外的平原上与曹军对峙。清晨的薄雾中,曹操的大军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缓缓逼近。号角声震天响,战鼓声激荡人心,两军很快便陷入了混战。

刘备身着战甲,手持双股剑,英勇地冲杀在阵前,试图激发士气。他的剑锋所指,曹军士兵纷纷避让,但很快,曹军的阵势便调整过来,如同铁壁一般坚固。

战场上,刘备的军队虽然勇猛,却难以突破曹军的防线。

箭矢如雨,刘备的士兵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土地。战马嘶鸣,尘土飞扬,刘备在乱军中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找到突破的机会。他的身边,亲信将领相继受伤,士气逐渐低落。

就在这时,曹操派出了一支精锐骑兵,如同利刃一般直插刘备军队的侧翼。这支骑兵如同疾风骤雨,瞬间撕开了刘备的阵型。刘备的军队陷入了混乱,士兵们四散奔逃,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刘备眼见局势已无法挽回,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凉。他知道自己必须撤离,否则将全军覆没。

在一众亲兵的护卫下,刘备艰难地杀出重围,踏上了逃亡之路。背后的徐州城,渐渐消失在视线中,留下的只有战场上空的硝烟和哀嚎。

夜幕降临,天空中的星星如同刘备心中的希望,遥远而微弱。他带领着残存的亲信和士兵,趁着夜色悄悄离开了战场,踏上了北上的征途。他们的脚步沉重,心中充满了对战死的同胞的哀悼和对未来的迷茫。

沿途,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曹操的追兵,沿着曲折的小路和荒野前行。饥饿和疲惫时刻伴随着他们,但刘备不敢有丝毫停歇,他知道曹操的追击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经过数日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黄河岸边。波涛汹涌的河水仿佛是天地间的一道鸿沟,分隔了生死,也分隔了过往与未来。刘备望着对岸的河北,那里是袁绍的地盘,是他最后的希望所在。

在夜色的掩护下,刘备一行人找到了一只小船,悄悄渡过了黄河。船上的每一个人都沉默不语,只有河水拍打船舷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响。渡河之后,他们继续北上,穿过了一片又一片的荒野和村庄。

袁绍端坐在营帐之中,审视着这位风尘仆仆的客人。

刘备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语气诚恳地说:“袁公,我刘备一介草莽,因天下大义,投身于抗击董卓的义军。然而,命运多舛,屡遭挫折。如今,我带领残兵败将,特来投奔袁公,恳请袁公收留,共谋天下大事。”

袁绍微微点头,语气平和地回应:“玄德公,你的事迹我早已有所耳闻。你忠诚于汉室,勇敢抗击逆贼,实乃忠臣义士。只是,我袁绍为何要庇护你,助你成就大业?”

刘备诚恳地说:“袁公,我并无他求,只希望能为汉室尽一份绵薄之力。如今,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袁公雄踞北方,兵强马壮,若能与我携手,共同抗击逆贼,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那便是刘备此生最大的愿望。”

袁绍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道:“玄德公,你的忠心可嘉。既然如此,我便收留你,共同谋划天下。但愿你我能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刘备激动地俯首拜谢:“袁公大恩,刘备没齿难忘。日后,必定肝脑涂地,为袁公效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