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 第362章 趁势而起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第362章 趁势而起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56:58 来源:小说旗

轲比能,鲜卑部族中的雄狮,一日之间,风云突变。

他刚刚得知檀石槐与呼厨泉两位强敌意外身死的消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这对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知道,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轲比能迅速行动,连夜召集了他的忠诚部下和各部族的首领。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他发表了激昂的演说,声音如雷霆般在夜空中回荡:“檀石槐和呼厨泉已逝,现在是鲜卑部族统一的时候了!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让鲜卑的铁骑再次驰骋在这片草原上!”

在轲比能的号令下,鲜卑部族的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那些尚未归附的部族进行了镇压。

他们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轲比能的勇猛和智谋让所有反抗者都低下了头颅。短短数日,鲜卑部族在轲比能的铁腕下完成了统一,他加冕为王,成为了鲜卑部族无可争议的领袖。

随后,轲比能的目光投向了远方。他与鲜卑部族的首领步度根结成了坚固的同盟,共同策划对匈奴的吞并之战。在轲比能的协助下,步度根的军队如破竹之势,横扫了匈奴的抵抗力量。

战火蔓延,轲比能和步度根的联军所向披靡,他们先后占领了云中、雁门、北地、代郡、太原等地。这些地区或是全部,或是部分,都纳入了他们的版图。

轲比能站在高高的土丘上,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他的身后是鲜卑部族的各部首领,以及来自胡汉王国的使者。风轻轻吹过草地,带动着他们的衣摆和旗帜。

“各位首领,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见证一个重要的时刻。鲜卑部族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之后,终于迎来了统一的曙光。但是,我轲比能的愿景不仅仅止于征服与战功,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草原的和平与发展。”

轲比能微笑着回答:“强大并不意味着霸占。真正的力量在于能够创造和谐,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和平中繁衍生息。因此,我决定将原本属于鲜卑部族的草原面积重新规划。”

“大王,重新规划?这是何意?”

轲比能指向远方,语气坚定地说:“看,那片肥美的草地,从今天起,它将属于胡汉王国。我将原本属于我们的草原面积划出一部分,使得胡汉王国的草原面积增加一倍。”

“大王,您的话让我们感到困惑。鲜卑部族已经足够强大,为何还要做出让步?”

胡汉王国使者激动地说:“大王,您的慷慨和智慧将永远被胡汉王国铭记。这份礼物,我们感激不尽。”

轲比能严肃地纠正:“这不是礼物,而是鲜卑部族对和平的承诺。我希望通过这一举动,能够表达我们对周边民族的友好态度,共同维护草原的安宁。”

“大王,您的胸怀如同草原一样宽广。我们愿意跟随您,共同开创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

轲比能坚定地回应:“那就让我们携手同行,为了草原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共同守护这片土地!”

然而,这片新增的草场上,并没有增加任何人口。

轲比能所提供的,是一片可供放牧的草场,而非充满生机的村落和人口。这对于渴望扩张势力的刘备来说,或许并不完全符合他的期望,但刘备却展现了其政治家的胸怀。

刘备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虽然心中略感遗憾,但他深知轲比能此举的深远意义。他欣然接受了这片草场,没有对此表示任何不满。

刘备明白,虽然人口未曾增加,但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草场,就意味着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而且,他也可以借此机会,向中原地区展示自己的仁德,为未来的征途积累声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备并没有因为人口的缺乏而感到沮丧。相反,他利用这片草场,积极发展畜牧业,增强了胡汉王国的经济实力。同时,他也暗中筹备,等待着时机,准备在有利的时机下,向中原进发,实现他统一天下的宏愿。

轲比能的这一举动,不仅巩固了鲜卑部族与胡汉王国之间的和平,也为刘备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后方基地。

刘备在战场上挥剑斩断了最后一个阻碍和平的敌人,随着战事的平息,他终于可以放下手中的武器,开始着手进行更为艰巨的任务——谈判。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智慧,他知道,这场谈判对于三国的未来至关重要。

在魏国的都城,张辽快马加鞭,穿过繁华的街巷,直奔王宫。他在曹操面前单膝跪下,气喘吁吁地汇报了战况:“启禀魏王,刘备已扫清障碍,停战之事已是箭在弦上。虽然我们未能彻底驱逐草原之人,但停战议和亦非坏事。刘备身为汉室宗亲,以忠义仁厚闻名,此次谈判由他主导,臣认为可行。”

曹操坐在王座上,眼神深邃,他沉思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刘备,那个以仁义着称的刘玄德吗?他的名声确实响彻四海,连孤也有所耳闻。若是他能以真心相待,停战议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连年征战,百姓疲弊,我们也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

曹操站起身来,走到张辽面前,继续说道:“但是,文远,你要记住,人心难测。刘备虽有忠义之名,但在这乱世之中,谁又能保证他不是另有所图?你传令下去,让我们的使者在与刘备谈判时,务必保持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张辽领命而去,曹操则独自站在宫殿的高台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暗自思量:刘备啊刘备,你若真是为了天下苍生,孤自然愿意与你共谋和平。但若你只是假仁假义,那么这场谈判,恐怕就不会那么顺利了。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谁又能真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

曹操的思绪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他回头一看,只见一名宦官匆匆而来,手中捧着一封密函。宦官行礼后,将密函递给了曹操。

曹操展开密函,阅罢,眉头微微一皱。信中是来自边疆的急报,提到了草原部落虽暂退,但仍有蠢蠢欲动之势。他意识到,即使刘备真心求和,外患未除,和平依旧遥遥无期。

曹操召来谋臣荀彧,将密函递给他,沉声道:“文若,你看这该如何是好?刘备虽提出停战,但草原部落并非善茬,若我们放松警惕,只怕他们会趁虚而入。”

荀彧接过密函,细细阅读后,缓缓开口:“魏王勿忧,刘备既然提出停战,必然有其诚意。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巩固内部,同时派使者与刘备谈判,探其虚实。至于草原部落,我们不妨采取安抚策略,给予他们一定的利益,使其暂时按兵不动。”

曹操点头赞同,随即下令准备使者团,并挑选精兵良将,暗中加强边疆防御。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和平虽可贵,但实力才是维护和平的关键。

不久后,曹操的使者团在张辽的带领下,抵达了刘备的营地。双方在帐中展开了激烈的谈判。刘备始终坚持和平共处,共同对抗草原部落的主张,而曹操的使者则不断试探刘备的底线,试图为魏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经过数日的唇枪舌战,双方终于达成了初步的协议。刘备承诺不再侵犯魏国边境,而曹操则同意共同抵御草原部落的威胁。然而,这份协议究竟能维持多久,谁的心中都没有底。

夜幕降临,刘备独自站在营帐之外,仰望星空。他知道,尽管和平协议已经签订,但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既要防备曹操的野心,又要应对草原部落的威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