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 第363章 时也势也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第363章 时也势也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56:58 来源:小说旗

最终,并州北部的广袤土地,落入南匈奴的铁蹄之下。那些曾经繁华的城池,如今已变成匈奴人的牧场,战马嘶鸣,尘土飞扬,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与此同时,幽州西部也未能幸免于难,被胡汉势力所占领。这里的胡汉联军,骁勇善战,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掠地,将幽州西部纳入囊中。胡汉文化在此交融,却难掩战乱的残酷。

而在东部,孙策、周瑜这对英勇的将领,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依然牢牢掌控着这片土地。他们的军队纪律严明,百姓安居乐业,虽然战火纷飞,但东部地区依旧保持着相对的繁荣与安宁。

尽管高句丽境内已经有不少反叛势力,但是以以李现为核心的新贵族阶级,如同一股新兴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

他们或是出自世家大族,或是因战功赫赫而崭露头角,如今纷纷汇聚于都城,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势力。这些新贵族们,他们拥有丰富的资源、广泛的人脉和深厚的底蕴,在都城,新贵族阶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手段,逐渐稳定住了高句丽的局势。

他们巧妙地平衡了各方势力,化解了潜在的危机,使得原本动荡不安的朝局开始呈现出一种难得的和谐与秩序。李现作为这一阶级的领袖,他的智慧、胆识和远见,使他成为了高句丽新的权力象征。

陆逊在成功平定高句丽之后,并未急于班师回朝。他深知幽州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前往那里与孙策、周瑜两位英勇的将领会面。

此时的幽州,秋风送爽,金黄的落叶铺满了大地。陆逊身着战袍,英姿飒爽,率领着精锐部队踏入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在幽州城外,孙策与周瑜早已等候多时。三人相见,彼此眼中都闪烁着敬佩与喜悦的光芒。

孙策豪爽地迎上前,与陆逊拥抱,笑道:“陆兄,高句丽一战,你威名远播,我国士气大振。”

周瑜则文雅地作揖行礼,微笑着说:“陆将军,久仰大名。”

陆逊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谦逊,回礼道:“孙使君过誉了,逊不过是尽了一个臣子的本分。幽州这边,我早已听闻两位兄长在此运筹帷幄,心生向往,便迫不及待地前来求教。”

孙策拍着陆逊的肩膀,笑声中带着一丝豪气:“好啦,咱们也别站着说话,走走走,进城去,我已备好了酒菜,今晚咱们不醉不归,好好聊聊这天下大势,看看我们如何携手共创辉煌!”

陆逊和周瑜相视一笑,一同跟随孙策步入城中,三人的笑声在秋日的幽州城上空回荡,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繁荣与和平。

随着夜幕的降临,幽州城的灯火逐渐亮起,孙策的府邸内更是热闹非凡。宴席上,三位将领围坐在一起,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

孙策举起酒杯,眼神坚定地看着陆逊和周瑜,说道:“兄弟们,今夜我们不谈战事,只谈友情。来,干了这杯,为我们三人的友谊,也为我国的未来!”

三人一饮而尽,杯盏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陆逊放下酒杯,感慨地说:“孙兄、周兄,能与你们共谋大业,是我陆逊此生之幸。只是这天下纷争不断,我们还需加倍努力,方能确保江东基业稳固。”

酒香弥漫,灯火摇曳,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陆逊放下酒杯,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期待地开口询问:“伯符、公瑾,此番把酒言欢,不禁让我想起江东的水土。不知二位可愿随我一同返回江东,共谋大业?”

孙策微微一愣,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转头看向周瑜,似乎在寻求他的意见。

周瑜的脸色在灯光下显得有些深沉,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陆将军,此言可是出自越王之意?”

陆逊点了点头,坦诚地回答:“正是越王之意。昔日越王有意将二位英才纳入帐下,却不想二位另辟蹊径,北上投奔袁术,从而与我王失之交臂。此次我来幽州,越王特意嘱咐,要我问一问二位是否有意重返江东。”

孙策和周瑜相互对视,两人的眼神中交织着复杂的情绪。

周瑜的脸色渐渐涨红,似乎内心的波澜难以平息,而孙策则是一言不发,只是盯着手中那杯已经微凉的酒,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陆逊见状,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若二位心有所属,不愿离开幽州,我也不会强求。越王虽有意,但也尊重二位的选择。无论二位决定如何,我都会如实回报。”

此时,宴席上的气氛变得有些沉重,孙策和周瑜的心思似乎都飘得很远。

他们都知道,陆逊的这一问,不仅仅是关于去留的选择,更关乎他们未来的命运和江东的兴衰。而陆逊的这份尊重和理解,也让这份选择变得更加艰难。

孙策终于抬起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打破了沉默:“陆兄,你的好意,我和公瑾心领了。江东,是我们的故乡,那里的山山水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心中。但是,幽州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战略要地,更是我们挥洒汗水、建立功业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已经与士卒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若是此时离去,实在是有些舍不得。”

周瑜接着孙策的话茬,语气中带着一丝柔情:“陆将军,越王的美意,我们感激不尽。但正如孙兄所言,我们在幽州,已经有了自己的根基。而且,我们相信,无论是在幽州还是在江东,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国家,装着百姓,都能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陆逊听罢,脸上露出了理解的微笑,他举起酒杯,向孙策和周瑜示意:“孙兄、周兄,你们的忠诚和担当,令我敬佩。既然你们已作出选择,那我便回去如实禀报越王。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是为国家出力,为百姓谋福的战友。来,让我们再干一杯,为我们的友谊,也为各自的未来。”

三人再次举杯,酒杯相碰,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是他们对未来的承诺和期许。宴席上的气氛再次变得热烈起来,他们谈论着过去的战斗,分享着未来的梦想,直到夜深人静,才各自散去。

陆逊在次日清晨告别了孙策和周瑜,踏上了返回江东的路程。

在幽州的一处静谧书房内,孙策与周瑜相对而坐,两人面前的案几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以及一幅刚刚展开的江东地图。窗外,斜阳透过半开的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映照在两人凝重的面庞上。

孙策眉头微皱,目光深邃,似乎在深思熟虑陆逊昨日提出的返回江东的建议。

“公瑾,陆逊兄的建议不可谓不重大。他提出返回江东,想必是经过深思熟虑。但我心中仍有几分忧虑。”

周瑜坐在昏暗的灯光下,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失落之情。他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一丝悔意:“原来我们当初都错怪越王的意思了。”那句话似乎带着千斤重,压在了他的心头,让他无法释怀。

孙策看着周瑜,眼神中充满了理解与同情。他轻轻拍了拍周瑜的肩膀,安慰道:“公瑾,未必如此。当时的情况复杂多变,我们做出的决定也是基于那时的局势。时过境迁,现在的情况与当初大不相同,你不必过于自责。”

孙策顿了顿,目光投向远方,似乎在思考着天下大势的走向。

接着,他继续说道:“如今越王与魏王二分天下,天下大势逐渐明了。我们当初的选择,或许并非全然错误,只是时局的变化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越王有越王的考量,我们也有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周瑜听罢,眼神中闪过一丝释然。他知道孙策的话不无道理,但心中的自责并非一时半刻就能完全放下。

他点了点头,试图让自己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伯符说得对,我们应当着眼于未来,为自己、为家人做出正确的选择。”

孙策的安慰和理性分析,让周瑜的心情逐渐平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