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 第392章 天降神兵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第392章 天降神兵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56:58 来源:小说旗

临近黄昏,西方的天际仿佛被泼上了一抹墨色,乌云翻滚,犹如一幅浓重的油墨画。在这阴沉的背景下,十几艘飞船如同脱弦之箭,以极低的高度掠过天空,直奔邺城而来。这些飞船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神秘而紧张。

飞船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各自寻找着合适的降落点。有的飞船在城郊的空地上盘旋,有的则在城市的角落里悄然降落。随着飞船的缓缓降落,一道道绳索从船舱中抛出,如同生命的纽带,连接着天与地。

飞船上,一群群人影紧张而有序地沿着绳索滑落,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英勇。短短一盏茶的功夫,已有八千人降落在邺城。他们落地后,迅速整理装备,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此时的邺城,沉浸在黄昏的宁静之中,却不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即将来临。

就在越国士兵以铁桶般的严密部署和绝对优势的力量彻底控制邺城之际,驻扎在城外的将领夏侯惇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他本已做好了随时反击的准备,但就在此时,一匹快马从城门飞驰而出,带来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命令——“越军入境,邺城不得抵抗。”

这个命令如同晴天霹雳,让夏侯惇和众将士都愣在当场。他们无法理解,为何在如此关键的时期,会下达这样的命令。邺城的守军面面相觑,心中的疑惑和不安如同蔓延的藤蔓,逐渐占据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夏侯惇沉声问道:“来者何人?带来何种命令?”

传令兵气喘吁吁地回答:“夏侯将军,传来紧急命令,越军入境,我等不得抵抗。”

夏侯惇震惊:“不得抵抗?这是何道理?邺城若失,我等如何向陛下交代?”

副将皱着眉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他对夏侯惇说:“将军,这传令是否可靠?我总感觉其中有诈,调兵之事非同小可,万一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夏侯惇面容严肃,他从怀中取出那卷军令,递给了副将,沉声说道:“调兵确实需要虎符,这是我们军中的铁律。但你看这军令之上,魏王的大印清晰可见,这可不是轻易能伪造的。若是我们擅自调兵,确实会面临军法处置,但若是违背了这带有王印的军令,那才是真正的自取灭亡。”

副将接过军令,仔细审视着那印玺,只见那大印红得发亮,确实是魏王的专用印章。他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但仍有些许不解:“将军,这印玺虽真,但军情紧急,我们怎能不加以核实就盲目行事?”

夏侯惇眼神坚定,回应道:“我明白你的担忧,但军令如山,尤其是这带有王印的命令,我们必须无条件执行。若是真有误会,待日后自会澄清。现在,我们只能遵命行事,不可有任何迟疑。”

“命令确凿无误,但我心中亦是满腹疑惑。这命令来得太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将军,我们是否应向城内请示,确认命令的真伪?”

夏侯惇决断地说:“不必。军令如山,即使是刀山火海,我等也必须服从。传令下去,全军撤退,不得擅自行动。”

“将军,我们就这么放弃邺城了?那些越军定会乘虚而入!”

夏侯惇眼神坚定:“这是我等的职责,也是对陛下的忠诚,撤退吧!”

众将士齐声应道:“遵命!”

夏侯惇握紧了手中的剑柄,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命令的疑惑,也有对局势的担忧。但他深知军令如山,即使是满腹疑问,也必须服从。

于是,他缓缓地放开了剑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随着夏侯惇的决断,邺城的城门迅速打开,一队队传令兵如同离弦之箭,迅速奔出城外。他们的身影在尘土中若隐若现,手中的令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传递着魏王的命令。

这些传令兵沿着各条要道,马不停蹄地奔向四面八方。每到一处,他们便停下脚步,从怀中取出魏王的令牌,庄重地交到当地的守将手中。令牌上魏王的大印熠熠生辉,令接令的将领无不肃然起敬,立刻着手执行军令。

与此同时,士徽也在紧张地忙碌着。他站在地图前,目光如炬,审视着魏国的每一寸疆土。

士徽转身,目光落在了一旁的荣伟身上,语气中带着一丝询问:“已经开始行动了吧?”荣伟点头回应,声音坚定而有力:“一个时辰之前命令已经发出,相信晚上就会收到各处的进展报告。”

士徽听后,轻轻点了点头,表示满意:“很好,那我和魏王就在这边等你消息了。务必确保一切顺利。”

就在此时,曹操手持酒杯,缓缓走到士徽的面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和期待,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问道:“徽弟,你打算如何下手?这可是关乎魏国未来的大计啊。”

士徽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曹操的问题,而是转身望向远方的天际,仿佛在思考着接下来的每一步棋:“曹兄放心,我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只待时机成熟,便会一举而定。”

曹操放下手中的酒杯,眼神中流露出浓厚的兴趣,他向前一步,说道:“愿闻其详。”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错过的认真。

士徽转身指向墙上的地图,手指在图上划过,他的眼神随着指尖移动,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战局。他开始详细解说:“辽东的乐浪郡,这里有三万精锐水军,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出发,目标是青州的东莱郡。他们的登陆将会打开战局的第一步。”

曹操的目光紧随士徽的手指,点头示意继续。

“至于扬州,”士徽接着说道,“我们将兵分三路。第一路海军,大约一万人,将在琅琊郡登陆,那里地形险要,易于防守,也便于我们后续的军事行动。”

曹操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他似乎对士徽的布局颇为满意。

“第二路,”士徽继续说道,“广陵郡将有五万大军渡过长江。这一路是主力,渡江之后,我们将有更多的战略选择,既可以北上支援,也可以南下包抄,灵活性极大。”

曹操听后,不禁微微点头,他开始理解士徽的整体战略构思,心中暗自赞叹士徽的谋略和胆识。士徽的每一步计划都显得深思熟虑,既考虑了地理优势,也兼顾了兵力的合理分配,这场战役的胜算似乎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

士徽继续说道:“九江郡则是有两万精兵北上,他们将会牵制敌军,为我军的主力进攻提供侧翼支持。”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一点,仿佛那两万大军的步伐已经在他心中踏响。

“至于荆州,”士徽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他的声音也提高了几分,“五万铁骑恐怕已经抵达颍川郡,他们的目标直指邺城,这是一支锋利的箭,直插敌人的心脏。”

曹操听至此处,不禁大吃一惊,他眉头紧皱,脱口而出:“孤军深入啊?徽弟就不怕我军的反击吗?这样的战术未免太过冒险。”

士徽微微一笑,似乎早已预料到曹操的反应,他解释道:“大哥,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军骑兵速度快,战斗力强,一旦到达邺城,便能迅速形成威胁。敌军虽强,但未必能料到我军会采取如此大胆的行动。而且,我已有安排,确保他们不是孤军奋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