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212章 凡事2非标产品生产

三线情怀 第212章 凡事2非标产品生产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8:48 来源:小说旗

在焊管生产进入忙碌阶段时,机加车间也随之进入紧张的工作节奏。

那段时间,机加车间承担的双头钻床、双头铣床生产项目进展相对顺利,这让车间主任贾飞龙暂时松了口气。

然而,三吨有轨锻造操纵机项目却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得他愁眉不展。

这个项目意义非凡,它是上级部门下达的指令性生产计划任务,也是锦东自成立以来承接的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自制非标设备项目。

当技术骨干宋献忠初次拿到项目图纸时,内心便充满担忧。

这台设备自重达30吨,整体尺寸为6.563x3.455x2.635米,属于复杂的机械液压混合型结构。

其各项性能参数要求极为严格:

公称载重量3吨,夹紧力6吨 - 米;

夹持直径最大640mm,最小120mm;

油泵工作压力高达300Kg\/cm2;

钳杆转速需达到13转每分;

电动机功率为56Kw;

钳头上倾角5度,下倾角18度;

轨距2500mm。

面对如此复杂的设备,大型结构件的焊接退火及内应力变形问题成为车间面临的首要难题。

当时厂里并没有大型退火炉,尝试采用局部退火的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变形问题。

为攻克这一难关,车间迅速成立了专项攻关小组。

经过反复研讨和大胆设想,大家决定在车间左侧的山坡上挖掘洞穴,利用两辆吊车将焊接件送入洞中,以木头作为退火燃料。

待木材燃烧使洞内达到合适温度后,用泥土将洞口掩埋密封。

经过两天时间,再扒开泥土取出焊接件,奇迹般地实现了应力消除。

本以为解决了应力问题就能顺利推进,没想到缠弹簧工序又出现了新状况。

那些短小粗壮的弹簧加工难度极高,常规方法根本无法满足要求。

车间里的能工巧匠们纷纷出谋划策,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但项目推进过程中,高压系统的密封问题又成了拦路虎。

按照图纸设计,大管径的接头采用卡套式,但经过多次试验,密封效果始终不理想,漏油现象十分严重。

车间将问题反馈给技术部门,然而技术部门也束手无策。

关键时刻,厂长刘忠臣在全厂范围内张榜招标,动员全体职工参与革新攻关。工具车间的车工孔传华看到技术革新项目后,一头扎进研究与实践中。

经过不懈努力,他提出了端面密封式方案,并成功加工出合格样品。

经过测试,该样品在300Kg\/cm2的试验压力下滴水不漏,彻底解决了密封难题。

随着密封质量的过关,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工厂不仅为孔传华颁发了奖金,还为他请功表彰。

孔传华的成功引发了新的争议。

机加车间的同志们认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们也解决了许多关键问题,同样功不可没,为何只有孔传华能得奖。

贾飞龙将机加车间同志们的意见反映给徐志海、刘忠臣,经过商议,最终决定给予机加车间部分人员立功奖励,以此达成平衡。

原以为风波就此平息,没想到管业车间的职工们又有了意见。

他们觉得自己在工作中同样解决了不少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

车间主任王忠兴担心刚恢复正常秩序就向领导提条件影响不好,暂时将此事压了下来。

几天后,厂领导孔兆庆到管线检查工作,与职工交流时得知了这件事。

他当即表态:“一视同仁。”

得到这个消息后,王忠兴迅速安排刘海洋组织申报小改小革奖励。

在忙碌与挑战中,1976年悄然过去,充满希望的1977悄然而至。

1977年寒冬的一天下午,夏义峰接待了三位来自奎龙的特殊客人,其中一位是奎龙老厂保卫科的工作人员,另外两位是市公安局的警察。

在详细介绍完相关情况后,三人住进了锦东招待所。

当晚,宋东方和夏义峰前往招待所,设宴招待他们。

席间,警察进一步说明了此次前来的缘由:保东厂一名职工因家庭矛盾,残忍杀害了妻子和丈母娘后畏罪潜逃。

考虑到锦东有该杀人犯的亲属和同学,警察便赶来此地进行追捕,并要求此次行动务必保持秘密。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服务员上菜时听到了警察的讲述,下班回家后便将此事传开。

第二天,整个山沟里的人都知道了杀人犯可能逃到了这里,一时间人心惶惶,大家都担心杀人犯会再次作案。

杀人犯的亲姑住在向阳街,夜里有人发现向阳山上有火光。

第二天,奎龙警察与保卫科民兵一同上山搜查,在山坡梯田的一棵歪树下发现了新燃的木炭。

警察随即提出希望民兵配合蹲守,夏义峰同意了这一请求。

那些没当过兵的年轻民兵听说要去蹲坑守捕,个个兴奋不已。

大家迅速分组,五个组在向阳山上蹲守,两个组在石头山上,杀人犯亲姑家房前屋后安排了两个组,沟口桥下也布置了一组。

分组完毕后,警察向大家强调了注意事项,包括要坚持到底、相互配合以及多穿衣服抵御寒冷等。

尽管大家都裹得严严实实,但在天寒地冻的夜里,实在难以忍受刺骨的寒冷。

后半夜,多数人偷偷回家了。

结果第二天,参与行动的警察发起了高烧,陪同坚守的两名民兵也病倒了。

四人不得不住院输液,经过三天治疗退烧后才出院。

可惜的是,杀人犯始终没有出现,奎龙的同志们最终无奈离开。

那两名发烧住院的民兵申请工伤未获批准,只能返回工作岗位,渐渐地,大家也不再提起这个杀人犯的事情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部里下达的生产计划相比以往增加了三分之一,孔兆庆负责抓生产,徐志海主抓政治工作,两人忙得不可开交。

一个周五,厂里接到文件,由于生产任务过于繁忙,原本安排在周六的学习活动改为周日进行。

周日上午,徐志海组织召开革委扩大会,带领大家学习人民日报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

会议现场,孔兆庆、刘忠臣等人不停地抽烟,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呛得人难受。刘长明实在受不了,起身走到窗边打开窗户透气。

兰红霞和宣传科的同事们也参加了会议,会后她们便投入到材料整理工作中。

周一,相关内容被制作成宣传栏张贴出来,同时通过广播向全厂播放:“团结起来,以大局为重,焕发精神,努力工作。让我们高举**的伟大旗帜……”

听到广播、看到宣传材料后,普通老百姓不太清楚这是“既定方针”还是“过去方针”,但大家都发自内心地认为党中央提出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并且会坚定不移地拥护。

与此同时,程屯的社员们在批斗四人帮的过程中,得知省里的毛副主任被抓。

他们回想起毛副主任曾逼迫他们迁坟,觉得这一做法肯定是错误的。

于是,社员们自发组织起迁坟回家的活动。

对于这一行动,公社领导们态度不一。

有的领导出于“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赞成”的理念,对迁坟活动表示默许;

而有的领导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敌人的进攻”。

由于一把手没有明确表态,持反对意见的领导也无可奈何。

最终,老百姓们热热闹闹地放着鞭炮,将祖宗的坟迁回,还把死去大枣树树根的洞用泥土仔细封堵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