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 第24章 羞耻和愤慨!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第24章 羞耻和愤慨!

作者:艾比兔子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2 07:38:49 来源:小说旗

我怎么会生出如此无能的子孙?!”

朱元璋气愤至极,破口大骂,情绪激动得难以自控,唾沫四溅。

双眼布满血丝,全身散发着杀气。

恨不得立刻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可是偏偏这个人是他的后世子孙,相隔两百多年。

即便此刻他再愤怒,也无法对那个人采取任何行动。

于是只能将怒火转移到朱标身上。

又一次忍不住,狠狠瞪了朱标一眼。

盯着朱标,大声呵斥起来。

\"看看你教出的这等子孙?简直是给我们朱家抹黑啊!\"

朱标一脸的冤屈。

\"父亲,这不也是你的后人吗?\"

此刻,朱标恨不得把这个所谓的后代打死。

不仅让自己这个祖先受辱,更让人愤怒的是,此人种种荒唐行径,简直令人发指。

怪不得韩成说,他的所作所为,硬是让大明国运缩短了几十年。

这确实是少了好几十年!

即便一个皇帝整日沉溺于酒色享乐之中,

明朝也不至于灭亡得这么快。

\"那么...咱们这位后代,难道就毫无亮点可言了吗?\"

朱标担忧韩成继续批评下去,自己又会无辜遭殃,于是赶紧转移话题。

朱元璋冷哼一声。

\"亮点?他做了这么多糊涂事,还有什么值得夸奖的?根本一无是处!\"

韩成却摇了摇头。

\"皇上,您这话不对。这皇帝虽有过错,但确实也有几处值得称道的地方。\"

听韩成这么说,朱元璋不由一怔。

此人干出这么多蠢事,居然还有值得称赞之处?

朱元璋看着韩成,满脸疑惑。

这家伙是不是在说反话戏弄自己?

------------

\"您该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这人做了那么多傻事,您竟然说他还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朱元璋盯着韩成,忍不住开口质问。

听完韩成的话后,他心中怒火难抑。

恨不得亲手掐死这个所谓的后世子孙。

没想到韩成现在却说,这人还有些可取之处。

这让他实在难以接受。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这样的人还能有什么优点。

韩成说道:\"皇上,我知道您生气,但若仅凭他做过的那些事就全盘否定,未免太过片面。

看人不能只看一面,要全面看待。

在处理国家大事方面,他确实是不行。

他并无称帝之才,却登上了至尊之位。

此事也不能全怪他,毕竟从一开始,他就没被视为未来的帝王来栽培。

真正的皇帝本不该是他。

在他登基之前,从未有人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

他不曾研习过治国之术。

所以,他即位后的种种举措,未必都是他的过错。”

韩成的话让朱元璋陷入沉思。

随即,他脑海中闪过诸多往事,许多疑惑也随之解开。

难怪如此!难怪这般!

为何他会采用如此荒诞的手段?

难怪他的行为完全不像一个帝王应有的作为!

原来他从未学习过帝王之道,也没人指点他如何做皇帝。

现在一切都清楚了!

做皇帝也是需要学习的,这中间学问深奥。

并不是人人都像他这般,出身低微却凭实力一步步走到如今,且天赋异禀。

很多事情都需要学习。

想到这里,他不禁将目光投向身旁的朱标。

就像他的标儿这般出色,不仅因为他血脉里流淌着自己的基因,更因为他从小受到极好的教育。

自幼便请来名师教导,他自己也以身作则。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标儿的优秀理所当然。

若是后代子孙都能像他一样用心培养接班人,大明朝定不会走向衰败。

至少绝不会出现那种愚蠢昏庸的皇帝!

“那么,你给我说说,这个未被当作皇帝培养之人,是如何成了皇帝?

老皇帝去了哪里?

老皇帝又做了怎样的安排?

在你登基前,谁才是被选定为未来皇帝的?”

朱元璋是个精明的人,仅凭韩成寥寥数语,已猜到了不少端倪。

韩成听闻朱元璋追问,心中浮现出关于那位木匠皇帝的离奇故事。

“这个……陛下,此事说来复杂。

若细细道来,恐怕会让您更加生气。

不如先简单讲一下。

以后若有闲暇,您还想了解详情,我再详细讲述。”

昔日的帝王乃天启。

天帝并非**的父亲,而是其兄长。

换句话说,**的帝位源自其兄长。

“难道那位**是通过非法手段,从兄长那里篡夺了皇位?”

朱元璋眼神微冷,看着韩成这般询问。

话音刚落,他的周身顿时寒意更盛。

毕竟,朱元璋因出身低微,家中亲人早年遭遇不幸,亲人离世的痛苦让他对亲情尤为珍视。

他不愿看到子孙因权力纷争而骨肉相残。

得知**的皇位来自兄长后,他立刻警觉起来。

心中涌起不祥之感。

他忧虑的是最不愿见到的局面——比如赵光义借助烛光斧影从赵匡胤手中夺取兵权,或是唐初玄武门事变之类的争斗。

韩成摇首道:“陛下莫要多疑,事情并非如您所想。

**接任皇位,是因为天启临终前亲笔写下诏书,明确指定他为继承人。

兄长选择他,一是二人关系极佳,二是兄长并无子嗣留下。”

闻言,朱元璋大为宽慰。

庆幸并非自己担忧的情况。

冷静下来后,朱元璋意识到自己刚才可能过于敏感了。

单凭韩成所述**的种种表现,他实在缺乏谋逆篡位的能力。

若连这样的人都能成功篡位,那只能说明后世子孙愈发无能,大明亡于他人之手也是理所当然。

朱元璋本想再向韩成询问**登基前的故事,觉得其中定有不少值得探究之处。

但相较于这些,他更想知道**在登基后究竟做了哪些值得称道的事。

毕竟这超出了他的想象。

韩成道:“若要说这位**最值得称道的,便是他的气节。”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挥军攻陷帝都。

一名太监听闻后,试图劝其归降,却惨遭崇祯以剑刺毙。

为免皇后与贵妃遭受敌寇凌辱,他下令皇后及贵妃自尽,并亲手处决数位妃嫔。

紧接着,在悲痛万分中,亲手结束年仅十五岁女儿的生命。

随后,他又无情地砍下了六岁小女的头颅……

崇祯骑马持铳,率数十宦官冲入敌阵,却被叛军围困。

最终不得不返回宫内。

黎明时分,京城火光漫天,崇祯亲赴殿前敲钟召集群臣。

然而,竟无人应答。

崇祯长叹一声:\"众卿辜负朕矣!

两百七十余年的江山,今日竟至沦落,皆因奸佞误国,致使今日之局!\"

局势愈发严峻,已是回天乏术。

在一名宦官的陪伴下,崇祯走到一棵槐树前,自缢而亡。

临终前,在衣襟上留下遗书:

朕自登基以来已十七载,逆贼竟至京都。

虽朕德行浅薄,致使逆贼猖獗,然皆众臣误我。

朕今赴死,无颜见祖宗于九泉之下,摘下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处置朕尸,莫伤百姓一人!

---

乾清宫中,韩成的话语徐徐传出。

起初平静无波,渐渐转为慷慨激昂,最后则带上了几分哀伤。

后世之人回顾这段历史,看到崇祯的结局时,心中亦感慨万千。

无论如何,即便他之前犯下诸多错误,单论气节而言,崇祯是值得称道的。

随着韩成话语的终结,乾清宫内寂静无声。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均未开口。

显而易见,他们仍沉浸于刚才的故事之中,尚未回过神来。

朱元璋与朱标二人脸上皆是复杂的表情。

这种沉默持续许久,直至朱元璋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呼出。

他对崇祯的看法,也较最初有了显着变化。

尽管依旧认为崇祯过于愚钝,

但他不得不承认,崇祯在气节方面尚存可取之处。

至少没有丢掉他们朱家的颜面!

不像那个宋朝的皇帝那样,软弱无力。

应有的骨气,一点也没保留。

行什么屈膝献礼。

什么妃子、公主、贵族后代,都被外族任意欺凌。

无数人因无法承受这种羞辱而**,有公主甚至因此死亡……

想想就令人感到羞耻和愤慨!

如果他有这样的子孙,也跟宋朝那些皇帝一样,他恐怕真的会气得呕血而亡!

“**,咱们的这个子孙,不管是不是愚钝,总归是没有给我们朱家丢脸!”

过了许久,朱元璋才缓缓说出一句话。

太子朱标表情复杂。

**在生死关头做出的选择,也让他改变了对**的许多看法。

朱元璋说完这句话后,乾清宫再次陷入寂静。

很显然,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还沉浸在明朝**和**皇帝去世的情绪中,尚未走出来。

这样又过了片刻,朱元璋才再度开口。

他看向韩成道:“你跟我说了这么多关于我子孙**的事,说我子孙做了这么多蠢事。

怎么听来,好像大明的灭亡全是咱们子孙的过错?

难道那些臣子们就没有一点错吗?”

说话时,朱元璋的语气有些不对劲。

很显然,韩成刚才提到的**死亡对他造成了很大影响。

这让他下意识想要为**辩解些什么。

韩成摇了摇头道:“陛下,并非如此。

大明的灭亡不能全怪在**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