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 第33章 希望渺茫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第33章 希望渺茫

作者:艾比兔子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2 07:38:49 来源:小说旗

然而,尽管明白希望渺茫,马皇后内心深处仍存有一丝期待,希望韩成真能找到治疗天花的办法。

不只是因为雄英因天花而亡,更是因为她不愿看到更多人因此丧命。

一旦天花大规模暴发,那将是灾难性的后果,人间将变成炼狱,上演无数令人不忍直视的悲剧。

她实在不愿意目睹这一切。

思索片刻后,马皇后的注意力从天花上移开,想起了大明的**以及明末的各种事件,心情复杂至极。

过了片刻,她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收韩成为义子。

她的这一决定背后有多重考量。

起初,马皇后对韩成穿越者的身份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只是哄骗无知者的说辞。

但随着后续事件的发展,她逐渐相信了这个事实。

而且,韩成对大明的未来似乎了如指掌,这让马皇后意识到韩成身上蕴藏的巨大价值。

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才!

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必能为大明带来巨大益处。

单是他指出大明的隐患,让朝廷提前规避风险,这份贡献就无可替代。

即便号称能掐会算的刘伯温重生,也难以企及他的高度。

此外,韩成在其他领域也颇有见解,尤其是医术方面,堪称一流。

如此一来,收他为义子便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对于身患绝症、必死无疑的韩成而言,他甫一出手便取得了显着成效,这主要因为他到来的日子尚短,众人对他的了解还很有限。

随着他在大明停留时间的增长,恐怕还会带来更多的意外之喜。

即便他没有其他能力,仅凭目前展现出来的这些,就已经足够令人震撼。

如今的韩成,堪称行走的财富宝库。

这样独特的人才,绝不能放任其流落民间,必须为皇家所用。

这是毋庸置疑的。

无需多言,她清楚得很,朱重八绝不会允许如此特别的人才外流。

因此,她这边需要仔细考量诸多事项。

在这种情形下,一味对韩成施加压力不仅无效,而且完全不可行。

毕竟,韩成口中所述的未来,唯有他自己知晓。

而他的话语,对未来的走向具有极强的指引意义。

在此背景下,若韩成对朱家存有怨恨,无需采取其他行动,只需在十句真话中掺入一句谎言,在紧要关头,就可能造成致命的严重后果。

所以,必须以诚相待,将韩成紧紧绑定在他们身边。

马皇后所说的“绑定”,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捆绑韩成。

而是采用温和的方式,将韩成的内心系于他们这一边,使他成为朱家的一员。

唯有如此,韩成才能真心诚意地助朱家,助大明。

于是,由她这位大明皇后亲自出面认韩成为义子,再合适不过。

除了上述考量,马皇后这么做也有感恩之意。

马皇后提及感激韩成的救命之恩,并非空谈,她是真正会付诸行动的人。

将韩成收为义子,不仅是莫大的荣耀。

地位与财富这些都不必担心。

可以说,今后韩成无需再劳作,仅凭这一身份,便可无忧生活,做个富足闲人。

当然,前提是韩成不得作恶,尤其不可欺压百姓。

在洪武年间,欺压百姓若被发现,朱元璋是会动真格的。

这就是马皇后给予的谢意。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例如,韩公子孤身一人来到大明,举目无亲。

人无法长久独自生存,总需要一个归宿,一份情感的依托。

因此,马皇后打算为韩成建立这样一个归宿,把他纳入自己的家族。

这样的念头,在她心中反复盘旋。

马皇后不断思虑,思虑越多,越觉得自己这个想法极好。

简直是一举多得!

当下她便决定,等自己病愈,肺痨不再具有传染性的那一刻,立即着手处理此事。

不得不说,马皇后确实是朱元璋的好助手,在幕后替他考虑了许多事情。

她的这一做法相当巧妙。

唯一疏忽的是,她尚不知道,她的女儿几天前已与韩成订下婚约。

而且,宁国公主对韩成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件事,朱元璋一直瞒着马皇后,不愿让她知晓,怕她担忧……

……

众人策马飞奔,向南京方向进发。

来人神色匆忙,眉宇间透着焦急。

为首的年轻男子,眉目与朱元璋有几分相似,还能从他的容貌中看到马皇后的一些痕迹。

在这人身旁,站着一名身穿黑袍的僧人……

------------

这位僧人,身着黑色僧袍。

虽是出家人,却有着非凡的骑术。

驾驭战马疾驰,丝毫不逊于其他将士。

这僧人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但那双三角眼却破坏了他的慈祥形象。

奔跑时,他有时会收敛脸上的笑意。

笑容消失后,他的气质也随之发生巨大转变。

瞬间由先前的笑面和尚化作一头吊睛白额猛虎!

三角眼中闪烁的光芒带着震慑人心的力量,令人不寒而栗。

众人行色匆匆,一路疾驰,不敢稍作停顿。

显然有非常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

他们不想浪费一分一秒。

策马疾驰一阵后,他们会换马。

人不歇,马歇,继续前行。

换马时,他们不是停下战马再换,而是……

战场上,他如履平地般从一匹战马上跃上另一匹,精湛的骑术尽显无疑。

众人各自驾驭两匹马疾驰,尘土飞扬。

直至天色渐暗,才停下脚步,人与马均已筋疲力尽。

即便如此,若非夜色太浓,燕王朱棣仍不愿停歇。

“殿下,该休息便休息。黑夜不便赶路,且风险颇多。今晚休整,明早才能更好地前行。从北平到京城,非一日之功。”

黑衣僧人姚广孝,看着朱棣掩饰不住的焦虑,轻声劝道。

至此,二人身份已昭然若揭。

朱棣身强体壮,一副勇猛将军的模样,正是朱元璋第四子、已赴北平封藩的燕王。

而此僧人,在后世亦赫赫有名——姚广孝。

“道衍大师,这些道理我明白,但母子连心,母后染上肺痨,我怎能不忧心忡忡?”

“世间磨难无数,殿下将来必会遭遇更多。成长需经历痛苦,这痛,难以避免。”

道衍取下酒壶喝了一口,望向天边即将降临的暮色,语重心长。

若他与刘伯温共餐,场景定会别具一格。

道衍虽为僧人,却荤腥不忌;刘伯温身为儒者,却食素为主,鲜少食肉。

“我绝不要这种成长!我只愿母亲安康!”

朱棣说着,紧握双拳。

这位自幼征战沙场,如今领军驰骋边疆,刀剑加身也面不改色的燕王,此刻竟哽咽出声,实属罕见。

可见马皇后在他心中地位非凡,甚至超过朱元璋。

听到朱棣的话,道衍沉默良久。

片刻后,他轻轻叹息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八大苦,无人能免。”

朱棣听罢,思绪翻涌。

他借着昏暗的天光,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调整情绪后问道:“大师,您可否……可否有法子治好我母亲的病?”

声音虽平静,但朱棣的目光却炽热地注视着道衍。

即便夜幕渐深,也难掩他眼中的恳切与期待。

道衍缓缓摇头。

“贫僧略懂医理,不过浅薄至极,仅能应对寻常小疾。

比起京中的御医,我的技艺相差甚远。

寄希望于我,不如寄希望于那些御医。

若有心结需解开,或可一试,但治病并非我所擅长。”

道衍的话如冷水浇头,朱棣眼中光彩瞬间黯淡。

虽然明知答案,可亲耳听见道衍的否定,朱棣内心仍痛楚难当。

这意味着,他最后的一点希望彻底破灭了。

他对道衍极为信赖,认为他是难得的高人。

在他心中,只有已故的刘伯温可与之一较高下。

如今连道衍都说无法医治母亲,那便真的无计可施了。

至于京中的御医,更是不必抱有任何幻想。

若他们真有能力,父皇又怎会派人急召在外就藩的兄弟们回京?

这一切,朱棣都明白得很清楚。

即便他不愿直面,也无法逃避。

这次接到消息的不只是自己一人,据传二哥、三哥、五弟等也被召返京城。

想到母亲即将离去,朱棣悲从中来,胸口闷得喘不过气。

他抽出佩刀,恨不得杀了那勾走母亲魂魄的鬼差。

然而环顾四周,却什么也没看到。

最终,他颓然放下刀。

一名身影渐行渐远,融入夜色之中。

他轻轻坐下,匕首深深插入泥土,似一道警示。

双手掩面,唇间紧咬,竭力压抑内心的悲鸣。

泪水如决堤般涌出,打湿了夜幕下的衣襟。

躯体在阴影里微微颤动。

燕王的侍卫察觉异常,欲前往探视,却被道衍止住。

“就让他独处片刻,去面对自己的黑夜吧。”

话毕,道衍仰头饮尽葫芦里的烈酒,火光映照下,那张圆润的脸庞变幻莫测……

京城之内,寿宁宫方向。

韩成步伐轻快,远离皇城的喧嚣,朝寿宁宫赶去。

然而,他忽然停下脚步,目光扫向腰间的系统界面,竟发现不知何时跳出了一条讯息……

——【朱有容因忧心忡忡,急匆匆赶来探望,见你安然无恙,满心欢喜。恋人积分 10,百倍奖励激活中,额外加1000分,当前总分1800。】

韩成凝视这条消息,不禁怔住。

再细看时间标记,推测这是朱有容初入乾清宫时发出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