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 第37章 宛如一头愤怒的雄狮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第37章 宛如一头愤怒的雄狮

作者:艾比兔子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2 07:38:49 来源:小说旗

“扬州惨案!嘉定屠杀!江阴之难!

大同血洗!广州屠城!四川浩劫……”

朱元璋的声音沙哑而暴躁,仿佛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

---

韩成所在的偏殿内,朱元璋双目赤红,宛如一头愤怒的雄狮。

韩成所讲的女真如何取缔大明、残害汉人的种种恶行,让他恨不得将天地翻转。

他自己便是因元朝暴政导致家破人亡,才被迫揭竿而起。他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意图恢复汉室正统,以为汉室光辉能够永续。

岂料大明倾覆后,又被另一群暴徒所取代!

而这些人的手段,与当年的元朝相比,同样残忍至极!

无数汉人流离失所,甚至命丧黄泉。

好不容易让汉人挺起腰杆,如今却再次被打倒在地!

神州陆沉!九州动荡!

无数汉人尸横遍野!

可恨!可恨!实为可恨!

明太祖朱元璋气得七窍生烟,那怒火如烈焰般直冲天灵盖!

他恨不得将世间的一切**,统统清理干净!

他对**的残忍手段痛心疾首,又对汉人的不作为感到愤怒至极!

更对自己子孙的无能与荒唐行为感到痛惜,致使锦绣江山沦入**之手!

韩成的情绪也颇为激动。

每当目睹这些,他的内心便如压着巨石般沉重。

朱元璋满心的怒火无处宣泄,猛然站起,抓起刚刚坐过的椅子,正欲狠狠摔下。

然而,他突然强行克制住了这一冲动。

这是因为他记起了马皇后临别时的叮嘱,也想起了不久前毛镶提到的,韩成曾因惊吓而精神恍惚的事。

他担心再次吓到韩成。

韩成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以为朱元璋会砸个稀巴烂,却不料最后关头,朱元璋居然又把椅子放回原位,不禁大吃一惊。

“皇上,您为何不砸了呢?”

朱元璋一听韩成这话,心中的怒火更盛。

什么叫为啥不砸了?若不是因为你小子,我能忍到现在?

韩成竟还敢质问!

“如果你想砸,那就继续砸吧,这事确实令人窝火。

只要砸完有人送来新的,不影响我坐就行。

反正这些东西本就是你的,砸了我也不会心疼。”

朱元璋起初听到韩成前面的话,觉得总算说出句合情合理的话。

于是将椅子高高举起,准备砸下。

可韩成紧接着又说了,这是砸他自己的东西,朱元璋的手顿时又僵住了。

果然不能期待这小子会说什么好话!

愣了一会儿,朱元璋深吸几口气,瞪了韩成一眼,又将椅子放下。

他决定不砸了!

这椅子是自家的,砸坏了岂不可惜?

我老朱难道连这点账都不会算?

“继续说!”

朱元璋平复了情绪,望着韩成说道。

说完,他先一步把椅子、案几之类的东西挪开,离自己远远的。

以免情绪失控,一时失手做出后悔的事。

见老朱已整装待发,韩成再度启齿,娓娓道来。

随即,老朱的气息渐显沉重……

“冷水刺骨?头屑扰人?!!**!

实乃**极矣!!

正因为这般之人繁多,我大明方至今日境地!

这确乎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挂心!

一介东林**领袖,竟不及风尘女子!

为其提履亦不配!”

“入了《贰臣传》?

妙!**这招甚是高明!

就该如此!

让世人皆知,降者**!为异族效犬马者无善终!”

“吴三桂这蠢材!不该降时偏降,定要为**执鞭。

直到**割肉之际,才欲悔改!

落得这般下场,咎由自取!

早该有何作为?”

偏殿之内,朱元璋之声回响,此大明开国者,此刻情绪极为激昂。

一串串责骂之辞,源源不断地从唇间逸出。

“康乾盛世?

他竟也敢妄称盛世?

十全老人?呸!”

韩成对朱元璋此言深表赞同。

“说得极是!正所谓康熙康熙,食糠饮稀,乾隆更是挥霍无度。

坐拥无数白骨,粉饰太平。

若非大明末年传入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他算得了什么?

况且,大明亦不幸,恰逢小冰期。

干旱、蝗灾、瘟疫接踵而至。

结果,**入关次年,小冰期渐止,气候转好。

连瘟疫亦随之消弭。

这份运气,不知该如何形容。

只能言,大明**,为清**取代,半因运气不佳,半因自取灭亡。

亲手断送自身。”

若换从前,有人敢在朱元璋面前议论大明自毁之事,必遭朱元璋雷霆震怒。

即便朱元璋不取其性命,也不会轻饶。

然而今时,韩成直言如此。

朱元璋却未发怒,反而觉韩成所言虽逆耳,却颇为贴切。

细细思量,确实有天命不眷顾、自身亦有失德之处。

“哦,这所谓的小冰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朱元璋看向韩成发问。

韩成答道:“简单来说,就是气候也在不停地变化,就像朝代那样循环往复。这个循环周期很长,可能以百年或几百年计。小冰期的意思是气候总体上逐渐变冷。如果认真算起来,如今差不多就是这一轮小冰期的开端。但由于时间太短,人们身处其中难以察觉。到了大明末年,这一小冰期达到高峰,北方很多地方冷得无法居住。我们大明尚且如此,更不用提更北方的那些部族了,那里更寒冷。他们为了生存必须寻找温暖之地,这也是他们频频南下侵略的重要原因之一……”

听完韩成的解释,朱元璋大致理解了小冰期的概念,并感叹汉人的命运多舛以及明朝的不幸。

要是明朝能再撑过一年,接下来的情形或许会有所不同……

“你该是从清朝那边过来的吧?”

朱元璋看着韩成问道。话音刚落,他便摇摇头自言自语道:“不对不对,你应该是从六百多年后的未来回来的。你说过,没有哪个王朝能活过三百年,我们的大明才存在了两百七十多年,清朝怎么会比我们大明活得久呢?纵观清朝建立的所有政权,也都没有存活太久。”

韩成本想提醒朱元璋不要胡乱猜测,但他随即忍住了。

“既然这样,那就说明清朝也已经灭亡了,被其他势力所取代。你跟我说说,清朝是怎么亡国的?是不是被汉人推翻的?汉人有没有实现驱逐外族、复兴华夏的愿望?”

朱元璋问这句话时,眼中竟然流露出少见的紧张和期待之色。

韩成明白,他并非在请求知晓结局,而是在期望后世的汉人能够争气,像他当年一样完成驱逐外族、复兴华夏的伟大事业!

\"成了,我们汉人终于完成了驱逐外敌、重振中华的大业!

历经百年的风霜雨雪,终究再度崛起,昂首挺胸!\"

韩成注视着朱元璋,语气沉稳且充满豪情地说出这句话。

这一次,他毫无保留。

韩成此言一出,朱元璋眼中的忧虑和内心的忐忑瞬间烟消云散!

在长舒一口气的同时,心中涌起无尽的欢喜。

\"好!\"

\"好!!\"

\"好!!!\"

朱元璋接连说了三个“好”。

情绪高涨。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汉人绝不会屈服!

尽管有些败类和懦夫,但硬气的人也绝不稀少!

每逢危机之际,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奔赴险境,力挽狂澜,修补天裂!

我华夏民族,最不缺的就是有骨气之人!

平日里,他们看似不过是农夫、工匠或乞丐……

可一旦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便能化身为战士!

与天地抗争!

鞑虏只能嚣张一时,岂能长久作恶?

终将被我华夏子孙踩在脚下!\"

朱元璋激情澎湃,声音洪亮。

郁积于心的闷气,顿时一扫而空。

从韩成的话语中,他得到了期盼已久的最佳回应。

听闻朱元璋的话,看到因汉人复国而兴奋至极的洪武帝,韩成也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杆。

为身为华夏子孙感到骄傲与自豪!

作为来自未来的他深知,今日的中华已远非老朱所能想象。

只可惜,当他穿越至此,未能携带手机等现代物品,不然定要让老朱见识一下后世中华的风采!

恐怕那时的洪武帝,会更加激动,更加自豪!

后世的华夏儿女,个个争气!

朱元璋站了一会儿,心情才渐渐平静下来。

他看着韩成问道:\"那么,你是怎么做到的?

到了后期,又是怎样的情形?\"

韩成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将脑海中已知之事梳理清晰,随后说道:“往昔岁月,远在中华之外,诸多国度正迅猛崛起。

真可谓一日千里。

清廷却闭门自守,以种种方式蒙蔽百姓。

阻止民众开化。

在乾隆年间,曾有一支英使团到来,献上许多奇珍异物。

除天象仪外,还有威力巨大的新型火炮,其当时展现的实力已超越清廷,然而乾隆仍目中无人……

乾隆时,对西方诸多事物已有了解。

然而许多当时先进的知识,他皆秘而不宣,禁止外传。

担心百姓一旦聪慧起来,便难以驾驭……

多番倒行逆施之举。

自此开始,我华夏急剧衰落,被他国赶超,步入百年屈辱岁月……”

“且慢,这……那些外邦真能如此强盛?

你所说的那些外邦,究竟何在?”

朱元璋打断韩成的话语,追问起来。

韩成所言内容,完全超出了朱元璋的认知范畴。

向来自信才智足以应对一切的朱元璋,此刻竟感到迷茫,犹如迷失方向一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