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 第55章 真是荒唐至极!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第55章 真是荒唐至极!

作者:艾比兔子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2 07:38:49 来源:小说旗

仁孝的太子朱标心想。

又想起父皇之前对自己的教导,要他灵活看待事物。结合当前情况,朱标对父皇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看来,自己还需要向父皇多多学习啊!

一直以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朱标总觉得父皇的做法不对。

朱标在听完了韩成的多次暗示后,对后世文官们的作为有了新的认识。这些所谓的饱读诗书之辈,在明朝覆灭后的种种行为,让他对父亲朱元璋的决策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开始重新审视父亲的行为,并决心向父亲学习一些旁人无法传授的知识。

韩成听罢朱元璋的话,对他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表示钦佩,同时也忍不住叹息。尽管他已经尽力了,却仍难以迅速将朱元璋父子带入新的时代。

“我所说的这个制度叫军机处,是清朝雍正皇帝创立的。最初是为了应对西北战事而设,负责紧急军务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虽有其职,却多由其他部门兼任……随着时间推移,军机处逐渐成为清朝的核心权力机构,全权掌控军政事务,直接受皇帝指挥,堪称皇帝的私人顾问团。然而,它名义上一直被视为临时机构,无固定办公场所与官员编制,也无明确品级和薪酬。其发布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传达给相关人士……”

韩成娓娓道来,详细解释了军机处的运作方式。一番话下来,总算把他知道的相关信息全部讲完。

“想不到大明也有如此高明之人,这雍正确实非同一般。”朱元璋感叹道。

------------

朱元璋说话向来务实。即便得知后世诸多文官的劣迹让他心生反感,但当听到雍正创立的军机处及其相关举措后,还是忍不住赞赏。

“我认为,这位声望不如康熙、乾隆的雍正,实际上更为难得。那两位即便竭力追赶,也无法企及。”

尤其那个挥霍无度、不知珍惜的皇孙乾隆,若非他祖父为他解决了诸多难题,留下的根基足够深厚,他想活得那么逍遥自在,四处吹嘘所谓的盛世,又怎会成为可能?

韩成听后,点头表示赞同朱元璋的观点。

相较于名声显赫的康熙与乾隆,夹在两人之间的雍正虽不起眼,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这个临时机构,没有固定的成员,也没有品级,看似地位不高却权力很大……这确实是个绝妙的办法!

比起内阁,它更能强化皇权,确保皇权不会旁落,同时也能减少朝廷内部的争斗……”

朱元璋低声重复着从韩成那里得知的军机处的特点,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思索的光芒。

旁边的朱标也陷入了深思,内心满是震撼。

朱标学习了不少知识,并跟随朱元璋处理政务已有数年。

再加上他了解内阁和各种官职机构的功能后,在听完韩成介绍军机处之后,很快意识到它的诸多优点。

他万万没想到,真的能创立如此出色的事物。

震惊之余,朱标的观念也发生了一些转变。

若不是父皇坚持要听听这个军机处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恐怕就要错失这等良机了!

这让朱标警觉起来。

告诫自己,必须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

今后无论多么看不起对方,都要慎重对待,看看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学习敌人之长,再用其长处反制敌人。

这种想法无疑非常明智。

无形间,朱标得到了不小收获。

然而,想到自己大概率寿命不足十年,朱标顿时感到一阵悲伤和失落。

还未等到父皇禅让,自己就将离世。

似乎即便学到再多,也毫无意义。

不过,这种情绪仅持续片刻,便被朱标从心底驱散。

无论如何,身为大明的储君,哪怕自己还有近十年的寿命,亦或是只剩短短十日,都必须有所作为。

努力使大明更加繁荣昌盛,这是身为储君应尽的责任!

朱元璋静静地听完韩成关于军机处的描述,将其牢记于心,随后打算深入研究这一制度,并结合当前大明的实际情况加以推行。

通过此制度既能巩固皇权,又能减轻工作负担,让儿子的日子过得轻松些……

此事非同小可,绝非短时间能完成。

于是朱元璋在记下这些后,很快看向韩成问道:“韩成,你说说,洪武二十四年时,为何派儿子去陕西?”

从韩成的话语中,朱元璋大致了解了朱标的去世原因。不仅是因为韩成提到的心理压力过大、废除丞相后政务繁重,更因前往陕西那次行程有着重大影响。

一个为长期因素,一个为直接诱因。

当初韩成叙述时,对朱标赴陕之事只是简略提及。

具体细节,朱元璋并未完全明白。

“有两个原因,一是陛下您始终认为南京不适合作为都城。当年建造过中都凤阳,但因诸多缘故放弃了;之后想把开封设为都城,可开封早已破败不堪,已无古都风采,只能作罢;后来又萌生去长安建都的想法,于是让太子前去陕西考察,看是否适合立为新都。”

“今后都城不会再变动了,就定在南京吧!”

韩成话音刚落,朱元璋便坚定表态,从此不再迁移大明都城。

话说回来,朱元璋对定都南京其实并不十分满意。

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在此建都的朝代多不完整,往往是偏安一方,而且寿命都不长。

此外,他还觉得南京作为都城稍显靠南,不利于掌控北方。

历朝历代,北方总是发生最严重的纷争。

然而此刻,自韩成之口知晓长子因过度辛劳而亡故,其中一个重要缘由竟是因为自己欲迁都陕西,命长子前往探查所致,遂决意不再有迁都之念。

“父皇,您……”

朱标深知父皇的心结所在,见父皇如今坚定表态不再迁都,本欲开口言说。

话未出口即被朱元璋打断:“标儿,此事无需多虑。往昔我们想迁都,是担忧此地风水不佳,未曾孕育长寿之国。

听韩成所述,我大明定都南京,最终延续两百七十余年,这心结也便消散了。

这意味着,偏安一方的东吴、东晋及南朝诸政权短命,并非风水使然,仅是自身无能罢了!”

韩成闻言心中微颤,但他一心盼着朱元璋父子离去,以便抽空增进与未来媳妇女的感情,因而并未插话。

“我儿去陕西,一是为了考察新都,另一事似乎与老二有关。

听你说过,老二犯了过错。

你且告诉我,老二究竟犯了何错?”

朱元璋盯着韩成问道,语气中透着森然之意。

这不是针对韩成,而是对秦王朱樉的不满。

竟让自己派遣太子前去,将他带回,并且由太子为其求情后才准其返回封地,由此可知,他所犯过错不小。

“秦王朱樉,明太祖……洪武帝次子,洪武三年受封秦王,洪武十一年五月赴西安就藩……”

“你只需说清老二所犯何错,其余不必赘述。”

怒火中烧的朱元璋打断韩成,让他直奔主题。

韩成点头说道:“秦王在封地诸多行为逾矩。

例如,屡次购入金银,致使军民困苦,甚至卖儿鬻女。

对待前来求助的三百余民众,施以暴行,当场打死老人一名,抓捕近百人……”

仅此一句,便令朱元璋脸色骤变。

自己推行纸币政策,严禁以纸币换金银,旨在促进纸币流通。

秦王之藩之际,洪武帝曾告诫:若王府建造得宜,到任后便无需再修缮。然而秦王朱樉却不顾此言,在王府内大兴土木,役使军民建造亭台池塘以自娱,又与次妃邓氏虐待宫人取乐。

洪武帝对此严厉指责其“不晓人事,蠢如禽兽”。

朱元璋听闻这些事态后,脸色愈发阴沉。

“朱樉偏宠次妃邓氏,将正妃王氏软禁于别处,每日以粗陋的器皿盛放残羹冷炙供她食用。为讨好邓氏,还派人向沿海布政司购买珠翠,致使百姓家破人亡……

更甚者,他曾命人制作皇后服饰赠予邓氏,又将自家寝室内床榻改制成五爪龙床。五爪龙乃天子专属,洪武帝知晓后,斥责秦王‘僭越无礼,罪不可赦’,并将邓氏赐死……”

“砰!”的一声巨响,朱元璋重重拍击桌案,胸中气息急促,怒火直冲脑门,几乎让他晕眩。

“荒唐!真是荒唐至极!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气愤至极,嘴唇颤抖,他实在难以置信,自己这个二儿子在就藩之后,竟做出如此多荒唐之事!

公然违背父旨,不仅滥发宝钞换购金银,还在陕西一带肆意挥霍,大兴土木,种种劳民伤财之举暂且不论。

这愚蠢透顶的东西,居然还胆敢为邓氏制作皇后服饰,私自打造五爪龙床?

他究竟想干什么?莫非真要造反不成?!

朱元璋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二儿子竟堕落至此,做出这么多荒唐之事。

当初他设立塞王,并赋予诸多权力,本是为了让儿子们守卫边疆,保卫大明江山。

同时通过联姻拉拢武将如邓愈等国公,控制军权,逐步将武将的军权转移到儿子手中,希望他们能协助自己使大明更加繁荣昌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