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 第57章 手鸡,到底是什么鸡?

身边的朱标也认为父亲的做法太过离谱。

当即开口道:“父皇,这……不能强求他人,未来充满未知,喝口水都有可能噎死,更别提十年后的变故……”

还未等朱标说完,朱元璋便挥手下令,示意朱标不要再多言。

“咱们可以讲道理的事多着呢,但说到标儿这件事,绝对不能讲理!

我的标儿快没了,还在谈什么道理?

谁还有心思讲道理?

韩成你赶紧想办法,别以为我在跟你开玩笑!”

韩成听罢,心中一沉。

心里想,我要是真这么想,那岂不是太天真了?

让韩成想出个能救朱标性命的办法,并确保他的安全,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又能怎么办?

不久后,韩成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除了考虑心理压力和事务繁杂等因素,还有一个方向需要重视。

太子殿下应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如此一来,即便将来真的生病,也能扛得住。

不说别的,就看陛下你,每天处理那么多事务,干那么多活,还不是精力充沛得很?

**,**,只有身体好,才能做更多事情。

锻炼不仅是内在修养,外在的身体同样不可忽视!”

韩成的话让朱元璋眼睛一亮。

对啊!自己怎么把这一点忘了?

标儿的确缺少锻炼。

自己小时候就跟着大人干活,后来给刘财主家放牛,什么重活累活都做过。

当兵以后更是经常打仗,勤练武艺,从未间断。

自己身体一直很好,很少生病。

而标儿虽然也辛苦,但身体锻炼得不够。

果然,韩成这家伙,不逼他一下,他就不肯动脑筋!

“标儿,你确实缺乏锻炼,从明天起,每天早上跟我一起练拳!

保证让你的身体强壮得像铁打的一样!”

提到锻炼,朱元璋可是行家。

韩成说道:“光锻炼不行,锻炼时不能减少睡眠时间。

实际上,最好的保养方法就是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只有在睡饱的前提下锻炼,才是最有效的保养方式。”

朱元璋本打算吩咐朱标清晨早起习武,模仿自己的作息。然而韩成的一番话让他改变了主意。

“陛下,您平日习练何等招式?不妨展示一番。”

朱元璋听罢,也不多言,在偏殿摆开架势便开始演练。虽年事渐高,但他身手依旧矫健,拳脚之间气势逼人,呼啸有声。看得人眼花缭乱,直觉劲风扑面。

一通演练后,朱元璋收势问道:“你觉得如何?”

“好!极为刚猛!”

韩成的赞赏令朱元璋不禁有些自得。但随即韩成的话如冷水浇头一般,浇灭了他的得意之情。

“但这套拳法,恐怕不适合太子殿下练习。太子殿下向来不以武艺为重,猛然接触这般刚猛技法,只会适得其反。”

朱元璋本欲争辩,却在听完韩成的话后默然不语。

“我这里有一套强身健体的方法,若太子殿下有兴趣,不妨试试。相较陛下的拳法,这套方法更加温和。”

韩成说完,也不谦让,站起身来活动一番,便演示起张至顺道长的八部金刚功。即便朱标平日少有锻炼,学习这套功法也并无不可。

起初,朱元璋对韩成那缓慢的动作嗤之以鼻,觉得太过轻描淡写,远不及自己酣畅淋漓的拳法。然而,看着看着,他的态度渐渐转变,变得专注起来。

当韩成完成一遍八部金刚功后,朱元璋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韩成,你在那时代可是修道之人?”

韩成摇摇头:“不过一介凡人罢了。”

“凡人怎会掌握如此精妙的道家功法?”

朱元璋显然不信韩成的回答。

“道家中有许多技艺不会轻易外传,你方才演练的这套锻体之法,我虽未曾见过,但可以肯定,这绝对是道门中不传之秘!”

你非道门之人,又怎能学得这门技艺?”

朱元璋注视着韩成,眼神中透着几分洞悉。

---

面对朱元璋自信满满的审视,韩成心中暗叹,这未来的儿媳妇,这般丰富的想象力,果然是遗传自某位长辈。

“陛下,我确实非道门中人。”

“若非道门中人,怎会精通如此高深的道门技艺?”

朱元璋丝毫不信韩成所言。

“此乃后世之事,各家已不再吝啬,将珍贵之物与世人共享。再加上有幸遇上了张至顺道长这样的仁者,他心怀慈悲,希望更多人借此强身健体,于是大力推广,倾囊相授。不止是我一人,我所在的时代,许多人皆会此术。受益者众多,至少也有几十万之众。”

“竟有此事?难道他们真的毫无保留地外传?这岂非难以置信!

别以为我不知道道门的规矩,我也清楚人性之私。即便他们想传播,也不过是些表面功夫罢了,绝不会泄露真正的精髓。”

朱元璋依然固执己见。

韩成叹息一声:“陛下,你所言固然有理,却并非全然属实。

自古至今,总有些人能够超越自身局限,成就非凡之举。

这样的人,过去有,将来亦会有。”

韩成此言一出,顿时让朱元璋哑口无言。

的确,从古至今,虽此类人寥寥无几,却从未断绝。

“纵使真有这样的善者,你的说法仍是站不住脚!”

朱元璋不愿轻易认输,仍试图辩解,坚持认为韩成定是道门中人,以佐证自己的判断。

“既然张道长乐于推广,那么你和众人自然都成了得益者?”

韩成点头应道:“正是如此。”

“此话不通!

即便张道长真心传播,他又怎能同时教化无数人?

即便他收徒传授,徒弟再转教他人,又能惠及多少?

即便真有人受益,数量也不可能如你所说般庞大。”

另有一说法,话经两三人口口相传,其意必变。

此般技艺传授之法,亦复如是。

师父授徒,徒再传徒,代代相传,纵使规制严谨,要求严格,久而久之,技艺亦难免失真。

你又言推广甚广,惠及众人,执行自难苛刻。

既如此,何以汝技艺精熟?”

朱元璋注视韩成,眼神锐利。

以为洞悉韩成破绽,内心颇为得意。

虽初次观韩成演练八部金刚功,但朱元璋熟谙武艺,深知韩成技艺超群,招式无懈可击。

韩成轻叹一声。

知朱元璋所指为何。

“吾技艺娴熟,因多年苦练,且蒙张道长亲授。”

“尚敢狡辩非道门弟子乎!

那等有德高人,皆愿倾囊相授,若非道门中人,岂得此机缘!”

韩成越是解释,朱元璋越是亢奋。

“陛下,习练八部金刚功者,大抵皆由张道长亲传,非独吾一人也。”

闻此言,朱元璋冷笑:“汝将朕视作无知愚夫耶!

依汝所言,习练八部金刚功者众多,当有数十万之众。

这般人数,皆赖那道人传授,岂非难事!

即便分批教授,亦难应付。

更何况,听汝之意,更有不少人为其长期弟子。

那道人莫非真仙不成,竟可同时教化如此多人。”

一旁朱标亦暗自摇头,觉韩成此言匪夷所思,悖于常理。

即便他确为道门中人,承认又有何妨?

成家立业本无不可。

此刻情急辩解,反露诸多破绽。

实属下策。

朱元璋打量韩成,似猫戏鼠,满含戏谑。

自初见韩成,直至今日,朱元璋在诸事上均处下风,辩不过韩成。

今番终得良机,令他倍感快慰。

他正打算观察韩成如何编造谎言,随后逐一揭穿。

他对这一过程乐在其中。

韩成注视着朱元璋,略显无奈地摇摇头:“陛下,我所在的时代与现今相比,差异巨大。

虽然仅相隔数百年,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简直可以说是沧海桑田。

我说的那套由张道长亲授,并长期跟随练习的功夫,与您理解的方式截然不同。

并非张道长亲自教授,而是他录下了相关视频,上传至特定网站。

其他人无需出门,只需用手机便可搜索并观看张道长演示八部金刚功的影像,进而模仿学习。

在这种模式下,即使同时有上千万人甚至上亿人一起学练,也毫无障碍。

这种方式有许多优点。

例如,可以随时反复观看,哪处不懂便多看几遍;

哪里动作不到位,可暂停思考;

更不用担心老师会不耐烦……

长久坚持下去,自然能练得规范。”

韩成讲述了自己习练八部金刚功的经历。

说完后,他望向朱元璋父子俩。

刚才还带着轻蔑笑意、认定他在胡说八道且急于寻找破绽的朱元璋,此刻已陷入呆滞。

不仅是朱元璋,太子朱标也是如此。

他们盯着韩成,目光呆滞却又充满震惊。

在后世这再普通不过的事——上网,在这里却让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以及历史上最稳健的储君朱标听得一头雾水。

“手鸡,到底是什么鸡?”

许久之后,朱元璋才缓过神来,急切地追问韩成……

---

上架感言

凌晨,本书即将上架,写到现在快两个月了终于要上架了,内心既兴奋又紧张。

毕竟流浪市场半年多了,总算有了点起色的作品。

这本书后面我还设计了许多内容,还有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比如进入蒸汽时代的明朝,开启大航海,征服四方异族之类的情节。

很多读者朋友说文章写得松散,这并非松散,而是在调整节奏,一部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节奏感,一旦节奏乱了,整本书也就垮了,我吃过太多这样的教训。

对于这本书,我是很有信心能够维持住节奏,避免大的波动。

至于所谓的“太监”之类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最少会有150万字的内容呈现给大家,请大家放心。

废话不多讲,再过几十分钟就要正式上线收费了,这是决定一本书命运的关键时刻,希望有能力的朋友能支持正版。

没有读者的支持,就没有我创作的可能。

上线后,会先送上一万字作为福利回馈。

接下来每天保证至少六千字更新。

不再多说了,继续埋头写作……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