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玩火. > 夫妻镇

玩火. 夫妻镇

作者:肖仁福.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1 10:01: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情。却被一条夫妻河阻隔着,河东一坨,河西一坨。河东曰夫镇,河西曰妻镇。河东河西,抬头碰着个鼻子,低头磕着个额角,两镇因而又亲昵地叫着一个有味的名字:夫妻镇。

夫妻镇上的人们,就如夫妻河一样,都清清亮亮,洒洒脱脱,从无半点遮遮拦拦的娇羞劲。男人自不必说,对一身强健的肌体自信得要命,总不愿白白被衣衫裤子遮了去,穿个小裤衩就在镇上耀武扬威地走动。如果要去河里洗澡摸鱼,那更干脆,连裤衩也懒得上身,随便用什么将那阳物一捂就行了。女人也不示弱,穿了短裙和内衫在街边一边乘凉,一边谈论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那大腿白映映地展着,比健美运动员还迷人。按时髦的说法是,非常性感,似乎是特意让男人们眼馋的。到了河里,则更精,与男人比“浸酸萝卜”,常会赢。“浸酸萝卜”是沉到深水里浸,看谁的气憋得久。赢了就罚事先规定的钻胯。望着女人湿溜溜滴水的胯,哪个男人放得下这个架子,出得起这个丑?女人们就一窝蜂拥将过去,将男人弄翻在地,七手八脚掰开两腿,在那阳物周围,一人扯一把蜷曲着的黑毛,作为战利品,拿去向别的姊妹们炫耀……

据说,从前河东夫镇的男崽格外英俊标致,河西妻镇的女娃格外乖态美丽。既然男崽英俊标致,夫镇人就很喜欢生男崽,不愿生女娃。结果男崽一群一群,女娃却极少,有几个也是丑女,到了待嫁年龄,门坎上还生青苔。既然女娃乖态美丽,妻镇人就只好生女娃,不想生男崽。结果女娃成了串串,男崽却难得看见几个,就是看见了,也是些侏儒痴呆,上不得场面。

自然,夫镇的男娃长大后要成亲,都是拿着聘礼,来河西的妻镇娶媳妇。妻镇人家,有些看到自家的男崽不成器,就干脆把女娃留在家里,请人抬猪挑物,过了木桥去夫镇“娶”男崽过来接替烟火。且妻镇人举行婚礼,总比夫镇人收媳妇还隆重,那铁炮放得格外响,酒席办得格外多。还扎了戏台请城里的戏班子唱古戏,一唱就是三天三夜,夫镇和妻镇的人家全都关门落锁,来守戏台。

当然有人不信,这世上竟会有生男崽英俊生女娃却丑陋、生女娃乖态生男崽却萎缩的怪地方。那么就去问问镇上那位目睹过几回改朝几次换代的六奶奶,她可是最有权威的人物。

六奶奶的脸上,自然就来了许多神气。眼珠子也不再昏花,一下子亮闪闪的了。她先不直接回答,而是拿松松垮垮的下巴,往夫妻河翘翘,说道:“你们就没见夫妻河岸边两样岩石?那岩石可是极异怪,极有味道的哩。”

众人便一齐跑到夫妻河边。

便见妻镇这边,有一块厚厚实实、圆滑光亮的大石板,石板正中间,巧巧怪怪长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眼眼。夫镇那边呢,半截浑圆的石柱子,突兀地凸在河面上,分明是要伸向河这边的石眼眼。

众人都不吱声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欲走不走,心领神会地做着鬼脸,腮上憋出微红的羞赧。

“看出什么了没有?”待众人转回来,六奶奶便问。她微哂了,瘪瘪的腮帮一鼓一鼓,鼓出一番极撩人的意味。

原来,河西这边的大石板,叫美女摊花,河东那边的石柱子呢,叫乌龙过河。本来那乌龙要长得多,一直伸到河西这边来了,可惜后来被人用铁锤砸断了,掉落在夫妻河底。

那么,那人又是谁?为什么要去砸乌龙?众人听得心里痒痒的,催促着六奶奶。

“别急嘛。”六奶奶舒了一口气,扯扯身上的褂排衣,把瘪屁股往篾椅里头移移,蠕动着松弛的嘴皮,开始讲述那个用铁锤砸乌龙的人的故事。

那人有一个有模有样的名字:船老板。当然不是那撑船渡河的船老板。船老板只放木排竹排。船老板是个很特别的外号。船老板可是河东夫镇第一号美男子,长着一副富贵相不说,他的体魄可比任何人都要强健,该凹的地方凹,该凸的地方凸,有柔有刚,有光有泽,那凹凹凸凸,无不恰到好处,不知曾博得多少美女子的青睐。船老板当然清楚自己的这个优势,常常半裸着个身子,在男人女人中间钻,以示炫耀。因为太神气,头昂得特别高,胸脯挺得特别雄,走起路来,只用两个脚跟着地,而两个脚尖不肯落地,从来就是像两只船一样翘着的,故镇上人一律喊他船老板。

有一年,船老板放着一张木排下洪江。到洪江两百里水路,险湾恶潭不知其数,船老板凭一手挥篙使棹的本事,都闯荡过去了。不想就在快到洪江时,在一个不大的急滩上搁了浅。船老板便脱了衣裤,下到水里,用竹击钩撬木排。撬了半天,木排就是不动,像是有人使了定身术似的。船老板心里想,别慌,好事不在忙中使,先撒泡尿,憋足劲再来。便将竹击钩往水里一戳,戳住,再捏住胯下那个摇摇晃晃的物件就是一阵狠泄。但听“咕噜咕噜”一番脆响,犹如戏台上的渔鼓,好不激越。也许是这泡尿憋得太久,贮得太足了,好一阵都撒不完,尿泡泡一圈一圈,似排列在一起的待发的弹头。就在船老板撒得正快活的时候,不想那木排竟活动起来,开始往滩下流去。哈,这泡尿比竹击钩还行,一下就把木排冲走了。船老板那兴奋劲就别提啦,摇晃着自己那个家伙,朝着渐去的木排又猛撒了一股。

待船老板撒够乐够,木排已顺激滩流去好远,欲追已属不能。船老板也不后悔,提着竹击钩就朝着岸上爬。上得岸来,望着下身那丛墨黑的毛,才想起衣裤还在木排上。这当然难不住船老板,他将竹击钩往肩上一扛,撑起脚下两只船就踏上了回家的旱路。两百里路程,人来人往,他就是那么一丝不挂,昂首挺胸,听凭腿间那物件一晃一晃走回来的。这件事,后来一直被夫镇人当做一种英雄壮举、一种莫大的骄傲来传诵哩。

不巧的是,船老板回到夫妻镇的这一天,夫妻河涨了大水。河岸一些人家还被大水淹了近河的碓屋和猪牛栏。木桥已被冲走,船老板要回河东的夫镇,看来只有涉水了。他在岸边站了一会儿,准备下水过河的时候,有一个声音在后面唤住了他。那声音又娇又嫩,像河边的小鸟,听了让人甜润得浑身舒畅。船老板回头一望,不禁又惊又喜。原来是妻镇的头号美女玉姑。玉姑那幽幽目光含着柔情蓄着蜜意,正自吊脚楼上脉脉地抛洒下来。船老板身上就起了浪潮。船老板记得从前替人挑着贴了红布的聘礼,来妻镇接新娘时曾见过两次玉姑。玉姑就住在河边,她是在栏杆上观河里的大水,发现赤身**的船老板的。也不知是哪根神经主宰着玉姑的春情,她竟鼓起勇气,出了门,半羞半喜,将夫镇这位货真价实的美男子,留进了吊脚楼。下面应该发生的,当然就顺理成章地发生了。妻镇别的美女子,知道了玉姑的这一艳遇,简直嫉妒得要命,都说玉姑是世上最有福气的女人。

第二天,夫妻河的水就退了许多。玉姑送船老板至河边时,真是千般难分,万般难舍。船老板临渡河时对玉姑说定,待他再放张大木排,去洪江换了银钱,购了聘礼回来,就马上来娶她过去。半年后,玉姑的肚子已经挺得很高了,却听说船老板由于家庭的逼迫,不得已与另一女子成了亲。玉姑开始还寻死觅活地闹了几次,后来也就将肚子里的生命降生到了地上。竟是个男崽!据说落地时,那个小雀雀还直直地翘着,撒了一泡不大不小的朝天尿呢。这男崽高鼻梁、阔嘴巴、四肢饱满颀长,活脱脱第二个船老板,将来一定是个美男子。妻镇生的男崽不都是萎缩小器的么?现在终于也有了自己的美男子。全镇人都跟着一个劲地高兴,足足放了三天三晚惊天动地的鞭炮,以示喜庆。

而河东夫镇船老板的婆娘,后来也生了小孩,也很漂亮。却是个“鳖壳”,为夫镇开了个生乖态女娃的先例。女娃占了男崽俊俏的份儿,夫镇后来的男崽便不再都英俊洒脱,也有了侏儒丑汉。倒是妻镇人后来生的男崽,一个比一个出色,眼见得就要吞没夫镇以往独有的雄风。夫镇人就说,是涨大水的那个晚上,船老板将夫镇人的雄种,遗失在了玉姑的床上。口气中不免有怪罪船老板的意思。船老板所以经常是悒悒不乐,再没了以往美男子的风采。只有走路时,脚下仍然撑船,步子迈得很高远。

也许是一种什么感应,船老板的婆娘后来生猪崽一样,生了一窝小孩,全是“鳖壳”,都是要蹲在地上才屙得出尿的。就气得个船老板,在屋角抡起那把烧石灰打岩山用的大铁锤,跑到夫妻河边,将那过河乌龙一锤敲去了半截。而后,船老板拿起竹击钩,撑张木排下了洪江。打玉姑吊脚楼前经过时,玉姑站在栏杆上,痴呆呆地望了好久,直到船老板的木排在转弯处消失了好半天,还舍不得进屋。之后,听说直到船老板淹死在洪江,船老板的婆娘才给他生了一个遗腹子。

只是镇上人很奇怪,船老板的水性可是一流的,怎么能淹死呢?六奶奶这时忽然把话打住,没再往下说。天色陡地暗将下去,夫妻河上面有归鸟啾啾啼唤着,向古枫飞去。炊烟袅袅,被晚风撩起,丝丝缕缕,消失在初夜的混沌之中。

众人依然沉默着,怏怏地等待着六奶奶那未说完的故事。六奶奶沉吟良久,告诉大家,船老板的儿子长大后,拿着船老板放排积攒下来的钱,在省城念了几年洋学堂,后又到日本东京留过学。据说他曾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过职,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只回过夫妻镇一次,是专门来给他老头子那葬在乌龙山上的坟墓立碑的。至此,船老板总算有了个正果。

“只是,那被敲去半截的乌龙再过不了河了。”六奶奶戚然一声叹息,脸上那本来就很深的皱纹,似乎更加深邃了,干涩的眼睛,仿佛要喷射出许多光芒来似的,而最末却只余下一片痴呆和茫然。

数天之后,也就是六奶奶讲述船老板的故事后不久,镇上忽然来了一个陌生人。陌生人戴着金丝眼镜,头发很长,像个艺术家。堂堂的相貌,中等偏高的身材,走路时昂首挺胸的,很有神采。他很少在街上走动,一个人在夫妻河边徘徊了两天。第三天,陌生人便在美女摊花那块岩石板上坐下来,面向东岸的乌龙,作静静的凝思,仿佛参禅的佛师。良久,才将目光转过来,去望夫妻河。夫妻河波光闪烁,融汇着太阳的暖意,悠然向下游淌去。

夕阳滑向西岭的时候,陌生人离开美女摊花那块岩板,走近河岸的古枫。他在树下站定,拿过背上的挎包,取出一块用草绿色帆布包裹着的四方木块,夹稳白纸,开始对着不远处的美女摊花和乌龙过河,仔细描绘起来。

陌生人原来是位画家。

遂引得镇上人过来围观。都觉奇怪,世上画不尽的风花雪月、鸟兽虫鱼,这画家干吗还要跑到这偏僻的夫妻河来,画这异异怪怪的岩石?奇怪归奇怪,眼珠子就死死定住,睃着画家的画板不肯放松。这画家的笔也就神奇,那两样物件爬到他的画板上,竟然愈加地活灵活现、乖态生动了。还有夫妻河的流水,好像就在画上悠悠流淌,流出一声声细碎的汩汩声。围观的人不觉得啧啧地赞叹起来,极佩服画家的好手笔,好功夫。

后来就连六奶奶,也颤颤巍巍地来了。她叫众人让开一条缝,近前,将画家上上下下好一阵打量。然后低下头,默默走出人群,回到自家那座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已被风雨冲蚀得歪扭破旧的板装屋。众人当然没注意到六奶奶的来去,他们只对画家感兴趣,望望夫妻河两岸,又望望画家的画板,要看哪些地方像,哪些地方不像。

太阳西沉,余下满天红霞,把夫妻河两岸的乌龙过河和美女摊花,镀上一层辉煌。河面上,那波浪流光溢彩,煞是炫目。画家收起画板,站起身,要离开古枫了,众人这才散去,口中议论着画家画的画,兴犹未了。

画家背着帆布包,沿着夫妻河河滩走了一段,就在进镇的路口上停了下来。稍稍踌躇,便径直向六奶奶的板装屋走去。

六奶奶已换了身刚刚浆洗过的青布褂排衣,端端正正坐在阶基下的竹椅上。血色晚霞喷洒过来,将她有些昏花的眼睛涂得有点放亮。

“六奶奶。”画家走过来,蹲到六奶奶前面,毕恭毕敬地说道,“晚辈画了一幅不像样的画,请您老过目。”

“什么画?”六奶奶并没去瞧画家,目光掠过屋外的低空,投向远山。

“乌龙过河和美女摊花。”画家提过帆布包,就要去取画板。

“不,不啦。”六奶奶缓缓摇了摇有些枯干的手掌,“我知道你画得很不错,也很像。”

画家脸上有些得意。

“可是,”六奶奶又说,“还没出味。”

“没出味?”画家惊愕了。

“没出味。”六奶奶重复了一句,把瘪屁股重重一移,竹椅嘎地响了一声,“也怪不得,你不完全清楚夫妻镇的故事。”

六奶奶便把夫妻镇的故事讲给画家听。

黄昏在娓娓的故事里,幽邃起来,神秘起来。夫妻河的波浪,此时传过似有似无的拍击声,把这个故事溅得湿漉漉的。

画家终于听懂了这个故事。

他谢过六奶奶,然后转身走出去。他心中已酝酿出一幅辉煌的杰作。

六奶奶仍一动不动地坐在竹椅里。她一直望着画家的背景,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才下意识地扯了一下硬挺的褂排衣。

镇上人就围过来,向六奶奶打探画家是谁。

“你们看画家的长相,和他走路的姿态,像谁?”六奶奶的腮帮像青蛙一样蠕动着。

“像谁?”众人想不起来。

“乌龙过河的故事忘记了?”六奶奶脸上的笑容藏在皱纹里。

“船老板?莫非是船老板!”众人感悟。

“不是船老板,是船老板的孙子。”六奶奶把昏花的目光,掷向初夜迷蒙的长空。“还有他眉骨上那个不起眼的小痣,也是从船老板的眉上继承下来的。”

大家不吱声了,沉浸在莫名其妙的小小的迷惑里。

不久,六奶奶就无疾而终。

临终前,六奶奶在夫妻河边踯躅了一个下午,目光一直没离开过乌龙过河和美女摊花。回到家里,她又在阶基上站住,面向那天画家离开镇子的方向,沉默了许久。

按照六奶奶的遗愿,夫妻镇的人把她抬上了乌龙山。就见船老板的坟旁,已密密麻麻地挨着许多坟堆。据说这些坟堆里,都是与船老板同时期的美女子,她们生前没有福气与美男子同床共枕,便求死后挨得近点,以遂夙愿。

为葬六奶奶,地仙费了天大的劲,才在船老板的坟旁选准一个空地。地穴已经掘好,可要将棺木往下放时,却怎么也放不下去。地仙不禁大吃一惊。分明是按六奶奶的棺木大小掘的地穴,怎么到时竟放不进去呢?地仙的额上急出了毛毛汗,最后一掐手指,才发现算错了下葬的日子。地仙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给人家看了一辈子地,竟会出现这样不可原谅的错误。但事实如此,无可否认,只好让六奶奶在穴上待着,再选人穴的黄道日完葬。

十五日后,黄道日到了,地仙组织起原班送葬的人马,复上乌龙山。上到山上,见船老板的坟堆与六奶奶的墓穴之间,已经端端站着一人。竟是画家。地仙和众人深感意外。但见画家给船老板行了三个跪拜大礼,便走过来,扶住六奶奶的棺木。

“六奶奶,是您给的我灵感,今天晚辈特谢您来了。”画家嘀咕了一句,接着就将脑壳在六奶奶的棺木上,响响地磕了三下。

六奶奶的棺木便顺利地落人穴里,那般安稳、四正。

地仙就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当晚,夫妻镇人坐在街旁看电视时,就不约而同谈论起乌龙山的事情来。那画家是船老板的孙子一说,大家意见统一,觉得六奶奶曾说过的那话很可靠。那么,六奶奶是不是就是当年那个得了船老板雄种,为妻镇生了第一个英俊男崽的美女玉姑?众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权威的说法。

这时,电视里开始插播晚间新闻。众人眼睛旋即就亮了,议论声一下子停住,注意力全集中到屏幕上。原来那位画家跑进了电视里,他一幅名为《夫妻》的画,在国际博览会上获了金奖。屏幕上很快就映出了那幅画,竟然是夫妻河岸的乌龙过河和美女摊花。但不是那天画家在古枫下面画的那幅。夫妻镇人清楚地记得,那幅画虽然很逼真,但不像这幅获奖作品,乌龙夸张地过了河,且夫妻河上的色彩渲染得十分浓烈和诱惑。但画很快映了过去,电视里复又出现画家。此时,一位记者走了过去。“画家同志,”记者别出心裁地问画家,“苏联一位文学家说,没有故乡就没有诗人。敢肯定,没有故乡也就没有你这位名噪世界画坛的画家。请问,你的故乡呢,在哪里?”

“我的故乡?”画家望着电视机外面的夫妻镇的人们,得意地笑了,“在夫妻镇。”

夫妻镇人心里便一阵甜蜜。

可夫妻镇人怎么也不能明白,画家干吗要把乌龙过河画得那么夸张?莫非他是把六奶奶说的那个故事,也一起画了进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