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一品权臣 > 第1094章 选拔吐蕃官员

一品权臣 第1094章 选拔吐蕃官员

作者:屠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03: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中午的时候,华榉率领大军到了王城。

王鹏等一干将领率领着那些归顺的吐蕃士兵早已在城门外等候,看到他们来了,急忙上前躬身迎接道:「卑职等人参见大人。」

「各位将军不必多礼。」华榉微笑着说道。

「谢大人。」

随后,王鹏他们带着华榉进城到了王宫,带着他到处看了看,又详细地给他说了一下拿下王城的经过,华榉连连点头赞扬他们做得好。

接着,华举让人把索古扎嘎以及留守在城中的十个部落代理首领带上来问了一下,然后让人把他们押下去和之前在吐蕃联军营中抓到的那些人关在一起。

「大人,这是我们统计的王宫钱、粮、财物等账册,请过目。」

王鹏把他们登记的王宫财物册子递给华榉,华榉接过去看了一下,然后递给了张清,告诉他去核对一下贴上封条,派专人看着,不许任何人私动。

张清接过账册走了,华榉随后又见了一下吐蕃士兵的代表,当着他们的面再一次的承诺,一定会兑现承诺的所有诺言,这让那些吐蕃士兵更加放心。

这个时候,有士兵来报,孙安、关胜以及种宣手下的大将卢平,已经分别率兵赶到了王城的东、北、西三城外。

「呵呵,他们来得很挺快啊。」

华榉笑了笑,随后让种宣去迎接卢平,让鲁智深,武松他们去迎接孙安,自己去迎接关胜。

「关将军。」

来到城门口,华榉笑着喊道,关胜立刻从马上下来,双手抱拳躬身行礼道:「卑职参见大人。」

「关将军不必多礼。」

华榉从马上下来扶起关胜,说道:「关将军一路赶来辛苦了,快请入城休息。」

「多谢大人。」

两个人一起进城,关胜说道:「原本卑职还以为在王城这里会展开一番激烈的交战,没想到大人居然兵不血刃便拿下了王城,这样的战绩就算是诸葛重生,李靖再世也很难比得上。」

华榉轻轻的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关将军过奖了,其实我们能够拿下王城,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完全是因为那些吐蕃的贵族平时对待老百姓不好,不把他们当人,引起了他们的愤怒,以至于他们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倒戈相向,我们才能够顺利的将王城拿下,如果不是他们,我们也绝对不可能这么轻易的把王城拿下来。」

紧跟着他,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看着道路两旁正在向他们作揖行礼的那些百姓,说道:「我们这次能够这么顺利的就打到这里,可以说全靠了这些百姓和那些吐蕃士兵,正是由于他们一直在帮助我们,我们才能够取得今天的胜利。

以后我们真的要好好的待他们才行,否则就对不起他们今天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关胜点了点头,说道:「大人说得不错,这次我们征讨吐蕃,这些百姓和吐蕃士兵,的确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要没有他们,我们绝对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打到王城,我们的确是应该好好的善待他们,不能再让他们受苦难了。」

来到十字大街的时候,华榉停了下来,因为孙安从北门那边来了。

「老孙,一路辛苦了。」

还隔着一定的距离,华榉便挥手冲着孙安说道,孙安紧走了几步到了华榉的跟前,双手抱拳,躬身行礼道:「卑职参见大人。」

华榉轻轻的抬了一下手让他免礼,孙安起身后,与关胜相互问候了一下,笑着对华榉说道:「卑职原本还想抢个头功,没想到还是慢了大人一步。」

华榉呵呵笑了笑,打趣了孙安两句,这时种宣跟卢平也从西门方向来了。

很快他们到了华榉的跟前,与华

榉见礼之后,大家一起到了军营,然后落座,相互说了一下分开以后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华榉派人在全城鸣锣敲鼓宣传,三天之后将公审赞普、各部落首领等人,让全城的老百姓都去观看。

同时,他又派遣了张清、仇琼英去调查老百姓的人口数量和王城内部贵族的财产数量,以便后面好分发给老百姓。

一转眼三天过去了,到了公审赞普和各部落首领的时候,老百姓早早的便到了公审台等着。

上午巳时的时候,赞普、各部落首领以及他们的那些儿子、手下的贵族全都被压到了公审台,老百姓看到他们纷纷用早已准备好的物品往他们身上丢掷,甚至有的还想扑过去打他们,场面激烈极了,士兵费了好大的劲才将老百姓给拦住,要不然等不到公审他们就要被老百姓生撕活拆了。

由于这次要公审的人数量很多,所以华榉取消了让老百姓上台去控诉环节,直接由他们宣读收集到的罪证,然后便宣读了判决,当然无一例外的全都被判了死刑。

行刑开始,首先是赞普开,跟着是他的几个儿子,然后是各部落首领和他们的儿子,然后才是那些贵族官员。

每一次有人的首级被斩下来的时候,现场的老百姓都会爆发出激烈的欢呼声。

杀了赞普他们的第三天,华榉开始给老百姓们分发房屋、田地和牲口,当老百姓拿到这些贵族从他们身上剥削而走,原本属于他们的财物,全都激动的哭了起来。

一转眼又过去了半个月。.

汴京。

尚培龄接到了华榉派人送回来的战报,知道他已经把所有的吐蕃贵族全都消灭,占领了吐蕃,非常高兴,立刻拿着战报进宫去见徽宗,把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告诉他。

徽宗看过战报之后,也是激动的不得了,在大殿里来回的走了好几趟,然后对尚培龄说道:「尚老卿家,马上派人带着礼物去慰问文山他们。」

尚培龄说道:「陛下,华大人他们已经完全占领了吐蕃,很快就会班师回来了,所以这个时候派人去慰问就没有必要,不如等他们回来之后您再亲自接见他们,为他们举行一个盛大的御宴庆功会,这比派人去慰问更加能够激励他们。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派官员去接收吐蕃的那些地盘,否则长久没有官员接任,会耽误华大人他们回来的行程。」

「你说得不错。」

徽宗轻轻的点了点头,随后想了一下,说道:「可是现在我们还能够派得出官员吗?」

尚培龄说道:「陛下不用担心,前面培训的那些官员,已经有很多人都通过了考核,可以立刻派到吐蕃去任职。」

徽宗略有些担忧的说道:「这些官员都是从那些读书人中间提拔起来的,虽然通过了考核,但是他们完全没有为官的经验,让他们到吐蕃去管理那些吐蕃百姓,他们能够胜任吗?」

徽宗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为官者除了要清正廉洁之外,还必须要有能力才行,尤其是要去吐蕃为官,那里无论是说话还是风俗都跟中原截然不同,老百姓的生活习性也跟中原百姓不一样,如果管理不善或者是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出现差错,那所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很可能会让大宋在老百姓心里的形象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统治。

因此他才会对这些刚刚通过考核的官员,有些不太放心。

「这个……」

尚培龄听了徽宗的话之后,犹豫了片刻说道:「他们都是经过我们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文人,品质方面老臣敢保证没有任何一点问题,学识方面也是出类拔萃,放在大宋任何一个地方为官都能够胜任。

但如果是说放在吐蕃,老臣的

确是有点不敢保证,毕竟我们从来没有管理吐蕃百姓的经验,该如何管理他们,没有任何可以借鉴参考的实例,所以他们能否管理好吐蕃,的确还有待时间来证实。」

徽宗微微的摇了摇头,说道:「如果是在大宋境内,我们自然可以给他们时间,但那里可是吐蕃啊,我们才刚刚占领那里,老百姓对我们还处于观望之中,一旦哪怕只是出现小小的失误,都很可能引起一场大的动乱。

所以,我们必须确保派到吐蕃去的官员不会出任何问题。」

听到徽宗这么说,尚培龄有些为难了,说道:「如果要按照陛下这种说法,那目前我们大宋境内根本派不出这样的官员来。」

「那该怎么办呢?」徽宗皱着眉头说道。

尚培龄想了一下,说道:「陛下,华大人这段时间一直在吐蕃带兵打仗,他对吐蕃的情况应该比我们更了解,不如我们派人把现在的情况对他说一下,说不定他有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嗯,你说得不错。」

徽宗走到尚培龄的面前说道:「那你马上派人去问问他。哦,不……」

徽宗略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寡人亲自给他写信。」

随后,他走到书桌后面坐下,吴呈海立刻把纸张给他铺好,然后又赶紧给他研磨。

等到墨研好了,徽宗提笔「刷刷刷」写了一封信,然后让吴呈海交给尚培龄,说道:「你马上派人把这封信送到吐蕃去交给文山,让他想到办法之后,立刻派人回来告诉我们。」

「老臣遵命。」

尚培龄拿着徽宗的信从宫里出来,让人把华榉派回来送信的丁旺叫来,将信交给他,让他立刻拿回去送给华榉。

丁旺拿着信不敢耽搁,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回吐蕃,但从汴京到吐蕃王城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光是在大宋境内他就走了四天,进入吐蕃之后道路难行,速度更加缓慢。

因此,他整整用了半个月天才回到吐蕃王城。

丁旺见到华榉,把徽宗的信交给了他,华榉赏了他银子,让他下去休息,随后把徽宗的信打开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把信看完,双手倒背在身后在屋里走了起来。

在他身边的关胜、孙安、促宣等将领,见他没有像以往那样看到徽宗的信那样表现出高兴,都感到有些奇怪。

因为以往每次徽宗送信来华榉看了之后,都会很高兴的跟他们分享信中的内容,然而这次却表现的如此的安静,所以他们都以为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大人,陛下在信中说什么了?」孙安小心翼翼的问道。

华榉把手里拿着的信递给了他,孙安接过去跟关胜他们仔细的看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为了向吐蕃派遣官员的事。

「现在朝廷派不出到吐蕃来为官的官员,所以陛下想听听我有什么好的提议。」

华榉看着众将问道:「各位将军,你们可有什么好的提议?」

孙安、关胜、种宣等人相互看了一下,谁也没有好的提议,纷纷摇了摇头。

华榉也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情,所以见他们没有好的提议,也没有再说什么,微微地笑了笑说道:「你们都去忙吧,让我一个人好好的想一想。」

孙安等人向他行礼之后退了出去,华榉一个人在房间里想了起来。

吃完晚饭之后,华榉换上了吐蕃百姓的衣服,带着身边刘顺等护卫,徒步从军营里出来,在大街游走散心,希望能够从这些吐蕃百姓的身上得到启发,想到好的解决办法。

当他们走到王城西侧,一个路口的时候,看到一名宋军将领,正带十几个宋军士兵和刚刚招收的吐蕃新兵,在处理

一件民事纠纷,因为现在还没有官员来接任,因此现在整个吐蕃都是由宋军在代管。

由于那名将领不懂的吐蕃话,所以得由那些吐蕃新兵向他翻译,尔后他也通过吐蕃新兵把处理的意见转达给百姓,最后两个有纠纷的百姓,都非常满意的接受了他的意见。

等到当事百姓都离开以后,华榉带着刘顺他们走到那名将领跟前,将领看到他赶紧行礼,华榉让他免礼之后微笑着说道:「刚才你处理的很好,当事双方的老百姓都比较满意。」

那名将领不好意思的说道:「其实都是这些吐蕃新兵的功劳,他们不仅能够替我们翻译老百姓的话,而且还能够在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提供可行的解决意见,因为他们是吐蕃本地人,对本地的百姓比较了解,因此他们提出来的解决意见老百姓都能够接受,这让我们省了不少的时间和弯路。」

将领的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华榉,心道:「既然这些新兵能够帮助我们处理老百姓的问题,那为什么我们不在吐蕃老百姓中选拔一批有能力,正直又深受老百姓信任的人来当官员呢,这样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想到这里,他立刻赶回了军营,提笔给徽宗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意见详细的在信中做了阐述,然后把周远地找来,让他火速拿着信赶回汴京交给尚培龄转呈徽宗。

本来回汴京送信,一直是丁旺的事情,因为丁旺多次回汴京送信,无论是尚培龄、宿元景、石松,都已经对他非常熟悉,甚至就连枢密院、殿帅府、兵部的那些官员也都认识他,他每次送信的时候,都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尚培龄或者是宿元景、石松,从来没有耽误过事情。

但这段时间丁旺连续跑了汴京、吐蕃王城两个来回,已经非常劳累,华榉是担心他在路上出事情,所以才改派了周远地去。

周远地拿着信,骑着马,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回汴京,在经历了半个月的长途骑行之后,终于到达了汴京。

随后,赶紧去枢密院找尚培龄,但由于他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尚培龄早已回家去了,因此他只能又马不停蹄的赶到尚培龄家。

尚培龄这会儿刚刚吃完晚饭,正在后院拿着自己年轻时候使用的刀缓慢的舞着,听到下人来报,说华榉派人回来了,赶紧把刀放下来到了前面大堂。

周远地向他行礼之后,把华榉的信取出来双手呈递给他,因为这封信是指明写给徽宗的,所以所以尚培龄没敢打开,让人把周远地领下去吃饭,随后他赶紧换了衣服带上信,进宫去见徽宗。

徽宗此刻刚刚用完晚膳食,正带着李师师等一干妃子在御花园里散心,听到内侍来报尚培龄来了,就知道肯定是华榉有了回信,随后赶紧到了文德殿。

尚培龄把华榉的信交给他,徽宗接过去撕开把信取出来,仔细的看了一下,顿时喜上眉梢,说道:「好啊,到底还是文山想的比我们周到,在我们这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他那里立刻就得到了解决。」

「陛下,华大人说什么好的提议?」尚培林也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徽宗一边将信交给他看,一边说道:「文山在信中说,让我们把现在挑选出来的这些官员派到吐蕃去做主政官,然后从那些吐蕃人中间挑选一些精明能干的人,担任他下属的官员,协助他管理,这样就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了,即便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因为经常跟百姓打交道的是那些吐蕃官员,吐蕃的百姓也不会立刻的就把矛头指向我们的官员,这样就减轻了吐蕃百姓对我们的不满。

相反,如果我们的官员能够在合适的时候出来化解百姓与这些吐蕃官员的矛盾,还能够更加让吐蕃百姓依信和任赖我们。」

趁着徽宗说话的这段时间,尚培龄把信看完了,轻轻的点了点头

说道:「华大人的办法的确不错,解决了我们现在的困扰,以老臣之见,我们可以立刻把那些官员派到吐蕃去了,这样华大人也能够早一点率兵回来。」

这个提议徽宗非常赞同,说道:「那你就立刻回去准备一下,把那些官员派到吐蕃去。」

不过随后他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说道:「那选择吐蕃官员的事情该怎么办呢?」

「陛下可以把这件事情交给华大人全权负责。」

尚培龄说道:「华大人这几个月在吐蕃率兵打仗,深知吐蕃的情况,定然知道要怎么才能够从那些百姓当中选出贤良精明的人来做官,辅助我们派去的主政官员,把这件事情交给他绝对错不了。」

「尚老卿家,所言甚是,寡人这就给文山下旨,把这件事情全权交给他来办。」

吴呈海马上把圣旨准备好,徽宗提笔写了一道圣旨,又亲手盖上了玉玺印,然后交给尚培龄,让他拿去交给周远地转递交给华榉。

尚培龄拿着圣旨从宫里出来,回到家里,把周远地叫了上来,将徽宗写的圣旨递给他,说道:「这是陛下给文山的圣旨,你马上拿回去转交给他,路上一定要小心,千万不可将圣旨弄丢了。」

「老公爷放心,小人就算把命丢了,也绝对不会把圣旨丢掉的。」周远地说道。

尚培龄让家人拿来了十两银子赏给周远地,随后周远弟拿着圣旨从他家里出来,趁着城门还没有关闭,离开汴京回吐蕃了。

而尚培龄也没有闲着,马上派人把宿元景、石松、司马宏、卢正鑫叫来,跟他们商议了一下派那些官员入吐蕃的事情。

商量完毕之后,他们又马上派人去通知被选拔出来的那些官员,让他们立刻做好准备,明天一早便动身去吐蕃。

次日早晨,早朝的时候,尚培龄领着要被派入吐蕃的官员上朝进谏了徽宗,徽宗亲自交代他们之后,由宿元景派了一万人马护送这些官员去吐蕃。

又是半个月过去了,周远地回到了吐蕃王城,把徽宗的圣旨交给了华榉。

华榉看完圣旨之后,把手下的将领叫来商议该如何选拔吐蕃官员,种宣、关胜、孙安等一众将领纷纷献言献策,给华榉提供了不少的思路。

第二天一早,华举便派人在王城各条大街上张贴告示,招贤纳士。

虽然大多数老百姓并没有出来为官的意愿,但仍然还是有不少心里怀着抱负的百姓,跑到衙门登记。

一连三天时间,有八百零七名吐蕃人毛遂自荐前来报名,虽然这个人数相对于整个吐蕃王城的百姓人口数量来说少的可怜,但对于选拔官员来说已经足够了。

不过,华榉并没有立刻对这些人进行选拔,而是先根据他们提供的身份,派士兵去打听了一下他们平时的品德,为人,以及家里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筛选。

让他感到欣喜的是,经过调查,这八百零七名毛遂自荐的吐蕃百姓全部合格。

随后,华榉开始针对对他们的诚实进行了考核,考核的过程很简单,就是故意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丢下银两,然后派人守在暗处,再找个理由让那些要考核的人通过这个地方,看他们是否会把银两私藏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