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白皮书:大唐无杖录 > 第90章 十两银子

白皮书:大唐无杖录 第90章 十两银子

作者:霂子已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01 16:18: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遂州府衙的审讯室里,烛光昏暗,徐有功打开另一张图,那是照管家来福的话进行罪犯描绘得。

随着要求,更改几番眉眼高低,画中女子成型后,他在来福一遍遍的“是她”中,目光逐渐犀利。

县衙内的人过来看了一眼,竟也是说认得,确认琴行是这个女人,可元理看了,额头冷汗一下冒出来,双手也是不停地颤抖,“我我我记得不错……这女的在汝川……就死了吧?”

说的是徐有功拿着画像给众家仆看的时候的场景了。

画中人——正是梁惠识的义女,消失的梁霜!

虽然徐有功那时说了是双生子一类,可毕竟没人看到另一个…

徐有功没被元理打扰,语气严肃,目光如炬看向管家——

“再问你一遍,你是否确认这就是女掌柜。”说这话,喉结滚滚,他也紧张,只是不能表现出来。

来福低头不语,他额头的汗水滑落,滴在衣上,眼神乱转,徐有功脸色就更难看,看来,就是他想的那种坏情况了。

“是有人指使你这么做,是么?”徐有功突然的话让来福猛然抬起头,又接着低下头,“没,没有!怎么会有……大人,我就是……”

“你最好没有,因为之前听话的,都死了。你若跟着我,或者我能保你。”

徐有功说的是事实,顺带提了一嘴,“就连县令也不能幸免,你若不信,问问是否有这些事。之前死了多少人…”他看向现在管事儿的县令,有敲打的意味。

可县令只是低头,来福也只抿唇,重复,“没有,”他的声音微弱,但语气坚定,“我就是有些害怕,不过,把一个女人放到我家刺史大人的房间,这有没有触犯哪些律法……”再顿了顿抬起头,来福道:“如果没有,那我是不是……无罪,可以释放?”

最后这些话,让徐有功确认,他背后绝对有人指导。

这似曾相识的对话里头还有很明显的周兴的味道。

当初周兴狡辩也是带着如此感觉,如此一来,徐有功确认了自己的推测是对的——

这管家背后,和李素节也有关系!

虽然他拿不到实际的证据表明,指认李素节,但他就是有直觉,可还想要继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用话语感化了来福,结果,没等他开口外面传来了马蹄和大喊声——

“圣旨到!大理寺徐有功,速速前来接旨!”

其他都无所谓,那大理寺的头衔,就让管家和县衙一众人目光转变。

他可没忘了,自己是戴罪之身!这就脱罪了?

元理睁大眼,从瑟瑟发抖到双眸发亮:“徐有功,徐大人,大理寺哎!你是不是升官了!不对,无罪了?”

徐有功却只面色深沉的走出去,并没有半点高兴的样子,因为这是陛下圣旨!而他无罪,就说明……天后有罪?

到外,一群人跪下,徐有功最后才跪,那公公也不耽误时间,直接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徐有功,秉心忠诚,德行卓异,才智非凡。在朝则尽职尽责;在野则清正廉洁。自卿入仕来,秉持公心,克己奉公,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谋福。今特赐卿子升任[大理寺遣派御史],前往[汝阳]地带,彻查天后案,因涉及重大,关系民生,国母,卿,素有洞察之才,断案如神,朕深信爱卿必能查明真相,还以公道。今命你御史出行查案,务必要尽心竭力,秉公处理,钦此!”

伴随宣读完毕,徐有功冷冷起身,并无表情,公公一句“还不谢恩”,他才是一句谢恩,拿过来后,转身就走。

那公公愣了下,戚了一声,翻个白眼,“东西放下,咱们走。”

说的东西是一堆白银和新御史官服。

徐有功起初没兴趣,元理眼睛却发直了扑上去:“我的天爷啊,徐有功,发财了!我跟你这么久就没见过这么多钱!你快来看啊!一二三……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啊!”

伴随元理的惊呼,徐有功忽然去而复回,拎着银子就走!

元理连忙跟上去,“哎,去哪儿?去哪儿?这就走?我要吃烧鸡!一整只的那种!”

“等等我……”

……

同景,宽敞的朝堂之上,李治高坐龙椅,面容庄重而威严。

他已许久没有上朝了,近日告病,全是天后武则天代劳。

他的目光扫过大殿,落在群臣的脸上,似在寻找着什么。

大臣们则肃立两旁,神情各异,有的忧心忡忡,有的满怀期待,气氛庄重,紧张。

稍迟,李治才沉声开口,打破了朝堂上的沉默:“各位爱卿,今日前来,是为了商议一件重要事宜。”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显得铿锵有力。

一位老臣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不知您所言何事?”

李治微微一笑,回答道:“近日上官仪案,都听到了吧?”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交头接耳,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有支持立即杀死的许党,也有担忧、建议慎重考虑的上官党派。

金碧辉煌的殿内,李治坐在龙椅上,表情看不出喜怒,只是静静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却不知道是认可的哪一方,因为大臣们分列两侧,他左右都有点头……直等群臣安静,他才悠悠道,“事实上,朕收到一封御史台的检举信,或诸位爱卿可听完大概后再行决断如何断判上官案。”

信,李治是没有拿出来的,但是大概讲述了一下——

“信的内容实名举报了武后,为了农书推行而故意杀人,栽赃陷害上官仪。诸位,可有听到风声?”

一时间,群臣哗然,这是真没收到消息!

李治环顾四周,微往后躺了躺道:“各位爱卿,是想不明白吗?”他们当然不明白,因为信压根是他做的假货,“也不必想明白,总之,天后之事,无论是否属实,朕都深感她德行有亏,不能再母仪天下,故——有意废后。”

许敬宗从看到李治上朝就眉头紧皱,到这里急忙跪下,高举笏板道:“陛下,天后乃一国之母,废后事关重大。还望陛下三思!”说完磕头,是真磕,咚地一声巨响。

李治眼眸微眯:“朕当然知此事非同小可。然而,身为国母,应以德行为先。可皇后近来行为不检,不仅惹得民间议论纷纷,就连蒲州一介九品县令都辞官状告到长安来,实在是有损大唐威仪!更别说,那封检举信了!”

许敬宗眼珠子飞快地转动,几乎是把能想的都想了一遍,终于找到突破口,“陛下,陛下所言虽有理,但废后亦需慎重。臣以为,可让皇后闭门思过,修身养性,以观后效!再有,命狄仁杰火速前来查案……究竟是否有其事,那上官仪诬告反坐,难不保是有人要害天后陛……”

李治一抬手一盏瓷杯打碎,“朕意已决,废后势在必行!只是废后之后,需有一人代之母仪天下。诸位爱卿,谁堪担此大任!自行讨论吧!”

转身,直接走人,大臣们这下彻底炸了锅。

稍迟,大殿内,议论纷纷,开始探讨合适的人选,只有许敬宗跺了跺脚,走过去又跪下,“陛下,三思啊!”

--

退下朝堂,武则天就在后侧,前面的一切她都听着,倒是没想到她一直想要动的许敬宗是唯一维护她的人。

李治抓着她的手往回走,半点也没有要废后的意思。

武则天少有闷沉,在李治的面前,她把情绪都写在了脸上。

回到后宫寝间,李治便道:“你是否觉得有些心寒?”

武则天被他摁着肩膀坐下,任由他给自己一点点拆下来发冠,“你不是一直想休息吗,近来你可以休息了。”

李治拆完她的钗环首饰后,坐下来为她梳发。

武则天却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打磨,早就蜕变成熟三分,皱眉道:“臣妾不是心寒,臣妾在想之前陛下说的‘用人之道’。许敬宗…臣妾开始有些惊讶,也怀疑他有所企图,是为了利益而暂时与臣妾站在一边,但更多的是不安,臣妾不喜他,可最后他磕头……臣妾又觉得很感激,感激又矛盾,毕竟臣妾一直是想杀他,以儆效尤,可……借由此事,臣妾反而开始重新评估,是否是臣妾没有把握好关系,也就是陛下所说的——用人之道,并非用贤就是好。”

秋日的暖阳之下,铜镜前,李治只是细心地梳理着武则天的黑发。

他的手法轻柔而熟练,对待每一根发丝都温柔至极,但嘴上却毫不留情:“还是错的。”

武则天皱眉,但仍武则天安静坐着,眼神充满信赖,任由李治的手指在她的黑发间穿梭,问:“那夫君说,什么才是对的?”

“当你问出这句话,就已是错,因为对错不是绝对,世间万物阴阳相对,相辅相成,善恶本同源,所有的一切正反,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忠奸也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忠臣,也不存在绝对的奸臣;

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条件下,两者甚至可以相互转化。”

武则天要被他绕晕了,但到最后一句,脑子里倏然划过去一个念头,没抓住,但让李治说了出来——

“古往今来,对于忠臣的定义是,忠于君主,为君主效忠的官吏,徐有功气走了刑部,弄了堆案子,这就是为难,是不忠!但他也不是奸臣,因为奸臣指心术不正,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国家或君主的臣子。所以,朕的用人之道是——

让君主过得舒服的就是忠臣,让君主为难就是奸臣……”

李治近来时常给武则天长篇大论的讲述治国之道,用人之道,武则天也终于从忙碌中摆脱一切,认真听完,若有所思。

任由阳光照在浓密的黑发上,武则天的眼睛闪耀着如墨玉般的光泽,“陛下最近为何说这么多……”

李治轻抚她的发丝,它是那么的柔顺、光亮,如同黑色的瀑布一般流淌在她的肩膀上。

“因为到时候了……你的农书差不多了,该开始铺路了。”

李治轻轻地说这话,梳理每一根头发,可武则天看不见的地方,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疼爱和痛苦,接着回到正题——

“所以,现下明白了么?何为用人?”

“明白了,无论是忠臣还是奸臣,都应以国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

没说完的话被李治堵住了唇瓣,那一刻周围的世界仿佛静止了,只有他们两人,以及那铜镜中映出的美好。

他们的眼神交汇,笑意溢出眼角,尽管夫妻数年,可无需言语,彼此的心意已在指尖相扣中流转。

梳完的头发又凌乱了…直到夕阳西下。

李治轻轻拿起一把镶嵌着珍珠的玉梳,将它插在武则天柔软的发间,夫妻拥抱,时间仿佛凝固。

“下面一段时间,我都要把这场戏演足。媚娘……要委屈了。”

李治声音浑厚,武则天只轻轻地点下头,眼中满是幸福和满足,“只要夫妻的心在一处,媚娘不委屈。”

李治看她,眼中满是爱意,可是摸了摸她的黑发,他目光又冷了下来,他也多想他们可以一直这样下去,可惜——

“砰!”

寝宫,伴随灯盏的砸碎,通明的灯火摇曳,气氛莫名紧张。

李治面容严肃,气冲冲地站在一旁,内监宫女慌忙赶来跪了满地,武则天也脸色苍白,惊恐不安的跪着。

李治则愤怒地再次摔碎灯盏,花瓶——

“你这个毒妇!居然做出这种事!你真是失德之至!”

武则天颤声辩解,“皇上,臣妾没有做过什么错事。臣妾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这样说!”

李治冷笑:“你还不知道?那就告诉你!御史台和前朝后宫,到处都是你私收贿赂,拿钱买地,还与朝中大臣和江湖门派暗中勾结,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这些难道不是你做的好事!”

武则天泫然欲泣,大呼:“皇上,这些都是无稽之谈!臣妾对皇上,对国家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李治一把甩开,“别以为朕病了就不知道你那些丑事!朕还没死!你私下做了什么!证据确凿,你还想抵赖吗!”

几张文书甩出后,武则天走上前,看完后惊恐的抬起头,“皇上,臣妾没有!臣妾没有做这上面任何的事!”

“可这字迹,是你的!”

“臣妾不知道为什么可臣妾是冤枉的!”

李治笑了,“冤枉?如果真是冤枉的,那你就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武则天无力摇头,“臣妾没有证据。但是臣妾相信总有一天皇上会明白真相的。”

李治冷冷道,“朕明白的已经够多了,来人,将武氏带下去,禁足一月!朕要好好想想该如何处置你这个毒妇!”

武则天匍匐在地,“皇上,您不要这样对待臣妾。臣妾真的没有做这些事……啊!皇上……”

李治只是转身离开,而等门关闭后,武则天就收起了惨兮兮的模样,转身走向了身后的棋盘与堆积如山的书卷。

简单地擦了擦泪,武则天看着面前第一本道德经,莫名想到徐有功,也不知如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