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隋炀帝:打造史上第一帝国 > 第六百二十二章 卸甲归田

朝堂上一片静谧,大家都在侧耳倾听,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过了几秒,薛燕继续道:「村中一些还能动弹的年轻劳动力,已集结在一起出去讨饭或者务工了,剩了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家中等死。」

「臣看完这封信之后,心痛无比,现如今,能够帮他们的,就只有臣了。」

「所以,你才想到要问朕要一百万两银子?」杨广听到这,开口问了句。

薛燕点头,再次跪在地上恳求:「有了这笔银子,足以救下一村的人了。」

杨广一听,百感交集。

尽管自己已经足够励精图治了,只可惜,治国,不同于治家。大隋的子民,何止百万、千万?就算他再怎么废寝忘食的治国,也仍旧会有一部分百姓,依旧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大隋之中,类似于薛燕家乡的村庄,究竟还有多少?

十个,还是一百个?

越是想下去,杨广的心就会越痛,抓着椅背的那只手,所使用的力气越来越大,俨然在椅背上留下了几道浅浅的痕迹。

「陛下,你没事吧?」杨公公发现了其中端倪,担心杨广会有所闪失,于是忙关心的低声问了一句。

杨广端起旁边的热茶抿了一口,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而后才淡然摇头道:「放心,朕没事。」

说完,目光遥遥看向跪在大殿上的薛燕:「薛燕,这一百万两银子,朕给你。」

「多谢陛下!」薛燕抬头,又惊又喜。

「各位爱卿,朕私自做主,从国库之中动用这一百万两银子,各位应该没意见吧?」杨广扫视群臣一眼。

「没意见没意见,这是救助村民的善举,臣等怎么敢有意见?」群臣连连摆手摇头,开玩笑,谁要是敢说不该给这一百万两银子,那下一秒就会被盖上一顶「不顾百姓疾苦」的大帽子……

只不过,就在众臣认为此事即将告一段落之时,却没想到,杨广又多问了一句:「薛燕啊,你老家的村庄,距离江都有多远?」

「回陛下,约莫七日的脚程。」

「七日……这么近的嘛?」杨广愣了一下,这还是脚程而已,要换做骑马的话,恐怕最多一天半就能抵达。

已经能用「天子脚下」来形容了。

这不禁让杨广心中五味杂陈。

「一百万两银子,其实不多,平均分配给各家各户,每人最多几百两银子。这几百两银子,最多能让他们在三五年内衣食无忧,但三五年之后,银子都花完了呢,又该怎么办?」

忽然,杨广脑海中,一个念头划过。

他盯着薛燕道:「所以,你要告诉你那些老乡们,不要坐吃山空,在拿到银子之后,应该想办法用银子生银子。」

「银子生银子?」薛燕抿唇,试探性道:「陛下的意思是,要让他们都去做商贾?」

「不过,这应该不太现实……村庄里的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老实巴交的,更是大字不识一个,让他们去做商贾,要不了几天,就会把手里的银子全部赔光。」

薛燕苦笑:「到时候,臣总不能再求陛下给他们一些银子吧?就算陛下肯给,臣也拉不下那个脸。」

杨广沉吟:「想要钱,不一定非得做商贾……」

「哦?」薛燕美眸中精光一闪:「陛下可否说的清楚一些?」

不光是他,其他臣子也都竖起耳朵。

因为他们知道,陛下又要讲生意经了。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陛下深谙经商之道?尤其是玩具厂的建立,更凸显出这一点。主要是玩具厂的盈利模式,太超前了,手段之绝妙,任凭那些商贾想破脑

袋,也难以赶上杨广的万分之一。

此时此刻,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要能从杨广那取取经,大殿上的这些官员,下去之后都可趁机尝试一二,不出意外的话,每个人都有大赚一笔的机会。

他们的那点小心思,杨广只看一眼,就明白了个七七八八。

不过这事儿嘛,无伤大雅。

他们想听那就听呗。

朝中有部分官员,在民间经营产业的事情。其实早在他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听杨公公汇报过。

当然,知道归知道,他却从没生出过要干涉的心思。

因为对于他来说,只要官员们不贪污不舞弊,不徇私枉法,那么,通过合法途径,合理的赚取一点银子贴补家用,那根本算不得什么。

说话间,杨广轻轻咳嗽一声,而后大谈特谈起来。

「刚刚薛燕已经说了,她的家乡,土地贫瘠,没办法像其他百姓那样正常耕种,因此,想要靠着常规手段养家糊口,显然已经行不通了。」.

「古人云,穷则生变。一条路走不通,那当然得想办法开辟出第二条路来。」

「而这条路,朕已替你想好了。薛燕,你拿着这一百万银子,除开购买一些五谷杂粮,御寒的衣物分发给他们之外,其他的,全拿去开发农家乐。」

「农家乐?」此论调一出,众人心中全是大写的问号。

裴炬等人更是高声询问:「陛下,何谓农家乐?」

「农家乐,就是休养生息,放松的地方。」

杨广笑着道:「各位爱卿,朕问你们,生活在这喧嚣的江都之中,你们身心俱疲之余,是否想过要归隐山林,不问世事,过上那种闲云野鹤一般的生活?」

「当然!」

话音刚落,立马有不少人附和。

但倘若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臣。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便不想再被世俗的琐事缠身,而杨广刚刚所说的那番话,无疑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其中,还有一位老臣,借着这个机会,鼓足勇气走出人群,祈求道:「陛下,老臣为官四十余载,今年已经接近六十五岁了,不知陛下可否准许老臣解甲归田?」

「呵呵,你倒是会找时机。」

杨广撇了他一眼:「这已经是你今年第三次要求解甲归田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