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纨绔 > 第三百一十四章 自证清白

大明第一纨绔 第三百一十四章 自证清白

作者:冷炼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19: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宫。

养心殿。

听了胡非的回答,在场的众人全都忍不住扭头看向了朱元璋,他们知道,胡非的自证,此时才算是正式开始。

“那你倒说说,你为何不去好好应对春闱,如此视朕的旨意如无物!?”

朱元璋沉着脸,看着胡非,冷冷的问道。

“陛下,微臣记得曾不止一次跟陛下说过,入仕为官并不是微臣心中所愿,就算陛下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这一点,家父知道,太子殿下知道,毋庸置疑。”

“不过微臣之所以没有按照陛下的旨意去争状元之位,不想入仕为官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是不想让我大明所有怀有报效朝廷的青年才俊们心寒。”

胡非看着朱元璋,认真的说道。

“此话何意?!”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继续问道。

“放眼天下,多少人经历了十年寒窗,他们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光宗耀祖,为朝廷效力的机会,能坚持下来的人,本就寥寥无几,有的甚至为此砸锅卖铁,只希望在春闱之中出人头地。”

“真正需要机会的人是他们,不是我。我已经拥有了陛下的器重,太子殿下的赏识,而且出身于丞相府,算得上家世显赫。”

“又有诗神之名,天下皆知,已经不必需要借助春闱去证明什么,但是他们需要,那些为了读书,为了出人头地而砸锅卖铁的他们需要。”

“所以,微臣不想与他们争抢,如果真的有人能够凭借自己的才能一举夺魁,效力朝廷,那是朝廷之福,更是微臣之愿。”

“我这么说,陛下能理解吗?”

胡非看着朱元璋,苦口婆心的说道,声情并茂,就差为此感动的落泪了。

听完胡非的解释,在场有不少人已经开始缓缓点头,为胡非的真挚而感到动容。

“如果真的如你所说,那你大可三场考试都以交白卷结束,何必又在第二场考试之中画了一只鸡不像鸡,鸟不像鸟的东西?!”

“还有第三场中的这首诗又是怎么回事?!你以为朕看不懂诗中隐含之意吗!?”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一把抓起了桌案上的那三张胡非的考卷,一把扔在了胡非的脚下,不满的问道。

胡非低头看了一眼地上的三张熟悉的考卷,紧接着苦笑着摇了摇头。

“陛下,您又误会了。”

胡非一边摇着头,一边无奈的说道。

“那你倒是说说,朕哪一点误会你了?!”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沉声追问。

“微臣先说说这第二份考卷,这上面画的不是鸡,也不是鸟,而是凤凰。”

胡非一边说着,一边将地上的三张考卷捡起来,将第二张放在了最上面,一本正经的说道。

“什么?!凤凰?!”

听了胡非的回答,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忍不住疑惑的问道。

靠近胡非的众人也不由得纷纷抬头看去,可是看到胡非考卷上画得那个玩意儿之后,无不摇头。

虽然他们没有亲眼见过凤凰长得什么样,但绝不是胡非画得那样,那甚至连一只鸡都不算。

“没错。”

“但恕微臣并不擅长作画,所以并未能将心中所想丝毫不差的画出来,但微臣想画的的确是凤凰。”

“凤凰与真龙一样,都代表着祥瑞,是神物,微臣之所以画一只凤凰,其实是想以凤凰以求福泽,让上苍降下祥瑞,助我大明基业永盛不衰,这也是微臣一直以来的心愿。”

“只不过画技拙劣,并没有人认出它。”

胡非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一边解释着,一边举着画作,为在场所有人展示着。

看着胡非的画作,在场的人不由得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可是紧接着又觉得很别扭,好像哪里不对劲。

“好,朕暂且信你!那那首诗呢?!你作何解释?!”

朱元璋强行逼着自己相信了胡非对第二份考卷的解释,紧接着继续追问道。

“再来说说这首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一共四句,相信陛下觉得微臣有谋反之心是因为前面两句,但陛下真的误会了,或者说,陛下被人误导了方向。”

胡非一边解释着,一边看了看朱元璋和站在自己身旁的徐达,紧接着再次开口。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没错,微臣诗中的确暗指朝局混乱,毫无生气,但并非意为陛下之过,更不是对陛下,对朝廷没有敬畏之心。”

“微臣所指,是为党争,是朝廷各阶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只图一己私利,并没有其他意思。”

“元廷的败亡相信在场的诸位都历历在目,虽未曾亲见,但肯定有所耳闻,如果想我大明江山万年稳固,须得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胡非一边看着在场的众人,一边声情并茂的解释道,最后将目光落在了徐达的身上。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胡非意有所指。

可是面对胡非这样的解释,没有人敢插话,因为元廷的失败已经摆在眼前,胡非说的每一句都在理。

“相信大家都觉得在下被认为怀有谋反之心是因为此诗的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这句诗的确重了些,可它并无谋反之意。”

“陛下,微臣写出这句诗,是想告诉陛下,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大明江山焕发勃勃生机,不要让朝局的明争暗斗在终有一日变成一种悲哀。”

“微臣是希望陛下遇事更坚决,更果断,肃清官场不正之风,令天下一心!而不是说微臣想要推翻一切,李代桃僵。”

“还有最后两句,其中深意便是微臣适才最先所说之意,大明子民千万,除我之外,并非再无良才,还有太多怀才不遇之人,那些人,比微臣更需要机会,同样能为大明效力。”

“微臣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只愿大明江山长盛不衰,历经万世!还望陛下明鉴!”

胡非看着朱元璋,神情激昂的说道,最后弯腰伏身,一脸虔诚。

听完胡非对整首诗的解释,在场的很多人都面露激动之色,纷纷被胡非感染,尤其是太子朱标和李善长等人。

朱元璋看着伏地的胡非,面色凝重,脸色缓和了不少,细细回想着胡非刚才所说的每一句话。

他突然觉得,自己似乎真的误会了胡非,毕竟诗中并没有直接显示胡非有谋反之心,犯上作乱的词句。

想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扭头看向了徐达。

感受到朱元璋的目光之后,徐达下意识的低下了头,脸色微变。

“父皇,胡非刚才所言,句句真情流露,儿臣愿意相信他,还望父皇三思!”

这时,太子朱标向前一步,恭敬地冲着朱元璋行了一礼,大声说道。

“父皇,儿臣也觉得太子说的没错,胡非用心良苦,令儿臣叹服,也许父皇真的是听信了他人的谗言,误解了胡非。”

燕王朱棣也不甘落后,急忙向前一步,大声说道。

“儿臣附议!”

“儿臣附议!”

“微臣附议!”

“...”

一时之间,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韩国公李善长等人纷纷站了出来,表示相信胡非刚才所言。

而那些原本打算趁机落井下石的那些官员,此时早已一个个紧闭双唇,一个字都不敢多说。

朱元璋看着接二连三的站出来为胡非说话的众人,面露迟疑,沉思着,暗自叹了口气,心中的愤怒终于散尽。

可是就在朱元璋打算先让跪在地上的胡非起身之际,魏国公徐达却突然上前一步,看着胡非露出了一脸不忿。

“胡非!你果然巧舌如簧!”

“就算你刚才所言句句属实,没有谋反之心,可是你依然犯了欺君之罪!罪责难逃!”

徐达一手指着胡非,厉声喝道,情绪已经有些失控。

看样子,他也没有想到,胡非居然真的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自己的谋反之嫌推得一干二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