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回到明末搞基建 >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与征讨军军政府合作十一条》

“祖将军,咱们汉人有句话,叫做敬酒不吃吃罚酒!希望祖将军不是这样的人。”

王才冷冷道。

祖大寿咽了口唾沫。

看看周围一众征讨军士卒,一个个都是杀气腾腾的。

不由一阵沮丧。

的确,他现在一点和谈的本钱都没有啊!

他手下引以为傲的关宁铁骑,在征讨军面前就像是纸糊的一样,完全不堪一击。

“王将军息怒……”

祖大寿终于低下头。

王才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脸上露出了笑容,拿起酒瓶来,给祖大寿倒了一杯酒。

“这才对嘛。咱们精诚合作,团结一致,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样多好?干嘛非得要反对赵大帅的话,让赵大帅失望?赵大帅如果失望的话,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是……”祖大寿只能再次点点头,脸色微微惨白。

这种被人逼迫和压制的感觉,不好受啊!

偏偏他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刚才说到第几条了?哦, 对,该第五条了。第五条,就是我们要拥有筑路权。祖将军管辖的范围内,我们征讨军可以随意筑路。如果有人反对的话,祖将军有义务配合我们强地军,解决麻烦,解决制造麻烦的人。”王才道。

“这个没问题。”祖大寿微微吁一口气,点点头。

在这么多条中,只有这一条是他最能接受的。

只是他有些疑惑。

赵大帅为什么要在他管辖的范围内修路?

如果是为了大军开进的话,完全没必要啊!

不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难道还怕没路走?

难不成,真的是为了老百姓走路方便吧?

那也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反正他祖大寿,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其中定有阴谋!

“第六条, 是采矿权。锦州如果有矿产, 比如说黑石,铁矿,我们征讨军军政府下辖子民,有权力在锦州开采。祖将军应该予以批准开采。矿场费用, 由大帅府和祖将军商议决定。”

“第七条,允许我们征讨军军政府下辖子民在锦州建厂招工。祖将军不得收取税收,并且,要配合我方人员进行招工,置地。”

“第八条,开放市场。允许我方货物进入锦州销售,包括盐铁百货,不允许收取税赋。”

王才侃侃而谈。

祖大寿听得非常认真,其中有很多内容,他都不是太理解。

比如建厂,比如允许军政府货物进入锦州销售,甚至包括盐铁……

这听起来分明对他祖大寿更有利啊!

“赵大帅打算运送货物,到我们锦州来售卖?”祖大寿问道。

“当然!”王才点点头,“我们家大帅最重视商贸,重视工匠。我们家大帅的理想,就是货通天下。所以,我们军政府的货物, 定然会卖到锦州来,而且, 品种会非常齐全,量会非常大。”

“那祖某当然是欢迎之至。”祖大寿立刻表态。

大明对蒙古蛮子和建奴,有一张很厉害的底牌就是互市。

因为大明物产丰富,而蒙古和建奴都是物资缺乏。

所以,往往依仗大明的盐铁茶叶,丝质铁器等物。

大明往草原贩卖货物,其实是对草原的恩赐。

都是舍不得自己的货物被贩卖出境,哪里有求着别人,允许自己把货物贩卖过去的?

赵大帅那里有的是好东西。

祖大寿反倒担心,他不肯卖过来呢!

“王将军,不知道您所说的这贩卖货物,可包括火铳火炮?”祖大寿心一提,小心翼翼地问道。

“哈哈!”

王才哈哈一笑。

“包括!当然包括!大帅说了,我们军政府货物百类齐全,应有尽有。既有粮食百货,也有盐铁,还有火铳火炮。总而言之,只要是有人买的,我们都卖。”

“好!真不愧是赵大帅!虚怀若谷,一心为民,祖某佩服!佩服!”祖大寿哈哈笑着。

在他看来,征讨军所依仗的,无非就是火铳火炮犀利而已。

如果他们关宁军也都刻意装备一样的火铳火炮的话,那谁还怕谁来?

接下来,王才又补充了几条。

包括允许人员自由出入锦州,如果有锦州百姓想要出锦州,到征讨军军政府领地去做工,旅行,一律不得阻拦……

等等之类,总共十一条。

“我们家大帅称作这是《与征讨军军政府合作十一条》。如果祖将军没什么意见的话,可以在条约上签字。以后,咱们就照此办理了。”

王才拿出一摞文件来。

文件上正是这十一条,不过,相关细节更加地详尽。

祖大寿仔仔细细地看过了。

反正以他的眼光看来,这似乎没什么问题,就大笔一挥,签下了名字。

“再按个手印吧!”

王才拿过印泥来,让祖大寿按了手印,这才哈哈大笑起来。

“好!以后咱们就是朋友了。另外,锦州扼守内外咽喉。锦州之后,就是山海关。我们征讨军军政府的货物想要里通内外的话,如果不通过山海关,就要向西绕很远的路。

祖将军跟山海关的吴襄将军是连襟,你们又有同袍之谊。所以,山海关那边,就麻烦祖将军去说和一下了。把这《十一条》,顺势也给签了吧!

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征讨军可以派三千大军,跟随祖将军一起过去。”

“不必!”祖大寿立刻摇头,额头的汗珠子都冒出来了。

让征讨军三千大军去?

那还是和谈吗?恐怕山海关比他这锦州也就差不到哪里去了啊!

他可不想让吴襄,也遭受他这样的折磨。

“好。那就先有劳祖将军去走一趟,如果山海关那边不同意的话,我们征讨军再去。”王才笑眯眯道。

条约一式两份。

祖大寿拿了自己的那份,急匆匆地离开。

回城之后,又急匆匆地往山海关赶去。

……

山海关。

“《与征讨军军政府合作十一条》?妹夫,你糊涂啊!这十一条,怎么能答应呢?尤其这可以在城内驻扎一百名执法队员。征讨军战力强大,他们百人,如果全都手持火铳的话,万一突然偷袭打开城门,里应外合,岂不是很容易就会丢掉城池?

还有这一条,征讨军军政府下辖民众在我们山海关犯法,不能用朝廷律例惩处,而是交给征讨军的执法队员,让他们用征讨军军政府的律法来惩处。

如果真的这样,征讨军军政府的民众在咱们关宁一线,岂不是将失去掣肘,无法无天!”

吴襄看着这十一条,越看脸色越是阴沉。

“欺人太甚!征讨军真是欺人太甚!大不了,我们跟他们拼了。山海关固若金汤一般,又有朝廷支持,咱们怕个鸟!”

吴三桂年轻气盛,拍案而起。

他可是山海关少帅,在山海关威风惯了,哪里能受得了这个委屈?

“糊涂!糊涂啊,姐夫!三桂!你们是没见识过征讨军的实力啊!在他们面前,我们连挡车的螳臂都算不上啊!他们攻打我们锦州城,仅仅一炷香时间,就压制得我们抬不起头,城头的守军,就溃散了,几门红夷大炮,全都被打哑。

如果他们全力攻城的话,我估计他们最多半天时间……不!我估计一个时辰,他们就能把城池给攻下来。你山海关,的确比我锦州城城墙更加坚固一些,士卒更多一些,可你们觉得,面对此等强地,能坚持多久?”

祖大寿痛心疾首,反问一句。

“一炷香时间压制锦州城城头守军?一个时辰,攻陷锦州城?妹夫,你这话,有些太夸张了吧?”吴襄微微抽一口气。

“绝不夸张!”

祖大寿语气凝重,详详细细把锦州城一战的情况,跟吴襄父子叙说了一遍。

吴襄父子听完,久久说不出话来。

“征讨军可是在月余时间内,连下数城,拿下整个辽东啊!强悍如建奴,在他们手中也是不堪一击。蒙古鞑子,也只能俯首称臣。更何况咱们关宁军呢?

咱们关宁军虽然强,可是比之建奴和蒙古人,都是远远不如啊!”

祖大寿道。

关宁军虽强,毕竟只是地方一霸。

建奴和蒙古人,可都是能跟大明争天下的啊!

“姐夫,三桂,如果你们分得要跟征讨军对抗,征讨军大军,必然克日集结于城下。实不相瞒,到时候,我恐怕无法同你们并肩御敌。因为我知道,不论咱们如何反抗,在征讨军手中,也只是蝼蚁一般。好好签了这十一条,不要与征讨军为敌,这样不好吗?现在,天下大势多变,我们只要多多从征讨军购买火铳火炮,积攒力量,以观后变,这才是王道啊!”

祖大寿苦口婆心。

“好!”

吴襄终于拍手决定。

“就如妹夫所言。当今天下大势未定。想当年,太祖洪武帝,在明末乱世,也是广积粮,缓称王,最后才成功定鼎中原。征讨军一时强势,算不了什么。他强就由他强,咱们只要生存下来,将来就有机会。”

“只能如此了!”

吴三桂也重重叹一口气。

……

塞外走廊。

当吴襄跟祖大寿双双签订《与征讨军军政府合作十一条》的消息传回的时候,赵诚已经走到七号服务区。

看着情报,赵诚只是淡淡地回应一句,知道了。

然后,就置之一边。

对于这种情况,他丝毫不感到意外。

历史上,吴襄父子和祖大寿都不是什么有节操的人。

祖大寿历史上两次降清,吴三桂更是出了名的大汉奸。

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忠贞可言,只有利益。

不要说只是让他们签订十一条了,以征讨军的军势之强大,只要多给点压力,让他们投降,他们也会投降。

有了十一条,关宁一线将会渐渐被征讨军军政府渗透。

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征讨军军民跟关宁军将领之间,会不断爆发矛盾。

不过,征讨军军民绝对吃不了亏。

一步步蚕食关宁一线,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大帅,夜不收有回报,奴酋皇太极战死之后,建奴各部之间似乎爆发有争斗,草原上除了病死的鞑子之外,还有许多身上带着刀伤箭伤。现在,建奴大军正在往北,往东逃窜。”有人上前来汇报。

“往北,往东吗?”

赵诚站起来,看着地图。

辽东,是紧邻大明的。再往北,往东,地图面积还很大。

“这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淡水储水量最大的湖。这也是我们汉人的湖泊。用不了多久,我们征讨军就会在贝加尔湖畔牧马。

现在建奴往北,最多到贝加尔湖畔。往东,他们最多到奴儿干都司。没关系,现在不急着去追赶他们,且让他们去吧。

以建奴的作风,所到之处,肯定是荡清当地部落,杀死老弱,掳掠青壮。这一带,多深山老林,原始野人,躲在深山中,让人头疼。

让建奴去解决他们,把他们汇聚起来,最后咱们再解决掉建奴,就可以了。”

赵诚很淡然地跟手下将领讲着他的规划蓝图。

至于建奴逃走之后,会不会做大做强,进而威胁到征讨军,死灰复燃……

不要说赵诚了,就连征讨军各军团长,都丝毫不担心。

建奴实在是太弱了!

征讨军现在随便拿出一个军团来,就能全灭他们。

最关键是,征讨军才发展了多长时间?建奴已经发展多长时间了?

现在,征讨军正在大规模吸引人口,建造工厂,投资基础设施,大规模开荒种田……发展得欣欣向荣,一日千里。

建奴只会被越落越远。

在塞外,征讨军几乎是无敌的。

一路上,赵诚看着塞外走廊火热的建设场面,感到一阵满意。

他每到一地,都要夸赞当地草原人民能歌善舞,并且要求每个服务区都要雇佣一批能歌善舞的草原人民,表演舞蹈。

谎话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的。

赵诚现在就是在给草原人民洗脑——他们是能歌善舞的。

对敢拿起武器的草原人民,一律毫不犹豫地镇压下去;对能歌善舞的草原人民,一定要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好起来,过得有尊严起来。

这就是赵诚的策略。

“林丹汗必须打掉。”

行进到宣府镇外的时候,赵诚做出了指示。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