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哥哥重生黑化后,被团宠小公主萌翻了! > 第412章 珠珠说的一定没错

三年前,她情窦初开,看上了荣国公府的小公爷张廷玉。

张廷玉对她似乎也挺有意的,几次碰面,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眼神儿和笑,撩拨得她情根深种。

结果有一次,小公爷看到程重锦,说了一句:“重锦这模样生得,真真是看一眼就甜进人心里了。”

程碧玉心头不快。

她知道自己的相貌不如程重锦,但一个大男人,又是一个庶子,相貌生得这么媚有什么好的?

她从小就看不上程重锦,谁知道小公爷对他好得不得了,又送文房四宝又送书画,好得甚至有点儿捧着他的意思,时常连她都不理会。

程重锦偏还装模作样地躲着他,两人追追逐逐地,叫她瞧着就一肚子气……

然后有一天,小公爷和程重锦不知为何起了冲突,忽然就不来了。

程碧玉写了信,还亲自去找他,小公爷理也不理,于是她气愤地去找程重锦问,找了好几回,程重锦居然跟她说,说小公爷有断袖之癖。

程碧玉只觉从未受过这么大的侮辱。

她爱慕的男子接近她,居然是为了家里的庶兄!

为了一个卑贱的庶子,把她这个尊贵的嫡女当成踏脚石!

而程重锦那个贱货,居然还敢卖弄风骚,故意一次次勾引他上门,好看她的笑话!

她恨极了他,又不敢把小公爷的秘辛说出去,只能用克亲的名头收拾他。

接连几年,她都习惯了,每次折磨他们兄弟,心里就会痛快些,为此影响了亲事,她也有些后悔,可一看到他那张狐媚子的脸,又忍不住。

不管怎么样……她们已经是仇人了,她绝对绝对,不会允许这个贱人攀上高枝的!

程碧玉下定了决心,狠狠摔帘子进了帐篷。

珠珠几个人并没有走远。

对珠珠这种长年不出府的小家雀儿来说,只要有草就是外面了!

于是一离了帐篷区,团子立马进入了状态。

这会儿天已经冷了,但在山里仍旧草木繁茂,团子一边奋力迈着小脚脚走,一边还不忘招呼新交的小朋友:“小意记记,快减呀!”

小胖墩问她:“你几岁啦?”

团子道:“珠珠三岁半。”

小胖墩道,“我五岁零两个月啦,你应该叫我哥哥。”

程重锦下意识地想说句话,盛明麟却拍了拍他的手臂,示意他不用管。

小孩儿有自己的逻辑和想法,只要不起争执,大人没必要干涉,让他们自己多说说多想想,没有什么不好的。

他带妹妹已经算很小心的了,端王妃才真的是放养,要是端王妃在这儿,只要不打起来,不向她求助,她全都会让孩子自己处理。

团子摇了摇头:“可系你不系锅锅呀!”

哥哥什么的,在团子心里是有固定模板的,参见盛明麟/霍沉昭/七皇子等等。

团子非常自信地比着自己的锅锅,跟她道:“你看你介么小,又介么矮,你系记记,不系锅锅。”

小胖墩:“可是我五岁啦!”

团子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可看了看锅锅,还是否决了:“你介么小,就算一百岁惹,也系记记呀!”

她亮出了权威:“珠珠的锅锅念过很多书!珠珠的漂亮锅锅还懂医术!珠珠说的一定没错哒!”

小胖墩被忽悠瘸了,乖乖点头:“我错了。”

他看了看自己的哥哥,对比了一下高度,满脸的恍然大悟,估计心里正在想“原来我哥哥之所以是哥哥,是因为他个子高啊!”

然后小胖墩非常狗腿地叫了一声:“珠珠姐姐。”

团子眼儿一亮,笑出了小白牙:“嗯!”

头一次当小姐姐,珠珠非常高兴,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肘吧!珠珠带你去认药炒!!”

她挺着小胸脯,带着他就往前走,一路跟他介绍:“介个叫菟狮只,它的叶叶有一半半黄,就系熟啦,就可以摘惹!”

小胖墩不明觉厉:“哦!”

团子伸出小手就去摘,霍沉昭连忙道:“珠珠,我来,别划了手。”

他赶紧过去帮着摘了,放进了珠珠的小筐子里。

团子一看,回头叫人:“荔枝姐姐,你债拿两个筐只来!小意记记和大意锅锅都没有筐只,采了药,没有地方装!”

荔枝应了一声,赶紧打发了一个小厮回去拿筐子,给他们背上。

团子上了一阵子课,还真认识不少药材,一路讲解,一板一眼:“介个叫板蓝根,介个叫土糊苓……”

程重锦惊奇地不得了,盛明麟一派淡定,好像这根本没啥大不了,其实心里也在兴奋大叫“哇我妹妹太棒了我妹妹是个天才!!”

霍沉昭手脚利索地采药,怕她背不动,还道:“珠珠,这药分给小意弟弟行不行?分给哥哥一点行不行?”

于是每个人筐子里都有了药,团子自觉得是大功臣,一点也不嫌累,迈着小短腿走得很快。

盛明麟在后头,也帮不上忙,就随口问程重锦:“听说你很擅长做生意?”

程重锦试图帮忙挖药材,没能掺上手,听他问了,才理了理衣裳,道:“重锦耽于小道,见笑了。”

“哦?”盛明麟问他:“你真的觉得商贾之道是小道吗?”

程重锦张了张嘴,看着他,迟疑了一下,索性豁出去了,道:“其实不是的。”

他无声吸了口气,正色道:“其实我时常觉得,商贾之道,便如诸事之间的桥梁,十分重要。”

盛明麟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程重锦便续道:“从小处说,譬如一个农人之家,有地,可以种粮种菜,他们便能自给自足吗?不能,他们还要买布做衣裳……只说买布,假如这边不种麻,就要从旁的种麻之处,得到麻,还需要有人去打理,去织布,染色;有人运出来,有人开铺子,然后才到了农人手里……这中间,其实有很多人在忙碌,也从中得益,但农人仍能以低廉地价格买到麻布,因为不管是织布还是运输等等,都是大量的,所以分到每一块布上的就小了……”

“不管是布、盐、器皿等等,全都是差不多的道理。也就是说,一个人或者一家人,为了自己日常所需,自己去忙碌,这是不可能也是做不到的,必须要有商贾做为中间的桥梁,这就是商贾的意义所在。”

“从大处说,太祖爷‘开中’之法,让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塞,换取产盐之地的盐引……这就是一种商贾之道啊!此事朝廷所付出的人力精力大减,却解了边塞粮食之危,商人又乐意,称得上高明。又譬如‘塌房’,此举也极为高明。世子爷有没有发现,塌房税与以往之税,有极大的不同,塌房税立足于一地一屋,兴建之后可长期征收……”

他明显是野路子,却句句言之有物,盛明麟听得津津有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