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家有小福宝,荒年也丰收 > 第272章 一顿饭就给解决了!

看见了苗玉莲和时斌之间的红线,小天宝抿起嘴微微一笑,朝着一旁面露担忧的徐老太眨了眨眼睛。

虽然还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当中,但是徐老太还是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小天宝的动作。

刚开始她还没有明白小天宝的意思,但是被她眨着圆溜溜大眼睛的模样给萌着了。

哎呦!他们家小天宝怎么就这么可爱呢!果然不愧是天上的小仙女托生来的!

自己在那挤眉弄眼儿了好半晌,奶奶就一个劲儿地朝着自己呵呵傻笑。

最后小天宝只能放弃这种暗示,直白地开口了。

“哎呀!苗姨姨和时伯伯是天赐良缘,一定会很幸福哒!”

这么说着,小天宝又转头看向苗玉莲。

“苗姨姨,时伯伯现在是丰宁郡守,以后不会回来了,我们以后也要去丰宁郡去,你和我们一起去呀!”

小天宝的提议苗玉莲没有马上答应。

虽然她现在是瑞东镇的首富,在瑞东镇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可是,将她所有的资产放在一块,在丰宁郡也不算什么。

她可是听说了,在丰宁郡,随随便便一个宅子都得千八百两的银子才行。

她总不能用所有家财买个宅子,然后就喝西北风吧!

已经从嘴里面知道苗玉莲和时斌是天赐良缘,徐老太终于将自己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象驱散,也跟着看向苗玉莲。

“玉莲,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遇上一个良配可不容易,如果你认定了时斌大人,倒不如将你们苗氏布庄开到郡城去。给自己多赚些倚仗也好。”

听出了徐老太话里的未尽之意,苗玉莲的心也跟着动摇了。

而这种动摇,在吃过了徐大柱他们带过来的沈荣的饭食之后,更剧烈了。

一想到将来徐家搬去了丰宁郡,自己就再不能随时吃到这样的美味,苗玉莲便觉得心口疼。

她舍不得这些美食啊!

要是时斌知道,自己劝说了多日都没有结果的事情,就这么让小天宝一顿饭就给解决了,也不知道该有什么样的感想。

但不管怎么样,苗玉莲最后还是决定,要和小天宝他们一起,到丰宁郡去开店了。

之后的两个月,苗玉莲便开始着手收拢手上的产业,得将手掌的账清一清,没有收回来的账也要去催一催。

在苗玉莲忙着的时候,小天宝也没有闲着,早早地就开始催促着徐老蔫儿砍柴火。

听见乖孙女的话,徐大柱看看头上的天,有些不解。

“这么早?这还没到十一月呢!”

一旁正在砸松仁的徐二柱也跟着开口。

“是啊!今年旱成这个样子,相比今年的雪应该不会太大,用不着那么早就准备柴火吧?”

对于徐二柱的猜测,老庄家把式的徐老蔫儿也是认同的。

然而小天宝却摇了摇头。

“不是的呀!今年的雪会大大的,明年也不会再干旱啦!小苗苗都会好好长的。”

听见小天宝的话,徐老蔫儿他们的重点没有在前半句,他们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小天宝的后一句上。

知道小天宝嘴里的小苗苗就是庄稼苗,三人都非常的高兴。

毕竟对于庄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丰收更高兴的事情了。

“哈哈,还是你们很有先见之明啊!将这后山和山下那百亩荒地都买了下来了,明年,咱们就把那些荒地都开出来,都种上粮食!”

原本手上还干着活儿的徐大柱和徐二柱,还有院子里正在编筐的赵家三兄弟都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愣愣的看向了徐老蔫儿。

“爹!你和娘把后山和那一大片荒地都买下来了?”

差点儿把自己的手指头给砸了,徐二柱赶紧扔了手上的锤子。

徐大柱也赶紧凑了上来。

“爹,咱们家就这么几个人,那可是一百多亩地,咱们哪里中得过来呀!”

虽说小天宝已经是郡主了,但是他们现在依然过着从前的朴素日子。

所以,听徐老蔫儿说买了这么多的地,第一个想法就是他们这得种到什么时候去,完全没有想过要雇人的事儿。

倒是赵大狗他们这时候进了屋,主动请命了。

“爹,大哥,你们放心,有小枣儿它们帮忙,咱们兄弟多出出力,多费几天功夫也能行!”

听这话也知道,赵大狗他们也没有回过弯儿来呢。

倒是徐老蔫儿,听见儿子们的话,赶紧摆了摆手。

“哪能让自家人种啊!就是林子里的那些动物们帮忙,能将那些地种上,收成的时候也忙不过来呀!得雇人,或者,直接把地租出去。”

对于徐老蔫儿的话,兄弟几个互相看看,不置可否。

这么些年,战乱加上天灾,死的人比生的人多多了。

要是想要种地,随随便便就能开出一片来,谁还会花钱租地种呢?

所以,兄弟几个觉着,他爹想的租地这事儿估计成不了。

花钱雇人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然而,现实却给兄弟几个好好地上了一课。

就在徐家听了小天宝的话早早的准备柴火的时候,越来越多人,涌进了瑞东镇。

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难民。

因为之前的战乱和天灾,像是瑞东镇这样,和他国接壤的小城镇里的老百姓,家园被毁,亲人被杀,为了活命,只能离开自己的家乡,成了流民。

这些流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只有少部分人有亲戚可以依靠,大部分都成了乞丐。

只能在各个城市中间穿梭乞讨,勉强活着。

现在战乱平息了,朝廷便鼓励这些流民返回自己的家乡。

还承诺,只要这些流民老老实实的回乡,当地官府便会分给每人五亩土地,开春还会发放高产的地瓜和土豆种子,帮助他们安家。

老话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得知了朝廷的政策,那些流民也乐得返回自己的家乡去。

不止那些背井离乡的流民,还有那些在战争和天灾中失去了亲人,同样被迫成为了流民的城里人,听说了这个政策以后,也要求享受同等的待遇。

各地都有这样的请求上奏到京城,最后朝廷决定放开政策,只要证明了自己的流民身份,在找到一个可以担保的人,就可以在村里落户,同样可以获得五亩耕地。

就这样,到年底的时候,瑞东镇可以耕种的土地就分了个七七八八。

可依然有流民从外地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