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刘辩,雄主 > 第一百二十八章:风起

我,刘辩,雄主 第一百二十八章:风起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3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日在见过黄琬与渠穆、蹇硕二人后,袁术立刻策马前往平舆县北面的县城汝阳,那里亦是他汝阳袁氏的故乡。

其实严格来说,汝阳袁氏乃是陈郡袁氏的分支,相传祖上乃是舜的后人,立姓袁,成为袁氏始祖。

陈郡,即陈国,陈郡扶乐县,即陈郡袁氏的郡望。

历史上袁术谋划称帝时曾说‘袁姓出陈’,表达的就是这段渊源。

待等到袁安的父亲那一代时,陈郡袁氏一部分族人南迁汝南,就近于汝阳落脚,至此开启了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辉煌。

直至当代,汝南袁氏主要分袁彭、袁汤两脉,前者是本家,可以理解为是留在汝阳发展发展的,而后者是分家,随着袁汤名列三公,再次将袁氏的影响力带至雒阳。

后袁汤生袁成、袁逢、袁隗几兄弟,又再一次拔高了汝南袁氏的名气,因此所谓袁氏四世三公,其实指的是汝南袁氏的支脉,而不是作为本家的袁彭、袁贺父子,以及再到现如今的袁闳、袁忠、袁弘三兄弟。

而值得一提的是,汝南袁氏传承至今的两脉,其实关系并不融洽,本家的袁闳、袁忠、袁弘兄弟,也基本不与叔父袁隗以及袁基、袁绍、袁术等堂兄弟来往,但相较四世三公的分家,本家反而没什么出彩的事迹,威望与影响力也较弱,因此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袁隗、袁基、袁绍、袁术等人才是本家出身。

次日凌晨时,袁术抵达了他汝阳袁氏的乡庄,确切地说,是他们袁汤一脉的老家,而不是本家那一脉,两支早已分家,平时里也不怎么来往。

得知父亲回乡,袁术的儿子袁耀连忙在被家仆唤醒后连忙穿上衣物,到祖屋大堂去见父亲。

见到父亲时,他惊异问道:“父亲不是去了陈国么?为何突然返回,也不给家里传个信,否则孩儿好做安排。”

袁术没有解释,吩咐道:“你派人去唤袁胤、袁谭、袁尚他们,就说我有要事。”

袁耀不敢怠慢,连忙派人去请。

不多时,袁胤、袁谭、袁尚、袁熙几人匆匆而来,其中除了袁胤乃袁隗之子,唤袁术为兄,其余皆是袁绍之子,称呼袁术为叔父。

待众人到齐之后,袁术沉声说道:“小皇帝派了两个阉官来汝南彻查士人评判朝廷一事,许劭已经被拿下了,供出了参与那几次诗酒聚会的百余人,你等也在名录上……”

袁谭几人顿时就慌了,问袁术道:“叔父,这可如何是好?万一被查到确实是我等兄弟挑头……”

“怕什么?”袁术瞥了一眼几个侄子,镇定道:“无凭无据的,谁能指证?就算有人指证,你等只要一口咬死是喝醉酒说胡话即是,难道那个小皇帝还能因为几句酒后胡言便大开杀戒不成?”

“公路,不可轻视啊。”袁胤在旁正色提醒道:“新君虽年幼,但权谋城府却远超同龄,万万不可轻视。”

袁术面色阴晴不定,半晌才冷哼道:“我怎么敢?……可笑何进与本初,原本还打算以扶立新君之功把持朝廷,不曾想却……呵,想不到裕帝那等荒淫之君,竟生出刘辩这等厉害之人……”

听闻此言,袁胤脸上亦露出几分无奈之色。

本来他袁氏的盘算打得极好,先协助大将军何进扶立太子刘辩,然后铲除宦官,彻底扫除他袁氏因曾结好中常侍袁赦而落下的污名,与何进一同把持朝政。

再等到新君岁数差不多合适了,上奏使新君娶他袁氏之女为后,此后他袁氏也贵为皇亲国戚,无论日后是做王莽、做梁冀、做窦武,总之汉室从此由他袁氏来把持。

然而谁曾想到,太子刘辩被接回宫不过两年,先是离间宫内十常侍,拉拢了张让、赵忠等一干宦官,又拜卢植、羊续为师,迅速就营造了一股力量,而最让他们始料未及的,便是先帝驾崩当晚,太子刘辩亲自出面强行镇压了何进、袁绍的清君侧行动,甚至借此机会把其舅大将军何进罢免,叫何苗暂代大将军职。

当时他们才意识到,这位新君远比同样十二岁即位的裕帝要难应付,权谋、城府较成人也丝毫不逊。

可惜在明白这一点时已经太晚,亲善他袁氏的大将军何进已经被罢免,不知几时才能恢复职位,而他袁氏当代的中流砥柱袁绍,更是被押入了诏狱,随时都有可能被处死。

“为何新君要如此针对他袁氏?”袁胤曾问过父亲袁隗。

父亲思忖了半晌才回答他:“新君或是忌惮我袁氏名声太大。”

真相究竟如何袁胤也不得而知,但面对新君的打压,他袁氏势必地做些什么。

因此,他之前奉父亲袁隗之命回到汝阳,一方面写信串联他袁氏的门生故吏,选一个合适的契机同时对朝廷上奏,恳求赦免袁绍;另一方面则煽动汝南、颍川两地的士人,就新君即位后宠信宦官,且将袁绍、何颙、王允等人下狱的事做出批判,借天下士人对朝廷施加压力,对新君施压。

要知道,天下士人关东占其八,而颍川、汝南两郡,便占关东一半,若能挑起半个天下的士人与官员联合劝谏新君,想来那位新君也得权衡一番。

没想到那位新君的消息还真灵,不出四个月,便派两名宦官来彻查此事——若刨除那两名宦官赶路的工夫,应该是三个月,这也不算迟钝了,就是不知是何人向新君汇报的此事。

当日,袁术与袁胤、袁谭等人好生合计了一番,直到天蒙蒙亮时,这才准备马车,带着几人前往平舆。

等抵达平舆县,那已是晌午,袁术带着从兄弟袁胤与几个子侄去见黄琬。

有叔父袁术做后盾,袁谭几人也不畏惧渠穆、蹇硕,直说他们只是举办了诗酒聚会,却不知究竟有谁在醉酒后胡乱说朝廷的不是。

“一个也不知?”渠穆似笑非笑。

“一个也不知!”袁谭相当有胆气,因为他料定渠穆不敢对他们动刑。

事实上渠穆还真的不敢,毕竟袁氏可不同于许劭的家族,那是切切实实的汝南豪族,名望太大,人脉关系错综复杂、根深蒂固,因此就连刘辩也要求渠穆在掌握确切证据后再拿人,免得反被袁氏诬告,借博得天下人的同情转而对朝廷施压。

相比之下,其他被卷入的士人就没有这份待遇了,蹇硕将在袁氏处受的气撒了这些人身上,每当审讯时先打十棍,再来询问,打得那些细皮嫩肉的士子哭天抢地。

所幸豫州刺史黄琬也不至于眼睁睁看着渠穆、蹇硕二人对那些士子施压酷刑,从随从中派了一名叫做文稷的文吏监督二人。

事实证明他多虑了,因为许劭招供的那上百人,几乎没有一个人能挨得住十棍的,不一会儿就老老实实地将所知道的一切都供了出来。

可即便如此,也没有直接证据能表明是袁氏在背后推动,甚至有几个与袁氏八竿子打不着的家伙主动承认是自己酒醉后说胡话,冒犯了朝廷的威严。

似乎一下子就可以定案了?

甚至于,袁术还阴阳怪气地问渠穆:“……天使打算如何处置这群醉酒后管不住嘴的士子呢?”

这就把渠穆给架那了,毕竟渠穆要抓的是袁氏的把柄,他抓一帮与袁氏八竿子打不着的家伙做什么?难道真要因为这些人醉酒后胡言乱语诽谤朝廷而杀了他们?这不是给新君惹祸么?

黄琬看出了渠穆的窘迫,同时心中也不忍那些晚辈遭罪,私下求情道:“不如交予我,我派人好生管教他们。”

渠穆思忖片刻,最终还是卖了黄琬一个面子。

待回到驻营后,蹇硕越想越窝火,谓渠穆道:“似这般,如何回去向陛下复命?”

渠穆冷笑道:“谁说就这么算了?这件事拿不住袁氏的把柄,你我可以再去搜寻袁氏其他罪证。”

当日,他写了一封奏书,命两名羽林骑即可送往雒阳,随即率领二百名虎贲、近百羽林骑来到汝阳,闯入汝阳县衙。

汝阳令不敢怠慢,恭敬询问来意,渠穆取出他拱卫司的卫使令,道:“咱家乃圣上御使,拱卫司卫使渠穆,今日要翻看你县田籍,闲杂人等,通通离开!”

汝阳令与手下官员面面相觑之余,想要拖延,不曾想从旁虎贲士纷纷拔剑,吓得他们赶忙让开。

“快、快去告知袁氏。”

汝阳令低声道。

也是,连汝南郡的太守赵谦都受到袁氏的掣肘,这位汝阳令毫无疑问也是袁氏那边的。

半日后,就当袁术还在平舆县与黄琬谈笑风生时,袁胤匆匆走入,附耳对袁术道:“公路,汝阳令差人送来口信,有两个宦官领着一群士卒闯入县衙,正在翻箱倒柜翻查田籍……”

袁术一听就知道坏了。

要知道当初侍御史郑泰被太子刘辩诟病,就是因为他家有四百顷良田却还不够门客吃用一事,若一旦被曝出他袁氏有多少田地与财富……

更要命的是,他袁氏得到其中一部分田地的途径,其实也并不光彩,极有可能成为把柄。

想到这里,他连忙向黄琬、赵谦告辞,带着袁胤兼程赶回汝阳。

看着他急匆匆离去,黄琬与赵谦对视一眼,大致也能猜到几分。

只是有些事,他们也不好干预其中。

“快!”

在踏出太守府的那一刻,袁术嘱咐堂弟袁胤道:“立即联络豫州、扬州、徐州、青州各地的官员,请他们立刻上奏朝廷。”

“好。”袁胤连连点头。

一来一回,正好到十月上旬,先帝下葬在即,青、豫、扬、徐几个州的奏章如雪花般纷至雒阳,呈于新君刘辩御案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