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国将相 > 第一百三十九章 瑕阳君与惠施

大国将相 第一百三十九章 瑕阳君与惠施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7:02 来源:小说旗

十月中旬,在魏王的召唤下,公孙衍将河西的军队交给龙贾,与瑕阳君一同返回魏国新都大梁。

不曾想待月末二人抵达大梁时,却忽然听闻大将庞涓兵败于桂陵的消息,不禁大惊失色,遂不顾行路的疲惫,立即请见魏王。

然而再次出乎公孙衍与瑕阳君意料的是,待等他们见到魏王时,魏王却不像他们所以为的那样惊惧,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是兵败逃回大梁的大将庞涓,先行一步逃回大梁,对魏王进行了一番劝说。

事实上,庞涓这次桂陵之败损失并不严重,无非就是他急着率军轻装撤回大梁时,在桂陵、也就是长垣一带遭到了齐将田忌的埋伏,以至于麾下一、两万先遣军几乎全军覆没。

但也仅仅只是这样而已,庞涓攻打赵国的魏军主力此时尚在邯郸,并非一同撤回。

当然,这支大军短时间内也来不及撤回。

待逃回大梁之后,庞涓便对魏王进行了一番劝说:“……年近入冬,即便齐将田忌率军攻入大梁畿地,前年也无法对大梁造成什么威胁,大王实在不必过于担忧。”

他的话中,隐约还有点埋怨魏王的意思。

毕竟事实上庞涓很清楚,齐军根本无法在年前对大梁遭到什么威胁,待等齐军果真攻到大梁畿地,那也已经是十一月前后了,难不成到时候齐军顶着风雪攻打大梁?

正因为心知肚明,庞涓原本并不打算急匆匆地撤军回援,奈何魏王惧怕齐军一路打到大梁,接连派人召他回援,庞涓无奈之下,这才带了区区一、两万魏军回撤,原本打算拿这些魏军安一安魏王的心,没想到齐将田忌却在一路攻至魏国的外黄后虚晃一枪,竟不向西攻打大梁反而往北在桂陵、在庞涓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这才使急着率军回援大梁的庞涓中了埋伏,麾下一两万轻装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确切地说,设下此计的并非是齐将田忌,而是田忌的门客孙膑,这位可是庞涓的老相识了。

待等庞涓向魏王说明了情况,对兵事一窍不通的魏王这才意识到是他拖累了庞涓,心中亦是羞愧,遂好言安抚庞涓,叫他先回府歇息,毫不责怪庞涓在桂陵损失了一、两万军队,这也是因为庞涓乃是河东出身,是魏王喜爱的大将,换做旁人,相信绝不敢像庞涓那样隐晦地埋怨魏王。

而正是在此之后,公孙衍与瑕阳君一同回到了大梁,魏王将庞涓跟他讲述的那一番话告诉了二人,二人也觉得十分有道理,甚至也觉得庞涓这一败,败地着实冤枉。

十一月初,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接连不断地传至魏王耳中,先是秦国的使者卫鞅得知齐国起兵伐魏,狡猾地中止了代秦国与魏国的谈判,逃出了大梁,随后又得知宋、卫两国居然也受到了齐国的教唆,加入到了齐国的阵营,一共讨伐魏国。

宋国姑且不论,卫国那可是魏国的附庸国,魏国此次为何与赵国开战?主要原因不就是赵国派军侵占了卫国的城池么?可谁曾想到,卫国居然敢背弃魏国,倒向齐国。

再者就是楚国也派景舍派兵讨伐他魏国。

这种种,真可谓是墙倒众人推,让魏王心中记恨不已,相比之下,东梁君归还了印玺,倒也不算什么了。

十一月初四,魏王召公孙衍、庞涓、瑕阳君三人与几名重臣商议退敌之事。

会议中,由国相公孙衍率先阐述了魏国当前所遭遇的困境:“……眼下我魏国,主要面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威胁,西边即秦国与少梁。卫鞅作为秦国的使者,竟连夜潜逃,可见他在得知齐楚两国兵伐我魏国后,已放弃了与我魏国和谈一事,甚至于,他此次以归还河戎之地作为借口与我魏国和谈,这原本就是秦国的缓兵之计,意在拖延我国派大军征伐河西。如今他逃回秦国,想来不久之后,秦军必携少梁军队前来围攻……”

听到这里,瑕阳君面无表情地说道:“若非你侵占了少梁的城池,又何须担忧少梁会助秦军围攻我魏国?”

公孙衍反唇讥道:“在瑕阳君心中,合阳已经是少梁的城池了?”

“好了!”

魏王皱着眉头喝止了二人的争吵,毕竟像这样的争吵,这两位臣子在返回大梁的那一日就在他面前激烈争吵、辩论过。

说实话,魏王心中其实是站在公孙衍这边的,毕竟他既无法接受少梁脱离他魏国的控制独立,更无法接受他魏国的城池合阳被秦国划为少梁所有,因此当得知公孙衍策反了合阳城内的氏族,兵不血刃夺回了合阳,魏王心中是十分高兴的。

只可惜,恰逢齐楚两国讨伐他魏国,公孙衍的妙计反而让他魏国多了一个围攻他的敌人。

“相邦接着说。”制止了瑕阳君的魏王对公孙衍说道。

从这一举动,公孙衍也看出魏王站在在这边,心中更为得意,在拱手拜谢后继续说道:“北面的威胁,即是魏国,但考虑到仍有卬公子率大军驻扎邯郸,赵国那边应该没太大的威胁。”

他口中的卬公子,即魏王的亲弟弟魏卬,先前魏国与赵国作战,他作为副帅协助庞涓攻打赵国,瑕阳君想要罢免公孙衍,原本就打算与魏卬商量,可惜魏卬还在赵国的邯郸。

“……东边的威胁,即齐将田忌的军队……”

待公孙衍提起田忌时,庞涓心中就恨地牙痒痒,甚至于,脑海中还闪过了老相识孙膑的面容。

“再然后就是南边的睢县,据消息称,齐国的田朌、楚国的景舍、宋国的景敌、卫国的公孙仓,此刻已在睢县集结四国联军,准备联合讨伐我魏国……”

在公孙衍的描述中,此刻的魏国就算是排除了赵国的威胁,却也是三面受敌,且这三面的敌人,哪一路都不弱,饶是魏国作为中原霸主,同时遭到这三个方向、足足六个国家的围攻,却也是岌岌可危。

好在寒冬临近,大梁还有一个冬季的时间来思考退敌之策。

当日,瑕阳君从王宫返回他家在大梁的新府。

他的夫人问他道:“今日大王召夫君与众臣商议对策,可曾商量出什么退敌之策?”

瑕阳君叹息着摇了摇头:“庞涓可挡田忌,孙何可驻睢县,还有西边的秦国与少梁,若单只有一路军队,我魏国不难抵挡,可如今三路围攻我魏国……”

正说着,忽然有家中的仆从来报:“瑕阳君,府外有一人求见,说是能退六**队。”

“哦?”

瑕阳君惊异道:“那人叫什么?”

仆从恭敬道:“那人名叫惠施。”

“请他到我书屋。”

“是。”

片刻后,待等瑕阳君来到他的书房,刚坐下,就见那名仆从领着一名二三十岁的年轻男子来到了屋内,那名男子见到瑕阳君后便拱手拜道:“宋人惠施,拜见瑕阳君。”

“宋人?”

瑕阳君上下打量面前这位做儒生打扮的年轻人,见对方看起来斯文儒雅,心中好感顿生。

别看他魏国与宋国向来关系不佳,甚至于,此刻宋国还协助齐国讨伐他魏国,但这些都不影响瑕阳君对眼前这名年轻人的态度,毕竟宋国那可是文化学说的重要发起地,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孔子,还有宋钘、庄子、司马耕、原宪等等着名的学者,都出身于宋国。

而眼前这名自称惠施的年轻男人看似饱读诗书的样子,这让瑕阳君顿时起了几分兴致。

“先生请坐。”

瑕阳君起身请惠施入座,这个称呼让后者诚惶诚恐,连说不敢。

待入座后,瑕阳君好奇问道:“先生得知六国兵犯我魏国?”

听到这话,惠施有些羞愧地说道:“不瞒瑕阳君,在下去年自觉学业有成,遂有心投奔魏国仕官,奈何路途遥远,今年听说魏国迁都大梁,遂前来投奔,然……说来惭愧,因无人为我举荐,眼下我只在大梁做一名市吏以糊口,但却也因此得知了六国伐魏这件事。”

“哦。”

瑕阳君恍然大悟,并未因为惠施如今只是大梁一介市吏就小看对方,毕竟他深知不可以貌取人的道理。

他点点头说道:“请先生说来听听。”

惠施惊异地看向瑕阳君。

事实上来来到魏国的这段时间,惠施想尽办法想要将自己的一身才华献于魏王,奈何他是宋人,在魏国几乎没有什么根基,根本没人为他举荐。

前段时间他有心拜访魏相公孙衍的府邸,没想到府内的门人见他只是一介市吏就将他赶走了,因此他很难想象瑕阳君在得知了他的官职后,居然依旧对他如此客气。

他向瑕阳君提出了这个疑问。

瑕阳君摇头轻笑,随即感慨道:“去年我在少梁,与少梁人并肩作战,一共抵抗秦军,当时我遇见了一名年轻人,他比你还要年轻,尚未弱冠,乃是我魏国西河郡、平周县的平民……这人叫做李合,如今是少梁旧梁邑大夫,亦是少梁最有名望的良将,连秦国的君臣见他也是客客气气……”

惠施乃宋人,此前又是在家中闭门读书,他哪知道瑕阳君说的是谁,闻言不禁有些发愣。

见此,瑕阳君微笑着说道:“看来你不知此人……算了,先说说你那退六国之策吧。”

“是。”

惠施拱了拱手,随即正色向瑕阳君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起初瑕阳君就预感到此人必是饱读诗书的人才,再听其仔细剖析六国之间的利害纷争,为魏国制定退敌之策,他越听越惊讶。

因为此人的眼界与学识,远远超乎他的预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