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开挂了 >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拳头就是道理!

幸好,李老二拿了太子的令牌,到码头军营又调了二百伤兵回来。

伤兵们抽出腰刀,雪亮的刀锋在日头下,差点儿闪瞎眼睛,也让人分外胆寒。

于是,队伍立刻成形,再没人拥挤和吵闹,甚至是打架了。

不得不说,任何时候,拳头大就是道理!

太子换了普通的衣衫,又做了一个管事的模样,这会儿混在人群中四处走动。

冯公公热的一头汗,悄悄跟在身后,想要上前劝太子歇歇,又怕暴露了主子的身份。

幸好,李老二寻了过来,请太子到临时搭成的棚子里说话。

“殿下,今日太过忙乱,您还是回宫吧。待得明日一切都安排妥当,您再过来安抚一下百姓就好。”

太子撤了半步,半隐在李老二身后,应道,“伯爷放心,没人知道我出宫,安全无虞。

“这般给流民登记造册,最好不过了,方便安排后续还乡事宜。只不过,这一万人吃住可算不得小事,只靠赈济署的人手怕是不够啊。”

李老二笑道,“太子放心,我已经找到帮手了,而且绝对可靠。”

太子还要问询,远处已经有大队人马过来了。

碎金滩的二百多口村人,赶着马车,拉着铁锅和陶盆、木桶之类,迅速赶到了。

老村长走的累了,脸色通红,第一个奔着李老二来了,结果一见他身后的太子就更激动了。

李老二怕他喊破太子身份,就抢先招呼道,“村长大叔,这是把村里人都带来了?”

村长摆手,笑道,“放心吧,伯爷,家里留人看家了。我是怕人手不够,找老景他们多要了几十人。老景说了,家里都没活计。若是不够,尽管回去再喊一声。”

李老二点头,嘱咐道,“那村长叔辛苦你们了,赶紧把棚子搭起来,点火烧水熬粥。这些百姓都饿了许久,先让他们吃饱肚子,一切才好安排。”

“好,伯爷放心,交给我张罗就成。”村长也知道不好同太子说话了,悄悄点点头,就赶紧去吆喝村里人卸车干活儿了。

众人迅速卸车,选定了十个地方就开始搭建棚子。

人多好干活儿,也不是什么大工程。

不过是挖坑埋柱子,钉檩子,搭上厚厚的草帘子做房顶。

然后迅速码青砖,架上大铁锅。

马车卸掉东西,已经又拉着水桶去打水了。

待得拉回清水,哗啦啦倒进锅里,点燃柴火,青烟就冒了出来。

不远处在登记的流民们,眼珠子几乎都要把棚子望穿了。

任何承诺在他们来说,都不值得相信。

只有这冒着烟的灶台,才是活命的希望!

是天下最实惠的东西!

不过一个时辰,流民没登记完,玉米面粥已经熬好了。

金黄色的大锅粥,加了切碎的青菜,甚至撒了葱花和盐。

谈不上多好吃,香味却是飘出多远。

流民的肚子早就嗷嗷叫起来,彻底造反了。

李老二见此,就让赈济署的老人们又敲着铜盆吆喝。

“这是第一顿饭,不用签子就可以先吃!但若是有人闹事,就立刻撵出去,以后饿死也别想吃到一口!”

流民们立刻蜂拥到粥棚前,麻利的排队,就是有些推搡也压着嗓子骂几句,不敢高声。

很快,菜粥就发了下去。

流民们端着碗,不等走出几步就吸溜起来,烫的龇牙咧嘴也不肯停下……

太子忍不住看的叹气,低声同李老二说,“都说天武如今是太平盛世,国富民强,可现实却如此不堪一击。

“不过是一年旱灾,百姓就闹到这般窘迫的地步。还有那些州府官员,拿着高昂的俸禄,歌功颂德是把好手,当真为百姓做实事的时候却一个个都成了缩头乌龟。”

这话可算不得文雅,显然太子是气到了。

若是在皇上和朝臣面前,李老二肯定不会应声。

但面对自小在碎金滩长大的太子,也算半个自家人。

他就道,“太子倒也不必灰心,江南半壁江山要养天武所有百姓,很是不容易,特别是年年北征,军粮也消耗不少。所以,天武看着富庶,其实底子还是空。

“等北征结束,收复河山,江南和江北都种上粮食,只用一年就能缓过元气了。

“至于那些不尽责的官员,皇上仁厚,不愿意苛责。太子可以慢慢看着,有一日您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处置。”

太子愣了愣,转而就笑了,郑重点了点头。

末了,他想起一事说道,“对了,伯爷不用担心家仁,凤山虽然被弥勒教攻打,但家仁应对及时,没有损失。

“而且弥勒教有意奔着新都而来,无暇顾及凤山。马上,父皇也会下令西南边关调遣人马清剿弥勒教,事情很快就会平息。”

李老二自然知道儿子没事,毕竟到新都送奏折的传令兵,也到了伯爵府一趟。

但太子这般说,还是要领情。

他刚要道谢,郑禾就寻来了,原来是新一批粮食送到了……

佳音和奶奶从宫里“哭灵”出来,才知道二伯接了这么大一个差事,而温先生明日一早也要出京都。

李老太惊了一跳,问道,“怎么这个时候出京?不是说弥勒教闹得凶吗,会不会有危险?”

温先生赶紧应道,“婶子放心,弥勒教刚开始蛊惑百姓,还没有多少教众,不成气候。再者说,我去的州府在凤山附近,正好去看看家仁。

“他第一次做官就是一方百姓父母,又遇到灾年,怕是心里正没底呢,我去给他壮壮胆儿。”

有人给孙儿撑腰,李老太当然高兴了。

但她还是说道,“瑾柔不在家,你的衣衫用物可带够了?还有路上别缺了人手保护,万一有那山匪不开眼拦路怎么办!赶紧再去找大勇,要几个老兵跟你一起出门吧。”

佳音也是说道,“我去给先生整理一些常备药,至于护卫人手,大勇叔那边再送人也不熟悉,不如从二村选几个。

“先生别推辞,出门在外,万事以安全为重。师姑和孩子还在泉州等先生团聚呢!”

温先生不好再推辞,只能点了头。

很快,李老太和佳音就又张罗了一包衣衫用物,二村的十个老兵也赶在城门关闭前进来了。

李老二留在城外,直接住了草棚子,方便有事随时处置。

正好,第二日一早,他给温先生送了行。

十里亭里,因为所有御史都要南下,亲朋都来送行,挤得这里水泄不通。

如今外边弥勒教作乱,四处都是流民,新都是人人皆知。

这个时候出京,几乎同找死无异。

今日更新奉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