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开挂了 > 第五百九十七章 术业有专攻

吃过上梁的杀猪宴,伤兵们难得歇息两日。

各家的老人们却割了河边的柳条子和苇子,继续忙着编筐篓,编新炕席。

一来老人们闲不下来,总要找点儿小活计干。

二来,果园里的果子采摘时候,需要大量的筐子。

二村的各家新房,大炕也都需要炕席啊。

难得,侯爷这两日也不忙,于是午后吃了饭,小雨停了的时候,侯爷就和佳音在李家院子里溜达。

先前,李老太和陶红英已经做过一次干面条了。

把具体的步骤,用料多少,清清楚楚的记了下来了。

这会儿,老兵们聚集在一起,正听着陶红英讲解步骤,甚至手把手的一步步教他们。

但男人们心粗手笨,一百多人学起来,都跟鸭子听雷一样,根本不懂啊。

陶红英说的口干舌燥,眼见这般,也是有些泄气。

侯爷皱眉,低声问佳音,“福妞儿,你说是不是给他们换个生意?”

佳音也是犯愁,各方面综合一下,这干面条的生意,真是最简单见效最快的了!

“义父,那我再想想,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法子了。”

侯爷揉揉胖丫头的头发,也觉得为难她了。

毕竟他们这些大人都没有办法,而且干面条这主意就是福妞儿想出来的。

他就跟着说道:“想不出来也没关系,实在不成,义父就去找你皇伯伯,再打劫两个皇庄,让他们去种地。”

“还是不要了,义父!”佳音心软,舍不得。

毕竟这些伤兵已经打算安家了,再换地方,恐怕把他们开始新生活的希望也换没了。

“我再想想,肯定会有好办法的!”佳音趴在窗台上,偷偷往屋里看。

小狐狸凑热闹,也挤上了窗台。

佳音索性把它当了抱枕,省得窗台嗝下巴。

正好几个伤兵在窗里,也是犯愁,坐着叹气。

“我实在太笨了,手就像熊掌一样,搓面条都搓不好。”

“我也是啊,眼睛看会了,手就跟不上。”

“我倒是还行,觉得搓面条挺简单的,就是发面挺麻烦。”

“你真说错了,发面简单,搓面条麻烦。”

几人争论起来,显然都觉得自己有理。

但是这倒提醒了偷听的佳音!

术业有专攻,那就分工啊!

“义父,我知道了,我想到办法了!”

她蹬蹬跑过去了,拉了义父的手蹲下,然后扯了个石头在地上画起来。

“义父你看,做面条分这几步骤,所有人如果一起学,那就要从头学到尾,那为什么不分开学呢!

“比如,喜欢发面的就去发面,一直负责发面,当然很快就精通了。负责搓面条的就搓面条,一直搓面条,当然就更熟练!

“这样每个人只学一个步骤,学得快,做的快,各个步骤都组合在一起,就容易了。”

侯爷听得眼睛亮起来,接过石头,简单画画,终于笑了起来,“这法子可以试试,也许真是解决了大问题。”

佳音骄傲的抬着下巴,说道:“义父就放心吧,这叫流水线作业,不只是面条作坊,以后所有作坊都可以这么安排!”

正好李老二从屋里出来,听得这话就问道:“俺家福妞儿又有什么新主意了。”

佳音赶紧扯了二伯上前,仔细讲解了一下,最后说道:“比如奶奶她们做鞋吧,糊鞋底,纳鞋底,包边,缝鞋面儿,四道工序。一个人一天能糊十双鞋底,或者纳鞋底十双都容易。

“但四个人,分工合作,一天就能做十双鞋,若是让他们从头到尾的都一个人负责,一人一天顶多一双,总共四双。也就是说流水线作业,可以提高一倍多的效率呢!”

李老二听的连连点头,就同侯爷说道:“侯爷,明日不是要去领一批鞋子给救济署缝制吗,可以先试试这个流水线行不行!”

侯爷也想起这事,“差点儿忘了这事了,那就先试试!”

佳音听着老娘说话的声音都哑了,赶紧跑进屋,扯了老娘的手说道,“娘,义父想出好办法了,可以很容易把这些叔叔教会了,今日还是下课吧,过几日在教也不迟。”

不等陶红英应声,伤兵们已经高兴的嚷了起来。

“真的,侯爷想出好办法了?!”

“真是太好了,我这榆木脑袋真是不开窍啊。”

“我也是,真是对不住将军夫人,讲了这么半晌,我还是一脑子浆糊。”

陶红英怕他们失去信心,赶紧说道:“许是今日一下子教太多了,大伙儿学不会都正常,回去大伙儿闲着无事就回想一下,下次咱们咱们就能容易一些了。”

众人纷纷道谢,然后就散掉了。

陶红英抱了陶碗,一口气喝了两碗水,惹得李老四心疼,小声说道:“要不要去张神医那里要点儿药?明早起来,怕是嗓子要疼了。”

陶红英笑着瞪了他一眼,回道:“不用,又不是受伤了,多喝点儿水就好了!”

“那我给你烧水,我记得家里有蜂蜜,给你冲一碗喝啊。”李老四边说话就边去忙活了。

陶红英怕他不熟悉,跟在后边指挥。

佳音这个闺女,彻底沦为背景板。

被塞了满嘴的狗粮,只能拎着小狐狸找奶奶去了。

幸好,她在奶奶那里是永远的宝儿……

第二日一早,李老二就跟着侯爷出门。

临近中午时候,李老二雇了十几辆马车,大张旗鼓地运了不少布料和棉花等送进赈济署。

有好奇心重的闲人,自然要问啊。

于是,新亭侯把军中需要的棉鞋,分给赈济署缝制的消息就传了开去。

有人说这法子好,军中得了棉鞋过冬,赈济署的老弱病残也有活计做,能够养活自己。

有人则说新亭侯同中山伯私交好,这是徇私枉法呢。

当然更多的人,是顾不上在意……

因为禀帖发下来好几日了,他们家中的儿孙,就要去兵部设立在城门口的摊子上,报名,登录名册了。

到时候,名册写好,谁想再更改,那就是逃兵,要砍头的!

也就是说,留给各家运作的时间不多了。

但皇上那里不肯松口,就是皇后娘娘的亲弟弟,都收到了名帖,江宁侯府老侯爷急得病倒了,也没见皇上改变主意啊!

一时,所有人都陷入了绝望。

先前还能沉得住气,以为皇上会收回旨意的那些人也坐不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