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大司马 > 第396章:定计

战国大司马 第396章:定计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7:03: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PS:大家好,我又来互动了……(疯狂眨眼)』

————以下正文————

“撤退了!对面联军撤退了!”

“我军赢了!”

“万岁!万岁!”

当对面的联军全面撤退时,门水西岸的秦军们皆忍不住欢呼起来,来庆贺他们认为的胜仗。

但作为秦军的统帅,白起脸上却没有丝毫高兴之色。

见此,他身边的近卫司马靳不解地问道:“白帅,我军击退了联军,何以您似乎并不高兴的样子?”

白起瞥了一眼脸上带着几分喜悦的司马靳,旋即目视着正在大举撤退的联军,口中淡淡说道:“在你印象中,蒙仲是以正面进攻闻名的么?”

“呃……”司马靳闻言一愣。

哪怕是他也知道,对面那位郾城君的强悍,并不是体现在指挥军队正面交战方面——当然,那蒙仲在指挥军队正面作战方面也不弱,迄今为止还不曾听说有人在双方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击败蒙仲,但事实上,蒙仲在这种情况下击败对方的情况也很少发生。

郾城君蒙仲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谋略,他对战局走向的精确预测与掌控,比如当年伊阙之战时瞧准时机率领败军反制他秦军,再比如前几日在几十里外对他门水秦营发动夜袭,一举拿下那座对他秦军至关重要的营寨等等,这才是那个男人让他秦军感到忌惮的地方。

曾经有人称,有匡章指挥的齐军,跟没有匡章指挥的齐军,这是全然不同的两支军队,其实这句话放在魏军与蒙仲身上也合适——他大秦与魏国近几十年来陆陆续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战争,但迄今为止,他秦**队还真没有被魏军压制的这么严重过。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交锋,那蒙仲前段时间一方面在函谷关前压制他秦军,一方面又趁机夺取了他门水秦营,对战局的掌控,简直是以一人之力压制了他秦军。

或许,这也正是他秦军此刻因为击退了对面联军而感到由衷喜悦的原因。

仔细想想,其实是有些可悲的——他大秦的军队,从什么时候起会因为仅仅只是击退了敌军一波攻势就感到如此的喜悦与振奋?

“……蒙仲那厮的强悍,并不在于统兵正面交战,而是在于他的智略……你看到他此刻退兵,但我告诉你,放弃正面突破的蒙仲,对于我方而言才是威胁最大的……”

说话间,白起眯着眼睛死死盯着远处那面正徐徐后撤的“魏郾城君蒙”字样的旗帜,心中暗自猜测着蒙仲接下来的举动。

不得不说,当初司马错对白起与蒙仲二人的评价是相当准确的,白起与蒙仲二人,都是属于那种作战非常强势的将领,区别仅在于二人侧重的方式不同。

今日这场强渡门水的战事,蒙仲故意摆出不惜伤亡的态度,试图逼白起退让,换做是其他秦将,可能这会儿难免会出现犹豫与迟疑,但白起的态度就很坚定,甚至于,就像蒙仲所猜测的那样,他比蒙仲更果断,已做好了在这里与蒙仲麾下联军两败俱伤的打算。

六七万秦军,与十五万联军决战,取胜自然是无法取胜的,想来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白起麾下六七万秦军被击退,而蒙仲麾下十五万联军也因此伤亡惨重。

似乎这看上去对秦军很不利,毕竟联军就算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最终起码也能剩下个七八万军队的样子,但事实上,像这样拼消耗,其实秦国相对占优势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联军内部不能齐心合力,真正持有讨伐秦国主张的,其实就只有三晋的十五万军队而已,齐燕两军十万兵力,说白了只是迫于三晋抱团的威胁,不得已而参与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三晋军队的精锐与秦国拼光了,齐燕两军还会继续以联军的一员来讨伐秦国么?未必!

按照白起自己的判断,一旦魏赵韩三晋的军队出现严重伤亡,齐国肯定会有所行动。

或许齐国不会进攻赵国,因为这无异于将赵国彻底推向魏韩两国,使三晋同盟变得更为牢固。

或许齐国也不会趁机进攻魏国,因为他要留着魏国去阻止秦国东进中原,以渔翁的姿态坐看鹬蚌相争。

在排除掉赵国与魏国后,可想而知齐国必然会趁机进攻宋国,毕竟到那时,魏国迫于自身的损失以及秦国的威胁,已无能力再次出兵支援宋国。

总的来说,只要蒙仲麾下的魏、赵、韩三军出现严重伤亡,齐国那边是肯定会有所行动的,到时候整个中原都会因为齐国趁机对宋国展开的行动而出现剧变,这正是白起决定在门水与蒙仲决战的底气!

一来,妇人之仁的蒙仲未必敢与他决战;二来,就算他麾下军队落得个全军覆没的结果,但蒙仲也同样会付出巨大伤亡,而三晋军队的伤亡,势必会刺激齐国兵吞宋国的野心。

一旦齐国出兵吞并宋国,魏国还有心思讨伐他秦国么?那蒙仲还有心思讨伐他秦国么?

因此无论怎么想,决战对他秦国都不会导致最坏的结果。

当然了,这也是白起的无奈之策,毕竟有选择的话,他还是更倾向于将联军拖个一年半载,这也同样可以刺激到齐国对宋国的野心,但是眼前他没办法了,他无法承担一旦被联军突破门水的重大责任。

『……接下来才是关键啊。』

目视着河对岸的联军徐徐撤退,白起神色凝重地想道。

而此时对面的联军,正朝着门水大营的方向撤退。

退至门水大营后,晋鄙与廉颇二人在解散麾下军队后,便径直来到了蒙仲所在的主帐。

在见到蒙仲时,晋鄙与廉颇的态度出奇的一致。

比如廉颇就对蒙仲说:“郾城君体恤我赵军,在下深感您的仁义,但在下认为,今日我军撤兵实在是撤地太早了。……当时只需再给在下一些时间,我军说不定就能攻破对岸……”

“是啊。”晋鄙罕见地附和了廉颇的意见。

听闻此言,蒙仲微笑着摇摇头,安抚道:“我方有十五万之众,对面仅六七万秦军,只要方法得当,终究是可以突破门水的,何必因为急于一时,而让麾下的士卒出现更多无谓的伤亡呢?”

廉颇与晋鄙对视一眼,都显得有些无奈。

在蒙仲麾下听用是什么感觉,以廉颇为例,廉颇对于在蒙仲帐下听用其实并无不满,相反,他很欣赏蒙仲那种不存私心、不分彼此的统兵方式,在这一位帐下听用,廉颇无需担忧魏军会不会为了减少自身的伤亡而叫他赵军去死。

但让廉颇有些抱怨的是,这位郾城君常常会发动一些虎头蛇尾的战事。

比如今日这次,他联军选出五万精锐,浩浩荡荡杀向对岸,气势不可谓不强势吧?大有一鼓作气攻至河对岸的意思,为此廉颇还鼓励麾下的兵将,表示今日定能突破门水。

可结果,总共才一波攻势,他联军的伤亡人数加起来不过五千人,这位郾城君就立刻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在廉颇看来,当时对面秦军的伤亡也很惨重,他们当时完全可以继续打下去,何必撤退白送对面秦军一场小胜,主张秦军士卒的士气呢?

见廉颇与晋鄙有些不满,蒙仲笑着安抚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把握住大局,哪怕让秦军得到一两场小胜,这也没什么……相比较不惜代价地杀敌,我更倾向于减少己方的伤亡,我军伤亡少,就有更多的选择。”

“更多的选择?”

廉颇似乎听出了些什么,惊讶地试探道:“莫非郾城君已有破敌之策?”

蒙仲笑而不语。

见此,晋鄙与廉颇二人皆为之惊诧。

这才过了多久,这位郾城君就有了对策?

片刻后,窦兴、韩足、乐进等军中将领,包括田触与乐毅二人,皆陆陆续续汇聚于蒙仲的主帐,再次商议破敌之策。

在会议开始时,蒙仲带着几分无奈地笑容自嘲道:“今日,我本来想吓唬一下白起,迫使他撤兵退让,没想到他的态度如此坚决……这是我的失策。”

包括田触在内,帐内诸将都笑了一下,毕竟很难得才会看到蒙仲判断失误。

唯一乐毅没有笑,一言不发地看着蒙仲,暗自琢磨着蒙仲打算从什么方式突破门水。

说起来,自蒙仲率军抵达门水大营这边后,虽然二人平日里并不少碰面,但私底下的见面,却是一次也没有——蒙仲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私下与他见面。

“好了。”

拍了拍手,蒙仲收起了脸上那无奈的笑容,沉声说道:“通过今日的试探,白起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即他已决定不惜代价阻止我联军突破门水……我觉得,他可能是认为门水以西数百里平川皆无险可守,因此决定在这条门水堵死我军的进路。……方才晋鄙与廉颇二人向我抱怨,说我撤兵撤地太早,但我认为,为突破门水而付出几万人的伤亡,这并不能算做一场胜利。……再者,仅仅一条门水,就让我军付出了几万人的伤亡,那我联军还如何继续讨伐秦国?要知道这里离秦国的都城还有数百里乃至千里的距离!”

『这一位……真打算攻到秦国的国都去啊?』

听到蒙仲这话,帐内诸将皆不约而同地看向蒙仲,且神色古怪。

就连田触与乐毅亦是如此。

一时间,帐内出现了诡异的沉寂。

这也难怪,毕竟中原各国组织的联军,迄今为止都没有杀至秦国国都咸阳的先例,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联军都会在函谷关碰壁,然后因为无法继续攻入而放弃讨伐;少数情况,秦国也会在这时候向诸国求和。

再结合秦国的强势,以至于这些年中原各国讨伐秦国的行动,都仅仅只是将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作为最终的目标,几乎没有多少人想过径直攻到秦国的国都咸阳去。

记得前些年,匡章倒是有想过,但最终也因为魏韩两国的老君主不幸过世,只能接受秦国的求和。

总得来说,除了楚国当年在倾国之战中险些就攻到了秦国的国都,中原各国几乎没有一次能杀到咸阳,反倒是秦国最初与义渠国的战争中,义渠骑兵曾几次杀到咸阳一带。

正因为从未有过先例,以至于当此刻蒙仲隐隐透露出他准备杀到咸阳时,帐内的诸将都为之一愣,没能反应过来。

半响后,田触表情古怪地问道:“听郾城君这意思,似乎打算杀到咸阳去?”

“这不是我五**队讨伐秦国的最终目标么?”蒙仲理所当然地说道。

他当然知道田触在吃惊什么,无非就是中原各国曾经都没有攻至咸阳的先例罢了,想来就算是奉阳君李兑与韩国大司马暴鸢,都不曾奢想过这一点。

但作为魏国的将领,蒙仲却希望能尝试一下,毕竟这次若能借助五**队的力量重创秦国、削弱秦国,这对于魏国而言是最为有利的,毕竟魏国正是目前最受到秦国针对的国家——单凭魏国一己之力,那可是几乎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所以说,蒙仲其实也不是没有私心,既然作为魏国的将领,他自然要为魏国考虑。

但他考虑的方式,或者说层面,却不像公孙喜那般。

确切地说,蒙仲是从更高层面去思考对魏国真正有利的事,而不是仅仅只着眼于己国士卒少损失些、他国士卒多损失些——那太小家子气了。

“话虽如此……”

被蒙仲反问了一句,田触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他本能地还是觉得蒙仲的话过于夸大,毕竟那可是秦国,比他齐国更强大的秦国,曾一度能力压魏、韩、楚三国的秦国。

但看着蒙仲似乎颇有信心的样子,田触也不想在这件事上与蒙仲争执什么,岔开话题问道:“那依郾城君之见,眼下该如何突破门水呢?”

有些出乎田触的意料,蒙仲在听到这话后从容地说道:“这就要利用我军比秦军兵力更多的优势。……我的主张是分兵,门水很长,它西起桃林塞,东至函谷关前,最终汇入大河,这条河流长达近两百里,既然这边无法突破,那就另外选择可以突破的地点……”

“秦军同样会分兵。”田触提醒道。

“触子说得不错。”蒙仲点点头,旋即笑着说道:“但换算下来,六七万秦军同时把守近两百里的河道,平均算下来一里地三四百秦卒,一丈之距,仅仅一人,而我军则是秦军的两倍……换而言之,战线拉得越长,我军的优势就越大……”

这个观点倒是新奇。

帐内诸将饶有兴致地倾听着,但乐毅却忍不住提出了异议:“战事,并非是纯粹的兵力算法,你想通过分兵来迫使白起分兵,使秦军的兵力分散,以便你能利用小股精锐突破其中一处河岸或几处河岸,打破目前的僵局,但你也要知道,秦军并不会甘心被你牵着鼻子走,在你分散兵力的同时,秦军也会考虑直接攻打你的本营……还有粮草方面的压力,我方兵力分散后,士卒们每日的进食就会成为麻烦,你得额外派出一批人,于河岸沿途发放米粮,给那些分散的兵卒……”

蒙仲有些惊讶于乐毅的提醒,在看了乐毅片刻后,点点头说道:“乐大司马说得这些都很有道理,我方才只是一个比喻,当然不可能将兵力分地那么散,我的主张是以为万人军队为单位,在河岸上再建十几座军营,这些军营都坐落在河道较浅的位置,迫使白起不得不分散兵力,派重兵防守。至于乐大司马提出的供应粮草的问题……半个月!只要我方能坚持半个月,白起就势必地撤退,将这条门水拱手相让!”

『半月?不是要沿河再造十几座军营么?这样半个月可未必够啊……可他又说半月后白起不得不将门水拱手相让……半月之后?等等,半月之后,就快临近秋收了吧?原来如此……』

乐毅闻言惊疑地看了几眼蒙仲,继而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半响后,他好似想到了什么,微微点了点头。

鉴于蒙仲目前在联军中的地位与威信,哪怕他为了避免消息走漏并未说出自己全盘的计划,但军中的将领们亦接受了蒙仲的调度。

次日,门水秦营中除窦兴、乐进二人的军队不动,其余联军,皆在一军司马的率领下,沿着门水东岸徐徐向东南方向移动。

联军这边的行动,自然瞒不过秦军的眼线,当即便有监视对岸动静的秦卒将这件事禀报了白起。

得知消息后,白起立刻取出行军图,对照行军图预测联军那十余支万人军队的移动方向,继而皱起了眉头。

从旁,司马靳好奇问道:“联军无故分兵,其中有什么深意么?”

白起闷闷地说道:“他见无法从我这一点突破,便尝试开辟多个战场,分散我军的兵力……”说到这里,他忍不住骂了一句:“该死的蒙仲,居然利用其兵力上的优势欺我……”

果然,他一眼就看穿了蒙仲的意图。

但问题是,就算看穿了蒙仲的意图他又能怎样呢?还不是得分兵?难道坐视不管,放任联军从上游几个河道较浅的地点突破至西岸?

“那……是否能趁机机会,直接夺回门水大营呢?”

司马靳在经过白起的解释后,又提出了一个建议。

听到这话,白起点点头说道:“确实,这确实是一个机会,但问题是,蒙仲会犯下如此疏忽么?……我甚至怀疑,我分散兵力,很有可能就是为了引诱我趁机夺回门水大营。别到时候,门水大营没有夺回,联军反而趁此机会从上游几处突破了门水,迂回绕袭我军的背后……”

“那……那就只能分兵防守了?”

“唔。”白起点点头说道:“暂时就只能被蒙仲牵着鼻子走,分兵防守几个河水较浅的地点,伺机……看看能否夺回门水秦营。”

说罢,他皱着眉头继续盯着面前的行军图。

不可否认,蒙仲这招计策确实有些效果,使他秦军不得不被动防御,但白起总觉得,分散十几万联军来创造突破门水的机会,这招过于“笨重”,不像是蒙仲会想出的计策。

在他印象中,蒙仲的计策一般都是很平滑,很灵活的。

『……倘若我所料不差的话,此举应该仅仅只是幌子,蒙仲应该还有另外的……』

想到这里,白起沉声下令道:“传令下去,增派士卒监视联军,我要知道每一支联军部队的一举一动!”

“喏!”

()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