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大司马 > 第98章 新军构想

战国大司马 第98章 新军构想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50:32 来源:小说旗

当日,赵主父向冠子请教了诸多治国之策,冠子皆逐一给予意见,而蒙仲亦在旁认真倾听。

迄今为止,蒙仲已经了解了不少治国方面的思想主张,比如道家的“无为”思想,杨朱派的“贵我”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今日冠子所讲述的“法制度而治”思想,在他看来,这些思想主张中就数冠子的“法制度而治”的思想最契合实际,也最完善。

相比之下,杨朱派的“贵我”会让人变得更加“自利”哪怕此学派其实也提倡不侵害他人的利益;而孟子的“仁政”思想,虽然好归好,但仍然没有具体如何施行的章程,单凭“井田制”这种过时的国家体制,是不足以支撑起“仁政”的被宋国覆亡的滕国,就是最佳的例子。

唯独冠子的“法制度而治”思想。

只不过,冠子的这个思想主张,真的是与法家思想非常相似,不同点仅在于,冠子的思想主张,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无为而治”,不像法家的最终目的是“变法图强”两者的最终侧重点不同。

当晚在冠子结束他思想主张的讲述时,夜『色』已深,于是在此之后蒙仲只是简单向赵主父禀报了已从阳文君赵豹率下挑选了五百名士卒这件事,而赵主父,也因为与冠子、蒙仲、庞几人边喝酒边探讨治国之策而喝地大醉,没有细问此事。

晚上回到住处后,蒙仲就着灯火,将冠子的思想主张记载在竹简上,向以往那样一式三份,准备托人送到庄子、孟子、惠盎三人手中,听听这三位对此的评价。

其实主要还是听听孟子与惠盎对此的评价,至于他的老师庄子,后者更注重的是对“人”的德育之事,即如何提高世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国家政治这方面的事,庄子是从来不感兴趣的。

而蒙仲在明知此事的情况下仍然给庄子写信,也只是为了告诉老师他在赵国的所见所闻,仅此而已。

次日,蒙仲早早起来向赵主父辞别,准备前往阳文君赵豹的军营,训练那五百名士卒。

而这会儿,赵主父想来也已收到了相关禀报,知晓了蒙仲昨日降服那五百名士卒的过程,并就此事给予了蒙仲很高的评价。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我原以为那五千枚布币是为了收买那五百名士卒,却不曾想,你竟收买到了兵心。”

不得不说,那日赵主父对于能用金钱收买的士卒是否值得信赖一事仍抱持怀疑,却没想到,蒙仲的手段比他预料的更高明,直接“买”到了那五百名士卒的心,还顺便为信卫军上下竖立了最初的信任。

这使愈发器重蒙仲。

在向赵主父告辞后,蒙仲带着蒙虎、蒙遂等人回到了阳文君赵豹的军营,与留宿在那座军营的乐毅等人汇合,共同探讨接下来的事物。

士卒的问题解决了,驻军兵营的问题也解决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商量对那五百名士卒的兵种调整,以及相应的练兵方法。

所谓兵种调整,顾名思义,即调整军中各兵种的比例,这其中也涉及到很多因素。

比如蒙虎,他就主张战车队,即将五百名士卒全部打造成战车队,以三名甲士同乘一架战车来算,约需要一百六十余架战车。

必须得承认,假如按照蒙虎所建议的方式打造成“战车队”,这五百名甲士将非常具有攻击力,哪怕在正面战场上击溃十倍的一般步卒或许也不在话下。

但弱点也很明显:缺乏远距离打击能力,可能敌军的一波箭雨,就能让其损失过重。

继蒙虎之后,蒙遂建议改造成骑兵。

在此时的中原境内,骑兵仍然是赵国独有的兵种,与战车相比,具有速度更快、机动力更高的优点,尤其是在经过骑『射』训练后的骑兵,其实也覆盖了“弓骑”的能力。

但同样的,骑兵的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骑兵造价太高。

在正常编制下,一名骑兵需配两匹战马,交换骑乘,以便始终有一匹战马保持充沛的体力,而战马属于非常珍贵的战争物资,需要经过多年的饲养、挑选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驯养,并不是说随便什么野马套上缰绳就能当成战马用那种未经人工驯服的马,在战场上必定会葬送骑兵的『性』命。

其次,骑兵的训练太艰难。

在没有双边马镫与马鞍这些马具的情况下,一名骑兵需要经过数年的训练,才能掌握熟练的骑术,然而,葬送一名骑兵却只需要一支箭矢。

这也正是骑兵暂时还无法作为战场主力的原因,因为它的防御能力太薄弱,无法抵挡弓弩之类的武器。

至于第三点,那就是骑兵不擅于攻城、守城,信卫既然作为赵主父的近卫,那么,它必须具备抵御外敌的防守能力,而骑兵的防守能力却非常薄弱在非战略视角。

“步弩混合吧。”

在思考再三后,蒙仲向一干小伙伴说出他的考量。

步,即步卒,很好理解,鉴于所使用兵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戟兵、戈兵等等,主要以长兵器为主。

而弩,即指手持弩机的弩兵。

早些年韩国就已研制出了单兵可以使用的弩机,此后迅速被中原诸国所效仿,成为比弓更可怕的远程杀伤武器,虽然在『射』程上并不如弓具,但在几十丈范围内中等距离下,弩机的杀伤力非常可观,军队制式的牛皮甲胄,根本挡不住这种武器。

其次,弩兵的相关训练最简单。

其余兵种,无论是战车兵也好、骑兵也好、弓兵也好,都要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拿弓手来说,拉弓的角度、力量,将决定箭矢的『射』击方位与『射』程,这是每一名弓手都需要烂熟于心的。

但弩兵不需要,弩兵只需要掌握如何瞄准、如何扣下扳机、如何装填弩矢,就能立刻投入战场。

但反过来说,弩兵的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弩兵会因为『射』程关系而被弓兵克制;

其次,弩兵装填弩矢的速度慢,那『射』击间隔,别说骑兵、战车,就连步卒也足以趁着这个空档冲到弩兵面前,而一旦被敌军突进,弩兵的反击能力远远不如一名普通的步卒;

再次,弩兵的杀伤力取决于手中的弩机,而一旦弩机出现故障,那这名弩兵的作用多半就连步卒也不如。

这也正是当蒙仲说出“弩”这个词后,乐毅脸上『露』出迟疑之『色』的原因,因为在他看来,弩兵的局限『性』非常大,投入战场使用,一支善于突进的战车队就能杀地弩兵片甲不留。

而对于蒙仲则解释道:“我信卫作为赵主父的近卫,首重防御能力,而步弩混编的编制最适合防守。”

乐毅这才释然:仅仅只是作为近卫的话,步弩混编其实倒也足够了。

不过,虽然打算采取步弩混编的方式,但蒙仲却希望做的更好,说白了,即希望每一名士卒同时兼顾步卒与弩兵的能力。

在得知蒙仲的想法后,诸小伙伴都有些发愣,而乐毅更是忍不住问道:“你莫非想训练一批魏武卒?”

魏武卒,那是魏国乃至中原曾经最强悍的军队,由名将吴起亲手训练,号曰武卒,每一名士卒都穿戴三重甲胄、手持长戟、腰挂长剑、背负劲弩,能应对各种情况的战场,曾经创下过以五万武卒击溃秦国五十万军队的壮举,迄今为止各国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具备像魏武卒那般的能力。

“既然要做,为何不选择更高的目标呢?”蒙仲笑着说道。

听闻此言,乐毅与蒙虎、蒙遂、向缭等诸位面面相觑,旋即,心中仿佛一下子就被点燃了热情。

毕竟那可是魏武卒,曾经乃是直到如今,都是中原作战能力最强的军队,没有之一。

“但是魏武卒的根基……”乐毅仍提出他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

无他,是因为魏武卒最关键的根基,是魏国给予这些士卒的特殊待遇,比如高抚恤、免征税等等,这使这些魏国士卒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为国家赴死,而信卫,并不具备这样的特权。

对此蒙仲笑着说道:“这个慢慢来,我信卫乃赵主父的近卫,终归能获得些特殊待遇的。”

乐毅闻言点点头,旋即有些兴奋地问道:“具体怎么做?”

蒙仲想了想说道:“待遇、军备、粮饷这些方面,我会去想办法的,至于训练……武卒最注重的就是体能,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阿毅,先由你来训练士卒的体能,让阿虎、阿遂他们协助你。”

乐毅与诸小伙伴们点点头。

于是乎,当日乐毅就对五百名信卫展开了体能方面的训练,说白了就是负重跑步,在蒙仲的建议下,乐毅要求每一名信卫都到营外的树林中砍伐一颗树木,削去枝干变成圆木后,扛着这根圆木绕着军营跑步。

而蒙仲,则再次拜访赵相肥义,向后者请求拨给军备。

不得不说,当看到蒙仲在竹简上所罗列的武器与装备后,肥义也是有些发愣,因为蒙仲向他索要了一千五百套皮甲、五百套长戟、五百套长剑、五百套弩机以及相应的弩矢,肥义在中原住了那么多年,岂会不知魏国武卒的装备?

此子的心……很大啊。

肥义暗自感慨道。

但即便如此,肥义还是很爽快就应允了,毕竟信卫是赵主父的近卫,就算蒙仲索要的武器装备有些多,但也在允许范围内毕竟只有五百人的编制嘛。

很快地,这件事就传遍了邯郸的名流,传到了诸如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阳文君赵豹等人耳中。

安平君赵成对此笑谓道:“此子竟要训练一批‘赵武卒’么?”

奉阳君李兑亦是摇头说道:“那蒙仲,自以为他是吴起么?”

没有几个人将这件事当真,反而觉得蒙仲太过于狂妄,竟想着效仿魏国的魏武卒,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看此子日后如何收场。”

这些人对此暗暗冷笑。

他们觉得,过不了几日,蒙仲就会发现他的好高骛远是多么的愚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