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极品佞臣 > 第二百八十九章 枯燥

极品佞臣 第二百八十九章 枯燥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7:05:26 来源:小说旗

在南唐北齐相安无事这么多年,彼此统治半壁江山百十年以后,两边同时开始了内乱。

只不过北边的乱象更彻底,是实打实的刀兵相见,而南唐则是朝堂内斗。

这一场内斗,也是伤筋动骨,因为它已经牵涉到了南唐最敏感最核心的两股势力,水师和商会。

陈寿依然坐镇汴梁,没有出征的意思,他离不开汴梁,汴梁现在也不能没有陈寿。

如今,也只能相信,各条战线上自己派出去的主将了。

有时候战事一旦起来,临阵换人,反倒不好。

好在袁显年、张正元还有李欣都比较给力,各自拦住了当面之敌,至于西北的李威,陈寿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率兵出西凉。

反正在秦拢牵制住姚关,已经是陈寿对他的最大希望了。

水榭内,陈寿重新收拾了一下书房,房间有三丈宽窄,一侧放着书桌和木椅,四壁陈列整排到顶的书架。

书架上,多是些线装的书籍,比较珍贵的书籍还会在外面加上一个木匣。

不过相比这些,更多的则是地图和密信,还有一些府郡的风土人情资料。这个时代的地图是军事机密,全部由官府绘制收藏,严禁外泄,书肆根本买不到。

若是有人售卖,估计马上就会被抓,按个卖国罪名,斩了都不稀奇。

不过陈寿这里,却是摆满了各种地图,很多都是他当权之后,派金羽卫四下绘制的。

薛韶小心翼翼地分门别类,踩着小木梯一本本往架子上重新摆放,她穿了一件月白色的小袄,窄脚的喇叭裤,显得颇为干练。用一片白色的帕子包住如云的秀发,窈窕修长的身段儿,盈盈一握的纤腰,十分养眼。

累了半天,薛韶额头有薄薄的白汗,不过心里却十分踏实。在水榭摆弄这些书籍,闲下来给陈寿弹奏一曲清音,都让她由衷的快乐。

尤其是陈寿收集的这些古卷,薛韶每次收拾,都小心翼翼,带着一丝丝的敬畏。

她是个很简单的人,也有点俗气,就是崇拜权威,不管是文坛还是官场。

有这样的人,在书房内,有事她干,没事干她,很是得趣。

不过很明显陈寿现在没这个心情,他捂着腮帮,这几天上火有些牙疼。

眼前堆着的,是一摞摞的情报,其中很多都是废纸,但是陈寿也得看。

并不是每一次,情报都那么给力,需要他来分辨或者决断。陈寿这才知道,争霸中的主公,不是那么好当的。

自己这边稍有差池,到了前线,就有可能导致溃败。

所谓的微操达人,就是这样,一句话就有可能害死十几万儿郎。

陈寿推开公文,一下子趴在桌子上,这时候门外响起一阵敲门声,张和在外道:“侯爷,上官均要走了。”

“哦?”陈寿腾地一下站起身来,问道:“他想的怎么样了?”

“他说回去请示一下鱼敬德,自己做不了主。”

陈寿笑道:“派人出使谈判,却不给人做主的权力,鱼敬德虽是权阉,权倾南唐,连这点魄力都没有。可见南唐君臣,不过是窝里斗的行家罢了,成不了气候。”

“他这次一定会同意,至于能不能成功,就看他的本事了。”

陈寿要和鱼敬德连手,再加上商会,共同对付南唐水师,这已经是另外开辟一个战场,只不过这个战场不用刀枪,不用士卒,是纯粹的阴谋。

能成功,削弱了南唐水师,不成功,也搞得南唐不得消停。

对他自己,都是没有损失的,何乐而不为。

薛韶听到南唐两个字,神色登时一紧,稍有片刻失神,手里的书没拿稳,哗的一下线装的古卷散落,桃儿吓得赶紧躲开。

陈寿听到动静,回头一看,薛韶急的差点掉下来。他走过去揽住她,从梯子上抱下来,看了一眼道:“这书太老了,是从驸马府抢来的,不知道有什么用处,估计是线都腐烂了。”

“婢子该死。”

陈寿没好气地说道:“不过是一个古书而已,好生修补一下,有没有损毁,少在这儿聒噪。”

桃儿笑道:“爷都不怪罪,姑娘还不快些收起来,跪在这儿做什么。”

薛韶抬起眼来,怯生生看了一眼陈寿,后者已经继续埋到桌上堆积如山的情报中去了。

她抿了抿头发,开始收拾,心里却始终记挂着南唐的事。

想要上前问一嘴,但是看到陈寿烦躁的样子,又让薛韶不敢去问。

杜家二小姐,因为她的书信,被人构陷,全家遭难,让薛韶一直心中不安。

老爷许诺自己,会帮杜落蕊脱难,刚才说的难道就是这件事?

一想到陈寿的权势,还有他的手段,薛韶心底燃起了希望。

殊不知陈寿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哪里有精力,去关心一个素昧平生,在南唐的内斗中被首先牺牲掉的小炮灰。

在自己家门口群敌环伺的时候,他还能抽出精力来,去南唐使坏,加剧他们的内斗,已经是很难得了。

他看了一会,又躺在椅子上,朝后一仰,心中暗道:打仗原来这么心累。

一场战争,尤其是多线战争,绝非坐在那指挥方遒,谈笑退敌的潇洒,都只是后人的杜撰。

真正的战争,很是枯燥,很是无聊,很是劳心费神。

硬碰硬的战争,它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奇谋妙计,也不靠勇将冲锋陷阵,需要的精确的计算。

敌我力量的对比,行军路线的规划,后勤辎重的补给,勤勤恳恳地做好这一切,就能很大程度增加胜率。

当然,有绝世名将的话,又另当别论了,他们可以在劣势中,寻找到一丝丝的胜机,然后把握住它。

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陈寿的侄子,小管事陈福和赵鸿两个,已经勾肩搭背来到了当涂。

赵鸿和陈福配合默契,他们在河间,一块收缴了十几万的流贼。

如今奉命来收伏水师,自然也是提前做好了功课的,至少他们从高欢那里,得到的情报就很多。

马车内,赵鸿成竹在胸,扩了一下手臂掀开帘子,营寨就在前面不远,已经可以看到禁军的大旗了。

赵鸿拍着陈福的肩膀,笑道:“阿福,你快成亲了,这次事情做好了,便趁机和你二叔说一声,去凉州完婚吧。”

陈福叹了口气,连连摇头。

“怎么了?”赵鸿看出他情绪不对,追问道。

“别提了,我总感觉,最近金凤不怎么理我。”

赵鸿奇道:“你们关系不是一直不错么?”

“说的就是...唉,不说了,反正你也不懂。”

赵鸿大怒,骂道:“你敢小觑我,我可是做了侯爷亲卫两年,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侯爷看上的女人最终都成了眷属,而我!”赵鸿拍着胸脯,大声道:“我每一次都亲眼目睹,学了一身的本事。”

杜金凤已经拜了黄真的儿子黄仲为干爹,在宰相府内,陈福去三次,要吃两次闭门羹,久而久之都有点害怕了。

好在二叔及时给了个差事,可以让他出来躲一躲清净,他没好气地看了一眼赵鸿,托着腮不再说话。

赵鸿见他这幅呆呆憨憨的样子,嘴角一笑,也不再继续追问,转念想起接下来的任务来。

侯爷对水师的重视,他看的分明,这已经是执念了。

也就是张正元,丢下水师就走了,侯爷还没有怪罪。

这要是其他人,早就被撸了,还让他领兵在外?

张正元虽然走了,但是他留下了一个好的底子,水师已经被围在了当涂,他们插翅也难逃。

赵鸿被陈寿放出来之后,很是立了几个大功,虽然不如张正元那么显眼,但是陈寿都记在心里,经常将他放在紧要的地方,一来磨炼下心腹,二来自己也放心。

赵鸿是他的亲信中的亲信,是最值得信任的一批人,这样的人若是有资质,肯定是要加以打磨,待成才之后重用的。

前几次赵鸿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一次当然也不想例外,更何况这次的任务,明显比前几次简单。

他看了一眼陈福,又想起他的二叔,赵鸿在心底暗道:淮军水师,我势在必得!

---

汾河河谷之中,一队人马正不疾不徐的向南而行。

此时北地,春光正盛,虽然河东之地山黑而林稀,然而河谷之中野草繁茂,野花点点,汾河水流溅起碎琼乱玉,仍然别有一番景象。

河谷两岸,到处都有村庄聚落,此刻正是田间劳作的高峰时候,到处都看到农人身影,在辛苦的伺弄庄稼。

然则往常田边村妇送饭,儿郎嬉戏的热闹景象,却再不见。这些劳作农人,在田间还不时北望,似乎在担心着什么。

没错,蒙古人又来了!

天杀的龙门山蒋家,几次三番引着蒙古鞑子前来,那群人就是一群地狱恶鬼,甚至比恶鬼还可怕。

上一次闹得河东遍地尸体,十室九空,好不容易安稳一年不到,他们又来了。

河东之地,从唐末开始,就一直是战场。多少强藩在这里混战,胡乱那几年,大唐南渡,中原出现的几代短命王朝的君王,很多都是崛起于此。而北齐立之后,更是和胡人在此缠战十余年,打得河东几乎变成了一片白地。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河东有矿。

这时候一队人马经过,很是吓了那些在田间劳作的百姓一跳,后来看到这支军马打着白波谷的旗号,这才放下心来。

白波谷袁家,自从投靠了忠勇侯,就是陈寿新政的拥趸。他们身份敏感,因此格外注意,执行陈寿的命令从不打折扣。

当然陈寿也没亏待他们,几番资助之后,白波谷甲胄精良,兵刃锐利,约束森严,且满是煞气,一看就是强兵模样。有这么一支军马坐镇,这才让此地的百姓们没有举家逃难,而是还在坚持着田间劳作。

这些百姓不是不想逃离这片战场,但是他们根本做不到,因为富户逃走了,还可以靠积蓄维持生计,或者重新开始置办田产、店铺。

穷人抛家弃业,多半唯有辗转死于沟壑。他们辛勤劳作,缴纳贡赋,繁衍生息。只求上位之人,能在外敌入侵的时候能给他们一个最为基本的安全保证。

正在田里耕种的百姓,倚着锄头,看向这支人马。

他们多么希望,这些兵马,能把蒙古人挡在汾河以西。

不然自己这些日子的劳作,纯属白费力气不说,自己的家人,还有可能被蒙古人杀戮。

终于,有一个庄稼汉忍不住,大声问了一句:“军爷,能守住么?”

带兵的汉子,骑在马上,闻言一勒马缰,庄稼汉顿时有些惊慌。

这偏将突然笑了笑,大声回道:“各位父老,无须担忧,俺们这些军汉豁出命去,也要把他们拦在河对岸。到时候战事一起,白波谷中,已经备好了五年的粮食,郡守大人早有命令,会施行坚壁清野,你们带着家人到城中做些搬运的民夫活计,每天都有粥棚,断不会饿死一个人。打跑了蒙古人,灭了蒋家,大家便可以安心耕种了。”

他的话虽然不是很令人向往,但是出奇地真诚,在场的人反而更加心安。

庄稼汉擦了擦额头,咧嘴笑道:“军爷,俺们知道了。这样说,俺们这些人,心就放回到了肚皮里。”

为首的参将,继续带着手下行军,汾河水位今年算是高的,对面的人想要打过来,没这么容易。

白波谷作为一个桥头堡,历次大战都是蒙古人和蒋家攻的最急的地方,但是从未失守。

袁家施行陈寿的新政之后,此地更是拧成了一股绳,军民一心,誓死要和蒋家对抗到底。

汉人中从不缺英雄,每一个年代,都有不世出的豪杰,挽危救难,名垂青史。

但是每逢乱世,也总有一大批的汉奸狗贼,投靠异族,虐流同胞。

蒋褚才和姚关都是这样,为了他们的利益,为了他们的大计,他们心甘情愿为合不勒屠杀同胞,替他做马前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