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谋断九州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

谋断九州 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

作者:冰临神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6 02:34:34 来源:小说旗

(求订阅求月票。)

奚援疑希望用一次成功的夜袭报复叛军,并将其一举消灭。

他制定部计划,诸将点头,通报给管长龄时却遭到质疑。

“你要带部兵力进攻叛军?”

“官兵只有八千人,叛军虽『乱』,却有两万将卒。我军派出的人太少,夜袭只能打败城外叛军,虽胜无益,此一战,当以夺城为务,毕功于一役。”

与叛军一样,官兵也经常虚夸兵力,号称三万,其实只有八千,但是有三千骑兵,是官长龄最大的一笔本钱。

他不喜欢冒险。

“万一叛军设下埋伏呢?”

奚援疑回道:“那又怎样?叛军乃是乌合之众,骑兵不满百,兵卒不擅弓弩,所恃者无非刀枪,绝非官兵对手。我军骑兵闯营,步兵随后,直抵城门。孟僧伦若能叫开门,大功告成,绝不能,步兵攻城,骑兵调头追杀城外叛军。据说徐础一直留在城外,他是贼首,一旦被杀,城中必然胆破……”

“他是大将军之子……”

“是,能不杀,尽量不杀,活捉徐础一样能令叛军惊溃。”

管长龄还是不喜欢这个主意,可他正用尽力抵抗附在骨头上的疼痛,没精力与满腔热情的年轻将领争论,何况奚援疑出自高门,前途无量,是他立多少军功都比不了的。

“七千人,骑兵你都带走,留下一千步兵。”

奚援疑大喜,拱手告退,召集诸将,安排当晚的夜袭。

孟僧伦与数十名降卒同为向导,任务有二,一是进营之后招降,二是叫开城门,让官兵进城。

“叫开城门为重,那个鲍敦真肯听你的话?”奚援疑必须问个明白。

“回将军,鲍敦原是地方良民,并非反贼,只要官兵许以无罪,他必然开门相迎,我愿以项上头颅担保。”

奚援疑的确在东都见过汝南城的公文,众多百姓为一个姓鲍的地方豪杰请官,可朝廷自有规矩:平民必须得到荐举,才有可能封官,再多百姓的联名也比不上一位郡守寥寥数字的推荐。

“官兵来此只为平『乱』,进城休整两三日,就得旋师回京,汝南城仍由鲍敦守卫。管将军奉旨便宜行事,可以封他一个官儿,你也一样。有罪必罚,有功必赏,朝廷向来如此。”

“能得无罪之身,我就很满足了。”孟僧伦脸上『露』出明显的欢喜。

入夜之后,奚援疑频频派出斥候,听说叛军营地与平时一样灯火通明,他很高兴,向诸将道:“大将军子孙虽众,却无人承继将帅之才,那个楼础,是名刺客而已,不足为惧,能将其生擒活捉者,重赏,杀死者,亦赏。”

奚援疑同样选择四更出发,他以骑兵为主力,因此不选小径,直驰大路,孟僧伦会带他们绕过营前鹿角栅,从侧面的一处缺口闯入营中。

“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望诸位各自奋勇,天亮后在城中会食。”奚援疑鼓励诸将,拍马出发。

两军相距不远,骑兵说到就到,奚援疑传令将卒不得呼叫,以免惊吓到叛军,他要的是一网打尽。

孟僧伦一马当先,驰入一道下坡,拐过一处小弯,折而向上,前方果然没有障碍,只有简陋的木栅,骑兵可以轻易越过。

营地里很安静,火把成行,帐篷林立,奚援疑进营之后,发了一声喊,兵卒随之鼓噪,帐篷里跑出一些人,四散奔逃,无斗志。

这样的场景在奚援疑的预料之中,向孟僧伦喊道:“去叫城门,这里交给后面的步兵。”

孟僧伦马不停蹄,带领官兵穿过整个营地,直奔汝南城。

深夜行军,紧随将校是骑兵的第一要务,在营中又未做停留,直穿而过,因此没有人注意到叛军的数量似乎有点少,每座帐篷里只跑出一两人。

营地与城门相距更近,一忽就到,城楼上有人喝道:“城下何人?营中为何喧哗?”

孟僧伦仰头道:“城上可是鲍护军?”

“是我,你是孟将军?”

“对,我已投降官兵。管将军、奚将军知道鲍护军为徐础所骗,愿赦你无罪,封你为汝南城主,只要你肯开门纳入官兵!”

“两位将军到了?”

“奚将军在此!”孟僧伦大声道。

奚援疑停在稍远些的方,数名兵卒挡在前面,举盾护卫。

听到孟僧伦的话,奚援疑大声道:“平洛将军副将奚援疑在此,鲍将军若能弃暗投明,开门纳兵,乃是大功一件,朝廷自有封赏!”

奚援疑没想真放过这些反贼,所以许诺时尽量说得含糊些。

城上犹豫一会,回道:“稍等。”

城门吱吱扭扭地打开,孟僧伦当先,第一个冲进去。

奚援疑守在外面,待骑兵进去一半,才加入队伍进城。

外城与内城之间相隔不到一箭之地,先进来的骑兵已经散到两边。

奚援疑驰至内城门前,问道:“此门为何不开?孟僧伦呢?”

孟僧伦不见踪影,奚援疑大『惑』,头上有人道:“吴军上下,欢迎奚将军。”

“你是何人?”奚援疑喝道。

“在下宋星裁,吴军一卒,奉大都督之命,恭候奚将军多时。”

奚援疑立刻调头往城外去,却见城门已然关闭,城头上有人大声道:“奚将军,投降事大,且容我再想一想!”

奚援疑大惊,却没有太过慌『乱』,他还有三千骑兵,面对不擅弓弩的叛军,仍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城外的步兵将卒也陷入困『惑』之中,他们跟在骑兵后面闯入敌营,开始时很兴奋,一通破坏之后,惊讶地发现帐篷里是空的,少数叛军早已沿着小路逃到鹿角栅以外,同时挪移障碍,封死出口。

步兵将领也还镇定,发现落入陷阱,立刻派人去联络奚将军,同时排列阵形,要从里面攻破鹿角栅。

十几里外,管长龄仍在忍受疼痛之苦,告诉卫兵,除非大胜的消息传来,否则不要打扰他。

管长龄靠在椅子上,『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梦中他仍是年轻的将军,比奚援疑还要矫健,可是身上背着一块巨石,被压得寸步难行……

“将军,将军……”

管长龄睁眼,好一会才认出这是自己的卫兵,“奚将军夺城了?”

“还没有消息,是朝廷派来使者,要立刻见管将军。”

管长龄离开的时候,东都形势不太好,乍一听闻使者到来,心中不由得一震,“他说什么?”

“只说星夜赶来,要立刻见将军。”

“带他进来。”管长龄费力地起身,另一名卫兵过来搀扶。

管长龄挺直身体,重重地吐出一口气,决定无论使者是谁,他只行以军礼,下跪对他这把老骨头来说,实在是太过艰难。

使者进入帐篷,不是一位,而是六七位,当先一人手持节杖,披风上沾满冰霜,真是星夜赶来。

管长龄没看清使者的容貌,拱手道:“尊使……”

使者上前,还礼道:“我不是尊使,而是故人之子,管伯父还记得我吗?”

管长龄仔细看了一会,猛然一惊,向后摔倒,“你……”

使者伸手扶住,又有一人上前,扶住管长龄的另一边,将他送回椅子上。

使者退下两步,再次拱手,“在下徐础,拜见管将军。”

管长龄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扭头看向门口的卫兵,却发现那两人站立不动,脖子上各有两柄刀剑相加。

“你……你……”

徐础摇了摇节杖,笑道:“曹将军所赐之物,我一直留着。”

管长龄长叹一声,曹神洗原想利用徐础招安南路叛军,结果却是养虎为患,“大将军即将官复旧职,你还有回头的机会。”

徐础摇头,“『奸』臣一日掌权,朝廷一日不宁,梁氏得势,宁死不会放弃小皇帝,兰恂无耻,败的次数越多,越要铲除异己。只要两家还在东都,大将军怎么可能再掌兵权?愚侄在外面看得清清楚楚,管伯父还存有幻想吗?”

管长龄不语。

徐础继续道:“愚侄陪在大将军身边时,常听他说,旧部诸将当中,唯有管将军老成持重,对他最为忠心,因此每有大计,必与管将军商量,托付子孙,也是首选管将军。”

“我老了,再也帮不了大将军——我对不起他。”管长龄叹道。

“想帮大将军只有一个办法,东都越是危急,兰、梁两家越要被迫起用大将军,管将军若能……”

“我不能。”管长龄直接拒绝,靠着自己的力气站起身,“造反终归是你们年轻的事,我这一把朽骨,只配给你们垫脚。大将军一生忠义,家中已经出了一个刺驾的儿子,麾下不能再有叛国之将。”

管长龄抓起旁边桌上的配刀,想要做最后一搏,刚才扶他的小个子上前夺走刀,轻轻一推,管长龄又坐回椅子上。

徐础也叹息一声,“国既不存,何来叛国之将?管伯父不必心急,东都很快就将陷落,兰、梁两家不过在做垂死挣扎。”

“杀了我吧,我不会与你同流合污。”管长龄怒目圆睁。

旁边的唐为天道:“大都督不必与他废话,让我把他撕碎了吧。”

“不可,管伯父是我长辈,他纵然无礼,我不能无情。”徐础想了一会,“堵住管伯父的嘴,带他出去招降官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