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鲶鱼有情成不了精 > 630 温柔的刀

鲶鱼有情成不了精 630 温柔的刀

作者:榕树下的秋哥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7:22: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征途》上市之后,反应最大的,就是那些所谓专业所属的机构、部门。

已经有好几个机构打电话给魏亮,虽然因为几位老专家的点评,不敢质疑,但还是暗示是否以后类似的学术研究的文章尽量少刊载一些。

毕竟有些观点,是与当今的主流意识有差距的,这会给学术界的情绪带来不稳定,对“专家”们的影响会很大。

甚至还有通过一些不明就里的主管部门领导前来质问的,当听到这些学术文章都是被三位老专家亲自阅读和点评过的,就不敢再说话了。

这些领导可以打压一些专家的言论,但却不敢对这三位抱有任何的怀疑!这是意识观点的认知,一旦错了,那就不是降职的问题了,很可能影响自己的仕途。

毫无疑问,“专家”的地位与自己的仕途,两相对比的结果,领导们选择了沉默。推脱的借口也名正言顺。

学术界的研究总是在争议中才会有新思维,百花齐放才是正理。要有容人之心,毕竟这也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思想。

其中最饱受这些“专家”诟病的就是期刊中,登载出了署名为“温刀”的作者写了一篇《论网文的恶瘤》,而针对的方向就是最近几年火爆互联网的新兴网络文学的发展。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纳入为学术文章,而不是小说和评论,是因为作者温刀在文章里开篇就说出了一句令人反思的问题。

“你写的小说,会让你的儿子、女儿认真读吗?”

文章列举出一些实例,并且围绕着开篇所说的这句话展开,从这一观点出发,对于互联网的网文现状提出了思考和解决的办法。

如果文化领域不能传承,仅仅只是快餐文化,迎合消费领域的需求,这仅仅只是市场行为,不是文化。

可是居然还有不少“专家”、“学者”纷纷站出来,对于快餐文化所带来的影响给予支持,认为小说应该成为大众读物,讲求的是一个通俗易懂。

至于是不是会对认知和社会观念带来多大的改变,他们并不认为会带来根本转变。毕竟从小的教育体制里还是有正常的社会认知的教导,网文不过只是一个休闲的佐餐。

但是温刀却在里面列举出了这些“专家”、“学者”不愿看到,甚至根本选择忽视的现象,那就是优秀的小说越来越少,而一个小圈子里闭门“造文”却越来越多。

文人的自我封闭不是为了自我陶冶,而是在研究当今领导们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种以领导讲话精神为主的文学“作品”脱离了广泛性。

曾经为了写小说,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时代渐行渐远。

而也正因如此,有不少文学作品开始倾向了国外的理论,甚至迎合国外的一些思想,把对社会的批判认为是文学作品的唯一出路。

而批判谁?这就不言而喻了。

网文的参与度高、传播快,影响也就自然产生,而且愈来愈对文化领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转变和认知。而一些文化领域的“高知”们注重的,也开始向着经济、地位方面转变,精神领域的传承成了一句只说不做的摆设。

温刀在文章中列举了一些近些年的“作品”,无论是影响力还是作为商业企业的收益都非常可观的现象,这些作品或许写作水准还算是有功底,但是小说内容让人实在是叔可忍,婶婶都不能忍。

跟风就罢了,内容也是越来越令人发指。

最简单的现实就是,什么七个老婆、八个老公、九个舅舅……成了常态,甚至还成了不少人认可的社会关系,这不只是开玩笑和休闲消遣,而是开了有违人伦的先河。

仿佛只要你乖,只要你够傻,只要你够帅,一切在网文里都可以实现。这比做梦还简单,因为做梦你都不一定能梦到。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本质,并非是经营网文的网站,反而他们的市场行为、方向,从商业角度来说是没错的。

他们在推广写作人群范围的同时,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而社会责任虽然是企业的一部分,却并不是能主导的关键。

错的是管理与约束,把所有的文化领域的导向都全部交给了市场,没有正确的引导,所谓的“大家”只关注领导们想看什么,而不关心文化传承什么。

文章中,非常犀利的将当今一些文化领域的不作为贬得可以说无地自容,但温刀也将应该怎么做列出了很实在的对比和可行性。

而点评这篇文章的老专家,据说还真的专门去看了一些热门网站的网红文章,差点没有气得吐血。

写神医的在书中胡乱写古法方子、写企业是动辄就是几百亿现金、傻白甜周围总有一个为他的痴傻买单的人、落魄小子一定是背景强大……

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却成为了众人热捧的关键,长此以往下去,文学作品只能是走向一个完全虚幻,脱离实际的方向。

所以,在点评这篇文章的时候老专家,用了“痛心疾首”来指名点姓的痛批当今文化领域的管理者的不作为,以及对作者温刀的观点给予了足够的认可。认为这是一篇具有指导性的社会论文,应该被列为文化领域的管理参考文章。

少见如此犀利的社会现象被正面指出,而老专家的态度更是对这一社会现象带来了空前的热议。

温刀也因此一鸣惊人,被媒体挖到了真实的身份,是一位有多年写作经验的老同志,其退休之前也是互联网企业的一名从业者。

年轻时在当地也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文学爱好者,笔耕不断,但是因为其专注于对地层生活的描述,并不受拉法帝国所谓的“专家”们认可。

多年来投稿不断,退稿不断,却从未放弃。

这一次因为《论网文的恶瘤》出名,很多杂志和书刊才翻阅出多年前温刀的投稿,也趁热度的赶紧推出各种纸质版和电子版,盗版更是猖獗,甚至打出了温刀几十年合集的噱头。

很多人在没有见到温刀之前,都以为一定是个学术渊博,温文尔雅的学者型人物。

可是当媒体去采访他的时候,却是在一个公园的椅子上找到他的。

此刻的温刀并不是在嗮太阳,也不是在观察社会,而是在用心的看着傍晚霞光下,一群正在翩翩起舞的少女。

她们就是今天晚上要在公园前参加演出活动的伴舞,提前先到公园里抓紧时间排练。

温刀就坐在这群姑娘的正对面,一个泡着枸杞的玻璃杯就放在椅子扶手边,一只手还搭在椅背上轻轻敲击着,眼睛一直注视着前方姑娘们婀娜的身姿,就连记者都到身前,也没有转动过方向。

不知道的人,一定以为他是这支舞蹈队的领队或者什么艺术指导。

一双凉拖、大裤衩、白色汗衫上领子上还有些汗渍,却又有些隔壁大爷的邋遢。

当媒体记者好奇询问他在专注什么时,略胖的肚子支撑着还显健康的身体一下就来了精神,眼神里透出一丝仿佛大坝开闸一般畅快的意味。

面对带有疑惑的记者,开口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欣赏美,是本能,控制**才是人的性情。而我,就是在不断的挑战自己的**底线,坚守自己的本心。”

温刀,内心其实就是一把温柔的刀,立足于地层生活,不忘初心,当代写作圈的楷模!

这是媒体自动忽略了温刀的专注点,给出的结论。

而温刀本人却对此嗤之以鼻:我,老温,就是一把刺向生活的刀,看似无情实有情!

作者备注:对温刀本人的描述,被借用某人的网名改变的原型人物一顿骂,原型本人的原话说,应该这样写“腿颤,流口水,走路打晃,衣服散发着一股霉味,头发花白而乱。” 而关于看姑娘这件事,原型人物说应该这样写:“你瞎啊,当然是看美女啊,你看看那几条腿,还有那几个PP,哎呀,日,今晚睡不着了”)两者结合,读者们请自行脑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