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 第一百七十三章 帝国的皇帝,关平一世

待到再也没有成群结队的山民从铁杵山下路过的时候,马良与张苞一起率领人马离去。

至于这山寨,却是没有拆除。

这走山路不易,若来年有山民下山投奔房陵,必从此地经过,留下这座山寨,也可以供给山民休息。

当马良,张苞回到曲县的时候。曲县城外却并没有成群结队的山民,却是关平亲自坐镇曲县,率领麾下四千兵马,诸曹小吏将事情办的井井有条。

而下山的山民,总计有七八万人口。

房陵郡总共九座城池,不少荒田。那些山民也不是一股脑的涌入曲县,而是一股股的到达曲县。

每一次来个几千人。

关平就分出人马,小吏引导一股股山民,前往九县安顿。

有条不紊。

关平还下令,九县县令全力帮助山民建造房舍,安家落户。若就近有军营驻扎,便令士卒帮忙。

军民一家亲嘛。

因为房陵郡一带本就是人少,田亩多,而汉代的交通并不乏大。山民们落户之后,便也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生活,所以并没有对房陵整体的社会结构造成冲击。

但是影响力,会慢慢增加。

人口骤然增加了,哪怕是农业人口。

所带来的影响力,那也是方方面面的。衣食便是影响最大的。农民们得卖出多余的粮食,买入布匹,食盐等等。

慢慢的也会使得房陵地区,商业更加的繁荣。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当马良,张苞回来的时候,关平亲自出城迎接二人,并在县城中临时下榻的宅邸内置酒,款待二人。

接风洗尘。

这可是功臣,大功臣啊。

关平在酒席上将张苞这货灌醉了,当然不是拼酒,因为关平拼酒是拼不过张苞的。而是劝酒将张苞给灌醉了,让人带着张苞下去了。

关平与马良微醉,关平留下亲兵收拾残羹剩饭,带马良一起来到了书房坐下。

马良眼见关平将张苞灌醉,又将自己引到书房,便知有事。

不出马良所料,关平坐下后,便说道:“季常,你许诺那几个巴,夷首领,汉巴分居。你是如何看待外族的?”

这汉人村落与巴人村落分居,这是马良承诺下来的。关平没有打马良的脸,照做了。目前分散在九县中,有许多都是巴人,夷人村落。

但也引发了一些事情,外族问题。

人站的高度不同,所遇到的事情就不同了。关平前世的时候只是个升斗小民,为了可以生存下去,便已经耗费了全部精力了。

很少考虑到国家层面上的问题。

而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关平多在新野活动,就算后来去过一次江东与山越人有点接触,在典农校尉时期,也请北方客商购买外族女人,婚配给曹军降兵。

但总体而言,关平没有考虑过外族问题。

山越人很遥远,远在江东,远在交州。

外族女人婚配给曹军降兵,便也成了汉人媳妇,生下来的也是汉人。没必要操心。

但现在他统帅房陵,这一次马良吸引了山中的巴,夷民众下山投奔,便有了这个问题。

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

操着听不懂的语言,说着听不懂的话。

实实在在的外族。

这汉人与外族久而久之,或融合,或爆发矛盾,这是一个潜在的问题。而关平的目标是荆州,益州。

就像隆中对中说的一样,保其岩阻,西和诸戎。

在大巴山,秦岭之中有为数众多的民族,巴族,夷人,巴蜀西部,甚至有羌族部落活动。

益州南部有南蛮人活动。

荆州南部地区由五溪蛮夷活动。

这些外族,在汉朝的统治下,时不时的发起叛乱,又时不时的归附汉朝,惹得汉朝十分头痛。

凉州羌胡判断持续百年,这是拖垮了汉朝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说连董卓都是因为征讨羌胡有功,所以才上位的。

关平如果实现了隆中对的战略目标,那必须要处理这些统治下外族人的问题。

马良的汉,外分居,官府只负责收税,调动徭役,当然是好的。但也有很大的问题。

别的不说,历史上蜀汉政权对于南方南蛮诸部的统治,连调动徭役都做不到,只是每一个部落不时向朝廷进贡而已。

而且是在丞相诸葛亮亮时期才特别安分,因为亮亮南下南蛮,七擒孟获,威震南土。亮亮死后,南蛮便时不时发生叛乱,这极大的牵扯了蜀汉的军事力量。

就像是江东的山越,时不时在背后煽风点火,孙权头痛的要命。

当然,这些都是远的。就近而言,马良的汉巴分居策略,当然是有效的,双方井水不犯河水。

但长久绝不是好事。

至于为什么。

我操着你听不懂的话,穿着与你不同的衣服,这便是矛盾了。

放在现代社会,这还是一个大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族群歧视,更别说汉代了。

而对于这件事情,关平有自己的立场。

关平也有了策略,但还是与马良坐下来一起谈谈,集思广益。

马良闻言楞了一下,却是没有料到关平要找他谈的事情居然是这个。但是马良这个人十分博学,有见识,对很多事情都研究过。

马良想了想,才说道:“我这些蛮夷时而反叛,时而臣服。我认为对待这些蛮夷,只可以术驾驭,而不可信任之。”

这便是可怕之处。

蛮夷因为自己说的语言不同,衣服不同,而知道与汉人并非同种,汉人强大自然臣服,汉人弱小,则侵凌之。

当然历史上也有外族对汉人忠心耿耿的存在,但那毕竟是少数。

就像目前房陵郡内的巴人,他们担心会受到汉人轻视,所以请求巴人与汉人分居。

目前是因为关平统治房陵,力量强大。但若是关平不在了,巴人的力量开始强大,那可能就会作乱。

杀光外族人吗?

不加以理会吗?

关平的立场是中立的,融合。

对于这些下山的巴人,夷,还有未来随着势力庞大之后,可能会面对的更多的外族部落,关平的政策只有融合二字。

易其风俗,易其语言。

当人们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互相通婚百年之后那也就是同一族的人了。

所谓炎黄,本来就是指着炎帝部落,黄帝部落,在夏朝,商朝的时候,王也还都是部落首领,地盘也不大。

真正使得汉人形成的是周朝。周王朝分封制下,将蛮夷的土地纳入版图。那些诸侯国纷纷讨伐,融合当地蛮夷,最终形成了现在汉朝的版图。

就像是被大秦灭亡的古蜀国,巴国,巴人还有残部躲在山中苟延残喘,蜀国人已经基本消失了。

这些蜀国人难道被灭亡了?

其实就是融合进入了大秦,成了炎黄的一部分。

关平想做的事情,就是融合。

关平是个穿越者,很多想法都是与古人是不一样的。目前的目标是保住父子的狗头,有机会就消灭曹魏,东吴。

在这个过程之中,关平绝不会只做一个古代的皇帝。

没准我是天选之子?

亚洲的霸主?

帝国的皇帝,关平一世?

有时候关平会胡思乱想一下。

想的有点远了,就目前房陵郡来说。让巴人,汉人杂居,只是临时之举,治标不治本。

关平脑中杂念一闪而逝,顺着这个话题走了下来。

“季常所言甚是。”关平说道。赞同了马良对外族人只可用术驾驭,而不可信任的观点。

随即关平却话锋一转,说道:“我写信去了新野,打算聘请你父马先生,以及十几位博学的先生一起来到房陵,准备改革我们的语言。先改革语言,再开办学校,不管是巴人,还是汉人,鼓励孩童上学。”

二人谈话谈到这里,再一转转到了语言的问题。马良便明悟了,说道:“大人是打算让巴人与汉人在学校中融合,下一代,下下一代后,便没有区别了。”

“是的。鼓励巴人学习汉语,学习学问。等他们有了学问之后,就会选择从政,经商。而他们走出来之后,就像是墨汁进入了大海。慢慢的巴人也就消失了。”

关平点头说道。

“这确实是有利于统治。如果大汉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蛮夷在境内反叛,就会少了许多事端。但很难,汉语是很难学习的,更别说文字,学问了。”

马良赞同关平的观念,却对此事很悲观。

“所以要改变我们本身的语言啊。我们的语言太多太杂了,河北口音,江东口音,甚至是十里不同音。我打算推广洛阳官话,用符号学习汉字。可以使得童子,快速蒙学。”关平说道。

这便是图穷匕见了。

关平打算照搬拼音的一套,使得全国人民喜大普奔的说上洛阳官话。

当然汉代的洛阳官话不是普通话,甚至是与后世的洛阳话,也有很大的差别。拼音方面,需要变种一下。

关平会让马射这帮有学问却没有才干的文官,作为教育先驱者,研究一下,怎么用拼音来解释洛阳官话。

而洛阳官话的受众还是比较广的。士人是以多半是以做官为目的的,当官的怎么可能不会说洛阳官话?

所以这个天下大部分的士人,都会说洛阳官话。

只是熟练度有差别。

有人说出来的洛阳官话很蹩脚,甚至听不懂。有的人则比较流利。

关平也会说,说的还很顺溜。

他现在与马良交流,就是用的洛阳官话。关平反而不会说荆州话,也不会说老家解良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