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 第一百八十章 关平这扫把星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第一百八十章 关平这扫把星

作者:三七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2:18:01 来源:小说旗

关平前世并不是专业的工科狗,也不是位高权重。

关平穿越到这个时代只是一个意外,一个可怕的意外。所以关平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准备,他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他只是抱着刘备的粗大腿,要做一个二世祖。自从备备死后,老爸关羽继位,他便也赶鸭子上架,成为了小君侯。

为了避免父子二人的首级,插标卖首去许都,被系在城门上,震慑众人。

关平只得努力的发育自己。

经过马谡这个小机灵鬼的策谋,关平抓住了眼前唯一一个扩张地盘实力的机会,攻入了房陵郡,并三郡九县,人口十几万。

又因为马良的胆魄,操作得当,得了七八万山民。目前房陵郡的人口,已经直逼三十万大关。

只要房陵今年的秋收能够丰硕,便又可以吸引部分观望中的山民下山,甚至官府也可以上山招募。

人口突破三十万,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在这样蒸蒸日上,有条不紊的情况下。关平才腾出手来,搞一搞副业,办个工厂创收,也是富足百姓。

搞搞拼音,希望弄出印刷术,改革造纸术,弄出线装书籍,建设房陵的文化事业,既是消灭文盲,也是融合巴夷,也为未来的统治做铺垫。

关平对于自己的发育,并没有系统的考虑,这是短板。就像是一个蹩脚的木工,东一下,西一下。

但这也是正常的,关平前世只是一个普通人。

索性关平谨慎,从没有妄自尊大过,就像选定下一个目标,刘表与张鲁,关平就选择张鲁这个软柿子捏。

而关家与刘家可不和睦,关刘氏的事情便是其中之一。刘表嫁了一个跋扈的侄孙女,恶心他。

刘琰这个二五仔,带着五个帮闲南下投奔了刘表,甚至打算要拉走甘宁。

而关平自己也是投桃报李,南下偷袭了三郡。

双方彼此有切齿之恨。

但是关平放下了这点小仇恨,选择先对付张鲁,便是谨慎稳重的表现。

只要够稳重,只要够谨慎,积极听取臣下的意见,再在空闲的时候,搞搞发明,搞搞副业,走下去其实不难。

吾当为齐桓公。

一则仲父。

二则仲父。

三则仲父。

如此而已。

所以在让马胜去改进造纸术,让李忠去收购丝麻,让马谡去窃取汉中的情报之后,关平便又无所事事了起来,成天与小妾厮混,与邓艾玩耍,当然也没忘记勤练武艺。

太守这份工作,真的是清闲。

不过关平虽然清闲,但是一举一动便也影响到四周,乃是整个天下的格局。

衣食住行。

衣排在第一位。

汉代的布,绢布,便是最硬的货币,比铜钱都还要硬。铜钱这种东西,还要看含铜量,成色。

好的钱畅销,坏的钱无人问津。

比如说目前荆州地区流通的钱币,乃是刘表下令铸造的,便是好钱。所以在荆州地区交易,必须用荆州的钱,商贩不收取其他地方的铜钱。

在这样的情况下,带着绢布南下定居荆州,便是畅通无阻,比北方的铜钱可要管用许多。

巴蜀生产的蜀锦,更是天下一绝,富裕了有技术的巴蜀世家大族。

布的生意,乃是天下第一档的生意。

关平在房陵找了五个本地商人,许以三成利润,商人们不需要出场地,不需要考虑如何招募员工,便只购买熟丝线,销售布匹便足够了。

因为关平缺钱,所以这一次购买熟丝线的钱,需要五个商人一起出。

五个商人砸锅卖铁,加上借债,总共出了三千金,由李忠带着,乘船向东前往襄阳郡。

熟丝线便是已经成线的生丝,由专门的作坊加工出来的东西。绢布其实就是丝绸。

熟丝线的价格一般比较平稳,一斤熟丝线需要四百五十钱。三千金就等于是九千万钱,可以买二十万斤熟丝线。

一匹布重二十斤,二十万斤熟丝线可以生产出一万匹布

但是关平与李忠计划的织布工厂,按照新式织布机的效率,以及五千女工的产能,一个月能出产五万匹布。

一个月生产五万匹布,购买熟丝线所需要的金钱,那将是一万五千金。目前官府与商人们都没有这么多钱,只能拿出三千金购买熟丝线,然后成布后卖出去,在进货与出货之间维持平衡。

李忠这些商人已经计算过了,如果可以低价收购熟丝线,就可以低价出售绢布,给女工每月开出三千钱的工资,再去掉其他开支,一月的纯利润,可能高达一千金。

一年便是一万二千金。

他们五个商人得到三成干股,便又三千六百金,可是不得了啊。毕竟他们也只是房陵郡的商人,每个人的家产也就数百金而已。

总而言之,这份生意,将是一个很大的生意。

在对这个生意的憧憬之中,李忠乘船来到了襄阳。船只靠岸,李忠下船,带着几个随从,乘车前往襄阳。

若是一窍不通的人来襄阳做生意,需要先去找牙行商人做中间人,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李忠则是熟门熟路,找到了一座陈府。

李忠自己坐在马车内,命随从去敲了敲门。因为是熟客,所以立刻被请了进去,直达大堂。

进入大堂后,李忠便见到了坐在大堂上的陈传。

陈传四十多岁,容貌普通,但衣衫却是不俗,气质嘛,与李忠一样都是个市侩商人,没什么好说的。

而这陈传便是荆州最大的丝麻商人之一,听说与刘表有沾亲带故的关系,因而才能做这门好生意。

李忠之前便是向陈传购买熟丝线的,双方很熟,因而坐下来寒暄一阵后,李忠便直言道:“陈先生,我打算购买熟丝线。

所谓丝麻商人,就是同时做丝,麻生意的。

相比于熟丝线,麻线是小生意。

麻线成本较低,但麻布卖的不便宜,主要是人工费用高。

妇人织布制作麻布与绢布,赚的钱其实相差不多,当然绢布肯定利润更高一些。

所以对于陈传这样的丝麻商人来说,熟丝线才是主打商品,麻线只是附带的。因而陈传对李忠笑道:“李先生来的巧,我这里刚进了一批熟丝线,你这里需要几千斤?”

一斤熟丝线四百五十钱

一千斤便需要四十五万钱,也就等于是十五金。

而以前李忠来买熟丝线,也就是这个级别了。每次也就买个几千斤而已,毕竟他虽然家产有数百金,但不可能将生意放在一个篮子里。

“多少钱一斤。”李忠询问道。

“这还用问?一斤丝麻四百五十钱。你向我购买熟丝线已经多年了,这个价钱一直没变啊。”陈传有些奇怪道。

“若购买量大,能否便宜一些?”李忠又问道。

陈传这才笑了,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眼李忠,然后说道:“怎么,李先生打算将全部家产都投入到布的生意吗?要知道这生意也不好做,如果熟丝线,或产出的布储存不好,可要血本无归的。”

这话不假。

李忠这样的中间布商利润很高,一匹布能赚八百钱左右。但是风险也大,如果熟丝线与绢布储存不好,就会血本无归。

所以是快进快出。

购买了原料运回去房陵之后,立刻将原料卖给下边的居家妇人织布。出了布后,立刻来襄阳售卖。

总而言之,做这生意也是有风险的。

尤其是对李忠这样的小商人来说。但是这会儿李忠底气却很足,熟丝线与布匹的保存工作,他们自然会做好。

若有个万一也是不怕,毕竟有房陵郡太守关平在后边兜着。

这生产布的生意这么大,不可能不做。

现在关键的问题,便是能否低价买入熟丝线。

“我打算购买二十万斤熟丝线。”李忠端正了一下坐姿,露出了矜持的笑容。

这件事情是值得骄傲的。

这天下巨商有很多,巨富更多。那些大士族,大贵族,家里边财帛堆积如山。但尽管这样,一次拿出三千金购买二十万斤熟丝线的人,却也不多。

或者说,在此之前绝无仅有。

因为这个时代的布生意就是这样了,商人负责收购熟丝线,类似于张雨这样的妇人们织布卖回给商人,商人们再拿出去卖。

这极大的限制了产能。

比如张雨这样的妇人,磕磕碰碰闲暇时间织布,一月能出一匹布,消耗二十斤熟丝线。

也就是说要找一万个张雨,才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消耗掉二十万斤熟丝线。

而制作绢布是需要成本的,一匹布需要九千钱购买熟丝线回来织布。一般乡下农妇是望洋兴叹的,农妇们一般制作麻布。

制作绢布的妇人,必须要家境殷实的人家,有空的妇人,代表人物还是张雨,刘氏。

这样的人不多见,城池越小这样的妇人越少。再说了,计算放在许都做这门生意,可以轻松消耗二十万斤熟丝线。

但是许多做这门生意的,就只有一户人家?肯定是很多户人家竞争,各自分去了客户。

总而言之,一次性拿出三千金来购买熟丝线的生意,绝无仅有。

陈传做了半辈子丝麻生意,头一次听说有这种事情。

超级巨大的生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