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 第一百八十四章 房陵郡渐渐繁荣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第一百八十四章 房陵郡渐渐繁荣

作者:三七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2:18:01 来源:小说旗

须知道,这笔买卖实在是太大了。

放在整个天下的熟丝线生意中,四十几万斤熟丝线的交易,当然不算什么。但是一笔单独的交易,价值六千金。

这钱简直是天文数字一般。

之后陈传严肃的向李忠确认,是不是真的?

李忠也严肃以对,绝对是真的,绝不是无的放矢。

如此再三,陈传这才相信,这才慌慌张张的下去收刮熟丝线去了。陈传也不是出产者,只是一个丝麻大商人。

之前十万库存,又凑了十万,卖给了李忠。今次李忠又来,狮子大开口居然要四十万斤熟丝线。

陈传需要好生收刮一番,才能凑齐。

这一来便耽搁了四天时间,四天后襄阳码头。四十几万斤熟丝线已经交割,装入船内。

李忠与陈传在码头上道别。

“陈先生。关太守手笔可是不小。每六日需要二十万斤熟丝线,这笔生意我不与别人做,只与先生做。还请先生心里有所准备。”李忠对陈传拱手道。

陈传闻言惊悚,这每六日需要二十万斤熟丝线,也就是每六天产出一万匹布,这是怎么做到的???

陈传忍不住,加以询问。

此事也不算什么。反正待房陵出产的布,对整个天下造成冲击之后,天下人都会知道此事。

但问题就只有一个。

关平乃是官,乃是本地太守,这才能招募五千女工织布。一般商人,能招募到五千女工吗?

关平是好官,乃是仁官,乃是房陵本郡的官。

如此才能成事。

当然,刘表若是想做此事,倒也容易。但是刘表会做吗?他连打仗都不耐,更何况是商贾生意?

再则了,关平的这织布厂,利润其实也就一般。一年一万多金而已。减掉给李忠等商人们的三成干股之后,一年一万金可能还不到。

也就是买一千匹战马的钱罢了。荆州广大,光税收就有无数。刘表是看不上这点钱的。

所以这碗饭,便只有关平能吃。

于是,李忠便将关平在九县设置九座工厂,合计五千女工,每日不停织布的事情,告诉了陈传。

陈传闻言咋舌不已,这真的是好大的手笔啊。

之后,陈传与李忠话别。李忠上船下令开船,乘船消失在了西方。陈传则坐着马车回去了襄阳。

回到了襄阳宅邸后,陈传考虑了一下。有些坐不住,便找来了一个管事说道:“派人去找曹槊,马府,李真,司马元来此。”

“诺。”

管事应诺一声离开了。

而陈传找的这四个人,乃是荆州最大的四个丝麻商人,因为襄阳乃是荆州治所,所以都在襄阳活动。

每六天二十万斤熟丝线,这个生意实在是太大。陈传知道自己的本事,纵然是与刘表沾亲带故,也不可能吃下这么大的一笔生意。

因为别的丝麻商人,也都是有官商影子的。

这荆州熟丝线,布匹的生意这么大,不可能由陈传一个人吃下。

陈传需要与这些人联合,将关平的这门生意吃下。不是有钱大家一起赚,而是没办法一个人吃不下。

不久后,这四个丝麻商人陆续上门来了。陈传在大堂内与四人见面,互相寒暄一阵后,一起坐下。

“陈先生,我们虽然是丝麻商人,都听闻过对方的名声,私下里也有会面,但五个人一起见面却是头一回。是不是与你最近卖出去了数十万斤熟丝线有关?”司马元是个爽气的人,于是率先发问。

襄阳也就这么大,丝麻生意这市场很大,有本事做这门生意的很少。

最近陈传做了数十万斤熟丝线的生意,在这个圈子内已经人尽皆知。

其余曹槊,马府,李真也是好奇,但见司马元问出来了,便笑笑以待下文。

“司马先生猜的不差,我有一门生意,需要我们合力去做。”陈传笑笑点头,将与李忠的生意,以及房陵郡关平的事情,一一说了。

“房陵太守,杨武中郎将关平,新据房陵,励精图治。他居然还有心思操持商贾之事??五千女工的大作坊,真是好大手臂。”司马元咋舌不已。

“这个司马先生你却是孤陋寡闻了,这位关房陵(指关平),在没有官职的时候,便已经插手商贾生意了。不过这五千女工,真的是天大的手笔。六天出一万匹布。又压低熟丝线价格,若是低价出售布匹。这天下的布匹生意,岂不是得等他先做完,其他人才能做?当真是厉害无比。”

年过花甲,白发苍苍的曹槊,人生头一次听说这等事,不免感叹道。

“对了。那李忠有没有告诉你,房陵郡出产的布,怎么卖,卖给谁?”马府张口问道。此人除了是个丝麻商人之外,也是个绢布商人。

房陵这么大的阵仗,不仅对丝麻生意造成冲击,对于绢布生意,当然也会造成剧烈震动。

他自然很关心。

“听说关太守在房陵北方,汉水南岸设立了售卖布匹的集市。以每匹布九千六百钱的价格,售卖绢布。这价格已经比市价低三四百钱了。没有人能与房陵方面竞争,天下买布的商人,怕都要去房陵买布了。”

陈传说道。

马府很不甘心此事,便出了一个馊主意道:“关平与主公为仇敌,不如我们启禀主公,让主公做主,将这门生意给搅黄了?”

其余商人闻言白了一眼马府,这么大一笔生意,我们都有的赚钱,搅黄了岂不是与钱过不去?

其余商人都是比较单纯的丝麻商人,没马府这么多计较。

陈传也说道:“马先生想多了。难道就我们荆州产熟丝线吗?江东,巴蜀,汉中都有产熟丝线。就算主公出面,将此事拦下。关太守还不能去巴蜀,汉中,江东买熟丝线吗?那时候关太守照样卖布,又不与我们做熟丝线的生意,岂不是两手空空?”

其余商人点头称是。

马府叹了一口气,尽管不甘心,但也只能勉强接受这个结果。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

而其余商人都有感慨。

关平真的是一根搅死棍,插手哪里哪里就要黄。

糜氏酒一出,多少酿酒作坊倒闭了。多少酿酒商人血本无归。

关平在新野设立了集市,笼络大宗商品生意,使得襄阳冷清了许多,让多少牙行商人一塌糊涂。

现在关平插手了这丝麻,绢布生意,在房陵招募五千女工。会使得多少与布有关的商人没了生计。

甚至是让许多依靠织布赚点家用的妇人,失了赚钱的机会。

当真是一根搅屎棍。

无敌了。

而这些商人们猜对了,关平就是一根搅屎棍。

每六天二十万斤熟丝线,只见李忠率领商船,往来襄阳与房陵之间,每一次都是满债而归。

由陈传,曹槊,马府,李真,司马元等丝麻商人垄断这门生意,源源不断的供给李忠熟丝线,从中谋取巨大的利益。

纵然是价格卖的有点低,但胜在出货巨大,每六天就有一笔款项进入,让商人们赚了个盆满钵满。

那些种植桑树,养蚕出丝的农户,或商户,也都是喜笑颜开。体验了一把,库存飞速减少的快乐。

但却也影响到了很多人。

江陵城。

王家。

王家是江陵城内世代大族,在当地很有势力。目前的当家人乃是王坤,官居南郡功曹,乃是郡大吏。

王坤的夫人乃是陈氏,陈氏同样也是南郡大族出身,与王坤门当户对,二人夫妻恩爱,生有二子一女。

陈氏虽然是内宅大妇,但闲来也是以织布为乐。这日陈氏乘车出门去买胭脂水粉,忽而想起了家中熟丝线已经告尽,便命了随从人员前往城内的吴家布庄,购买熟丝线。

这吴家布庄并不是大布庄,只是普通的小布庄,但是经营了三代,小有名气。布庄便也是卖给妇人熟丝线,然后收购布匹,卖出布匹。

陈氏织布只是个消遣,日常也产不了多少布。不过她与吴家布庄做生意做了多年,所以便惯性来到这里买熟丝线。

到了吴家布庄之后,陈氏没有下马车,只是让随从去询问。结果随从说曰。

“回禀夫人,吴家布庄没开门。”

“这奇怪了。吴家布庄经营了三代,每年除了年关几天之外,每天风雨无阻,怎么现在好端端的把门关了?”陈氏很纳闷,但也没多想,只是往下一家去了。

反正江陵城这么大,布庄很多。

但是陈氏一连走了好几家,都发现没有熟丝线卖。便是有遇到布庄开门,也都是卖布的,没有卖熟丝线的。

陈氏这才好奇起来,怎么了?

然后陈氏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了原委。

“听说那关平今年不过十四岁。又是领兵马自称是杨武中郎将,又是合三郡为一郡,自任为房陵郡守。率兵与刘镇南争锋。却没想到做生意,也是轰轰烈烈。”陈氏笑了笑,没有多想。

此事,对于这些内宅大妇来说,却也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但是影响却是深远啊。

关平在房陵建厂,对女工开了偏高的工资,惠及了数千家人名,改善了民生,也增加了自身的威望。

织布工厂一年粗略估算,纯利润有一万金左右。这笔钱可以许多军需物资,修葺战船。

在房陵设置布集市,商贾往来,增加了繁荣度。

至少房陵本地出产的毛皮,药材,可以就地运去集市售卖,便利了当地的民众。

房陵郡渐渐繁荣。

而相对的,荆州有许多布商人,恐怕要失业了。不仅是荆州,还有巴蜀,江东,汉中。

这是抽血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