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 第三十八章 精英们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第三十八章 精英们

作者:三七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2:18:01 来源:小说旗

殷观,伊籍,马射等人,都是荆楚这边的精英人士。也是与蔡帽,张允这帮人相对的荆州在野派。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圈子,大体分作北方逃难来的士人集团,代表人物就是伊籍。荆州本土集团,也就是殷观,马射等人。

而这在野派与当权派,界限虽然明显,但互相之间还是有紧密联系的。

比如说隆中有个诸葛亮,亮亮。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襄阳望族,蒯家出生的房陵太守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之子,庞山民。

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的母亲,便是蔡帽的妹妹。

荆州这帮士族,虽然互相之间因为理念和抱负不同,分做当权与在野两派,但是姻亲关系盘根错节。

所以前往新野赴宴的这二三十位荆州精英们,所张开的关系网,几乎囊括了整个荆州的士族,豪强,也就代表着上流社会。

马射是宜城人,这座城池距离襄阳不远。襄阳是目前荆州最大的城池,最繁华的城池。

宜城距离襄阳很近,自然沾光了。是一座颇为繁华的县城,城中人口便有二三万。

马家是宜县豪强,马家的人有很多人在县城内做大吏,也有人在南郡做大吏,甚至还有人在刘表的幕府中做事。

论声望,实力,马家不仅仅是宜县大族,便是在整个荆州都是属于中上流。目前马射是马家的代表人物,号称荆楚名士。

虽然在野,但声望很高。

马射在新野酒宴之后,便南下返回了宜城。与去的时候相比,多了一辆辎重大车,大车上放着八坛糜氏酒,足有四百斤。

马射回到宜城后来到家门口,下了马车,命随从的人员将酒抬下来。还很紧张。

“慢一点,慢一点,可不要将酒坛子打破了。”马射一脸紧张,这让随从也有点紧张,一个随从抱着酒坛脚下一个踉跄,差点跌倒了。马射汗毛都竖起来了,差点喊出来了。

幸好这随从稳住了。马射这才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个功夫,府中马家精英,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马射得意的五个儿子走了出来,迎接老父。

这五个儿子长的都与马射差不多,英俊好看,就是年少了一些,最小的马谡才十五岁而已。

在老大马伯常的率领下,五兄弟对马射行礼道:“父亲。”

这个时代的士族不少人治家很严,父子之间肃如军中。但马家气氛却是非常不错,马射伸手摸了摸马良的白眉,笑呵呵道:“白眉儿。”

马良一对白眉,不仅荆楚出名,马射也是十分纳罕的。这白眉不是后来白的,而是马良出生的时候就是白眉。

马射认为是异相,觉得这儿子未来肯定有出息。而马良自懂事之后,不仅学业出类拔萃,待人处事也是老道。

得了个美名,叫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当然这与马射的栽培公关也有很大关系,比如说马良才十八岁,汉人是二十岁取表字,而马射在马良很早的时候就给取了表字,并且连幼子马谡都一并取了。

伯常,仲常,叔常,季常,幼常。

这才有了马氏五常的美名。

马射每次出门回家后,都会摸一摸马良的白眉,唤一声“白眉儿。”与老父相比,马良就要老成许多。

对于老父随手摸他眉头,马良有些抵触,但却没有什么举动,父子纲常嘛。

父子六人很快就入了家宅,来到了大厅坐下。坐下后,马射交代最能干的马良说道:“季常,在年前定个日子,我要举办酒宴。请柬交给你来操持。”

马良闻言面色如常,显然习惯了被使唤,只是拱手说道:“要邀请什么人?”

“你看着办吧。不分关系远近,只要有钱的人都请来。”马射笑呵呵的说道。

这让马良的脸色有了一点变化,兄弟五人面面相视了一下。老大马伯常问道:“父亲,这是何故?”

这件事情是瞒不住,也无需要隐瞒。马射就把新野的事情,一一说了。

“左将军有了这金矿,大有可为啊。”马射感慨了一声,随即又笑呵呵对马良说道:“对了,这献上方子的叫关平,乃是汉寿亭侯,偏将军关羽之子,今年十岁。我还听说了一事,魏延军中乏食,去关家求粮。关家也是艰难,关平卖了两匹马接济魏延,性格十分豁达,能仗义疏财。目前左将军试用关平为军候,给他招募六百少年,可谓大力培养。也是少年有为。白眉儿与幼常也是号称少年有为,有机会可以与他亲近一二。”

对于马射这些人来说,这个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心向刘备,服刘备雄才。此刻刘备得了这秘方,坐拥金矿,极有可能强大起来。

关平献上方子有大功,被刘备所重视,年仅十岁就开始掌兵了,再加上确实有美名。

他家马良,马谡都是年少有名,正所谓神童与神童嘛。若是马良,马谡与关平能交上好友,可传为美谈,也是多一条人脉。

“诺。”马良应诺道。

而马家五常便对关平有了最初的印象,豁达,能仗义疏财。

而这个名声是注定要传开的,所以关平想低调,其实是行不通的。

真要低调那就什么都不做,才能平庸,才能低调。

做了事情帮了刘备,就要接受名声的洗礼。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马射,殷观等荆州士人的大力宣扬之下,糜氏酒开始渐渐有名起来。与此同时,伊籍往南向隆中而去。

伊籍是北方流亡而来的士人,因为在野的身份,与马射,殷观等人谈得来,但更与北方流亡的士人亲近一些。

比如说诸葛亮,崔钧,孟建,徐庶,石韬。

这五个人都是北方流亡到荆州的士人,居住在他乡,天然便有亲近感,又都是聪明绝顶的人,所以便成了好友。

诸葛亮住在隆中,有草庐一座,田亩数百。诸葛亮性格豁达好客,所以崔钧,孟建,徐庶,石韬不时往来隆中与诸葛亮聚聚。

既畅谈天下大势,也是读书钻研学问,也可以是饮酒取乐,抱膝长啸。

伊籍与孟建有些渊源,通过孟建认识了这些人,也打入了这个圈子。伊籍是厚道君子,北方士人,与这些人是有共同语言的。

当伊籍载酒来到草庐的时候,诸葛亮正与四人在大堂吃酒,诸葛亮还让妻子黄月英杀了一只鸡做下酒菜。

史书上记载黄月英是丑女,容貌普通是真的,但也谈不上丑。毕竟蔡帽家的人长的都不错,蔡帽妹妹生的女儿,再丑也丑不到哪里去。

就一点是真的,黄月英颇有才学,与诸葛亮相得益彰。

伊籍来的时候,黄月英正在院子内做事。见伊籍来了,便起身去招呼。

伊籍也不是外人,黄月英一阵寒暄之后,没有通报诸葛亮,掀开帘子,便将伊籍从外引了进来。笑着对诸葛亮说道:“夫君,机伯先生来了。还带来了一车好酒呢。”

诸葛亮这帮人有些奇怪。

“伊机伯此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市侩,竟也学会了上门带礼物了。”徐庶呵呵一笑说道。

徐庶身长八尺,很是英气雄壮。是五个人之中最英气的人,他早年做过游侠,擅长剑术,驰骋杀人,只是等闲。

这段经历让徐庶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了徐庶的气质。

而这是玩笑话。

伊籍是厚道君子,君子之交淡如水。伊籍交的是人,不是钱,所以上门从不带礼物。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酒恐怕不是好酒,莫非是毒酒?”诸葛亮也开起了玩笑,拿起案几上的鹅毛扇扇着肩膀。

扇扇子是雅趣没错,但大冬天的扇扇子,看着仍是很违和。

诸葛亮身高八尺有余,是五人之中最高的,面容雄伟过人,是伟岸丈夫。羽扇纶巾一袭白袍,则让他多了几分儒雅。

当真如画中走出来的人物一般,赏心悦目。

“你们这帮人,又在背后埋汰人。”黄月英先进来,以及后一步进来,自然听到了诸葛亮与徐庶的话,不由摇摇头,一脸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哈哈哈。”

石韬,崔钧,孟建三人却是哈哈大笑,十分爽朗。三人也是伟岸丈夫,气质迫人。

因为世代基因改良的问题,士族中很少出丑男子,美男子尤其多。

大堂内只有五个座位,黄月英让仆妇端了一张案几放下,伊籍跪坐了下来。也谈起了正事,将新野的事情告诉了五人,说道:“这酒可是好酒,好朋友们可要尝尝。”

诸葛亮,徐庶等五人先是各自眸中精光一闪而逝,然后诸葛亮又摇着扇子笑着说道:“既是好酒,当然要尝尝。”随即,诸葛亮又唤黄月英道:“月英,再去厨房做一些下酒小菜。”

黄月英笑着应了,转身下去了。不久后,伊籍的随从将酒抱了进来放下,解开封泥,又为众人满上。

诸葛亮饮了一口,面色立刻通红,吐出一口酒气,说道:“真是好酒。”

诸葛亮酒量不是太好,饮了一口之后便不敢多喝了。徐庶却是酒中豪杰,眼睛一亮,咕噜咕噜的喝下了半碗酒,大赞道:“真是好酒。”

随即徐庶问道:“那关平当真是妙人,居然能出这样的酿酒方子。对了,机伯,这关平是什么人?”

却是刚才伊籍也顺口提了提功臣关平。

“乃汉寿亭侯,偏将军关羽长子,今年不过十岁。”伊籍笑着介绍道。

“才十岁啊。”徐庶闻言有些失望,说道:“本以为想与这妙人畅饮一番,十岁童子就罢了。”

总而言之,关平是出方子的人。不管是不是托名糜氏酒,谈起这酒,总绕不开关平。

得益于此,关平是出名了。

当然,在场的六个人有喜欢酒的如徐庶,也有会饮酒但酒量很差的诸葛亮。大家都有共同点,都是有理想的聪明人。

“左将军屯兵新野,刘镇南既用之,却也百般刁难。而如今左将军坐拥金矿,恐怕局势大大不同。”

徐庶将半碗酒饮尽,却也是头重脚轻,于是不敢多喝。抬起头来,眸中精光闪闪说道。

诸葛亮等人各自笑笑,没有接话。

这是他们几个人聚在一起经常谈论的话题,刘表儒人不习战事,刘备枭雄,天下闻名。

在座六人,徐庶,诸葛亮,伊籍特看好刘备。伊籍又往来新野去见刘备,所以他们时常能得到最新的消息。

正所谓居住在山野草庐中,便知天下大事。

这帮人真是能搞事,也想搞事,更是有能力搞事的人。

徐庶说话,众人没有接口,自然是有原因的。伊籍,徐庶,诸葛亮特看好刘备,但是剩下的崔钧,石韬,孟建却是不是。

崔钧闲散,不乐为官,日常也多不谈政务,是众人之中的隐士派。

众人都是北方人,徐庶,诸葛亮,伊籍对于家乡的思念没有那么浓郁,但是石韬,孟建却是很思念家乡。

“孔明,诸位。”孟建的脸色忽然严肃了一下,拱手袖子落下,对众人说道:“我本汝南人,只是昔日黄巾方盛,后有董卓造逆,天下鼎沸。于是举族来到荆州避难,如今北方渐渐安定。虽然袁公尚在,但多半不是曹公的对手。南方刘表之流,更不值一提。天下一统,指日可待。我思量再三,又与族人商议,恐怕不久就要举族返回汝南去了。”

“我也想返回北方,若是公威兄启程,记得招呼我一声。”石韬闻言笑着对孟建拱手说道。

“好。”孟建自然是应下了

六个人,却都是人各有志,而且每一个人都是主意很正的人。徐庶,诸葛亮,伊籍特看好刘备,崔钧闲散人,孟建,石韬要回去北方。

崔钧先不提,剩下双方都知道对方是有才气的人,如果留下一起奋斗,自然事半功倍。

但也都知道对方主意很正,难以说服对方,所以闻得孟建的话,诸葛亮,徐庶,伊籍都没有说什么。

只是说道。

“若定了返回时日,当饮酒告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