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反转来的如此之快

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一百八十二章 反转来的如此之快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04:24 来源:小说旗

赵佶惊慌之下,召集所有大臣,在大庆殿共商国事。

至于杨霖,已经被押到昭德坊,不能随意走动。

家中的姬妾侍婢,小厮下人,都围在他的身边,一副大难临头的模样。

杨霖一句话也不说,心里还在思考该如何才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自己若是真的退出舞台,又该告诉谁堤防契丹更北边的女真呢。

苏家姐妹是小门小户出身,眼看平日里权势滔天的大郎,别人看押起来,早就瑟瑟发抖,反倒是殷浅浅上前,握住杨霖的手道:“大郎,事情很严重么?”

杨霖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说话,继续沉思。

至于大庆殿内,赵佶坐在龙椅上,看着乱哄哄的群臣,心中恼怒异常。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都在攻讦杨霖,怒气冲冲恨不得去手撕了这个祸国奸佞。

不是他穷兵黩武,唆使陛下伐夏,哪来的这个局面。仿佛举国瞩目的伐夏之战,就是他杨霖一个人挑起的,罪责全都在他,和我们可没有半点关系。

骂的越大声,摘的就越干净,可是这对局势有什么帮助?

偶尔有几个想对策的,也淹没在讨伐的声浪中,赵佶气的手指发抖。

可是他根本对于国事一窍不通,想要说话,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这时候,第二道消息来了.......

伐夏大军攻占兴庆府,西夏灭国在即,西北诸路兵马正在疯狂赶奔支援。

银州、石州、夏州、宥州,以及无数堡垒内的宋军,全都杀奔兴庆府,愤然欲雪数世之耻。

整个朝堂鸦雀无声,传令的侍卫不知道,为何这天大的喜讯捷报,君臣都愣在原地没个反应。

侍卫以为说的不清楚,又一次大声喊了一遍。

赵佶站起身来,脸色恢复了红润,失望地看了一眼殿中群臣,拂袖而去。

悲喜两重天,可是满殿的大臣却怎么都喜不起来。

为什么刚才自己不站出来,悔恨交加的他们,更加嫉恨杨霖。

要是刚才自己站出来,揽在身上,那么这比天还大的功劳,不就是自己的了?

皇帝舍下群臣而去,给了大臣们一个没脸,回到后宫却喜极而泣。

没有什么是在你绝望的时候,突然告知你大功告成来的舒爽,这坠地升空的感觉,刺激到赵佶有些失控了。

随即他就想起了跪地请罪的杨霖,再和那群大臣一对比......

国家需要有担当的臣子,尤其是自己这样的君王,赵佶很有自知之明,他不是有担当的皇帝,他的心思都在山水美人画笔宣纸上,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才是他的梦想,他需要一个肱股之臣。

现在看来,能胜任的唯有杨霖,更妙的是,这个杨霖平日里还有各种花样满足自己的兴趣,还能赚到花不完的钱供自己挥霍,这不是就是完美的臣子。

可是刚才自己还大怒喝骂,把他关到了府上,实在太委屈杨爱卿了。

“来人呐,取笔墨来,朕要写一道圣旨。”

小内侍们十分惊奇,官家已经多久没有亲自写圣旨了,都是吩咐梁师成梁公公着笔,根据自己的意思来写。

百官神色复杂的散朝之后,伐夏之战大胜的消息不胫而走。

汴梁,沸腾了。

汴梁的春意,自然要比现在还冰天雪地的西夏得早上一些。

在残冬还未曾全消之际汴梁百姓就仿佛已经从冬眠里醒了过来,冒着尚还凛凛的寒风,就已经有多少人家车马仕女已经在城外汴河上踏青,在柳枝上结彩,在佛寺道观上香,在亭廊之间置酒高会。

消息散播的如此之快,一场不弱于上元佳节的欢庆,自发地开始了。

无数百姓口耳相传,然后涌上街头,燃放鞭炮,悬挂彩幅,高搭彩棚,歌舞宴宴。

曾布的府上,一众官员围着他,却如丧考妣。

在横山出兵之前,曾布就指使手下频繁上书,极力反对童贯伐夏。

这些自诩清流的人,对于蔡京谄媚宦官上位,和童贯促成宋夏连年战争的事,十分看不过眼。

在他们眼里,恨不得武官永远别打仗,或者永远别打胜仗才好。

大宋就维持这个样子,照样的富丽堂皇,照样的歌舞升平,照样的事他们文人的天堂。

开疆拓土,在他们看来就是武人蹿升的罪魁,大宋不需要西北那些苦寒之地,现在的大宋才是最好的大宋。

这种想法很煞笔,但是无奈的是,这个时候的文人很多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因为他们过得太舒服了!

从来没有一个朝代,文臣可以这么舒服,国家这么富,养着几万个闲散官吏,美酒、美人、美景、美食,再来几首诗词,人生为什么还要有别的追求?

现在老太监一不小心快要把西夏灭了,这可如何是好?更要命的是,两封相差不过半天的战报,把他们眼中的奸佞杨霖推到了荣誉的至高点。

曾布拧眉道:“官家所依仗蔡京、杨霖之流,无非理财兴兵二事,若是伐夏战败,我等奏言将蔡、杨之流赶出汴京,童贯之辈,剥离军权,又何愁官家不能远窜此辈奸邪小人?可是如今伐夏大胜,我恐朝中再无宁日,杨霖小儿要气焰滔天了。”

众官皆称是,无不哀叹,让不知道的番邦使者看了这一幕,还以为大宋输得一败涂地呢。

荒唐可笑,无过于此。

蔡京府上,也是热闹非凡,众人围着蔡京七嘴八舌。

他们是有些冤枉的,伐夏之事本就是他们一派极力撺掇,当时自己这一派人主张童贯伐夏时候,杨霖还是他们的亲密伙伴和第二领导呢。

现在倒好,杨少宰大义凌然,铁肩抗罪,把所有的功劳荣誉扛走了。

“太师,此事必须说个清楚。”

“官家面前,还是太师说话有分量。”

......

蔡京重重一哼:“你们这般会看风色,今日在大殿上鼓动唇舌,恨不得生吞了杨文渊,还要老夫说什么?”

蔡京动气,众人不敢再言,蓝从熙上前笑道:“恩相...今日之事,...确实有些难以启齿。不过这弥天之功,可不能就此让出去啊,这可是灭夏啊。”

西夏还未灭,大宋的文臣们,已经恨不得把战功分个干干净净了。可惜的是,一个迟到半天的捷报,让他们把到手的功劳推了个干净。

这是最憋屈的,丢人就丢人吧,反正功劳不能丢。

蔡京面色阴沉,冷冷道:“伐夏伐夏,本是我等一力主持,你们今日大庆殿内,又为何那般下作?便是老夫有舌灿莲花的口才,又如何说得动官家,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莫非还能抹去不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