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二百三十章 北宋的科学家们(第五更,为liveaben加更2/18)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

一个农家小院内,懒洋洋地趴着一只黑猫,隔壁的小丫头悄悄溜进院里的灶房找吃的。

黑猫眯着眼看了她一下,随即又闭上,一脸的漠然。

猫有猫的骄傲,看家是不可能看家的,哪怕这个家最宝贝的东西,正在被偷。

小丫头摸了半个窝头,正想离开,忽听蓝布门帘外一阵窸窣,她悄悄掀开一角,却见一名身材高大、穿着贵气的青年男子与蓉姐姐黏在一块,两人磨磨蹭蹭,也不怕热。

这个男子生得一张白净面皮,丹凤眼、挺鼻梁,双眉斜飞入鬓,比起附近村寨的黝黑男人,不知好看了多少倍,瞧得小丫头心口突突直跳,不知怎么忽然酸刺起来,益发觉得窝头难以下咽。

蓉姐姐双颊红扑扑的,眼角直要滴出水来,比平时还要美上几倍。

“你叫什么名字?”男子的声音极有磁力,让偷窝头的小贱丫心里砰砰地跳。

她很想马上逃离这里,因为随时都有被发现的危险,但是却怎么都迈不动腿。

“别,别呢!好…好羞人,少宰恩公,奴奴名字叫刘蓉娘,爹娘都是叫我蓉蓉。”

“蓉蓉不愧是做惯庄稼的,身子好结实,好弹。”

蓉娘有些恼意,恨恨地道:“你别看不起弄庄稼的,在这儿,都说我比汴梁的大户千金还漂亮呢!”

不一会,蓉蓉姐的两个好看的脚丫就被举了起来,小贱丫黄鼠狼一般,爬了出去,倚在一棵树上呼呼喘着气,恨恨地咬了口窝头,硬巴巴的窝头,咯掉了她一颗牙。

疼的她龇牙咧嘴,小贱丫不知怎地,捧着往日香甜的窝头,一点都有食欲。

她撒开脚丫,跑到张大户的田里,跟刘老汉唧唧喳喳说了些话。

刘老汉扔下锄头,快步跑回家里。

灶厨里,刘老汉看着眼前一幕,目呲欲裂举起棍子砸了下来。

杨霖内外兼修,已经两年,道家精妙之处,就在于让人耳聪目明身手敏捷。

抬手抓住木棍,还不忘抓起衣服盖住身下的女孩身子,女孩早就死的心思都有了,把头埋在地上,装起了鸵鸟。

“你这畜生,我杀了你。”

杨霖稍觉有些狼狈,振衣道:“你就是蓉娘的爹吧,我不日派人来迎她进汴梁城,我走之后你不许打她,知道了么?”

刘老汉愣在原地,眼睁睁开着这个锦衣青年逃离自己的小院,没走出多远,附近突然出现一些军汉,牵出马来簇拥着他离开。

当天夜里,刘老汉喝了很多酒,他媳妇则忙着剪布做了身衣裳,第二天来了一辆马车,这里是开封城郊,村民也都是见多识广的,可是没有人见过这么好看的马和这么豪奢的马车。

刘蓉娘双颊晕红,她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坐到了几次在梦里出现的富丽马车内,脑子里晕陶陶的,不知道在想什么。

---

昭德坊内,杨霖漫步而行,身后跟着他的外甥许叔微。

杨家传到杨通,差点绝了后,亲戚很少没有宗族,是很大的缺陷。

在这个时代,宗族对一个人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也就格外重视娘家的这些亲戚。

许叔微挑着一些简单的药理,给杨霖讲解,照样听得他云山雾罩的。

许叔微能够辞官钻研医术,说实话杨霖还是挺佩服的,这个时代的人平均寿命那么短,就是因为得个病动辄就要死人。

要是真能有所建树,于国于民都是十分有用。

杨霖突然发问道:“你钻研医术这么久,可曾有医书写就?”

许叔微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骄傲道:“只写了《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三本。”

杨霖点了点头,丝毫不知道这三本书在伤寒治疗中医史上的意义。他虽然比许叔微年轻不少,但是身为长辈,还是端着架子道:“既然弃官从医,就要好生钻研,多多着书,干出点成绩来才好、如若不然,徒为人所耻笑。”

许叔微连声称是,虚心受教。

伤寒是古代最常见的病症,往往会夺去染上此病人的性命,大宋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劳动力。

杨霖有心和蔡京商议一番,在各地兴建一些官办医馆,保证穷人也能看病。

蔡京对此一向比较热衷,应该也不会反对,许叔微见他沉默不语,还以为小堂舅对医术兴趣乏乏,便随口说些自己知道的趣事。

杨霖有一搭没一搭地接话,直到他说起自己还认识一个研究算数的,杨霖顿时来了兴趣。

“改天叫道我府上来一见。”

许叔微笑道:“我们约好了晚上去樊楼,给小甥接风洗尘,堂舅要见他,现在就可以。”

果然科学家的朋友,都是科学家,这也叫物以类聚吧。

---

贾宪递上门贴后,便局促不安地在门外转着圈子,杨府的门子也懒得请他进门房歇腿。

许叔微风风火火地跑了出来,一见他便大老远地打招呼,“贾宪,你怎么才来,我堂舅都等不及了。”

“少宰何等样人,不回府净面换衣,我敢来么。”贾宪整襟施礼,一句话还未说完,便被许叔微拖着进了府门。

“别来这套虚礼了,你再不来,我都没法交代了。”

昭德坊宽大深邃,贾宪不知走了多久,腿都酸了,穿庭过院,向右折过一间月亮门,绕过花畦、假山,迎面又是一处香阁。

穿房过屋之后,许叔微带着他来到杨霖的书房,是个人进来就会被镇住,贾宪也不例外。

这书房里除了天子的书画,就是蔡京的,剩下的都是王羲之真迹、颜真卿书法、吴道子的画作。

“你就是贾宪?”杨霖笑着问道。

“草民正是。”贾宪垂手肃立,心脏乱跳,隐藏在袖子中的双手微微颤抖,眼前人虽年轻,却是他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

打量了一番眼前人,年约四旬,满面风霜,一身青衫已然浆洗发白,看来日子过得不算宽裕。

杨霖剑眉轻挑,笑道:“你身上有没有功名?”

贾宪脸色涨红,“草民终日奔波,无暇专研经史,三考无缘。”

许叔微在一旁为朋友帮腔:“堂舅不知,贾宪是有真才学的。”

杨霖瞪了他一眼,道:“有才学怎地没有功名?”

“少宰所言,草民不敢苟同。”贾宪气恼之下忘了礼数,侃侃而谈,道:“数学古已有之,六艺之道,实数成之。河图、洛书开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上古圣贤犹且重之,今之常人岂可以为六艺之末而轻忽!

数学之用,普天之下,公私之间,不可一日而缺者也!”

杨霖嘴巴微张,楞了一下,随即笑道:“本官没有那个意思,有此眼界,确是当得起有才学三个字。”

自己对北宋数学历史肤浅的认识,让杨霖有些心虚,生怕错过什么大的数学家,耽误了中华科学的进步,便问道:“你既然如此执着,想必有所建树,可曾着书立说?”

在他看来,也就是写了书的,才是厉害的。

“有是有,可惜就是囊中羞涩,难以出版。”贾宪叹了口气道:“少时曾撰《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古集》二卷,如今还有底稿。”

要是杨霖对数学史有研究,就会知道眼前的穷酸,在这个时代已经发明了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哦?改天拿来,我帮你看看,只要有真才实学,本官帮你出钱印刷。”

贾宪大喜过望,他有些忐忑道:“草民斗胆请少宰为拙作作序。”

一个状元给自己做序,定然是会把影响力和名声扩张到顶峰。

杨霖点了点头,道:“做序好说,知可外甥,你们还有什么朋友,都介绍给我认识认识。我对这些杂学,颇有兴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