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三百零二章 千骑破晓别汴梁

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三百零二章 千骑破晓别汴梁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04:24 来源:小说旗

昭德坊内,杨霖一夜好睡,甚是香甜。

这些日子,闭上眼就是张叔夜的惨像,以及湖州军官的无头尸体,让杨霖困乏难堪。

其实张叔夜自己只见过一面,还是在万分紧急的苏州城下,早就忘了他的模样。

杨霖一心以为张叔夜已经身死,心里十分难受,为国而战落此下场,难让英雄不垂泪。

王黼那厮一旦失了势,正不知多少人憋着要弄死他,完全不需要自己操心。

后世历史上,王黼失去相位不久,开封尹聂山与王黼宿怨未解,就派人将其杀死。

天蒙蒙亮,杨霖便已经起身,徐家姐妹俩打水来伺候他洗漱,拿热毛巾洗了脸,她们的小姑姑徐赛月站到他身后,取个犀角梳子,替他梳头发,一边还抱怨道:

“朝中那么多将军,怎么总让咱们大郎一个文官出征,吐蕃人可凶着呢。上次我们和凝儿夫人去月瑛巷买胭脂,就碰到一个吐蕃番子,眼睛瞪得像铃铛,胳膊比人家的腰还粗。”

杨霖让她逗得差点笑出来,回手在徐赛月的tun尖上轻薄一把,隔着衣衫也拍得她的软肉乱颤,笑道:“正宗的吐蕃人又粗又矮,你碰到的八成不是吐蕃番子,倒有些像鞑靼人。这一回我出京,不光是为了征战,你们几个在府上也无聊,上元节便找芸娘带些礼物,回娘家去吧。”

三女大喜,徐赛月搂着他的脖子,用力啄了一口,其他两个端着木盆也十分开心。

杨霖起身之后,外面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刘蓉娘端进来一木餐盒进来,里头一个汉陶漆碗,三个仿陶小碟,盛着稻米粥一小碗,还有四个小包子,一碟是豆豉泥,一碟是炸春卷儿,都腾腾冒着热气,瞧着颇是香甜馋人。

杨霖随手抓了一个包子,笑道:“你也回娘家去看看吧,找你芸娘姐姐安排一辆马车,差三五个护院送你回去,上元节我不在府上,你们独自在昭德坊也是无趣。”

刘蓉娘比其他侍妾还要温柔恭顺,眉眼盈盈,娇音幼语:“谢大郎。”

随口吃了早餐,杨霖起身,穿戴好官服,去方妙怜的院中,自己的儿子还在呼呼大睡。

方妙怜孕期嗜睡,不知道是不是要把上次的颠沛流离补偿回来,见到杨霖进来睡眼朦胧,腻喏道:“你怎么来了?”

杨霖坐在床边,柔声道:“我要出征吐蕃,不知道能不能赶在孩子出生前回来。”

方妙怜一听,挣扎着坐起身来,问道:“怎么又出征?”

杨霖心中一动,垮着脸说道:“王黼战败,西南局势危急,吐蕃人已经长驱直入进入宋境。若是没人站出来,大宋就危险了。”

“吐蕃人竟然这般厉害么?”方妙怜哪里知道吐蕃的国情,但是她也知道,大宋总是打败仗,汴梁就被人围了几次。

“你这次去,会有危险么?”

杨霖长叹一口气,道:“要是我回不来,你好好把乐儿还有肚子里的孩子养大,这份家业就当是我留给你们娘仨的。”

方妙怜眼中闪动着泪花,从枕头下摸出一块红绸,系在杨霖的腰上:“这是我给乐儿求得平安符,你带上它,定能逢凶化吉。”

杨霖挤了几滴眼泪,摸着她隆起的小腹,动情地说道:“为了你们娘仨,我一定活着回来。”

出了内院,万岁营的人马早就集结完毕,杨霖跨上战马,一声令下朝着汴梁城外出发。

冷风嗖嗖地吹过,汴梁城中百姓,绝大部分还在温暖的被窝里。

杨霖再次踏上了南下的征程,在他的计划中,本来没有这次出征。

自己坐镇中枢,吐蕃乃是大宋将士的磨刀石,为了几年后北方的大战做准备,锻炼出一支强军和几个合格的统帅来。

谁知道,好死不死,碰上王黼这个劣货,几乎把他的计划毁于一旦。

幸好这厮逃得干脆,而禁军的财货又多,胸无大志的吐蕃人只顾着捡战利品,没有想着结盟起来,把这支南线宋军吃掉。

不然的话,十几万京营禁军还有厢兵若是死的太多,好不容易平定下来的大理,势必又将燃起兵祸。

要知道,乌蛮三十六族的领袖高泰明,现在还躲在苍山洱海的山麓中打游击呢。

马蹄铁溅起冰沫,迎着冷风南下的队伍的头顶,东方渐白。

出了汴京,陆谦纵马而行,心中十分快意。

虽然跟着少宰前途无量,但是他并不喜欢憋闷在汴梁城中,每日里当成一个寻花使者,为少宰寻觅美人或者保驾护航。

男儿壮志在胸,一身本事,唯有在疆场上才是最酣畅的痛快。

杨霖高声道:“陆谦,似这般纵马,几日能到?”

“不出一个月。”

...

----

积石山,韩世忠的中军大营,无数的精锐骑兵蓄势待发。

韩世忠的麾下,除却些许西军精锐,尽是些羌兵、克烈兵、青蕃兵。

占据高处,骑兵冲锋,在这空旷的高原上,可谓是无敌的战术。

令旗挥动,千百人的呐喊同时暴起,与仍未停息的号角声一起穿梭在山谷之间,直往云霄传去。

两侧的山壁将声浪一重重的放大,最后汇成的巨大轰鸣,与奔流而来的蹄声汇合,就像突然卷高的潮水,要把下面的吐蕃僧兵彻底埋葬。

一股难以名状的恐惧在吐蕃队伍中弥漫开来,紧紧攥住了白兰部蕃兵的心脏。

和西南吐蕃的凶残不同,大宋几代边将努力之下,北线已经有将近三十万吐蕃人归顺内附大宋,这些人就是最好的引路人和前锋。

韩世忠当了半辈子冤大头,立下无数战功,不是被冒名顶替,就是被遮掩瞒报。

唯一换来的,就是几个赏钱,还填不上他的赌债。

如今咸鱼翻身,成为这北线主帅,看着麾下兵马冲锋,心中激荡澎湃。

自从北线开战以来,连个像样的抵抗都没有遇到,唯一反抗稍强的白兰部吐蕃,马上就将被碾灭。

更多的蕃人部落,则是选择内附投降,毕竟他们打了这么久,也有些厌烦了。

吐蕃在僧人的折腾下,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王,归附大宋未尝不是个好主意,遍天下谁不知道大宋的富裕。

王禀笑道:“韩帅,此战过后,积石山附近,已经没有不投降的吐蕃人。听说怒江附近的蕃兵凶悍,把王特进杀回了大理,俺们不妨去支援一番。”

“吐蕃境内,多是旷野,经常是千里无城邑。我们都是骑兵,纵马而去不过一个月时间,应该能拦截住蕃人。不过说真的,俺倒是真想知道,王特进是怎么败的...叫俺看来,这场仗,输可比赢还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