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三十五章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三十五章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04:24 来源:小说旗

大考之后,汴梁的各大酒楼灯火通明,就连一向清雅的长乐楼也挂起了红烛。

凝儿巧笑嫣兮地陪在杨霖身边,为他斟酒布菜殷勤的像个小丫鬟,哪还有半点艳压汴梁的冷艳花魁的影子。

刘清水等人看得是目瞪口呆,随即也释然了,嘻嘻哈哈地喝着酒。

突然,外面传来阵阵惊呼,所有人挤上街头眺望。

杨霖等人也站起身来,跑到栏杆处,只见皇城方向起了大火,火光冲天在这黑夜格外分明。

刘清水猛的惊醒,浑身的酒意全无,沉声道:“他娘的,走了水了,看方向,那是宫观太乙宫,我们皇城司有负责皇宫安全的职责,这酒不能吃了,弟兄们,走!”

杨霖转头看到凝儿一脸惊慌,笑着安慰道:“你怕什么,好好待在楼里不要走动,过几天我中了进士外放时候,就带你离开这里。”

说完就要走,凝儿拽着他的衣袖:“大郎哪里去?”

“我和他们去救火。”

杨霖说完就走,发现凝儿没有松手,死死拽着他的衣袖。

凝儿自从到了汴梁,很少见到杨霖,今天见了怎肯放他离开。偏偏杨霖一点自觉都没有,还想着去救火,美人心中薄怒还不敢撒娇使小性,杨霖明悟之后,顿时有些动情。

“罢了,今夜我就陪你,去跟杨三说一声,让他自己回府,明天来接我。”

凝儿这才破涕而笑,一双眸子如同星星一般闪耀着欣喜的光芒,柔声道:“我去给大郎打洗脚水,考了三天好好歇歇。”

太乙宫外,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热浪扑面而来。

皇城内赵佶登高而望,身后的太监杨戬说道:“官家,已经查明了,是太乙宫着火,此地已经有了烟尘,官家还是进寝宫休息吧。”

赵佶身穿着一袭红色的龙袍,长发用一根玉簪拢住,拧着眉毛道:“天降大火,不烧别处,单烧太乙宫,难道是上天对朕的警示么?”

杨戬眼珠一转,低着眉不言不语,眼睛眯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翌日清晨,大火已经扑灭,刘清水等人被熏得浑身乌黑,倒在宫外草地睡觉。

赵佶率领百官前来的时候,正好看到这一幕,刘清水慌忙起身迎驾。

赵佶眼见小舅子如此卖力,再加上刘贵妃又是自己的爱妃,心中一喜,说道:“皇宫失火,皇城司责无旁贷,撤去勾当皇城司公事的官职,贬为提点皇城司。刘清水救火有功,升为提举皇城司,许你直达闻奏!”

原本皇城司有十个负责人,叫做“勾当皇城司公事”,这一下被贬了干净,把自己的小舅子提拔为皇城司的主管。

身后的官员讳莫如深,没有一个出面质疑的,赵佶从端王继位,本来就不是第一顺位的王爷。是当初向太后为了对付宰相章惇和朱太妃,才强行把他立为皇帝,但是亲政之后赵佶和向太后的矛盾就出来了。

赵佶有意重振父兄遗愿,继续施行变法,但是向太后是坚定的守旧派。

如今赵佶借题发挥,把自己的小舅子安插到对于大内皇宫最重要的皇城司上,可谓是用心良苦,谁要是这时候跳出来反对,势必在皇帝心中留一个不忠的印象。

刘清水不明就里,一听竟然有这等好事临头,乐得跪地道:“臣原为官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必定不负陛下所望。”

赵佶看他满面灰尘,笑道:“快起来吧,回去好好休息几天,然后到宫中见朕。”

刘清水强忍着心中的狂喜,一步三摇地出了宫,赵佶在太乙宫的灰烬残垣外,背着手面对着百官,问道:“太乙宫忽降大火,诸卿如何看?”

御史中丞石公弼闻言出班道:“陛下,臣闻昨日西北战报,童贯、王厚率兵欲与河湟吐蕃决战。臣以为此乃上天示警,恐战事横生不测...”

蔡京一听,被他此番言论雷的愣在原地,这厮莫不是个傻子?

他刚想出列驳斥,就看到赵佶一脸忧色,说道:“卿言甚有道理,与朕不谋而合,难怪这几天朕总是不得安宁,原来是上天和祖宗示警。

蔡京迈出去的步子,悄无声息地退了回来,眼皮一抹装起死人来了。

童贯啊童贯,不是蔡某不帮你,实则是官家...唉。

就这样,一匹快马从汴梁出发,直奔河湟前线。

西北的晴空,当真是天高云淡,如此开阔好天地,饶是春光也是一派肃杀之气,正是兵家征伐之地。

数十骑士,正簇拥着童贯几人,准备参加大集众将,决战之前的盛大军议,此时此刻,童贯心中只有意气风发。

童贯并不算一个出色的指挥家,但是他是一个有些军事常识的宦官,只要不犯大错,遇不上蛮子中的名将,凭借着大宋的富裕和边关将士的勇猛,他这样的半吊子将军足够打胜仗了。

首先这厮在朝中有人,钱粮管够,而且宋朝的军队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

不出意外,此番决战,就是童贯飞黄腾达的开始。

他已经开始畅想得胜回朝之后,扬眉吐气的样子,官家和文武大臣势必会对自己刮目相看。

王厚见他笑意盈盈,就是不发话,不禁略显尴尬,轻咳一声道:“童帅,下令吧!”

童贯这才从美梦中惊醒,一扬袍子就要下令出征,这时候肃静的军营中一匹驿马闯入,马背上的骑士高声叫道:“圣上有旨,圣上有旨!”

众将士齐齐侧目,驿卒来到点将台下,累的从马背上跌落下来。

童贯上前拿出他背后的竹筒内的手诏,王厚站在他的旁边,悄悄侧目而视,脸色大变。

其他人都不知何事,胜利就在眼前,这时候朝廷来圣旨,是要犒赏三军么?

童贯脸上阴晴不定,突然,他想起出征前杨霖的告诫。

“既然出征,就要以打胜仗为目的,不管朝中发生何事,童帅都应当以战局为先。毕竟你在前线,朝中的百官都不如你了解战场局势。童帅只要记住一点,打了胜仗就是最大的功劳,官家就会重赏,重用。就算稍微违逆官家的意思,让他现在不开心,将来需要打仗的时候,官家依然会从打胜仗的将领中选人。”

“童帅出征挂帅的阻碍有多大,这件事背后的水就有多深,朝中那些大头巾文官,可不是他们自称标榜的君子。他们是什么货色,我想不用在下跟童帅说吧。”

这些话当时自己还没在意,现在想来这少年郎眼光竟然如此毒辣。太乙宫失火,和前线战事有个鸟关系,这群该杀的文官!

杨文渊说的对,打了胜仗就是最大的筹码,童贯心一横,把手诏收回袖中,笑着说道:“陛下来旨,勉励我等奋勇杀敌,将来得胜赏赐是少不了的。”

三军一齐欢呼起来,唯有看到手诏的王厚,眼神中慢慢浮起一丝敬意。

“诸将听令!”

一声呼喝,三军紧绷,齐齐抬首昂胸。

童贯意气风发,只觉得活了五十年,今日才是最快活的一天,他扯着嗓子,声音算是浑厚:

“高永年!”

“末将在。”

“你率所部汉蕃兵马两万人,从京玉关进发,从兰州、岷州,直杀到湟州城。”

“王厚!”

“末将在。”

“在全军之前!除了本帅之外,并无他人节制与你。你但率所部,攻克巴金城之后,留部将把守沿途要道城池,直趋湟州,与高永年会师湟州城外!”

童贯已经彻底摒弃了皇帝手诏带来的负面情绪,振奋精神道:“某自率中军,三路齐发,与尔等荡平河湟吐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