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四百零九章 各施手段斗正酣

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四百零九章 各施手段斗正酣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04:24 来源:小说旗

杨霖风风火火地拿着一块平谷奇石,进宫之后直奔郑皇后的殿内,赵佶早就望眼欲穿了。

杨霖笑着上前,带三个小内侍搬进一口箱子,打开之后是六块石头。

这五块石头,乃是从平谷精挑细选出来的,有红,黄,青,黑,绿等五种颜色,形成不同的画面,有黄梗青花,黑花泼墨,还有一块纹理神似憨态可掬的小熊。

这无疑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下诞生的天然佳品,赵佶双腿直接拔不动了,两个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石头,嘴里啧啧赞叹。

郑皇后走了下来,不敢怼赵佶,对着杨霖没好气地说道:“就凭这些石头,就能解掉艮岳的蹊跷?”

这一下隔得有点近了,杨霖稍微一暼郑皇后,发现她和自家的郑云瑶眉眼间有点相像。真不愧是亲生的姐妹,郑云瑶百媚千娇,这皇后靠近了看也十分惊艳。

还没等杨霖开口,赵佶便抢着解释道:“皇后有所不知,这艮岳中的奇石大多是太湖运来的,是南边的江山气运。而平谷乃是幽燕地界,此乃北方大地精华。如今我们即将凑齐南北,才是臻至大圆满境地啊。”

杨霖擦了擦额头,心道碰到这种会脑补的,真真是省了我的大事。这解释,比自己想出来的还有蛊惑力,关键这是赵佶自己想的,他肯定是越想越有道理,不会怀疑自己。

现在赵佶就像是碰见了自己的心上姑娘的痴情人,不趁着现在提正事,更待何时?杨霖轻咳一声,道:“官家,这平谷到汴梁道路闭塞,为了运奇石,还请陛下早下旨意,开始开凿运河。治河司张安治理黄河颇有业绩,深谙此道,臣提议由他来做。”

赵佶吸了一口气,问道:“爱卿,似这等奇石,平谷还有多少?”

“漫山遍野,不知几何。”

“那运来汴梁,岂不是好似愚公移山?”

杨霖呵呵一笑:“愚公者,山村老叟,靠的是一家之力当然慢了。陛下富有四海,一声令下山河变色,正不知有多少子民欣然为君效忠。更有我大宋民殷国富,足够承担这点微末工程,若是陛下不做此等大事,如何彰显我大宋的国力于天下,须知沿途河北小民,很多都是见识浅薄之辈,根本不知道大宋的富足。

这建造艮岳,乃是大事,关乎大宋的国运,更关乎官家的仙途。官家不妨细想一下,是不是住进艮岳之后,大宋捷报频传,开疆拓土我大宋版图足足扩大了三倍有余,现在连幽燕都难回来了!”

赵佶脸色涨红,显然是心中澎湃,十分激动,被杨霖一番话撺弄的热血沸腾。

“好!就按杨爱卿说的办!”

---

汴梁城中,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官员,在茶楼酒肆之间,唉声叹气。

当今官家不知道受了杨霖什么蛊惑,竟然要取直运河,挖通南北,简直是堪比隋炀帝的暴政。

在他们看来,汴梁如此富足,为什么还要取直运河,去开辟那河北穷乡僻壤的土地。

要知道,河北一带作为大宋的边境,自从雍熙北伐失败之后,百年来一直被当做遗弃的边地。

衮衮诸公,好像集体患了健忘症,忘记了自己前几天还在高谈阔论,夸耀少宰杨霖收回幽燕的丰功伟绩。这才不到一个月,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奸佞。

市井之间,也有不少的百姓不明白,好端端地去挖河渠,岂不是好大喜功。他们只看到了挖河渠的表面目的,就是给皇帝运石头。但是却没有那个眼光,去看河渠后面的功效,难道偌大的运河日夜不息,就只让运石头的船走么?

搬一座山来,才用几个月、几艘船。嗅觉最敏锐的,当属袖楼的商人们,这条运河挖出来之后配合天津港的海运,可以说大宋北边半壁江山都盘活了。在商言商,他们看到的是无限的商机,等到这些人一窝蜂涌入河北幽燕的时候,杨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明堂上,蔡京的脸色十分难看,他没有想到杨霖会走这条路,利用皇帝对他的信任,来一手狐假虎威。

有宋一朝,宰相的群权力越来越大,到了神宗时期已经到了顶峰。但是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文官自相争斗党争不断,反倒让稀里糊涂上位的赵佶变成了最具权势的皇帝。

如今皇帝和宰相意见不合,蔡京眯着眼,心中暗暗算计。如今自己已经站稳了脚跟,在大宋的新的政体里,是离不开自己这个宰相的。能够代替自己,给赵佶收拾烂摊子,还能保证他有钱花的,只有一个杨霖。

杨霖的年纪又太小,所以蔡京自认没有人能够取代自己的相位,就算是真的扶上去一个,还是要把自己请回来的。

官家这几年搬到艮岳居住,让杨霖处在了最好的位置,他可以轻而易举地知道官家的一举一动,言谈喜好,若是放任下去...

一向以皇帝为先的蔡京,这一次,也准备试一下自己这个宰相的斤两了。

他轻轻一咳,道:“到讲义司说话,我有些事要和诸公商议。”

讲义司因蔡京而起,大家默契十足,心意相通,众人一听这话,胸中就已经了然个七七八八,心中不免有些紧张。

蔡太师已经做了五年的宰相,这在大宋历代都算是长的了,他若是想继续连任的话,难免有人不服。但是这一次如果压制住杨霖,阻止陛下劳民伤财开凿运河,那么谁还敢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蔡京心底暗道,文渊呐文渊,你毕竟还是太年轻,为老夫做了阶梯。

讲义司内,白时中捧着刚写好的奏章,念道:“老臣白时中代东西两府、六部诸衙门合词上疏:自古人君,未有不以忧勤而兴、骄佚而败。太祖皇帝百战而得天下,历代先帝无不勤勉恪谨。近来忽闻陛下欲开运河,开采奇石,游观苑囿,纵情逸乐。劳民之害,积于细微;衔橛之危,起于所忽,不可不慎。

官家天纵圣明,想初时定无此心,必左右近臣引入非道,陛下不察而误蹈。臣等实为寒心,况去岁以来,兵祸不断,天灾横行,陛下岂无仁心加于百姓耶!请陛下亲贤臣,远小人,摒弃群小,以正朝纲。”

他的声音中气十足,声若洪钟,十分有渲染力。周围的几个大臣包括蔡京在内,无不交口称赞。

高屐笑道:“白尚书这奏章上去,就看杨霖怎么收场。他区区一个毛头小子,竟然敢撺弄陛下干出这等大事来,实在是太能闹腾了。这次弄个没脸,我且看他收不收敛,哈哈哈。”

众人哄笑起来,蔡京也轻笑着说道:“开河,是劳民伤财,隋亡于开河,前车之鉴不得不防。老夫早就跟他说过,此事行不通,没想到文渊...连我的话都不听了。”

一封奏章摆在赵佶的桌案前,让他无比纠结,杨霖的提议以及他带来的石头,都让赵佶心动不已。

而且南北奇石筑艮岳的说法,深入其心,这个时候要打断,简直太难受了。但是白时中这篇奏章,下面落款处密密麻麻,盖满了东西两府,六部衙门的大员印章、赵佶当皇帝以来,顺风顺水,什么时候经历过这种阵仗。

杨戬侍立在一旁,眼见官家对这一封奏章长吁短叹,便回身在小内侍耳朵低声耳语一番,不一会小内侍端着一个汤盏过来。

“官家,初夏暑气重,吃一口梨膏吧。”

赵佶挥了挥手,叹道:“朕哪吃得下,杨爱卿帮朕瞧出咱们艮岳的症结所在,事关朕的国运和仙途,可是百官又以民生社稷为由,齐名劝阻朕运石抵京。不管是杨霖,还是百官,都有自己的道理,朕正不知该如何决断。”

杨霖眼珠一转,低着头,轻声道:“官家,老奴伺候官家这么多年,既是您的臣子,更是家奴,就仗着身份说些逾越的话。咱家和杨少宰这些人,心里只盼着官家好,这事可不是关乎别的,实在是最紧要的事。若不是搬进这艮岳,咱们大宋哪能有这般光景,这都是陛下的福运和造化,我们这些人呐,都是沾了您的光。

现在可以把这造化加深,届时福临大宋,难道还抵消不了这点民力和财力?这满朝文武呐,家中产业都在汴梁,开凿新河对他们当然是不利的。当然大臣们肯定有很多事好心,但也不排除一小撮人为了自己的小利,就阻止陛下开河。

老奴蒙陛下恩宠,在汴京也有不少家财,这次为了官家的福运造化,为了艮岳能够圆满,老奴...老奴拿出十万贯!”

十万贯是什么概念...换作一般的皇帝,肯定会寻思一下你一个老太监哪来的十万贯,但是赵佶没有。

他喜欢收受这种贿赂,自己的嫔妃收的他也会喜滋滋地去清点,有收的多的,赵佶还要伸手要一点呢。这个人做皇帝你只要顺着他的心意,入得了他的法眼,他宽厚大方的很。

杨戬的这番话,让赵佶感动的同时,彻底下了决心。为了自己的福运和造化,少不得要独断专横一次了。

---

艮岳,皇后殿中,郑皇后正对着镜子任由宫女们给她梳头上妆,自家小妹在一旁坐着,笑嘻嘻地说一些宫外趣事。

身边宫女捧着一个翠玉托盘盈盈拜倒,“娘娘,这是禁中新赶制出的一批首饰,您看可还中意?”

郑皇后扭身看去,托盘上尽是珍珠首饰,连那赤金璎珞上都是明珠点缀,随手拾起一支珠花问道:“怎地都是珠饰,差距就那么大,瑶儿头上戴着的这个,珠花金丝缠绕,单就上面这十数颗珍珠个个珠圆玉润,远胜咱们宫中的手笔。”

郑云瑶大方地说道:“你喜欢?给你啦!我们家有的是。”

郑皇后白了她一眼,打趣道:“行了,都知道你们家有钱,姐姐给你找的这个夫君,还不错吧?”

郑云瑶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低着头小声嘟囔几句,隐隐约约听到个什么喜欢后面,疼什么的。郑皇后也不多想,只以为她说杨霖疼她,突然眼色一亮,看见妹妹低下头后,胸前贴肉佩戴的一颗硕大的心型宝石。

“这条链子不错啊。”郑皇后杏眼一瞪,轻启朱唇说道。

郑云瑶马上捂住胸口,紧张兮兮地道:“这可不能给你,这是杨家的传家宝,我婆婆死前留下的,将来要给我的儿媳。”

郑皇后将信将疑,道:“杨家从一开始就这么有钱啊?”她的眉间一挑,压低了声音,道:“你回去之后,帮姐姐好好问问,这次杨霖开河,能赚多少钱,咱们郑家也要入股一份。”

...

昭德坊的花圃内奇花盛开,郁郁花香引得彩蝶蹁跹,往复流连。

杨霖眯着眼躺在卧榻上,身旁紫砂壶水汽袅袅,旁边自己的媳妇刚从宫里回来,就急吼吼地赶了过来。

“什么?挣钱?”杨霖愕然看着自己的小娇妻,后者憨憨地点了点头。

杨霖撇着嘴,道:“你姐姐被钱迷了眼,这河还没开,我就扔进去十万贯了。杨戬那厮拿着我的钱,在官家面前表忠心,他可舒坦了,我是想想就觉得冤。”

郑云瑶一脸失望:“啊?赚不到钱呐,那阿姐可要失望啦。”

杨霖刚想说话,突然脑子里想出一个主意来,给郑云瑶倒了一杯茶,笑眯眯地说道:“挣钱吗,也不是不行,你下次进宫跟你姐姐说,这次还是老规矩,拿出来的越多,挣得就越多。”

杨霖突然想到,这次开河花费少不了,若是由朝廷出钱,势必成为新的难点。各级衙门肯定会百般刁难,不如直接绕过他们各级衙门,找赵佶单干。

让袖楼集资,到时候建成运河之后所盈利润分红,一条运河不知道要给朝廷带来多少的收入,只要赵佶答应前几年的拿出来,就足够挖运河的花费了。

如此一来,还能裹挟一批投资的权贵,分化这个庞大的利益团体,简直是一举数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