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刀阔斧

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刀阔斧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04:24 来源:小说旗

开封府,汴梁城,御街。

御街不愧是京师繁华地,虽已日暮,仍往来车马繁多,行人如织。

户部员外郎耿南仲今日在樊楼做东,邀请一群失却官位的汴梁公卿,楼下车马如织,奴仆如云。

在楼下就是汴河,波声隐隐,秋水东流,雅间内香风阵阵,随处可闻歌舞吹弹的靡靡之音。

大堂内有许多散客,也是衣冠楚楚,倚红偎翠,说笑无忌,只不过眼睛都不时瞟向堂上高台,似乎在等候着什么。

不一会,耿南仲走了上来,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他的身上。

耿南仲身为户部员外郎,并非是闲职,而且他醉心仕途,一向是按时点卯,甚至经常早来晚归。

逃过这次清洗的耿南仲,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费尽心思做到了东宫的教习先生这个位置,要的就是放长线钓大鱼。

如今的旧太子赵恒也就是后世的宋钦宗,年纪尚幼才五岁,耿南仲自认得不到赵佶的赏识,一心想着把小太子教大,也混一个宰辅来当。

杨霖的一场政变,让他所有的希望化为泡影,所以虽然他没有被裁官,却是最失意的一个。

樊楼内,到场的官员互相打过招呼,不管以前有何嫌隙,现在都可以暂时放下,大家同仇敌忾。有什么过节,能比剥夺了你的官位还要大的,对他们来说显然是没有。

耿南仲伸手压了一下,顿时安静下来,“诸位,今日把你们请来,不为别的,就为了大宋的百年社稷。朝中有人所为有悖人臣圭臬,想必大家都一清二楚。诸位多年以来公忠体国,口碑载道,为民宣劳,造福黎庶。

可惜一朝奸佞当道,竟然被逐出庙堂,岂不是笑话?

我等为国读书,为君养性,值此之际当一展所学,为国纾难,为君上分忧。”

底下的旧日官僚,有一半已经被他这番话吓得抖似筛糠,这种事你没人的时候偷偷说说好不好,这里可是樊楼,这是没把都尉府当回事啊。

“耿希道今日做东,邀我等前来,实乃弥天之勇。若是朝中多一些你这样的官员,何愁他乱臣贼子如此狷狂。”

一个面色有些发黄的中年官员,疾呼一声之后,便是一阵剧烈咳嗽,呼呼气喘。

这些文官自从政变之后,尤其是金梁桥之后,一个个更加的放浪形骸,但知享乐,以为这样不掺手朝中大事,就可以继续做官。

谁知道杨霖做的这么绝,诚如老种所言,禁军世家、金梁桥官员、内侍省一个个倒下的时候,他们选择作壁上观,明哲保身。

现在杨霖腾出手来收拾他们,已经没有人是他们的盟友了,说起来这算是汴梁疑难杂症里,做容易切掉的一伙。

底下传来乱纷纷的声音,在樊楼的二楼雅轩,装饰皆是富贵堂皇,门窗桌椅、案几屏风皆仿唐制。壁上挂有几轴金碧山水,轩外临堂处都有一方小小露台,露台两面绿荫覆盖,盆景簇簇,看不清两边情景,便于轩内客人独处私谈。

轩内临水栏杆下摆着一新月型瓷盆,盆内一簇白瓷莲花,亭亭凸出,甚是别致,五六尾金鱼摆尾游动,十分自在。房内两个人正在对弈,其中一个面色白皙滑嫩,一张瓜子脸,修眉端鼻,手持一柄尺余长的牙骨折扇,说不出的风流俊俏,就是有些脂粉气。

另一个气度不凡,身披软袍,眉宇间有些戾气。

“小白脸”穿着一身男子装扮,一张口却是妇人的口吻,幸灾乐祸地道:“该,看你在士林的名声,都说你是乱臣贼子哩。”

对面的人冷哼一声,原来是当朝少宰杨霖,他给柔惠帝姬保留下了樊楼,所以今日特意把她叫来楼上,要情分来了。

谁知道正和帝姬下下棋,谈谈心,夸耀自己的本事,竟然来了这么一出。

这大庭广众之下,竟然会在汴梁出现这种集会,都尉府的人真不知道是干什么吃的。

杨霖伸手一招,从他背后来了个一身琥珀色锦缎长裙的侍女,杨霖沉声道:“燃一柱香。”

侍女不明所以,还是到身后的小橱柜里,拿出一支凝神香,在案几上点燃。

杨霖对着帘子外说道:“陆谦,不要派人去报信,这柱香烧完之前,都尉府的人没到,就让殷慕鸿滚去密州管码头。我倒要看看,他的探子是不是一群酒囊饭袋。”

陆谦听到杨霖话里的冷意,心中知道他动怒了,毕竟都尉府恶名在外,人都说他们无孔不入,谁知道杨霖出来吃个饭,都能听到这种集会。

不得不说,汴梁的官实在是太多了,杨霖清理了一批又一批,这些人就像是割不完的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地冒了出来。

一缕缕烟袅袅升起,柔惠帝姬托着腮,好整以暇地等着看他的笑话。

眼前这个男人比自己年纪还小,但是他太强势了,让柔惠帝姬更加有一种羞耻感。如今能看到他吃瘪,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她一显露这小儿女姿态,凤眉弯曲细长,明眸皓齿,朱唇外鲜,整个人仿佛白玉雕成一般,不可方物,当真是烟轻月瘦,雪韵花嫣。

柔惠帝姬身份高贵,所以潘意对她又敬又怕,在外面倒是蓄养了不少的妾室,能给他一种臣服与他、依偎于他的快感。

久而久之,他们夫妻互相敬重但是情分就淡了许多,柔惠帝姬自打成婚也没跟潘意同房几次,还要给他养外面的女儿,心中未尝没有委屈。

直到杨霖出现,一脚踹开了驸马府的大门,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俯瞰着这个天潢贵女,给了她从未有过的欢愉和耻辱,让她又爱又恨。

杨霖回头看了一眼香炉,只见一根沉香已经燃的只剩半根,突然一楼的大堂内砰地一声,门板应声落地。

“都尉府奉命擒拿乱党,所有人双手抱头,蹲在地上,反抗者格杀勿论!”

这些官员都曾听说过都尉府的恶名,但是百十年来养成的士大夫天下第一,文官就是这个大宋主人的观念根深蒂固。

在轩室的杨霖,也真正的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来一场彻底的清洗,无法改变这个时代的没落和腐朽。

自古强权崛起,无有不流血者,软绵绵没点骨头的大宋,是时候让这些鸟人退出舞台了。

底下的都尉府番子,点起了人数,暗暗点头,突然朗声道:“在场的八十四个,皆是乱党,聚众祸乱朝廷,阴谋颠覆大宋社稷,现已验明正身,就地问斩!”

“且慢!”

二楼传出一个声音,让都尉府的番子诧异的同时,拔刀往上窜。

楼梯口陆谦摸出腰牌,几个恶狠狠的番子,顿时站在原地,抱拳压低了声音道:“上面是...”

陆谦轻轻点了点头,笑道:“且听少宰吩咐。”

杨霖站起身来,走到栏杆口,底下的都尉府干办一看,马上抱拳行礼。

点了点头,杨霖凝声道:“此乃我一个相好的产业,不要在这里杀人,须得有散不去的血腥。”

柔惠帝姬白皙的脸一下子变得红彤彤,低着头面皮发烫,啐了一口。

底下顿时骂声雷动,都尉府的人用刀柄猛打,压制愤怒的人群。

刚刚安静了没几天的汴梁,又有八十多人被当街问斩,如此一来开封府汴梁城内衙门口的冗官是彻底解决了。

血光冲天,腥膻萦绕,百姓们津津乐道,众官员抚额庆幸。还有一些旧官僚,在府邸内仰天长叹,高呼暴虐黑暗。

三天之后,一场大雨冲刷,汴河的血迹已经没了踪影。

举国州县,陆续有人上表辞官,中书省全部批了通过。

以前还有人觉得,只要大批的官员一起辞职,就能吓住这个新朝廷,结果发现只要你敢辞官,他们就会同意。

大宋多余的官吏,足足有五六倍之多,这些衙门的职能还各自重合,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在大宋的官场就是常态。

“江浙宣抚使上官凌称病请辞。兵部议江浙宣抚使并非常设拟不再派员接任。

杨霖倚在黑漆嵌螺钿花的软塌上闭目养神,耳听着王朝立一本本念着明堂呈送来的各部奏疏。直到听到这里,才张嘴道:“江浙一带,是国家赋税重地,既然宣抚使撤了,可以上报官家,拟开一个江南十府巡按。”

王朝立眼珠子都红了,低声问道:“少宰觉得,什么人去合适?”

“非张叔夜不可。”

坊间传闻张叔夜是杨霖跳大神救回来的,虽然是无稽之谈,但是也可以看出两个人关系匪浅。

王朝立一听这个位子少宰的心中已经有了人选,便有些可惜地继续念道:“河北诸路兵马总指挥韩世忠上奏,宗泽、王禀、吴玠等二十八员将佐各有奇功,请朝廷封赏。”

杨霖眉心一蹙,道:“狗日的泼韩五,怎么没有写呼延通,把奏章拿过来我瞧瞧。”

王朝立拿着奏章过来,杨霖用手指按住,一个个看来,果然没有呼延通。

那呼延通在涿州城下,带着百十将官,赤膊破城,好似天神一般。

太宁山下,又是他率众冲阵,和女真甲阵硬碰硬,力斩女真大将蒲家奴。

自己又不是瞎子,这呼延通当不起一个封赏么?

他却不知道,那韩世忠在幽燕大权独揽,杨霖一走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幽燕军帅。

可是呼延通是见过泼韩五落魄时候样子的,那时节大家各自脏言秽语什么事都见过,说话也没个把门的。

如今韩世忠官大了,呼延通依旧是往日做派,慢慢地就惹恼了他。

这次就是故意不报,想着坑他一把,谁知道杨霖对幽燕战将的功劳,了如指掌,尽在心中。

王朝立见他面色阴沉,还以为他不同意大肆封赏武将,便试探性地问道:“少宰,这是留中不发还是驳回申饬?”

杨霖摇了摇头,道:“这上面写的,都是真实的功绩,让兵部酌情封赏。如今是用兵之计,国家又不缺钱财,官职空缺的也多,可以适当加大封赏力度。”

王朝立点了点头,记在心里,杨霖说道:“我说你着笔,给韩世忠写一封信,以我私人的名义发给他。”

王朝立赶紧起身,早就有侍女在桌边研磨,展开一张宣旨。娇笑道:“王尚书,请。”

“谢过情情姑娘。”

杨霖坐直了身子,沉声道:“开始写吧:泼韩五,你这打脊泼才,没信义的破落户,精贼猢狲也想瞒老子,正是鲁般手里调大斧。呼延通没有功劳,你是放你娘的狗屁!老子一双眼,却似琉璃葫芦儿一般,什么鸟事看不清楚。

幽燕将官,都是老子的亲腹人马,你要是再敢颠倒打,老子让你滚回延安府当你的大头兵。识相的好好写一封信来,论功请赏,再敢打压同僚,看老子饶不饶你。”

韩世忠泼皮出身,私德一直很差,只是这一次被杨霖抓了个正着。

王朝立汗如雨下,频频擦额,一封密信写完,却似一口气跑了几里地一般。

这些话他这个读书人,平日里一年也说不了几句,少宰似这般张嘴就来,还能高中状元,果然不是一般人啊。

杨霖火气被韩世忠打压异己的行为给激了起来,干脆做起了身子,也不管各地的奏章了,直接乾纲独断:“方今百姓无异于往时,钱粮军需无加于旧额,为何各类职官比旧时加倍?

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有职,左右谏议无言责,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执记笔之事,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

从今往后,各衙门添设兵备、提学、事关文教皆不可以留存。另各州府立三衙分辖民生、刑名、军务。其余官员,一律裁撤,回京述职听调。”

王朝立已经被吓得面无人色,这是有多少的官员要失去官位啊,杨霖还没有说完,继续说道:“进学制也应该改一改,每年只取三十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