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五百四十五章 通达

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五百四十五章 通达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04:24 来源:小说旗

汴梁城郊,一处小船飘荡,上面有一个青衣船夫,耐心地等待着案上的乘客。

放眼瞧去,此人身高七尺有余,铁塔般的身躯上,穿着一身黑衣,整个人散发着一股强壮、剽悍的气质。尤其是两个拳头,就像是两个铁锤一般。

老船夫心里暗道,好一条壮汉,要是被这拳头捶一下,估计老胳膊老腿的,肯定是活不成啦。

这汉子朝着一个黑矮锦衣胖子抱拳,低声道:“宋太尉如此相助,教武松如何报答?”

宋江是枢密使,虽然还没有受封太尉,但是大宋的人都习惯这么叫枢密使,给人戴个高帽。

宋江笑呵呵地说道:“这般说话就太生分了,相逢何必曾相识,你是解珍解宝的兄弟,就是我宋江的弟兄。”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了看四周,把手挡在嘴边道:“不过到了南边,莫要再用武松这个名字,勿提往事,好生在水师搏个功名回来。男儿一生,不就是要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嘛?”

武松重重地抱拳,转身上船,宋江一直看到船没影了才离开。

到了船上,武松果然倚在船舱一边,半句闲话也不肯多说。

没想到这番还能脱得牢狱,捡回性命,又有宋太尉如此义气,将来若是有机会,一定要报此大恩。

划桨的老船夫看了一眼这个大汉,笑着问道:“后生,刚才送你的品阶不低吧,俺瞧着像是个大官。”

武松轻笑一声,道:“族中一个哥哥,不是什么大官。”

老船夫心中哂笑,当俺是个棒槌,俺可是汴京的人。这些乡巴佬自以为是,那黒厮一口山东口音,身上虽是便服,却穿着紫金官靴。整个汴梁,也就枢密使宋江了。

一个汴梁的老船夫,心中也是有着十分的骄傲的,足见汴梁此时的地位。

地方衰敝百年,全国奉养一城,绝非朝廷一纸新政,可以轻松扭转过来的。

地方官吏稂莠不齐,似蔡虎子这等虐民官员,竟至于激起义士当街刺杀,可见官民之间矛盾之深。

一辆马车,行驶在御街前,周围亲卫守备森严。杨霖在马车内,眉头紧蹙,刚刚在明堂,白时中的问题很尖锐,大宋这么大朝廷的意思地方官员如何能领会得到。

等到传到他们那里,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的转述,这其中的人,难免都带着点自己的私心和偏见。

真的到了边陲之地,深山之中,还是朝廷本来的意思么?

大宋倒是有邸报,也出现了专门抄录邸报以售卖的牟利商人。官员们为求省事,都乐于花些钱去购买。但是这东西到了赵佶一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杨霖拧眉沉思,到底该如何才能让这个东西,发挥最大的功效。

回到昭德坊,内院的蓉娘给他除去朝服,换上一身轻便燕服,朝床上努了努嘴。

杨霖好奇地一看,只见徐今儿两个姐妹,还卧在衾内,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

一幅绯色的绸被只是齐胸盖着,衬着一弯雪白的手臂撂在被外,正在旁边绣一个女红的徐赛月脸一红,上前给她盖上。

“有了身孕睡觉还这般不老实。”说完杨霖自己起身,给她们掖了掖被角。这姐妹两个,竟然同时怀孕了,杨霖不禁倍感骄傲。前些日子折浣香也有了身孕,今年自己也是多子多女。

屋内的丫鬟们眼都红了,要是被大郎这般爱护的是自己就好了,都怪肚子不争气啊。

杨霖见屋内气氛突然有些变化,笑着道:“都看什么,本老爷一箭双雕,足见身强体壮。你们尽是贴身丫鬟近水楼台,哪一个没有受宠过,到现在都没点动静,真不争气!”

杨霖说完,满屋子十几个丫鬟,全都齐刷刷地羞愧地低头。

徐赛月掩着嘴,笑道:“大郎,我叔父来了。”

刘蓉娘端来一杯热茶,杨霖轻轻抿了一口,问道:“徐知常?怎么这才说,来了多久了?”

边说就要起身,带着徐赛月来到花厅,只见徐知常正盯着一副墨宝,看得入迷。

“这是蔡相的手书,若是喜欢,走的时候拿着就是。”

徐知常这才听到有脚步声,杨霖和自己的侄女已经到了跟前,听说两个堂妹一块有了身孕,徐知常心中也颇为高兴。

“这如何使得,少宰,在朝堂说的邸报的事,下官回去之后,在礼部查了一下,确实已经荒废许久了。”

杨霖心里暗骂,这鸟大宋,有用的东西全都搞坏,养着最多的文官,却什么活也不肯干。无数的闲散官员,每天在汴梁的青楼里吟诗作对,醉生梦死,还以为是真的没活干。原来有活也没人干,以前还真是养了一群废物。

“朝廷政令不同,如何能够推广新政,依我看干脆在礼部,专门成立一个衙署,负责邸报的誊抄和传播。一十三省,都要有专门的驿卒,负责传递邸报。朝廷政令一出,最迟要一个月内,到达所有边陲!”

徐知常暗暗掐算,问道:“这个衙署,既然在礼部,不知道要设几个官吏,是和品阶?”

“你去找吏部的人商量,不宜过高,也不能太低,就从每年太学选拔的进士中挑选就是。至于衙署的名字,就叫通政司好了。以后朝廷的所有早朝内容,都得记录下来,选重要的不忿誊抄印刷,然后发送各地。

让地方官吏,也能通过邸报参与到早朝来,别以为山高皇帝远,这大宋哪里都是天子脚下。”

徐知常记得十分条理,频频点头,前者开设的驿站,又有了新的用处。如此一来,确实有利于新政的实施。

杨霖怕他不能完全领会自己的意思,又补充道:“这次不是走形式,每个月就要集中发一次,地方上的政绩和意见也要写成奏章,由驿卒顺路带回。既然要做,就落到实处,万事以新政为先。”

徐知常抱拳道:“少宰放心,我们礼部势必鞠躬尽瘁,为少宰做好这个通政司。”

杨霖点了点头,徐知常微微作揖,和侄女说了几句话,便告辞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