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

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04:24 来源:小说旗

汴河周围,曾经的士大夫公卿辈踏青游玩的庄园,已经全部改作耕地。

当初杨霖主政此事,做的十分彻底,一举解决了汴梁时常发生的粮食危机。

如今即使汴河不通,城中也不至于马上断粮。

正值暮春,两岸都是挥汗如雨的庄稼汉,在田地旁边是来送饭的妇人和小儿。

东风轻轻吹过,泛着白鳞鳞的浪花儿的河面上,时不时地传来一阵阵豪放的歌声,渔夫欢笑道将网儿撒进水里,船家使劲摇动船桨的同时,也会跟着附和几句。

百万人以上的大城,便是市井间也有无数的传奇,和值得称颂的故事。

从长安到汴梁的河道,重新整修后不久,杨霖并没有选择从水路走。

几匹快马当先,引着身后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直奔京兆府。

沿途过郡县不入,天色一黑便就地扎营,埋锅造饭,与行军无异,直奔郑州府荥阳。

两天之后,日落时分,荥阳官员在城门外迎接杨霖的仪仗。

大军驻守在外,八百亲卫护送着杨霖,去到府门前。

荥阳地处京畿省,紧邻开封靠近汴梁,这里的官员都是熟悉杨霖的。

饶是如此,地方上依旧十分重视,郑州知州刘新亭站在最前面,在他身后就是荥阳知府、通判,还有当地的道观的道长若干。

衙门的巡检河北捕头,神色紧张地领着百十个衙门维持着秩序。

赤红色的旗帜刚刚映入眼帘,迎接的人群就骚动起来,诸位官僚提起袍子缓缓往前走了几步。当地士绅们组织的锣鼓队声乐喧天,鞭炮响声密密匝匝连成一片,一时硝烟四起。

亲卫们分列两旁,杨霖穿着一身紫金色的官服,头戴两根扇翅的官帽,晃晃悠悠走了过来。

“欢迎越王殿下。”“杨少宰原来辛苦!”“无量天尊,弟子恭迎赤阳祖师法驾光临!”

乱七八糟的欢迎语之后,最前面的刘新亭笑道:“越王殿下一路风尘,远道辛苦,下官郑州知州率郑州府官员士绅,恭迎王驾。”

杨霖看了他一眼,这郑州知州十分年轻,皮肤有些黝黑,不似寻常的读书人。

“刘知州年纪轻轻,就能管理郑州这般紧要的地方,算得上年少有为。”杨霖不冷不热地问道,这么年轻就身居高位,极有可能是关系户。

刘新亭一听心想,要论年轻爬得快,如何能和你相比,笑着回道:“下官不过是错蒙朝廷看重,与殿下相比,不值一提。殿下比之年前,又多了份威仪。”

“哦?你见过我?”

这时候身后的一个中年官员,凑上前笑着道:“殿下,刘知州在云内建城,立下四项大功,才被吏部着重提拔。”

原来是自己人,杨霖疑心顿去,笑呵呵地随他们进城。

“我等已在城中酒楼,设下酒宴为殿下接风洗尘,请殿下换乘马车,到了地方再把酒言欢、开怀畅饮。”

杨霖一听,这是自己的巡视第一站,若是打下了基调,那就是在整个大宋,吃喝玩乐一遍。

先不说如此一来巡视的意义就失去了,便是时间也不容许,那样巡视完整个天下,怕不是要等到三四年后了。

“酒宴就免了,本王一路劳乏,目下就想去行辕歇息一番。你们把通政司传下的,需要准备的公文拿来便是。”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只好称是。

这里是汴梁附近,官员们都十分疑惑,不是说杨少宰贪财好色,风流成性,这怎么勤政廉洁起来了。

杨霖带着陆谦等侍卫,也不换乘马车,骑着马在荥阳公人的带路下,来到钦差行辕。

行辕占地近顷,是当地一个士绅的庄园,分前院和东西跨院儿,如今西跨院全拾掇出来,暂做了钦差行辕。

不一会,郑州府的公文就被搬了过来,杨霖手里攥着一根青绿色的小瓜,翻阅着公文。

里面十分规整地记录了新政施行之后,遇到的难题,以及解决办法。

原本大宋的役法,是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新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募役费用由当地税收中抽取,需要写清楚明细上报朝廷,原本免役的官户,僧户等,也缴纳同样的钱。

如此一来,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忙时候分到徭役的青壮去衙门当差,家中的耕地往往没人打理,需要租赁出去,这一年便很难过活。

而他们去当差,一分钱没有,干的是什么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所有的活都要干,也是宋朝的官老爷最为清闲的最大依靠。

老百姓每年义务地去做里正、户长、乡书手等“头衔”来帮助下乡到户收税;有耆长、弓手、壮丁等“职务”去负责抓贼;有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名目给正牌子的官员们服务。

有一些还比较着名,比如县级衙门里的县曹司、押录;州级衙门里的州曹司、孔目,连同各级配备的杂职,虞候、拣掏等,数也数不过来,都要由普通百姓承担,关键是还不给钱。

反倒是士绅家,不用徭役,如今士绅想要继续免役,就只有交钱。

交钱之后,当地官府拿这笔钱,雇佣百姓来当差。官府的差役,从临时工,变成了正式工,而且不再是义务的,而是拿工资干活,往日里叫苦连天的差役,成了香饽饽。

这样一来,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很多农民免除劳役,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也给了社会上那些闲散人员一口饭吃。

不过士绅们,就要多负担一部分的役钱,这群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自然不愿意吃这个亏。

这一条实际上,和王安石当初的募役法十分相似,不过更加彻底,取消了最为害民的差役法。

王安石当初是不敢彻底取消的,因为当初的财政状况不允许,朝廷拿不出钱来自己供养差役。而且你把这个取消了,官衙内这么多活,岂不是要清贵的官老爷自己去干。

王安石不敢彻底得罪所有的官员,所以他的新法,虽然已经十分超前,但是处处都有妥协的地方。

杨霖则不一样,首先他掌权靠的是武力,还把旧官员得罪了个遍。你不同意?可以,要么辞职滚蛋,要么人头落地。江南之所以屡屡有士绅作乱,就是动了他们的这块大蛋糕,百十年来的天堂一般的士大夫家族的特权,被杨霖踏的粉碎。

其次就是如今商税之高,几倍于前,杨霖才有这个底气。

杨霖和他的心腹,常说的翻天覆地的新法,变化就在于这条。

如今的百姓们通过交一定数额的钱,可以得到从前想象不到的空余时间,用这些时间可以去干自己的活,生财养家;朝廷官府得钱,去招募人员当差,可以扩大就业人数,减少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不仅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还能把各种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当初王安石之所以失败,就是触动了士大夫的利益,他被贬相之后,第一个被改回的就是募役法。

这就是后世的公务员事业编制度的雏形,杨霖想象不到还有更好的办法了,自从秦朝开始,汉人百姓生下来就有沉重徭役的枷锁,直到如今才被劈开。

这不失为救时惠民的第一好政策,但是阻力也大,可以想象杨霖若是此时遭遇不测,这条新法就会成为昙花一现的历史尘埃。再现于世,或许就是千年之后了。

杨霖翻到后面,找到官府所遇阻力的记载,果然是写的满满当当。

各种奸猾的手段,被使出来对抗官府,尤其是士绅和寺庙。

民间的佛法为何如此普及,就是因为寺院的田产是不用缴税的,很多的官绅就把自己名下的田产,和寺院挂钩,甚至干脆就是他们自己的家寺。

刘新亭手段十分果决,公文山记载着,他抓捕抄没了许多士绅之家,不过对和尚们的问题,十分头疼。

杨霖哂笑一声,使劲咬了一口,将瓜把一扔,道:“让刘新亭来见我。”

不一会,刘新亭进到院内,见杨霖点着灯再看公文,而桌子上还有没有收拾的杯盘,心中不禁暗暗钦佩。

果然是谣言中伤,少宰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贪财好色之徒,这简直就是当代好官楷模啊。

“殿下。”

杨霖招了招手,道:“你看,这上面记载的,荥阳石泉寺,名下竟然有良田三千顷。整个荥阳才多少耕地,这么多地方不交租,每年朝廷损失多少钱?”

刘新亭面带难色,低声道:“殿下,这石泉寺...乃是汉代兴建的名刹,禅宗二祖慧可曾在此地驻锡修行,历史久远,宗风弥长。可谓禅韵深厚,历史悠远,薪火相传,绵延不衰。”

杨霖不耐烦地一拍桌子,道:“本王听你介绍寺院来了,你不想当知州,想改行做导游不成?”

刘新亭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导游,但是一看杨霖不复城外的好脾气,连连告罪。

杨霖指了指公文上的石泉两个字,凝神道:“我给你一个晚上的时间,把他们亏欠的役钱算出来,一个子也不能差。明日带兵前去收缴,正午之前拿不到钱,你这郑州知州的位置不保,说不定还要治你一个渎职之罪。”

刘新亭冷汗频流,这个变脸速度也太快了,他还在发愣的时候,杨霖不耐烦地道:“刘知州莫非有这个自信,不用一晚就能算清楚?”

“啊?...下官愚笨,不能,一晚...一晚已经是很短了。”

“那还不快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