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六百一十二章 洛水殇殇,葬于北邙

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六百一十二章 洛水殇殇,葬于北邙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04:24 来源:小说旗

草长莺飞,花枝繁茂。

荥阳外,百官齐至,恭送越王杨霖继续西行。

杨霖弃了马车,骑在马上,朝后挥了挥手。

此次巡视天下第一站,成功地昭示了此行的决心,可以说是杀一儆百。

荥阳一片血光,死了许多想要抗拒新政,不交役钱的大户。

伴随着这果决的执法,是官府收缴的巨额役钱,同样让天下为之侧目。

通政司内,蔡京连连叫好,他是新政的奠基人,很多的政策是出自他的手笔。

当初自己执政的时候,为了赵佶、为了获得士大夫的支持,他做了很多的妥协。

即便如此,依旧是困难重重,政令出了开封府就很难推行开来。

这次荥阳的事,给了老蔡京很大的触动,不管是故去的老相王安石,还是后继者章惇,他们的手段都是好的,但是为了变法,他们也需要妥协太多。

瞻前顾后的变法,根本无法动摇这个社会的顽疾,那些盘踞在国家上吸血的既得利益者,会把变法击的粉碎。

马上通政司的人,就将荥阳的事,经过渲染放大,以邸报的形式传遍天下。

各地的官府都硬气了起来,有些和士绅勾结的,也都害怕被检举揭发,而惶惶不可终日。

一十三省的巡抚,受命到各府、各郡县设立巡查司,中书门下白时中已经下令,到年中时候,还没有彻底清查土地,收缴役钱的州府,为首的知州知府必被裁撤。

各省巡抚治下,有超过三个州府没有完成的,就撤掉巡抚、总督。

此时军政分离的好处尽显,各省总督和参将为了自己的官位,天天到衙门催促巡抚查案。

手下的兵马四处调动,来回拉练,震慑治下士绅。

而朝廷本来因为裁撤官员,而大幅削减官位,从而引起的太学取士缓慢,此时也有了一定的缓和。

新增设的衙署,已经由明堂内的宰相白时中定夺,命名为:典教司。

典教司隶属户部门下,主管天下民族、宗教和风俗。

从各地选派官吏,开府建衙,每一处寺庙道观以及其他庙宇外,都设有专门的吏目,收取信徒供奉的香火钱。

这些钱,由官府统一管理,抽取一部分分发给各寺庙、道观。

当然,和尚们也可以上报申请,寺内哪里坏了,由典教司衙门负责修葺,不用自己花钱。

若是做些法事,收取的钱财,除了抽税之外,是不用上缴的。

如此一来想要不事生产,在庙里念经,还要衣食无忧,显然是不可能的。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洛阳以东的北邙,是无数豪杰将相的埋骨之地,似乎所有的英杰,都希望死后葬于此地。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

一眼望去,十分开阔,北邙山地势起伏平缓,高敞而空旷,中间高而四周低。

阳春三月,北邙山遍山野花竞相开放,如龙柏连翘、牡丹、杜鹃等。最显眼的,当然还是洛阳牡丹。

走了两天的脚程,在洛阳地面,杨霖已经看到很多次兵马擦肩而过的情形。

这一次在官道上,又遇到了大队的人马,杨霖终于忍不住,叫住了为首的一个将佐。

来到杨霖的马前,看着他身上的紫金官服,这个将领已经知道眼前的人的身份,不禁有些紧张。

“末将洛阳防御使郑桥,见过少宰。”

杨霖握着马缰,问道:“你们这来来回回,是在作甚?”

“回少宰,上面下令,兵马需三日过一县,驻扎一天。若有当地官府需要调遣,好及时配合。”

杨霖暗暗点头,看来这次杀一儆百的力度很大,效果已经出来了。

只要持续施压,让各地衙门如此重视,过上个三五年,就成了常态。

这样的变法才能长久,才会彻底根除害民的徭役法,让国家的根本制度为之一改。

杨霖问道:“你们是刚从洛阳出来么?”

“回少宰,我等奉命,从洛阳去往河阳,驻守三天。”

挥了挥手,杨霖示意他可以离开了,洛阳是河南府的中心,也是一个大城。

虽然如今落寞了,但是人家以前可是真的阔过,无数的豪门落户于此,所以洛阳也是改革的一块硬骨头。

宋江这厮给自己安排的路线,现在想来就是先难后易,若是按照自己原本的打算,去往河北、幽燕那些地方,都是新政改革推广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这些地方长期远离中枢,被视为边陲之地,不受重视,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士绅势力。

而且那里长年累月驻扎着几十万的兵马,没有几个人敢像江南那样硬抗朝廷政令。

如今走洛阳到秦陇,秦陇是个更复杂的地带,这里的将门世家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自己打压了府谷折家和麟州杨家,扶持了姚家,算是削弱了种家,四大将门的势力重新划分,对军队的掌控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但是在地方上,这些世家的根基依旧十分牢固,就怕他们为了家族利益,抗拒新政。

又走了半个时辰,已经下了北邙山,靠近了洛阳城。

陆谦笑着道:“少宰,你看前面,那就是洛水。”

大宋的东京是开封府,西京就是河南府,洛阳是除了汴梁之外,另一个繁华的所在。

高耸的城墙,虽然不如汴梁的雄伟,但是在中原也算是大城了。

暮春之际,无数的游人选择出来踏青野营,洛水旁人群熙熙攘攘。

当年武则天这妖妇想要做皇帝,到处搞神迹,于是洛水中就突然有人打捞出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四个大字。

洛水出现了“神迹”,武后一高兴,投桃报李之下,便下旨禁止在洛水里渔钓,这可苦了居住在洛河左右的渔家,他们要么放弃祖祖辈辈从事的捕鱼之业,要么就得迁离洛河,到他处捕鱼为生。

渔户大量迁走,或者改从其它行业,倒使得洛水两岸一片清幽,成为达官贵人们踏秋散心的一个好地方。

到了如今,这时候的洛水,已经不复当初的模样,虽然它还是浩渺无际的一条大泽,但是更多的是客商们的赚钱通道,漕船络绎,驶于河心,帆樯林立,遮天蔽日。

商船从洛水直下汴河,就是一条贯通东西的海商金钱之路,日夜不停的商船,不知道要创造多少的财富。

杨霖指着洛阳城道:“今天再城中歇息一天,先前已经知会河南府的官员了?”

“都通知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