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六百一十八章 男儿毫气,各不相同

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六百一十八章 男儿毫气,各不相同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04:24 来源:小说旗

檀州,韩世忠大营。

主帅帐内,几个哨探浑身是血,被人扶着坐在椅子上。

韩世忠等几个主要将领,围着他们,细细询问。

“女真兵马频繁调动,在松子岭一带,有大军驻扎,而且一直有物资运抵。”

韩世忠低下腰,问道:“大概有多少兵马?”

“看旌旗和营帐,不下十万。”

帐中顿时响起一阵惊呼,韩世忠点了点头,眼皮一抹,道:“看来是又要打了。”

“前段时间,王禀派人来说,野狐岭的完颜娄室,也有增兵之举。如今看来,这几个都是宗翰的人,这厮一直想要南下,也不排除是他故作姿态,引俺们军马出击,他好有南下的借口。

宗翰在金国地位不低,他若是一直贼心不死,鞑子南下是早晚的事,俺们不能傻乎乎地等着挨打,马上上报朝廷,再讨些兵员盔甲,等着开战便是。”

韩世忠到汴梁,参加过杨霖封王的密谋,他心里清楚少宰不想现在打。

他在等更好的机会,少宰说过,有八成的胜算打起来都有两成几率败北,他在等九成甚至十成的胜算再打。

杨霖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他知道新政的厉害,只要步入正轨,国力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飞跃。不过韩世忠作为一个宿将,对此并不了解,也不认同,在他看来若有六成胜算,就该追亡逐北,杀出长城。

这几年下来,长城兵团的战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几次大战,锻炼了将士,充足的粮饷、日夜的操练、完备的后勤,让整个大营中战意满满,气势如虹。

朝廷派来的文教教官,初时觉得聒噪,后来学多了,韩世忠惊奇地发现,竟然有助于提高军纪。

刚刚拿下的幽燕之地,经过金辽宋几次易主,当地百姓已经是十存三四。

朝廷设立的奖惩机制,让许多营中将士,拥有了土地。

前段时间新政推行,又有很多的地方吏目、差役需要人手,于是很多将士都举家搬迁至此,成为了幽燕人。

他们在此生根,也更加安定起来,军营中的氛围,已经和先前大有不同。

韩世忠虽然自诩为良将,但是自问也是做不出这样的改变的,只能说朝廷的新政,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几匹快马,从军营中奔出,卷起一路烟尘,直奔汴梁。

和平了不久的边关,再次厉兵秣马,准备开战。

---

复辽城内,耶律大石站在城楼,这片土地上已经没有了敌人。

远在波斯的塞尔柱帝国,是如今西亚的霸主,也已经派人前来修好。

耶律大石心中清楚,在自己的这个大辽附近,如今唯一的敌人,就是这个塞尔柱帝国和反叛了他自立的花剌子模王朝。

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都曾经盛极一时,占领了后世的整个中东和现在辽人占据的高加索一道。

在历史上他们也都曾经败于耶律大石的西辽之手,不过如今耶律大石为了躲避更加强大的宋、金,一口气跑出了漠西,失去了蒙古诸部的支持,也得到了更稳定的环境,和更安逸的领土。

耶律大石的目光,已经放在了西边,一个地方不许有两个强国存在,这是耶律大石这类人的共同想法。

这类似于一山不容二虎,当初赵匡胤,也说出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一阵脚步声之后,几个官员跟着相国耶律鑫登上城楼,见到耶律大石后,上前拜道:“陛下,塞尔柱人的使者,已经到了城内。”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笑道:“朕在城头,已经看到了他们的仪仗,这些人还真是豪奢,一个使者的马车,也用金布遮盖,是怕朕不知道他们的富庶嘛?”

耶律鑫上前一步,问道:“陛下,难道要远征塞尔柱?”

耶律大石摇了摇头,说道:“你有没有仔细想过,当年俺们的幽燕和云内,是怎么一步步丢失的。”

耶律鑫咬牙切齿,恨道:“都是宋人无耻,居中使了奸谋。”

“计策只有管不管用之说,哪来的忠奸之分,宋人拿回幽燕的过程中,先是和大辽议和结盟,又在居庸关和金人议和,马上撕破脸皮重新和大辽议和。短短一个月内,他们几乎是兵不血刃,拿到了幽燕,还打退了威胁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女真东路军,杀了主帅吴乞买。”耶律大石说起旧事,丝毫没有挫败感,那段时间他可是作为杨霖的俘虏,在城中被囚禁了很久。

“做大事者不能因为你在一件事中失败过,而选择逃避,不去回想。朕时常对此事反复琢磨,宋人用最小的代价,拿下了最大的利益,这就是好计谋。现在塞尔柱和花剌子模,彼此互有争斗,若是我们悍然南下进攻,反倒会让他们结盟起来,对抗大辽。朕要用宋人当初的计谋,为我们大辽拿下这片更加广袤的疆土。”

耶律大石看着金光闪闪的使团,脸上流露出自信地笑容:“远交近攻,先和塞尔柱结盟,共取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是突厥人种,当初也是从契丹旧土被打出去的,那时候他们面对的是盛唐。

这些人被赶出了东亚草原,在西亚为所欲为,一度成为波斯的主人。直到后来,被同样来自东亚草原的铁木真的远征兵灭国。

塞尔柱帝国垂垂老矣,这个花剌子模却是刚刚崛起,以前作为极盛时期的塞尔柱的附庸,一旦他们衰败,就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这样狼一样的种族,是不会和自己刚刚建立的新辽和平共处的,耶律大石心中有数。

他此时还不知道,如今正是自己脚下这片土地,难得的一阵宁静平和的发展期。在这段时间,这片土地上,逐渐凝聚出自己的民族,阿塞拜疆族。

在后世的历史上,从花拉子模和塞尔柱争霸成功后,就马上出兵占据了此地,从此这里就沦为强者的附庸,直到后世也没有再翻身。直到千年以后,此地也是或被大国吞并,如同车臣等,或者穷困不堪成为大国的附庸,如阿塞拜疆,格鲁吉亚...

如今因为喀喇汗被大宋提前占据,而与之接壤的蒙古诸部,因为茶马古道的原因,变成了亲宋一派,耶律大石的西辽破不得已来到更西的地方,提前奴役占领了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

耶律大石的想法,本是生聚十年,隐忍之后,挥师扩张领土,准备和宋金争锋。

但是此地的敌人,实在是和宋金有些差距,就像是你预算一个工程,本来是准备盖摩天大楼,突然换成了小平房,自然会大大缩短工期。

他已经开始觊觎南边的土地了,首先第一步,就是灭掉这股花剌子模的突厥人。

突厥,作为一个长期活跃在草原的人种,实际上并不是单一的民族。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而契丹,则是出自后世中国东北的一个单一民族,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曾经长时间依附于后突厥汗国。

如今这两个曾经汉王朝的北方大敌,要在西边,决一雌雄了。

辽人皇帝,耶律大石,于此时意气豪雄,顾盼生威,俯瞰这片陌生的土地。

---

洛阳,春光明媚,鲜花丛中几个官员在此聚饮。

今日是为了庆贺越王杨霖的纳妾之喜,杨霖如今的地位之高,可谓是权赫熏天。

他本身也不是凉薄的性子,既然小试牛刀,俘获了两个少女的芳心,便派陆谦各自下草帖,纳为妾室。

杨霖的地位,在大宋,只要他想,已经少有得不到女子。

纳妾不需要那繁琐的流程,即使是亲王纳妾,一天之内也能办好。河南府上得了台面的几个官员,尽数到场庆贺,杨霖坐在上首,身穿一身红色袍子,越发显得风1流倜傥,脑袋上还十分骚包地簪了朵牡丹花。

河南知府笑着起身敬酒,这时候外面来了一个行色匆匆的驿卒,从怀里掏出一个密信。

杨霖看后,神色微微一动,然后收到怀中。

“少宰?可是有甚公务?”

“无妨。”杨霖心中有数,不是很慌,自己在边关的布防,进攻尚未可知,防守万无一失,这些女真鞑子,随意越过长城的时候,已经一去不返了。

他举起酒杯,道:“来,尽饮此杯!”

喝完之后,杨霖回过头,对陆谦说道:“派人只会韩世忠、宗泽、姚平仲,静观其变,固守长城,迎头痛击,必要时候有合适战机,也可以主动出击。大将在外,岂能靠朝廷的指示打仗,我保证他们的后勤不缺就是了。打得好嘉奖,打不好换人。”

黄府内,两个少女并在一间房内,彼此看着都有些不顺眼。

迎亲自然不能从上清宫下来,所以张长清干脆将女儿也送到了黄府,倒是更加方便了。

两个曾经的闺中小姐妹,如今发辫都已经被打散盘成妇人发髻,如玉姿容上的少女绒毛正被五彩丝线缓缓绞去。

这叫做开脸,亦称绞脸、择脸、升眉等。是传统婚姻礼仪之一,用绞合的双线绞去新娘脸上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眉毛扮妆的仪式。女子一生只开一次面,作为嫁人的标志。多由父母儿女齐全的全福人或新娘的妯娌开面。

一般是先在少女的额前、两颊、眉毛四周,嘴唇上下和下巴各处汗毛多的地方,擦上一些“开面粉”,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双股棉线,拉成夹子状,用力依次在额、颊、唇、颏等汗毛稠密的部位反复绞夹,直到把汗毛绞得干干净净才罢休。经过如此一番的“开面”,新娘鬓角整齐,线条分明,眉弯如月,唇、额部光洁、白皙,一下子平添了几分姿色,靓丽了许多。

开脸之后,又有几个妇人丫鬟过来帮着上妆,一个正在为灵云换翘头弓鞋的婆子,笑嘻嘻地说道:“两位姑娘好福气,那亲王府,哪是一般的人家能进的。你们看这妆奁,我这么多年好没见过这么体面地呢。”

两个人毕竟是多年的闺友,互相不搭理了一段时间,又忍不住了。

黄玄芝指着灵云的眉毛道:“你这儿却掉之后,好看了好多。”

“你也俊俏不少。”

两个人一旦破除了敌视,便笑着互相点评起对方的嫁衣来。

说着说着,两个人又嬉闹起来,毕竟才是豆蔻少女心性欢脱。这时候,一个婆子推门进来,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带着图画的小册子,笑着上前讲解起来。

顿时房内没有了嘻闹声...

上清宫内,张长清面色凝重,几个徒弟在一旁不敢说话。

我给女儿掐算过,命相中贵不可言,杨少宰他...

如今正是我修道的关键时期,若是真有那改朝换代的大事,岂不是要影响我清修。最可恨是如今因着灵云,与我有了羁绊,不行!

张长清站起身来,朗声道:“你们听着,我要去秦陇终南山中苦修,尔等好生看觑上清宫。”

“师尊何时回来?”几个徒弟急声问道。

张长清已经快步走出,只留下郎朗声音:

“吾今获轻举,修道终南山。

三界尽稽首,五行在指尖。

徒儿不识数,问吾何时还。

待升九天后,华表一千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