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六百九十章 定鼎五京

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六百九十章 定鼎五京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04:24 来源:小说旗

宣和三年,岁末。

整个大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却丝毫没有改变汴梁此时的热闹,依旧是烟花漫天,花灯如昼。

今年的金池御宴,前来贺喜的番邦和以往大不一样,只剩下高丽依然和东瀛还有南洋几个小国。

大宋疆域扩大了几近三倍,自然而然少了许多的藩属,文武百官几乎都到了金池,除了杨霖。

他依旧是告病在家,可以避免和官家的接触,昭德坊内也是十分热闹。

大堂内摆开家宴,几十个小桌呈回子型排开,今年杨通干脆没回来,只是托人捎回一些海外特产,所以就由杨霖坐在上首。

杨霖也已经派人了解到,杨通所在的岛国,多半是琉球。

如今琉球岛上十分热闹,几个势力来回征伐,杨通和东瀛几个大的贵族关系匪浅,在其中搅风搅雨,十分快活。

杨霖一边有些思念,也有些庆幸,还有这些地方供他们兄弟闹腾。

这群人要是在大宋,就得乖乖当个富家翁,那可真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正想着呢,杨天仁带着几个小兄弟上来敬酒,除了杨天逸是被奶妈抱着的,其他几个都恭恭敬敬站在下面。

杨天仁代表他们,上前道:“儿子们祝父亲大人新年康健,鸿气东来。”

杨天乐和杨天宁关系最好,紧紧贴在他跟前,杨霖笑吟吟地接过酒杯,连喝了三口。

轮到杨天乐上前,他笑着道:“乐儿祝爹爹万事昌隆,吉庆有余。”

杨霖摸了摸他的脑袋,道:“乐儿这些年在外,成长了不少,这才像我们杨家的种。明年我把你送到你祖父身边,回来时就是个男子汉了。”

杨天乐点了点头,又回头看了一眼杨天宁,后者报以鼓励的眼光。

杨霖说完挥了挥手,在他身后的芸娘和锦儿,笑着将一个个福袋拿了上来。

杨霖一人一个,递到他们兄弟五个手里,然后拿了一个挂到杨天逸的襁褓上。

郑云瑶也笑着招了招手,她的四个通房丫鬟,带着几个福袋,分给了几个孩子。

杨天仁带着人拜了拜,齐声道:“谢母亲大人。”

眼看拜年的差不多了,便开始上菜,都是杨府常备的菜色,一家人其乐融融,内院的丫鬟婆子们也都在一旁的室内吃酒。

这一年奔波在外的时间,占了大半,反倒是在汴梁待了不到半年,杨霖也十分享受这种感觉。

酒宴正酣,几个侍妾轮流上前,给杨霖敬酒。

杨霖也是各有礼物,调笑几句,碰到苏妙怜这种不规矩胆子大的,也免不了瞪她一眼。

众人散去之后,杨霖在自己房间睡下,醒来时已经是日上三竿。

摸了摸床边,空荡荡的,昨夜喝多了,也不知道是谁睡在一旁,这新年的关口,肯定已经起床去打扮了。

芸娘带着几个小丫鬟,伺候他洗面漱口之后,轻声道:“大郎,那延庆观的九陵道长来了。”

“哦?师兄来了?”

杨霖赶紧穿好衣服,迈步来到昭德坊的家观内,洪九陵正在跟此地的梅道人聊天。

杨霖笑着过来,道:“师兄,一早来此,也不提前派人知会一声,我好迎接师兄。”

“师弟不必客气,这次来是要问一下,往年的祁天大典,都是师弟前去,今年是否依旧?”

杨霖在一个蒲团上坐下,笑道:“我这里俗务缠身,今年怕是抽不出身子,便由师兄派人前往便是。”

洪九陵微微一愣,随机摆了摆拂尘,道:“那就让志元去吧。”

这种朝堂的事,他不想涉入太深,如今的延庆观已经达到了顶峰。

再要过多插手政事,必是取祸之道,老道士活了这么久,看得十分通透。

在中原,从没有宗教涉政能有好下场的,这和西边的许多蛮族不同。

那些人讲究君权神授,但是在中原王朝,君就是神。

赤阳师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如今这个地位的,老道士心知肚明,延庆观背后也出了不少的力。

从当年这个扬州解元进京,在长乐楼宴请自己三人开始,他的每一年都是平步青云,踏的每一步都是登天梯。

只要他得势,道教昌盛已经是必然的,延庆观的荣耀也不会熄灭。

杨霖点了点头,这种大典,自己不适合再去了。当初不过是争权夺势的一种手段,如今权势尽在手中,他懒得去出这个风头。

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在家中陪一陪家人。

至于赵偲,则要忙碌许多,他得选几个武将,一起到南苑射猎,玩上一天,然后赐宴。

今年的春节又赶上立春了,还要有打春仪式。开封府就要赶一头牛进皇宫,这叫春牛。赵偲拿鞭子抽抽牛,叫做打春,那意思就是新年得好好干活才有个好收成。

即使是在重视商业的大宋,社会的根基还是农业,农业是如今中原王朝的立国之本。

不管哪一个朝代,都十分重视农耕,吃饱了饭什么都好说。

杨霖留着延庆观几个道士多留了一会,他们便起身告辞,杨霖亲自送到了府外。

他伸手一招,陆谦上前道:“少宰?”

“马上叫白时中、蔡京、高柄、张叔夜、王朝立、徐知常来见我。”

新年新气象,中书门下还没开工,几位大员就被叫到了昭德坊内。

白时中带着自己的宰相班底,刚进到昭德坊的花厅,见到里面早就到来的蔡京。

一时间,所有人都觉得事情并不简单,杨少宰只怕有大事要宣布。

等到众人离开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候,大宋最高层的这些官员,整整一天都在昭德坊内没有出来。

不久之后,一道诏令颁发,石破天惊。

宣和四年,大宋在汴梁之外,再设四京。

东京汴梁改为中都汴梁,其余四京分别是西京长安,东京江宁,北京燕州,南京广州。

汴梁,在大宋立国之后,就是独一份的地位和资源,终于开始被分化。

杨霖迈出了迁都的第一步,邸报下发之后,四京所在地,无不欢欣雀跃,开始摩拳擦掌,准备扩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