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七百四十七章 禅位诏书

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七百四十七章 禅位诏书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04:24 来源:小说旗

杨霖来到大相国寺,本来还愿的方妙怜,在车上休息了起来。

“我先去逛逛,你什么时候好了,再下来还愿。”

杨霖拍了拍手,笑吟吟地下车,临走前挨了圣女一脚。

他之所以来此,自然不是还愿的,而是前来视察一下。

自从宗教改革,统归文教司管理,他还没有来过寺庙道观。

这项政策到底收效如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寺院来说。

轮回学说的宗教,往往比较容易引起民间的共鸣,人们在这一世活的很累,却看不到希望,便寄托着来世。

方妙怜作为明教的圣女,为什么摩尼教灭亡之后,他要信佛,就是因为摩尼教、白莲教还有弥勒教这些宗派,都和佛教的学说有些相似。

进到大相国寺前,陆谦等人已经围了上来,站在杨霖的身后。

他们都是穿着便装,没有配官服,扮作普通香客,来看一看宗教改革之后,寺院的现状。

信仰这个东西,是断绝不了的,从古至今有太多人类不能理解的现象,即使是在后世的科学爆炸之后,也都还存在。

臻至化境的科学家,在最后,往往要去信神,就是因为很多事连他们,也无法解释。

所以管理好宗教,对于统治者而言,有利无害。

否则的话,就会出现乱像,不管是放任自流还是过于严苛,都不是好主意。

相国寺门口,守门的不再是僧人,而是多了一个文教司的小衙门。

杨霖走进去一看,有几个公人,笑吟吟地问道:“这位施主,捐香油钱,请来此处。”

这服务态度不差!杨霖心里赞了一声。

这些公人的态度当然不差,因为来这里的,都是些财神爷。

他们捐的香火钱,除了按律收税,拿出一部分分给寺院,大部分都进了文教司,充当居养、学院、校舍、金石馆的支出。

而豪客门本就求个心安,这些钱用来做了什么,都会有衙门告知他们。

说起来都是行善积德的好事,香客们自然没有怨言,和尚们也被迫没有怨言。

这个也算是业绩的一部分,在文教司内部要是考察的,这些人被分到大相国寺,可是一个大大的美差。

杨霖穿着十分华贵,在场的公人都已经认定了,这又是一个豪客。

可惜,他浑身半文钱也没带,这些精的猴子一样的差人,估计是打错了算盘。

杨霖坐下之后,马上有人捧着一个茶盘出来,香气萦绕。

这是专门伺候大豪客用的,迎来送往的本事,眼力见是头等重要的。

杨霖一边喝,一边问道:“今日这大相国寺有些冷清,是怎么回事?”

一个身穿麻布素衣,头戴公门璞帽的坐到他的对面,笑道:“这不是如今的燕王殿下,崇信道门,延庆观才是香火鼎盛的所在。我们这相国寺,虽然也香客不绝,但是照着往年,大不如前了。”

他们说起来头头是道,显然文教司的人,对于汴梁的各大寺院道观十分清楚。

杨霖又问了一些细节,对蔡京的手笔不断地叫好,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太会敛财了!

杨霖恨不得站起来给蔡京鼓鼓掌,难怪古往今来贪官这么多,蔡太师能够在青史上留下一笔。

这手段,这细节,这周到的服务,完善的流程,平白给朝廷增加一大笔收入。

文教司办那么多大事,从来不伸手跟自己要钱,果然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这蔡京一身敛财本事,让赵佶用就是祸国殃民,自己他用就是济世大才。充分说明了,人才常有,也得给他们找准位置。

杨霖喝完了三杯茶,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等文教司的人刚开始有些苗头要钱的时候,站起身来拍拍屁股就走了。

端茶的小衙役恨恨地说道:“竟然一毛不拔,这下您可是看走了眼,可惜上好的龙凤团饼,没来由便宜了他。”

为首的公人笑道:“此等人物,岂是那吝啬之人,交个善缘早晚要来捐的。”

---

杨霖推崇备至的宰相之才蔡太师,此时正在文教司的衙门内,苦思冥想。

赵偲禅位,需要一封禅位诏书,这等手笔当然要找地位、文采和资历最好的人执笔,

朝中比来比去,出了已经退隐致仕的张商英,就是蔡京最有资格了。

首席宰相白时中本来就是蔡京提拔的,兴冲冲地来到文教司,提出了这个想法。

蔡京当仁不让,接下了这个了不得的大活,闭门之后,只留下随身伺候的侍妾,在一旁大气不敢喘地研墨。

禅位诏书,必须写的冠冕堂皇,突出一个受禅人的英伟超俗,文成武德。

这一点杨霖倒是不缺,说实话,他的资格受禅没有问题。

至少比绝大多数受禅的开国皇帝资格要好,就拿本朝的太祖赵匡胤来说,当初就是个殿前督检点,还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可言。

而且先主柴荣,是何等的英豪,留下孤儿寡母,竟被手下的军汉给逼的逊位。

而如今燕王杨霖,文治武功,都有惊人的手笔。

先是治理黄河,挽救了几百万沿河百姓,实施新政,让海晏河清国富民强。

推行文教,改士林风气,是为杨学祖师,被称为圣人,更是提出人人皆可成圣,甚至教化了四海蛮夷,都心向礼仪。

更是道门正一教领袖,受人尊崇,号赤阳真人。

武功也是可圈可点,先灭西夏,再收大理,吐蕃内附,跤趾回归,更重要的是辽金先后灭亡,蒙古草原臣服,威胁百年的北虏之患被彻底解决。

这一条条,在蔡京的脑子里先后过了一遍,他随即提笔,笔走龙蛇。

潇洒俊逸的字迹,一个个出现在绢帛上,构成一封锦绣文章。

写完之后,侍妾才敢说话:“老爷的文采风流,还是这般惊人。”

蔡京轻笑一声,道:“晒干之后,送到明堂去吧。”

这诏书很快传到明堂,杨霖一手组建的中书门下,相互传阅,无不赞叹。

白时中阅完,频频点头,捧着诏书就去找杨霖。

一个新的王朝,已经迈出了它的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