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吃货唐朝 > 第163章 精盐

吃货唐朝 第163章 精盐

作者:肥皂快乐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9:59:54 来源:小说旗

“王爷,您来了。”

齐王殿下和其他王爷们不同,他是来厨房最多的一位,厨子们和他都很熟悉。

李佑说道:“王寮,你去拿一些木炭,捣碎了,再拿一个底下带孔的花盆来,洗干净了,将这些碎木炭装满。

拿几斤腌咸菜的粗盐来,化成水。再拿一些麻布和绢来。”

王寮也不问为什么,直接吩咐手下去办了。

时间不长,这一切都准备好了。

李佑让王寮将化开的盐水,先用几层麻布和绢过滤了一遍,然后倒进了装满木炭碎颗粒的花盆里,下面再放上一个铜盆,接着过滤出来的盐水。

然后将这些盐水反复过滤了几遍。

木炭不是活性炭,吸附功能差,李佑只好多次过滤。等到过滤出来的盐水看上去很清亮的时候,李佑说道:“把这些盐水放进锅里熬干了吧。”

夏天,厨房里又有明火,有些闷热,李佑吃了一根雪糕,说道:“你们每天在厨房里工作,很辛苦,从今天起,月俸再加两成。”

厨师们一阵欢呼。

王爷是个吃货,与吃货关系最近的当然是厨师们了。需要就是价值,齐王府的厨师们是整个厨师界地位最高的。

这半年多时间,月俸已经涨了好几次了。

盐水终于熬干了,锅底留下了一层盐颗粒。王寮等人将盐刮下来,放进了盘子里。

李佑捏起了几颗盐粒,放在手中看了看,然后放进了嘴里。

“嗯,不错,就是这个了。”

他对厨师们说道:“来,都看看,尝尝。”

“哎呀,王爷,这盐,这盐太好了,比咱们用的细盐还好呢。”王寮激动地说道。

“是啊,是啊。”厨师们都很激动。

李佑笑道:“这才是人吃的盐呢。”

……

第二天早朝后,李佑拿着和慕容翎签订的协议,去求见李世民。

李佑进了皇城,走了没多久,就看到高静明在前门和两名官员谈话。

高静明见到李佑,打发走了那两名官员,朝着他迎来。

“殿下。”高静明拱手招呼道。

“高大人。”李佑还礼说道。

高静明满脸兴奋地说道:“殿下,听说吐谷浑有盐湖,能够制盐,什么时候能给户部增加收入,能够增加多少啊?”

李佑说道:“我正要去见父皇,说的就是这件事,你和我一起去吧。”

两仪殿,书房。

李佑从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布袋,拿起一张宣纸铺在桌子上,将袋子里的食盐倒在上面。

他说道:“父皇,各位大人,这就是精盐。”

众人品尝了以后,纷纷赞叹不已。

高静明问道:“殿下,这盐比咱们往常食用的盐都好,是怎么制出来了,成本高不高啊?”

李佑说道:“无论是海盐、湖盐、井岩还是岩盐,其中都含有杂质,因此有些苦涩。不过,这些杂质是可以过滤掉的。

有一种炭叫做活性炭,它不同于普通的木炭,是将炭在高温下,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原料有煤炭、竹炭、木炭、核桃壳和椰子壳等。其中核桃壳和椰子壳效果最好……”

李佑科普了相关知识,然后说道:“父皇,无论是海盐、湖盐、井岩还是岩盐,儿臣都有办法提高产量和品质,今后大唐绝不会为了食盐的问题困扰了。”

食盐匮乏,历朝历代都是常态,因此,朝廷才会实行盐业专卖。

盐业的收入占到了朝廷税赋收入的很大比重。例如,安史之乱之后,朝廷将食盐每斗由11文提高到了110文,整整涨价了十倍,食盐的收入占到了朝廷全部财政收入的七成。

李世民大喜,他立志要做千古一帝,国家不缺盐,就是亘古未有之盛大功绩。

李佑建议,今后朝廷对于盐业生产、销售、运输和储存,要重新规划,要由重臣来负责。

当李世民让李佑主持此事的时候,李佑推荐了太子李承乾,得到了李世民的批准。

长孙无忌对李佑投来了感激的目光。

最后,李佑拿出了与慕容翎签订的协议草案。

对于大唐占了吐谷浑盐业的七成,众人都很满意。

李佑说道:“父皇,儿臣建议,我大唐就以护盐的名义,派军队进入吐谷浑,等退去了吐蕃人,大军直接开进盐湖,进行屯田,呃,屯盐。

这样,就可以在吐谷浑堂堂正正地驻扎一支大军,开发湖盐,同时控制吐谷浑的局势。

将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举吞并吐谷浑。”

古人出兵讲究名义,房玄龄赞成道:“陛下,臣以为这样稳妥。”

大唐是只猛虎,李世民对于拓土开疆十分热衷,大臣们也各个都不是善茬。

李世民赞道:“民以食为天。这饮食果然是个大学问,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啊。”

……

李泰最近十分忙碌,张罗准备着测试题目。

李泰所出的测试题目每个都不简单,花掉了李世民的一大笔钱,不过,这些题目奢华有趣,李世民也不在乎钱了。

鸿卢寺客舍。

禄东赞带领吐蕃使团前来长安,就是要达到与唐朝结亲的目的,进而与唐朝签订和平协定,使得唐朝不能撕破和平协定,干涉他们吞并吐谷浑的计划。

由于两国往来较少,彼此不十分熟悉,尤其是唐朝不熟悉吐蕃,使团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宣示吐蕃的强大和发达,让唐朝有所顾忌。

唐朝是泱泱大国,吐蕃人对于唐朝的熟悉程度远胜于唐朝对吐蕃的熟悉,唐朝人普遍认为吐蕃人野蛮落后,对他们十分轻视。

唐朝采取测试的方法,正中了吐蕃人的下怀。禄东赞要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唐朝人不敢小觑他们吐蕃人。

禄东赞可是个超级考霸,从小到大所有考试都是以一名。他不仅聪明好学,还养成了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李泰没闲着,禄东赞也没闲着,他千方百计地打探有关测试的消息。

这天,一个吐蕃商人说道:“纰论大人,我已经打听到了公主殿下奶娘兄弟的下落,给了他一大笔钱,公主殿下的体貌特征,我都记下来了。”

说着,递给了禄东赞一张写满了字的纸。

禄东赞赞扬了他,并且赏给了他很多的钱。

不久,禄东赞又得到消息,说御花园附近出现了很多马匹,还有不少拉着圆木的马车。

齐王府。

李佑也没闲着,他忙着研究如何下套来坑禄东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