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吃货唐朝 > 第530章 大唐毒瘤

吃货唐朝 第530章 大唐毒瘤

作者:肥皂快乐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9:59:54 来源:小说旗

魏征收到的是一封私人信件,上面署名“魏征大人亲启”,魏征问道:“这信是什么人送来的?”

一名书办说道:“回大人,这封信是门口的一名衙役送来的,下官问过了,他说是一个乡下人打扮的人送来的。那人把信交给了门口的衙役,急匆匆地就走了。”

魏征打开书信,看着看着眉头就皱了起来。

信中写道:“清河县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全县七成良田都归崔氏所有。崔氏巧取豪夺,手段极其毒辣。

本月十二,清河崔氏三房子弟崔云和,为了扩大自己家的后花园,要强占乡民王德宝的七分宅基地,王德宝不愿意,崔云和派恶奴放火焚烧了王德宝的祖宅,逼迫王德宝一家流落街头。

王德宝到县衙告状,官府不予受理。王德宝一家准备到京城告状,一家五口人全部遇害。

恳请魏大人派人前往调查,我会提供相关证据。”

署名是知情人。

魏征看完了来信,十分愤怒,不过他却没有声张,将信揣进了怀里。

唐朝建立以来,实行了均田制,为广大的农民分发了土地,因此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可是以门阀氏族为首的各地的豪强,采用发放高利贷等手段,逼迫农民放弃土地,大量的土地被他们占据,那些无地的农民只能沦为了他们的佃户。

举报信里面提到的只是无数土地兼并的案例中的一个。

这时,一名御史问道:“魏大人,哪里来的书信,有什么问题吗?”

魏征说道:“没什么,是我一位远房侄子的来信,说他的父亲病了,想跟我借点儿钱看病。”他不能说出实情,御史台的12名御史中,就有两名跟清河崔氏有很深的渊源,他们平时都以此为荣,经常挂着嘴边炫耀。

也难怪他们炫耀,清河崔氏有着辉煌的历史。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就是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家”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杜甫的母亲,就是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掌握着大量的土地,控制着大批的依附土地生活的农民,还有庞大的商业网络,在李佑到来之前,在山东,河北等地垄断着粮食、布匹等传统商业。

清河崔氏的势力十分庞大,他们人丁兴旺,有着庞大的姻亲关系,还有门生故吏,势力渗透到了朝廷的各个方面,在清河县所在的贝州,清河崔氏系统的官吏能够占到三成以上,其他的官员也都看崔氏的脸色,不跟他们同流合污的官员,这里根本就待不下去。清河县乃至整个贝州,基本上就是他们的独立王国。

朝廷的政令在这里形同虚设。

如果说门阀氏族是大唐肌体上的毒瘤,清河崔氏就是最大的毒瘤之一。不清除这个毒瘤,大唐迟早会走向灭亡。

魏征接到的举报信,内容涉及到了清河崔氏,魏征不得不十分小心。他心里很难受,却若无其事的继续办公,整个上午都没有离开御史台。

中午魏征说自己有事要回家一趟,说自己下午会晚来一些,他出了门,直奔齐王府。他不能直接去找李世民,朝廷里到处都有清河崔氏的人,李世民身边的中书省呢,就有崔氏的一个子弟和一个女婿。他想通过李佑将这封信转给李世民。

齐王府。

魏征说道:“殿下,请您看看这封信?”

李佑看完了来信,问道:“魏大人,你有什么想法?”

魏征说道:“这么严重的事情,一定要严查到底。”

李佑说道:“你怎么查?”

魏征说道:“从朝廷派个钦差大臣,到清河县去查。”

李佑说道:“那里从官员到衙役,到处都是崔氏的人,你能查出什么结果?”

魏征说道:“臣已经想好了一个办法,查访的人分为一明一暗,公开派一个钦差大臣大张旗鼓的调查,暗地里再派一个得力之人秘密查访。”他主持御史台多年,查案的经验十分丰富。

李佑想了想说道:“我觉得没用,首先你很难查出结果。你派人去暗访,派谁去?如果不是当地人的话,一个陌生人出现在那里,很快就会被人家盯上,寸步难行。不仅查访不到事情的真相,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都很难说。

其次,就算是你查到了事情的结果,又能怎么样?把那个杀人放火,侵吞别人土地的人杀了,再把相关的官员罢官,能起到什么作用?能够制止土地兼并,动摇崔世的根基吗?”

魏征黯然无语,他明白李佑说的话有道理,处理这件事情,付出代价一定会非常巨大,效果却十分微弱。

魏征沉默了一阵,坚定地说道:“殿下,再难,臣也要去查。”这就是魏征,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知难而上。

李佑问道:“魏大人,你的夫人来自太原王氏,你对太原王氏如何看待?”太原王氏有很多分支,魏征的夫人是王氏旁支子女。

魏征正色地说道:“臣不论出身,只认国法。如果臣的夫人的家族参与了违反国法之事,臣绝不姑息。”

李佑说道:“魏大人,你的为人我是相信的。可是你的办法不过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魏征问道:“殿下,您有什么办法?”

门阀氏族的消亡,主要有两个标志,一个是他们经济地位的丧降低和经济特权的丧失。一个是文化优势的丧失。

大兴科举制度和发展学校教育制度,是消除门阀氏族文化优势的根本办法,这一点,李佑和李世民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了努力。

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是要建立在第一个标志基础上,才能够彻底完成的过程。

历史上门阀氏族的消亡,有一个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就是唐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这首诗中,“我花开后百花杀。”这一句话,就是门阀氏族加速消亡的直接原因。

黄巢大肆杀戮门阀氏族子弟,直接从**上消灭了他们,夺取了他们的财产。从此以后,门阀十足残余的人力物力,不足以支撑门阀氏族的影响力,从此走向了衰败。

李佑和李世民也要走黄巢这个路子,直接打掉他们的经济基础和人才。经过了这几年的努力,朝廷在经济上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国际上也有相对安定的环境,他们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已经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